【電子書】電影裡的生命教育2 夢想起飛的時刻

忍者兔18色創意超輕黏土

忍者兔18色創意超輕黏土

親子同樂,小手捏創意,玩出想像力

  • 分類:
    電子書教育/親子教養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偉文 追蹤
  • 出版社: 親子天下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8/01
  •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內容簡介

在電影的微光中,帶著孩子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找尋夢想
和孩子看電影的美好時光,也會成為孩子夢想起飛的時刻。


「人因夢想而偉大」,為實踐夢想,我們往往勇於冒險、勇氣無限;然而夢想、冒險、勇氣說來重要,但如何和孩子切入共同的話題?如何在不經意的自然流露中知道孩子內心的盼望、惶恐或憂慮?

有個很方便、自然,且成本很低的方法,就是打造一個家庭電影院。當家人共同觀賞影片,跟著劇中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選擇,我們的心也跟著柔軟了,更願意表達內心深層的感受。透過影片交流,親子彼此有了共鳴、理解、分享和體諒,共織家庭的甜美回憶。這甜美的回憶就像親子銀行的存摺,存款愈多愈好,多到孩子進入狂飆青春期或長大離家的空巢期還足以提領;而這些親情存款也將伴隨孩子一生一世。當他們遇到挫折困頓、憂傷沮喪,甚至感覺世界就要崩毀,這些記憶會適時的撫慰他們,成為支撐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繼暢銷書《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後,李偉文再度為親子精選62部電影,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以三大主軸貫穿全書,「想像那無法想像的夢」、「體會那無法被理解的心靈」、「看見那不曾看見的世界」,幫助父母累積親情存款,滋養孩子的夢想、勇氣與冒險精神。

想像那無法想像的夢:16部動畫

對於尚未熟練文字的使用,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可以善加運用動畫影片的影像力量,挑選適當的影片,陪孩子一起觀賞。當孩子在精神上可以投射成為劇中人物,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其實是一種成本非常低的「情境教學」;尤其在生命教育的實施上,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具。例如:
- 《丁丁歷險記》父母兒時的冒險故事也能讓下一代孩子參與,冒險故事也可以傳承下去。
- 《魔法阿媽》讓孩子試圖知道妖怪或鬼神到底存不存在?

體會那無法被理解的心靈:22部劇情片

要能夠真正影響生命,改變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被感動後所產生的力量,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嗚的部分,往往就是現在正在關心或憂慮的事情,他們的情緒也可以在觀看影片中被撫慰,被理解,同時在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時,劇情片中的某些畫面或情節,也許就可以成為支持他們度過困境的力量。例如:
- 《孩子不壞》、《小孩不笨》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在笑聲和淚水中,看見彼此對戰的真相。
- 《我的名字叫可汗》一個亞斯柏格症的印度男子因為愛情和親情,讓九一一事件有另一種切入的觀點。
- 《記得童年那首歌》優美動聽的旋律以及感人的巴西故事,貧窮父母的另類教養,不僅讓我們看見出人頭地的艱辛過程,更讓我們聽見另一種動人的音樂,感受另一種感動。

看見那不曾看見的世界:24部紀錄片

有效的生命教育絕不是知識上的教導或死板的道德教訓,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能使學生感動,當孩子在看這些精采的紀錄影片後,會「啊!」一聲的感慨,這個驚歎,就是我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也就是對舊經驗的重新詮釋,對已經熟悉的事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和不同的理解。例如:
- 《不只唱歌吧》還記得《唱歌吧》那群天籟之子嗎?故事還有續集。
- 《被遺忘的時光》為什麼人老了會變成這樣?阿公阿嬤的腦子到底發生什麼事?
《種樹的男人》因為一本繪本,一個男人開始種樹,他想在北回歸線種樹一圈,現在他在嘉義,靠自己的力量,種了兩千多棵。

本書特色

1. 李偉文以他獨特的觀點,以及長期經營教養議題的經驗,精選出62部電影,不論是動畫、劇情片或是紀錄片,讓家長或老師可以在觀賞電影之後,與孩子進行討論或深度對話,滋養孩子的世界觀,釐清孩子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拓展視野。

