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陣痛期,不合時宜的民國:十里洋場的繁華與陰影,知識分子的抗爭與信仰……中國處在變革的時期,記錄百年之後的時代記憶!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中國近代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程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崧燁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11/1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民國肇建,百廢待舉,況以數千年專制一變而為共和,
誠非旦夕所能為力。」

軍閥與革命的拉鋸、文人志士以筆抗爭、徘徊中的大學教育……
中國以蹣跚的腳步前行,卻不知路在何方


民國時期對中國來說是個重大的轉折期,隨著西方的新思想、新技術、新潮流進入中國,
許多舊傳統被視為糟粕,社會嚮往新氣象、準備迎來新時代,
卻忽視了這個社會也許對西方「水土不服」,
於是時代就在跌跌撞撞中向前走,整個中國充滿希望,卻又遍體鱗傷……

被中國人拋棄的帝制+被中國社會排斥的西方民主
【民國該何去何從?人民依歸何在?】
「它是一個劇變的時代;一個破碎和重生的時代;一個沉淪和奮起的時代。中國人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變革之中,走過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內戰、抗戰,走過種種思潮的衝擊、沉沉的心理落差、衝向美好藍圖的衝動和失敗的委屈,日子過得艱難而剛強,最終走向了現代,走進了我們能夠觸摸的歷史。」

十里洋場的繁華與溫存
【民國時期的上海,開全國風氣之先】
性別平等的議題,到如今仍是人們需要努力實踐、捍衛的領域,
但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竟已經有以全部雇用女性員工的公司,打破了幾千年來男性夥計的傳統!
在著裝上,上海更引領潮流,摩登的穿搭、燙波浪的鬈髮、塗厚厚的脂粉……

「女人的衣服……在民國的當鋪裡不再受歡迎了,因為過了時就一文不值。」
「時裝上也顯出空前的天真、輕快、愉悅。」──張愛玲

無聲「吶喊」,掀起滔天巨大的聲浪
【振聾發聵之聲,魯迅以筆為刃】
「中國人一是不敢正視,二是善於遺忘。受侮辱者、受迫害者也好,侮辱、迫害他人的人也好,都不願意回顧過去,更談不上分析錯誤的原因。侮辱與迫害行為,被巧妙地、有意識地掩蓋,就等著當事人死亡後,完全沒入歷史的塵埃。更糟糕的是,一些受害者的沉默和遺忘,無形中助長了迫害他人的風氣,儼然讓自己也成為害人之人。」──〈狂人日記〉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是充滿變動與革新的轉折期,中國從老舊的帝制中走出,以西方的思想制度為參照,開啟了力圖壯大國家、改變社會的「現代化」歷程。本書以民國時的人物、社會制度、思想教育等方面切入,希望透過一些片段的紀錄、口述與人物視角來觀照民國這部大歷史,時隔百年再回望那個褪色年代,揭示大時代背後的矛盾與掙扎。

 

作者

張程

青年學者,研讀政治學、外交學。著有《洞悉中國史,只看這18件事!》、《歷史陣痛期,不合時宜的民國》、《從天朝大國到瓜分中國,只需要走錯「五步」!》等作品多部。

目錄

序:關於說明的說明


人們
北洋軍閥:新時代門檻上的迷茫者
革命者:變革時代的推手
魯迅:不合時宜者的價值
社會
選舉:西方制度遭遇中國國情
江湖社會:灰色行業和地下秩序
十里洋場:上海的崛起和城市化問題
思想
進化論:中國人的新信仰
大學:中國教育的變與不變
參考文獻
後記:百年之後看民國

序/導讀



關於說明的說明

民國是一段歷時將近40年的歷史時期,要在這薄薄的小冊子裡,把這近40年的裡裡外外都說遍,即使是浮光掠影,也是超乎筆者能力之外的。好在這只不過是一本說明書,我們要做的是引導性的說明工作,而非面面俱到的解讀。無論是人物、社會,還是思想領域,民國值得一書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了,即使是幾十卷本的通史或大辭典,恐怕也無法窮盡。因此,筆者沒有自不量力地試圖挑戰學識的極限,而是在這些領域中,挑選一些例子做示範性的講解。它提供的,主要是一種全面認識民國的觀念,以及深入觀察民國的方法。

讀者可以以這些範例為參照,繼續閱讀其他資料。要是讀者不打算進一步深入了解,透過這本小書,也能對民國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

如果民國的歷史能促使人做一些思考;能讓人重新體驗祖輩們的青澀韶華;能幫助我們找回失落已久的情感,那本書則提供進入這種狀態的路徑,循著這條路,讀者可能會在民國的這段歷史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接下來,關於本說明書的說明對象——民國的概述,是不可缺少的。這是所有說明書都具備的要素。


