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07_畢業季

一念桃花源: 無論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銷售破百萬《空谷幽蘭》作者比爾.波特(Bill Porter)新作

比爾.波特,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
曾將唐代詩人李白、韋應物等人作品譯為英文,
掀起歐美各國品讀唐詩的熱潮。

1975年,他在臺北某書店看到一本線裝的《陶淵明詩》,
陶淵明退官歸隱,但不遁入山中,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會友,
正是作者最嚮往的生活,於是他三次前往廬山腳下陶淵明故里實地探訪。

2015年,好友也是本書譯者李昕送給他一本《和陶合箋》,
內容是蘇東坡為每一首陶淵明的詩寫「和詩」。
(和詩由兩首以上的詩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原來,蘇東坡在仕途重挫、人生困惑,需要找人傾訴時,
他選擇了早他700年出生的五柳先生陶淵明為對話知己,
透過閱讀、附和陶淵明的詩,重整自己的心態。

千年前的大文豪和1,700年前的詩人,竟然穿越時空進行對話,
這是多麼神奇和動人的靈魂撞擊!
作者決定親訪蘇東坡寫「和陶詩」的山川形勝和古井舊居,
從揚州開始,沿著蘇東坡貶官惠州、儋州之路,最後北歸常州,
親身感受這場橫跨700年、兩位文豪的靈魂撞擊。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與偶像對話之始
在揚州尋訪谷林堂──這是蘇東坡為紀念貴人歐陽修而建。
57歲,蘇東坡任揚州知州,心中已有歸隱想法,但還不忍放棄仕途,
糾結之際,他與陶淵明精神對話,唱和20首〈飲酒〉詩。

每到訪一處詩人生活過的地方,比爾波特都會朗讀一首詩表達敬意,
在這裡他讀〈和陶飲酒〉其一:「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我領會飲酒的樂趣,即使不喝酒、拿著空杯,也是享受。)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蘇東坡被貶至惠州,雖有官職,生活仍然貧困。
沒酒可喝時,他想起了陶淵明:
「誰謂淵明貧,尚有一素琴。心閑手自適,寄此無窮音。」
陶淵明雖窮,還有一張琴;我也窮,但我有陶淵明。

放逐儋州,東坡不幸海南幸
歷經大風大浪、來到儋州,蘇東坡更加體悟陶淵明的超然,
抱持著不再北歸的心,他打算安居下來,在一首和陶詩裡寫道:
「借我三畝地,結茅為子鄰。鴃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
(我要在這裡蓋房子,成為你的鄰居,也學你的方言,成為海南本地人。)

廬山敬淵明與東坡
旅途終站,來到陶淵明隱居的廬山,偶然見到蘇東坡落款「歸去來兮」
──陶淵明最後一次當官,只做了八十幾天就辭職,
〈歸去來兮辭〉描寫他歸隱田園、重返自然的喜悅;

而蘇東坡遠謫儋州,田園生活實屬不得已,但他在這首詩中找到內心寧靜,
形體在異鄉漂流,卻創造出心靈的桃花源。

無論境遇順逆,蘇東坡總能療癒自己,
只因他心中有陶淵明這位知己。
漢學家親訪行旅足跡,感受兩大文豪的靈魂撞擊。

名人推薦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詩人/王文仁
FB粉絲團「Lijune.綠君麻麻」版主/綠君麻麻

比爾.波特是個美國人,但他比許多華人更深入抵達了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那裡不僅有遠去的詩歌和田園,還有閃亮的人格與風骨。──作家/蔣方舟

比爾.波特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詩跟千年前的詩人對話,把讀者帶到久遠年代前,桃花源般的詩境裡。──音樂創作者/胡德夫

 

作者

比爾.波特(Bill Porter

字赤松,美國漢學家、作家和翻譯家。

1970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某天在紐約遇見來自中國無錫的法師壽冶,開始學習打坐,覺得修行比讀書更好,於是放棄博士學位,帶著僅有的兩百多美元到臺灣,展開佛光山寺院生活。

1980年代末,開始在中國旅行,實地探訪詩人、隱士和高僧的居住地;在中國、美國出版一系列闡述中國文化的書籍,產生廣泛影響,代表作有《空谷幽蘭》、《禪的行囊》及《尋人不遇》等。

出版佛學書籍《心經解讀》和《六祖壇經解讀》等,並將《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及王維、韋應物、柳宗元的詩作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

譯者簡介

李昕

1980年代,自中國山東前往加拿大讀大學,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習及工作17年後回到中國,於一家跨國公司擔任中國區總裁,現從事投資和管理諮詢。與家人現居上海。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 在文字中,靈魂與靈魂深情互望/宋怡慧
前言 穿越七百年時空的靈魂對話