2. 書中李偉文與AB寶以一貫的對話方式,不僅引導讀者思考電影中的含意,更示範如何讓電影成為一個柔軟的介面,打開孩子的心防,增加親子之間溝通的深度。看完電影,一起回味片中好聽的音樂,或是發人深省的話語,而不是以「好好看」或是「好無聊」來當做電影觀後感的結束。

3. 沒有什麼比一家人一起安靜看電影,看完電影後,一起分享電影所帶來的感受和電影所要表達的內涵來得有凝聚力。電視可以隨便看,電影就要好好看,讓看電影成為一家人的美好回憶。

作者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將近三十年前曾擔任童軍團團長,在近二十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好書大家讀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審委員……等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以及金鐘獎評審,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透過寫作分享學習心得,專欄遍布在《國語日報》、《聯合報元氣周報》、《親子天下》、《康健雜誌》、《有機誌》、《文訊》等刊物,著作則有《我的野人朋友》、《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我在黃昏日落前趕路》、《教養可以這麼浪漫》、《傾聽自己的鼓聲》、《愛,在荒野流動》、《讓陽光灑在心上》、《電影裡的生命教育》、《教養無所不在》、《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迷路原為看花開》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目錄

自序:該如何陪孩子看電影
給父母師長的悄悄話:夢想起飛的時刻

(一) 想像那無法想像的夢【動畫電影】
*《丁丁歷險記》:點燃孩子對世界的好奇
*《森林保衛戰》:珍惜食物的森林保衛戰:
*《魔法阿媽》、《怪獸電力公司》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妖怪或鬼神?
*《米芽米咕人》:人人都是守護地球的米咕人
*《海底總動員》:保護與放手之間的拔河
*《男孩變成熊》、《熊的傳說》:假如我們變成了其他動物……
*《阿凡達》、《風中奇緣》:回盪在風中的美麗傳奇
*《大雨大雨一直下》大洪水與諾亞方舟的生態啟示
*《天外奇蹟》、《花木蘭》:夢想的追尋、破滅到找回自己
*《荷頓奇遇記》:想像那看不見的世界
*《功夫貓熊》、《馴龍高手》:什麼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功夫?

(二) 體會那無法被理解的心靈【劇情片】
*《雨果的冒險》:跟著雨果進入電影與夢想的冒險
*《龍飛鳳舞》、《陣頭》:龍飛鳳舞的陣頭
*《孩子不壞》、《小孩不笨》:小孩不笨也不壞
*《我的名字叫可汗》:世界只分成兩種人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沒有說出來的故事
*《四月望雨》:不知不可的本土音樂劇
*《聽見天堂》、《天堂的顏色》:用心靈之眼看世界
*《心中的小星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2012》:2012與馬雅文明末日的省思
*《野獸冒險樂園》:寂寞孩子的野獸冒險樂園
*《記得童年那首歌》:記得童年那首歌裡的努力與機會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天堂的孩子》、《天使海亞》:是需要還是想要?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讓世界改變你,然後你改變世界
*《惡魔教室》:原來人是那麼不理性的?!
*《今天暫時停止》:永不到來的明天
*《永不遺忘的美麗》:從昨天的美麗看非洲
*《可可西里》: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與全球化經濟

(三) 看見那不曾看見的世界【紀錄片】
*《不只唱歌吧》:唱歌吧到不只唱歌吧
*《翻滾吧男孩》、《奇蹟的夏天》、《野球男孩》、《征服北極》:熱血無限的運動紀錄片
*《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不老騎士》:在遺忘與記憶之間的青春與夢想
*《跳舞時代》:失落的跳舞時代
*《台灣人物誌:李淳陽》、《種樹的男人》:平凡英雄的典範
*《世界的孩子》:從世界的孩子談什麼是國際觀
*《好天天》就算無法天天好,也可以活出好天天
*《鵬程千萬里》: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
*《尋找侏儸紀孑遺》、《有影秀台灣》:台灣精彩又豐富的生態
*《牽阮的手》、《聖與罪》:非藍非綠,我們是彩色的
*《乘著光影旅行》:只要有一點點光,就可以帶我們到遠方
*《動物星球》:動物星球裡繽紛多樣的生命
*《熟男減碳日記》:熟男減碳日記給我們的信心
*《極地熊寶貝》:從極地熊寶貝談人類的未來
*《沃爾瑪:低價的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從空中看地球3:大自然的英雄、過度消費、石油耗盡》:無法承擔過度消費的地球家園
*《麥胖報告》:三十天保證變胖的麥胖報告

