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家【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二○一三作品集】

The Writers' Garden by NACWALA (2013 Collection)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作家之家》是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NACWALA)2013年刊,收錄由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NACWALA)會員撰寫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章。

作者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

一九九二年秋,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NACWALA)成立於扼守美西大門的洛杉磯,是全球擁有華人和過往華人最多的海外城市。洛城作協的文友們本著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相互合作、相互切磋的精神,和本身對文學的愛好與執著,人人都為這個大家庭貢獻心智,出錢出力。二十多年來,除了舉辦過無數次文學演講、座談、會員新書發表、節慶聯歡會等一般性的傳統活動外,還與《世界日報》圖書部合辦圖書大展,贈書僑教中心,每年出版會刊《洛城作家》、《會員文集》、《作家之家》等等,於世界華文創作中佔有一席之地。

目錄

序言
寂寞的路/陳十美

目錄

●論述●
華文作家的歷史使命/陳十美
現代文化的基本認識/遊芳憫
人生的真理在那裏?/何健行
中文教育的前瞻與我見/楊志平

●人物●
我的德國婆婆/凌詠
一位台灣歐巴桑/蕭萍
旗袍姑娘/黎錦揚
霜葉紅於二月花/谷蘭溪夢
巨型油畫《南京大屠殺》誕生記/曹宇衡
林東自傳體小說「浮生若夢」序言/林東
張繼仙畫冊前言/張繼仙

●遊蹤●
另類回國記/周愚
重遊淡水舊地/莊維敏
遊埃及雜感/李雅明
柔思帶爾 rosedale/王智

●詩篇●
培養美國孩子有感/南林
詩二首/慈林
山中傳奇/王曉蘭
夢/侯月飛
玉洱銀蒼/文馨
紫色的JACARANDA/荻野目櫻
獻給天上的神——貝殼/馬嶸喬
珍惜人生/鄭錦玉
醒世良詩/陳文輝

●小說●
情,何以堪/李峴
現代“木乃伊”/劉鐘毅
旅美華人打工記(節選)/羅清和

●漫談●
美國乞丐/潘天良
理髮過年/古冬
享受閒聊天/張五星
釦子的世界/蓬丹
談筆墨的延展與空間/蔡季男
以舞會友/岑霞
賭城迎春一瞥/尹浩鏐
日本漢語迴文詩歌淺介/吳懷楚
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何念丹
有趣的中文地名和姓氏譯名/周勻之
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吳慧妮
奧運後的中國熱/王世清

●憶往●
從修理工到好萊塢/楊強
走了樣的親情/劉志華
今晚雞很忙/楊錦文
校園鄉音/長白山人
重逢的對白/何戎
我愛菜根香/黃慈雲
中國人的日餐店/王傳明
眼皮底下被竊/華之鷹
遇到員警/居曉玉

●抒情●
陪伴母親的日子/周玉華
為何醉?為何不醉不歸?/王育梅
兩冊送不出去的書/岱江
夢裡揚州/劉戎
沙漠奇花/張棠
秋桂飄香/小郎
紫藤花/毓超
秋日絮語/思楊
愛上提香/田霖
又是情人節/李敏
舊書情懷/曉光

●抒感●
在美國吊針/李涵
話說幫忙 /金平
多重的驚喜/張德匡
我的第一本書──【洋祖母之戀】/何森
就那麼一點點時間/葉宗貞
家庭三部曲/張翠姝
女孩,女孩,請你原諒我/文文
魂驚洛杉磯高速路/菊子
給母親/朱凱湘
單車歷險記/丹霞
鞋底的泥巴/龔剴
在洛杉磯聽愛的聲音/袁安瑜
在美華人的餐飲變化/鄭傑婷
退休後的休閒時光/張炯烈
馬雅‧安吉羅MAYA ANGELOU/劉耀中
有益心身的元極舞/汪淑貞
看花的心境/小茉
賠上一生的感動/楊珮琪
難忘的空軍英雄/傅中

●特稿●
文史哲不分家---為一部【世界華僑移民史】催生/陳十美
洛杉磯華文作協舉辦新書會,為會友羅清和後事籌款/蕭萍

●編後語●

●附錄●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名錄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章程

序/導讀

寂寞的路/陳十美(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現任會長)

寫作是一條寂寞的路,非持之以恆者,或文學的極度愛好者,實難以竟全功。至八○年代末,在一些熱心作者的號召與奔走下,組成了以「作家協會」為名的文學社團,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相互砥礪,相互切磋。協會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活動,包括座談、為會員發表新書、邀請名家家演講等作品包括藝文記述與報導文學等林林總總。又出版會刊及成立出版社,提供會員發表園地及出版管道。