第一章 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
第二章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第三章 茫茫海南北,此去能否再相見?
第四章 放逐儋州,東坡不幸海南幸
第五章 獲赦北歸,駕鶴常州
第六章 蘇軾與陶淵明的近距離接觸
第七章 廬山敬淵明與東坡

附錄一 從眉州到揚州
附錄二 與君同行──主要參考文獻
譯者後記

序/導讀

前言

穿越七百年時空的靈魂對話

2015年底,《尋人不遇》中文版(按:為中國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校譯已畢,只待擇良辰吉日發行。這本書寫的是我拜訪36位中國古代詩人遺跡的經歷,我到他們居住和寫詩的地方,尋找他們的墳墓,並用最好的威士忌敬酒,感謝他們留下了這麼美的詩。

《尋人不遇》這本書真是好事多磨。旅行途中,我在湖州摔斷了腳踝,但我還是完成了長久以來的心願,寫完了這本書。這是我出書合約的最後一份作業,我再也不用被出版社催稿了。我準備回到西雅圖附近、位於湯森港(Port Townsend)的家,過田園式的退休生活,耕種自家菜園、採摘豐收的果實。我喜歡在海邊的山上散步,跟鄰居小鹿們說早安。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其他地方看看。我要去歐洲探訪詩人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的足跡,也打算去夏威夷探望老朋友威廉.莫溫(William Merwin)。此外,我還想造訪許多中國的古蹟,想花時間在那裡慢慢的品味。這些事由於出書的壓力,我之前沒時間做,但現在我終於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做想做的事,或什麼事也不做。

1970年,我進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讀人類學博士,為了申請助學金而選修冷門的中文課。學中文的過程中,我偶然讀了《禪之道》(The Way of Zen,作家、神學家艾倫.華茲[Alan Watts]著)一書,因此遇見了禪,也跟中國文化結了緣。

有一天,我在紐約遇見了來自中國無錫的法師壽冶。我跟老和尚學習打坐,覺得修行比上學更好,我便放棄繼續念博士,並帶著僅有的兩百多美元來到臺灣,開始佛光山的寺院生活。一年後,我搬到一間鄉間小廟裡,暮鼓晨鐘,每天不是打坐,就是讀書。我因修禪而讀到一些禪詩,並逐漸喜歡中國古代詩。

1975年某一天,我偶然在臺北的一間書店,看到一本線裝《陶淵明詩》,我先是被字大紙厚的古體書所吸引,那是南宋紹熙壬子年(1192年)曾集本的影印本。打開一讀,我就被陶淵明真切、自然的田園詩迷住了。這麼簡單的語言、這麼美的意境,我和許多人一樣,羨慕這樣的生活。

陶淵明看破紅塵,退官歸隱,但又不遁入山中。他在廬山腳下耕種、飲酒、會友、作詩,這正是我嚮往的生活。我在臺灣生活了20年,其中14年是在如今劃入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竹子湖度過。我雖沒有耕作或釀酒,但總覺得陶淵明好像就住在鄰舍,不知道他缺米少酒時為什麼不來敲我的門。

我感覺自己跟陶淵明特別有緣,曾三次前往廬山腳下的陶淵明故里。我想向陶淵明墓敬酒,當面感謝他成了我欣賞中國詩的啟蒙老師。但是,陶淵明的墓地位在軍事區裡,因此這個心願一直沒能實現。而這本《陶淵明詩》,就伴隨我四十多年,常在下午喝茶或晚上喝威士忌時打開書、讀上幾段。

2015年底,我在上海時,朋友李昕知道我鍾愛陶淵明,便送給我一套石版線裝書,這是清嘉慶年間溫汝能纂訂的《和陶合箋》,以及宣統二年再版的《陶詩彙評》。《陶詩彙評》是部陶淵明詩集,而《和陶合箋》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1037年-1101年)為每一首陶詩寫的和詩。這是一個大驚喜!好詩不僅好在優美的文字,更來自於詩人之心。我最喜歡的詩人是陶淵明,蘇東坡也喜歡,甚至將自己比擬為陶淵明。

蘇東坡在仕途重挫、人生困惑之時,需要找人傾訴,並藉由了解別人來理解自己,而他選擇了早他700年出生的陶淵明(約365年—427年)為對話的知己。他在讀陶淵明詩及寫和陶詩之中,重整自己的心態。和別人交談,是疏解疑慮和理清思路的好辦法,即使那人沒有回應。我在海邊散步時,也常常像這樣跟古人對話。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韋應物、柳宗元等,都喜歡陶淵明。到了宋代,開始出現陶淵明研究的風潮,而蘇東坡讓陶淵明更為家喻戶曉。