序/導讀

自序:該如何陪孩子看電影

二○一○年底,《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出版後,引起很多的回響,有許多家長想辦法找到書中介紹的影片陪孩子一起看,也有許多中學和大學的圖書館主任跟我提到,他們就拿著片單請廠商幫忙採購一整套,更有幾位讀者拿著書請我簽名時特別提到,他們家花了一整年時間把書中所有電影全都看完了,當然,最令我高興的是,也有不少讀者跟我反應,雖然他們沒有太多時間找影片來看,但是單單看我所寫的導讀就有很大的收獲。

不過也有許多家長及老師在我演講時直接跟我反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這本書介紹的五十部電影,小學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看得懂的,大約只有十多部而已,希望我能多介紹一些適合他們看的影片。

我多次跟許多家長承諾會再寫一本有關電影的書,這本書將會有更多適合較小孩子看的電影,這就是這本《夢想起飛的時刻》誕生的源由。

書裡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想像那無法想像的夢」介紹了16部動畫,幾乎都有國語配音,所以不識字的孩子也可以看得懂。第二部分「體會那無法被理解的心靈」包含22部劇情片,第三部分「看見那不曾看見的世界」則囊括24部經典紀錄片,這兩部分46部影片也有將近一半是華語片或有中文配音。當然,大一點的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甚至大學生,對於這書中介紹的62部影片都應該會喜歡,包括第一部分的十六部動畫片,我也覺得都是老少咸宜,不同年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與體會。

不過記得今年春天開始在找適合小學低年級孩子看的電影時,詢問太太的意見,想不到她很直接了當的說:「小小孩就帶他們多到戶外去玩,幹嘛待在家裡看電影!」當然,太座大人說的話我絕對不敢說錯,但是我想即便儘量讓孩子在大自然玩耍,畢竟還是有全家人待在房子裡的時候,記得當孩子看不懂字幕時,我家大都是看公共電視發行的《下課花路米》(我家沒有電視機,所以是跟公共電視買DVD用投影機看)。
也記得有一次演講時,某位家長直接問我:「你不主張家裡擺電視機看電視,但是為什麼卻又強調影像的作用?」其實看電視與用大銀幕全家人一起看電影,兩者是大不相同的。在態度上來說,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在效果上來說,即便專心看電視的小銀幕,頂多也只看得懂劇情,但是全家人一起看大銀幕,我們比較容易感同身受,跟著劇中主角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中的困境與選擇,比較容易感動,有感動,生命才會有改變。

不過也要特別提醒家長或老師,看完電影千萬不要趁機「教訓」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父母師長正經八百地想跟你討論什麼大道理,他們習慣以笑謔、打鬧,在看似隨意的話語中傳達自己內心的憂慮、恐懼或徬徨,而且看完電影父母不要急著逼孩子講自己的心得(若像是學校一樣,每參加活動後就要寫學習單,就太煞風景了,且會形成虛應事故的反效果),只要大人自己願意拉下老臉,配合劇中人物的故事,分享自己當年的糗事或荒唐行徑,那麼,逐漸的(或許要看很多部電影之後),孩子也會打開自己的心房,透露出自己的心事。

這本《夢想起飛的時刻》書中對於動畫片的導讀文章篇幅較少,主要是讓家長當作選片的參考,至於適合較大一點的孩子看的電影,我文章的篇幅內容就稍為多一點,除了想提供家長老師與孩子討論的多元方向之外,也希望文章可以讓青春期以上的孩子直接閱讀。

最後,在這本《夢想起飛的時刻》文章快寫完時,剛巧發生了許多青少年因為感情問題而自殺或傷人的事件,也想到在媒體過度開放,以致於性誘惑太過泛濫的時代裡,如何引導孩子找到男女之間適切的應付之道,恐怕是眾多家長非常迫切的需求。因此,若是這本書銷售情況還好,出版社有信心出版《電影裡的生命教育之三》時,我想針對這個主題介紹相關的電影給家長,也給孩子參考,敬請期待。(或者祈禱這本第二集能夠賣得好!)