北美華文文學與移民歷史之成長,究其源,則應歸因於世界華文作家協會之成立與海外媒體事業之大力擴展。一九九一年初,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成立於臺北。並在之下成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六個分會。各洲的分會之下,又各成立國家或城市的分會。以北美洲為例,最初六個分會為:紐約、紐英倫(波士頓)、北卡州、美南(休士頓)、北加州(舊金山)、洛杉磯。但後又有華府、喬治亞州、芝加哥、聖路易、北德州(達拉斯)、科羅拉多州、拉斯維加斯、南加州(亦在洛杉磯)、內陸帝國(加州河濱郡),及加拿大的多倫多、溫哥華等分會加入,現已增至將近二十個分會。

造成了一個全球華文文學的大家庭,既有縱的導向,也有橫的連繫。世華曾在臺北、新加坡、洛杉磯、澳門、印尼等地舉行過會議,全球作家共聚一堂。北美作協也曾在紐約、休士頓、洛杉磯三地舉行過會議,每次會議並各有主題研討,與會者人人皆感收穫豐盛。

北美洲之下的各分會,相互間亦常有連繫及交流,包括團體性的及個人性的。以洛杉磯作協為例,就曾組團去拉斯維加斯訪問,與當地的作協舉行座談。個人方面,則有會員多人應全美各地的華人社團之邀前往作專題演講,而海外轟轟湧湧的華文媒體更透過平面與立體遍佈全球各大大小小的華人聚集地,長年累計華人社區歷史的寶貴素材,若稍加引申,各地素材共為歷史資料提供後學研究參考亦彌足珍貴。

俗語說,入鄉隨俗。華人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赴海外謀生,自應儘速適應當地之新生活,包括學習語言、瞭解文化、風俗習慣,以便融入當地社會。我第一代海外華人中之文學愛好者,於努力於融入當地之餘,尚可憑藉原有之華文根基從事於歷史新聞整理與記載之寫作。但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則自幼接受當地國家之教育,我們必須要全力使他們感覺不有別於當地人,亦不落後於當地人。為了要他們不忘本,不忘祖國文化,我們可以教導他們學說國語(普通話)、閱讀中文和簡單的書寫中文,但絕對不能苛求要他們成為華文作家,因為這是不切實際的。也就是說,延綿海外華文文學的使命,全應由我們第一代華人所掮負。

也許有人會擔憂,當第一代的海外華文作家全部凋零時,也就是海外華文文學斷層之時!但事實上,我們可不必擔憂。因為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由台、港、中國大陸不斷有華人移民至海外各地,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趨勢,以後一個世紀,兩個世紀,甚至永久也不會間斷,這些外移的華人中,必也有華文作家兼,如此源源不斷地補充,海外華文文史的任務也將永遠不虞斷層。國內與國外,因中西文化之差異,也產生了價值觀上的差異,進而生活上的差異。華人移居海外,既得自母國文化的薰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故我第一代北美華人,負有擔任橋樑,溝通中西文化差異之使命。

基於延綿並維護海外華文文學的使命感,二十餘年來,「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以具體的行動獻出了我們的果實。我們以超越應有的堅定心力,彌補了不夠充裕的人力和物力,從無間斷地出版了二十期《北美洛城作家》,以及《文情心語》、《洛城作家文集》和《作家之家》。以上這些海外華文文學的園地,經過我們的開墾、耕耘,現已成為一片沃土。這冊《作家之家第二集》的出版,只是我們漫漫長路中的一站,?了文學,我們將繼續往前走,永遠不會有終點站。

現代文化的基本認識/遊芳憫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有民族就有文化。誠如故蔣介石總統在手著《中國經濟學說》一書所說:「離開了自然法則與社會法則(即物理與倫理),不獨人類生活為不可能,並且失去人之為人的特質(人性)。此依照自然法則與社會法則的生活方法,稱為文化。」又說:「文化與民生是不可分的,民生之外無文化,文化之外無民生。以上的釋示,實為民生史觀文化論的精義所在,也是民生哲學與文化哲學的基本原理。

美國人類學家何柏(E.A Hoebel)在所著《原始世界的人》裏也說:「文化和生活的人,離開是不能存在的。文化與社會,也是不能分開的。正如有機體的身和心,不能分開一樣。」這都說明文化與生活,乃是一體的兩面,互為表裏。因此任何民族,均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而且文化水準的高低,正決定一個民族的盛衰與強弱。是以一個民族的自覺,必然會掀起一連串的文化運動。例如我國在清朝從太平天國瓦解以至中日甲午戰爭大敗,其間三十年的洋務運動,光緒二十四年四月開始的「百日維新」運動,尤其自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以來,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實質上更是全面性的文化運動。

中華民國的誕生,實係中華民族政治意識的空前大覺醒,於是文化運動,益見波瀾壯闊。諸如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的上海十教授發起「中國本位文化建設運動」。更值得我們歡呼鼓舞的,乃是一九六六年民國五十五年在我民族復興基地的臺灣,掀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高潮。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能特別注重「國民生活須知」與「國民禮儀規範」的實踐,斯誠把握到文化法則的運用了。同樣的,中國大陸經過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進入八十年代,山東曲阜於一九八四年,成立「孔子基金會」,翌年北京也成立「孔子研究會」。一九八六年,首屆「國際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九十年代未期,「世界儒學聯席會」也在北京成立。無形中繼承了一九五八年由唐君敦、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等四人聯名發署《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之前途共同認識》一文的基本精神的發揚光大。進入二十一世紀,二零零四年春夏之際,在臺灣有所謂「新文化論述」,其後學術界名流推動的「新五四運動」,大家正樂觀期待其開花結果。