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響起的槍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是起義計畫暴露、群龍無首狀態下倉促的槍聲。但就是這一聲槍響,讓清王朝土崩瓦解,這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清王朝的滅亡,或者說是君主專制制度在中國的終結,不是一、兩聲槍響的功勞,而是被中國人拋棄的結果。中國在近代的沉淪、從泱泱大國到令人宰割的巨大落差,幾乎讓全體中國人痛思原因。對比中外發展,當時的中國人,思考的結論是:這一切都是君主專制惹的禍!到1911年槍聲響起時,累積了強烈不滿的人民聞風而動,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最後,被朝廷寄予厚望的北洋新軍集體倒戈,隆裕太后和宣統小皇帝不得不在1912年退位。

現在看起來,當時的想法太簡單、太理想化了。把近代中國落後的所有罪責歸咎到君主專制制度的頭上,尤其是「憲法未立」、「民權未伸」的頭上,讓大家忽視了許多其他問題。中國社會遠比清末民初的人們想像的更加複雜。

這種簡單化的理想,讓民國一建立,就陷入權威驟失、動盪不安的局面。

孫中山先生在起義成功後趕回中國,立即超越之前曾被考慮為候選人的袁世凱、黃興、黎元洪等人,被推舉為中國第一位總統。他的成功,取決於時人對西式民主共和的著迷;取決於人們對革命黨人的崇敬和厚望。但是,很快的,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發現,中國的國情很複雜,能夠推動西式民主共和的力量很薄弱。相反以袁世凱為首的傳統政治力量,扎根中國,實際上很強大。百日後,孫中山即讓位給袁世凱。他感慨:「民國肇建,百廢待舉,況以數千年專制一變而為共和,誠非旦夕所能為力。」不想一語成讖。從此,理想主義的西式政治家,孫中山也好,宋教仁也好,再也沒有掌握中央實權。

袁世凱為首的軍閥集團,從君主專制體制中破殼而出,也知道君主專制制度積重難返,對民主共和也抱有敬畏之心,多多少少相信民主共和能解決中國的部分或全部問題。民主共和的架子在北京迅速搭建起來,西方也承認了民國。可是無論是北上的革命者,還是掌權的傳統官僚,誰都不知道民主在中國應該如何運作。沒有民主經驗;沒有民主精神;更沒有民主的社會基礎,以議會和選舉為主要代表的民主共和制度,迅速惡化為一個個政壇笑話。先是總統袁世凱和總理唐紹儀就總統和內閣的權限糾紛不清,唐紹儀黯然去職;接著是原本能為各方接受的繼任者陸徵祥,在國會亮相時,講話囉嗦不當,被意氣用事的議員們否決;發展到最後,阿貓阿狗都在國會裡混,人們把國會當成衙門。代議機關被官場黑缸染黑,選票可以公開買賣,議員們成為出入八大胡同的「豬仔」,連累整個民主共和制度威信掃地。

剛開始時,馮國璋因為被報紙稱為「狗」,憤而與記者對簿公堂,表明他還想按照新規則辦事。民主共和降臨中國,上起強權人物,下至販夫走卒,始終不敢等閒處之。即便是曹錕賄選總統,起碼也走完所有流程,「照章辦事」。多數軍閥都「湊分子」,出錢出力,閻錫山出錢,馮玉祥出力張羅,說明民主制度雖然幌子還在,但只剩下可憐的幌子了。於是,原本被掩蓋住的質疑聲,開始響亮起來。西式民主共和,能救中國嗎?

民主在出洋相,政府政績乏善可陳,列強欺辱日漸嚴重,百姓生活持續下降。民國初期退化到了軍閥混戰的局面,連清朝末期都不如。人們開始呼喚中國政治思想中「大一統」的觀念,那就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建立一個強大的集權中央政府。中國人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制止亂局、救國救民。「國家富強」逐漸發展為壓倒一切的頭號目標,超越了口頭上的「自由民主」,實際上成為全社會的期望。

只要看看上海灘上那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所有愛國的中國人都會產生「追求富強、救亡圖存」的強烈意向,贊同上述觀點。誠如恩格斯所說:「人們所期望的東西,很少如願以償。許多預期的目的,在大多數場合都彼此衝突、互相矛盾,或者是這些目的本身一開始就無法實現,或是缺乏實現方法。」

袁世凱和民主共和制度「磨合」幾年後,把政局混亂、政令不通,歸咎於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在一小撮人的鼓動下,決心恢復帝制,建立強權統治,可以視為「大一統」觀念的回歸,可惜帝制的「殼」已經發臭,不能用了。袁世凱最終遺臭萬年。繼起的各派軍閥強人,不像後人想像得那般不堪。他們幾乎都出身貧寒,報救國之心,年少入伍,掌權後也想舒展抱負,救國濟民,可惜誰也無法找到解決層出不窮問題的鑰匙。國民黨經過自我改造後,希望以強大的黨,驅動強大的國家。可惜國民黨先天不足,派系林立、腐敗橫行,始終無法真正統一中國。中間又有日本入侵,全民抗戰。抗戰期間,國家意識空前高漲,國民政府權威陡然提升。又可惜國民黨沒能利用民眾情緒,更沒能解決內在問題,白白浪費大好良機。