我曾讀過蘇東坡的幾首和陶詩,知道陶淵明是蘇東坡心目中「高峰絕塵」的偶像和知音,但我不知道他把每一首陶詩都和過,並用與陶詩同樣的韻律寫成詩、和陶淵明對話。千年前的大文豪,和1,700年前的偶像詩人穿越時空對話,這是多麼神奇和動人的靈魂撞擊!我希望一探究竟。

我和李昕查閱了中國、臺灣和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及線上資料庫,找到一些學術論文,但專注於探究蘇東坡和陶淵明這兩位詩聖,跨越近700年的靈魂對話之文學作品,卻如鳳毛麟角。我尤其對於我和蘇東坡有共同偶像這件事感興趣,這位大文豪是如此崇拜陶淵明,「追和古人,則始於東坡」,並「要當盡和其詩乃已耳」。

在我剛要解甲歸田之時有此發現,大概此中有真意吧。我決定了解蘇東坡寫和陶詩的原因和心境,並實地拜訪他寫和陶詩的山川形勝和古井舊居,也訪談當地的蘇學專家,聽當地人講述文獻典籍之外的蘇東坡故事,尋撫蘇東坡傳給當代人的印記。

推薦序

在文字中,靈魂與靈魂深情互望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現代人在職場拚搏、案牘勞形之餘,若能覽卷閱讀,拿起觸動自己的靈犀之作,就彷彿有人為你提燈燦亮人生路。蘇東坡一生獨愛陶淵明的詩作,還拿它來醫病:當他身體不舒服時,只要拿起陶詩讀一讀,就感覺神清氣爽,仿若藥到病除。他甚至說:一次只能一首,不能再多了。

從這些行為就可了解蘇東坡由衷的孺慕陶淵明,珍惜之情躍然紙上。兩人在文字裡以靈魂相互凝視、契闊談讌的愉悅,被慢溯在閱讀流光裡的現代漢學家比爾.波特發現,仨人悄然的邂逅了。那份文人「相傾」的震撼,時時撞擊內心情感的悸動,最終,讓比爾.波特踏上知音與知音深情對話的旅程。跟隨蘇東坡的足踏行旅,他感受到橫跨700年的遇見,是多麼可貴又難得,深刻體會長吟一笑終相見的喜悅。

《一念桃花源》勾勒仨人穿越時空,以文字為名,進行一場相互尋訪的旅程,一步一真心,以詩文共鳴,相互撞擊出更雋永的深刻文字。原來,文字能讓不相識的人發出真心的呼喚,流下理解的眼淚。在這段旅程中攜手共情,彼此都戴上了人間有情的濾鏡,讓揚州的時光撒上蘇東坡的閒適、陶淵明的恬淡,兩人一唱一和,而比爾.波特則宛若是與他們同行的記錄者,將跨世代的文學共鳴,框進文字的精彩裡。

陶詩的價值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這份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書寫初心,隔世的知音蘇東坡理解,並穩穩的接住他受困的靈魂,從文字裡窺見他靈魂漂泊與喜悲,從中對照、連結自己苦難的人生際遇。蘇東坡與陶淵明了無纖塵、摒絕俗念的清明優游著,放下離合悲悵,獲得生命更高遠的澈悟與釋懷。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詩人清淡而純真的人生價值,蘇東坡讀透了,以東坡居士的曠達與之輝映,首開「今人與古人和詩」的書寫格局,切切實實的為陶淵明寫了109首詩,表達出「世上沒有人比我更愛煞陶淵明」的情懷。甚至,豪放不羈的他一改常態,謙卑的說出:「我不如陶生,世事纏綿之。」這些故事與風景都清晰的收進了《一念桃花源》。

詩人卞之琳的〈斷章〉如是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比爾.波特看懂了蘇東坡,蘇東坡理解了陶淵明,而我們在文字中一次收藏三位文學家的豁達閒適,讓我們在風雨飄搖的時節,找到安頓與自在的一隅。

蘇東坡勇於做自己的突破,陶淵明在亂世選擇歸隱的氣魄,兩人都有大濟蒼生的慈愛胸懷。同樣躬耕自資,面對遷徙奔波,依然無入而不自得。比爾.波特以創作療癒自己、向偶像致敬,並讓我們得以在穿越700年的靈魂撞擊裡,拾獲電影《一代宗師》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人生奧義。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18239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7 出貨 參考庫存量:3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