導讀
給父母師長的悄悄話:夢想起飛的時刻


人類的認知通常是從具象開始,然後慢慢進展到抽象概念,即便是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養,也必須從具體的經驗中去整合與延伸,因此從初出的小嬰兒開始,在真實的世界中探索,是我們正常的學習歷程。

可是隨著時代愈來愈複雜,我們無法只從自己本身的生活經驗去學會一切該知道的事情,因此只好藉助於間接的媒介去認識這個世界。
在課程上或生活中,我們都是透過文字或影像這兩個工具來引導孩子學習,但是對於大腦的辨識與認知效率而言,影像與文字扮演不同的功能,各自有優點也有限制。例如說,影像的敏感度根源於演化遺傳中的基因(任何物種能存活於世界是很艱難的挑戰,無時無刻不是擔心被吃,就是準備吃別人,因此勢必要對周遭環境的變動極度敏銳),是屬於先天的,也是被制約的,也就是任何人都具有的能力;而文字是近代文明才發展出來的,必須後天學習,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話、一句話地學,不學就不會,但是文字可以承載最多的想像與內容,因此文化的累積與複雜的思考,往往必須憑藉文字的協助。換句話說,影像可以引起最直接的情緒反應,而且對任何人都有效,沒有門檻,不用事先練習與準備,但是文字是間接的媒介,需要經過長期且辛苦的訓練,是有門檻的。

因此,對於尚未熟練文字的使用,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可以善加運用影像的力量,若能挑選適當的影片,陪著孩子一起觀賞,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成為劇中人物,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一種成本非常低的「情境教學」,尤其在生命教育的實施上,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具。

我認為生命教育主要在建立某些價值觀,也就是一個人找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並且確立自己採取什麼方式來因應這個世界,也就是尋找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以及人與環境的適當關係。

尤其學齡前的孩子,對這個世界還充滿了好奇,對未來也滿懷憧憬,我們應該多給予他們一些美好與正面的想像,好鼓舞他們探索的熱情,總是會覺得,當我們陪著孩子一起看電影時,就是孩子夢想起飛的時刻。

要能夠真正影響生命,改變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被感動後所產生的力量,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嗚的部分,往往就是現在正在關心或憂慮的事情,他們的情緒也可以在觀看影片中被撫慰,被理解,同時在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時,影片中的某些畫面或情節也許就成為支持他們度過困境的力量。

我也發現,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大人很少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感受,往往誤以為孩子們只要好好讀書,好好玩耍,生活中哪有什麼事情好煩惱的。我們忘了自己童年時的心情,不再記得小孩子也會悲傷,也有不快樂的心情。有部電影就曾這麼提醒我們:「大人總是忘了,童年為壞掉的玩偶而哭泣,和日後為生離生別而哭泣是一樣的。」

只是孩子感受能力很強,但是表達能力不足,因為表達必須在特定的社會脈絡中一字一句學習才會的,因此往往孩子有滿腹的情緒,家長卻無從得知,甚至連孩子自己也無法梳理出一個比較清楚的想法。這時候電影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最近這些年,大家開始著重「生命教育」,我覺得有效的生命教育絕不是知識上的教導或死板的道德教訓,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能使學生感動,當孩子在看這些精彩的影片後,會「啊!」一聲的感慨,這個驚嘆,就是我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也就是對舊的經驗的重新詮釋,對已經熟悉的事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和不同的理解。

有了感動,電影中傳遞的訊息就能融入我們自己的經驗,成為生命的活水源頭。

把家裡或教室變成電影院,成為孩子夢想起飛的地方,陪孩子看電影的美好時光,也會是孩子夢想起飛的時刻。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24156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閱讀方式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方式

電子書 金石堂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將儲存於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 最佳瀏覽載體: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電子書 Readmoo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請至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