在中國人從反對專制傾心民主共和,到對西式制度失望的過程中,歐美國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整個民國時期,歐美國家在對華問題上堅持兩點:第一是堅持維持和擴大在華特權利益,而這些利益日益成為中國仁人志士詬病的對象;第二是歐美始終不願意一個強大、平等的中國崛起。這就導致國內反歐美情緒在逐漸累積。

清末和民國初年,傾慕西方、呼籲學習西方的中國人不在少數。1940年代,多數中國人轉變為抨擊西方,反對西方在華勢力的存在。這種情緒一直延續幾十年。

以上就是民國政治發展的概況。真實情況比文字的勾勒要豐富多彩,也要複雜得多。它是一個劇變的時代;一個破碎和重生的時代;一個沉淪和奮起的時代。中國人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變革之中,走過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內戰、抗戰,走過種種思潮的衝擊、沉沉的心理落差、衝向美好藍圖的衝動和失敗的委屈,日子過得艱難而剛強,最終走向了現代,走進了我們能夠觸摸的歷史。


中國社會有權力氾濫的傳統,但直到清朝中期,社會還保持著「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近代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傳統社會結構發生劇變,政府角色在整個社會中一枝獨大。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近代人們對國家富強的渴望,超過了對自由、民主、寬容等的追求。國家的力量被過度強調,人們把富強的主要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忽視了也許「政府本身就是問題」。

近代中國沒有成長出制衡政府的力量。傳統社會中,在官府和個人之間,還有一個強大的士紳階層,包括有功名的讀書人、退休或在籍的官員、少數讀過書的地主或富商等。遍布各地的士紳,上傳下達,在朝廷諸公和山野村夫之間,發揮橋梁作用,他們是社會公益事業的熱心組織者和贊助者,是鄉間糾紛訴訟的調解者和主持者,也是官府和百姓都信得過的人。士紳的力量相對獨立,能夠制衡官府。

在現實中,歷朝歷代的地方官府,都重視本地士紳,遇到大事都會找士紳們商量。此外,宗族也是一個制衡力量。但是,士紳也好,宗族也好,都在洶湧澎湃的近代變革浪潮中,被沖得七零八落。劇變的中國社會,已經沒有傳統士紳孕育和作為的土壤了。西方社會,除了個人和政府之外,還有獨立的立法、司法、教會、媒體等力量。但這些力量在近代中國始終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更談不上制衡政府了。

這些因素,加上泛權力的傳統,民國時期政府力量不斷壯大,社會的寬容度逐漸縮小,學界和知識分子的獨立性,也被動或主動地降低。這是近代變革給我最大的感覺。當然,這場大變革的關鍵詞,除了政府權力,還有許多,比如「現代化」、「革命」、「轉型」……等。

現代化可算是大變革的目標、方向。被西方列強震撼後,中國人以現代西方為樣板,改造自己,稱為現代化。現代西方的確比中國先進,比中國強大。但什麼是現代、什麼是國際標準?我們又該以哪一國或哪一類國家為參照,進行現代化?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文化和傳統社會又該何去何從?這些問題顯然也爭議不斷,且影響到現在。

革命,相對於改良而言,是變革的劇烈形式。近代中國在沉淪,一度走到亡國滅種的邊緣;變革不盡如人意,一度走進了死胡同,迫切追求光明的熱血中國人按捺不住,用革命來推動社會前行。革命是否是近代變革的主流形式,能否達到預定的目的,是否比改良更加有效?這些同樣是爭議問題。革命者在當時總是少數派,是孤寂的,但對他們個人和革命精神,後人應該永存敬佩和緬懷之心。

如今喜歡用「轉型」來定義一百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大致意思是中國社會從幾千年的傳統形態,變為與世界接軌的近代形態。這種轉型是怎麼產生的,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社會的轉型是一種「刺激——反應」模式,近代中國落後了、挨打了,先被欺負,然後求變求強;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社會是自發的轉變,傳統社會蘊含著轉型的推動因子,推動舊社會蹣跚走向新形態。

不管兩種觀點孰對孰錯,有一個基本事實是雙方共認的。那就是近代中國變革,面對一個強大的外部參照物。中國人對轉型原因的探索,經歷了從「華夷」到「中西」再到「新舊」的思想變化。這背後雖然貫穿著對實效的現實追求,但難掩救國圖強的迫切願望。

民國只是從近代開始的中國劇烈變革的一個階段,不是起點,更不是終點。

如今我們依然處於一個變革的環境。

了解歷史是為了更加了解現實;了解我們走過的路,是為了更加了解我們所處的現實環境。對歷史的反思需要一個恰當的時間點,隔開整整100年,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點。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57781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31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