遊芳憫出生於醫生世家,畢業於福建永安師範學校,重慶中央政治學校,美國普林頓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教育部文化講座主講人,並在大學執教,現為美國普林頓大學哲學教授。美國啟洲神哲研究院特頒2009年傑出學術獎。著有「中西文化與哲學述要」及「東西倫理學史研究」二書。

試閱

●華文作家的歷史使命/陳十美

十九世紀末葉,來美的華人,都是鐵路工人;淘金熱時期,來美的華人,則都以開餐館或洗衣店維生。這些人,即使在中國的原居地,也多屬知識水準中下的階層,甚至文盲也不乏其人,連華文文字可能都不識多少,更不知文學與歷史為何物。
二十世紀六○年代中期,美國廢除排華法案,華人來美漸多,留學生絡繹不絕,華人的知識程度大幅提昇,但因當時的經濟環境使然,這些人中,有處於創業之初者;有以打工賺取學費者,都因艱苦謀生,也不可能再有餘力奢想文學或載記歷史。
僅有的例外,是少數由台灣來美,對文學愛好且有文學根底的留學生,於課業及打工之餘,將初入美國的所見所聞,及生活的甘苦、艱辛、歡笑、淚水,化為文字,稱之為「留學生文學」或文獻,曾一度掀起了一陣風潮,這應是北美華文學與報導移民生活之歷史濫觴。雖因這類作者在華人中為數有如鳳毛7麟角,作品數量亦微,只屬曇花一現,且當時北美無華文文學的發表園地,作品仍需寄往台灣發表。但雖如此,仍可稱之為北美華文文學的播種期,對日後華文學與移民史的成長,亟具影響力。
直至七○年代末八○年代初,華人移民開始大量湧入美洲,且具多元性,除了留學生外,尚包涵工商百業及退休人士。而原有的老僑,也因第二代、第三代相繼出生,華人人口的結構有了重大變化,經濟狀況也大幅改善。物資滿足後再尋覓精神食量,是非常正常且必然的現象,北美華文媒體與文學於焉萌芽。而使其滋長的,則有以下三大因素:
來美華人中,既有許多在國內即已成名的作家,也有不少實力派的作者,更有更多愛好文學的文壇新秀。這三類人,構成了北美華文文學的主幹。他們有的在職或在學,有了新的見聞,也就有了新的寫作素材;有的年長已退休後來美,則在悠閒生活之餘,有更多寫作的時間。
七○年代以前,美洲鮮少華文報刊,極少數老僑創辦的報紙, 也不可能有與文學有關的版面。及至七○年代末,才有多家華文媒體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且多設有付給稿費的華文副刊,華文作者有了自由投稿及發表的園地,新聞的報導也為移民史留下源源不絕的素材。
寫作是一條寂寞的路,非持之以恆者,或文學的極度愛好者,實難以竟全功。至八○年代末,在一些熱心作者的號召與奔走下,組成了以「作家協會」為名的文學社團,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相互砥礪,相互切磋。協會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活動,包括座談、為會員發表新書、邀請名家演講等作品包括藝文記述與報導文學等林林總總。又出版會刊及成立出版社,提供會員發表園地及出版管道。
北美華文文學與移民歷史之成長,究其源,則應歸因於世界華文作家協會之成立與海外媒體事業之大力擴展。一九九一年初,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成立於臺北。並在之下成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六個分會。各洲的分會之下,又各成立國家或城市的分會。以北美洲為例,最初的六個分會為:紐約、紐英倫(波士頓)、北卡州、美南(休士頓)、北加州(舊金山)、洛杉磯。但後又有華府、喬治亞州、芝加哥、聖路易、北德州(達拉斯)、科羅拉多州、拉斯維加斯、南加州(亦在洛杉磯)、內陸帝國(加州河濱郡),及加拿大的多倫多、溫哥華等分會加入,現已增至將近二十個分會。
造成了一個全球華文文學的大家庭,既有縱的導向,也有橫的連繫。世華曾在臺北、新加坡、洛杉磯、澳門、印尼等地舉行過會議,全球作家共聚一堂。北美作協也曾在紐約、休士頓、洛杉磯三地舉行過會議,每次會議並各有主題研討,與會者人人皆感收穫豐盛。
北美洲之下的各分會,相互間亦常有連繫及交流,包括團體性的及個人性的。以洛杉磯作協為例,就曾組團去拉斯維加斯訪問,與當地的作協舉行座談。個人方面,則有會員多人應全美各地的華人社團之邀前往作專題演講,而海外轟轟湧湧的華文媒體更透過平面與立體遍佈全球各大大小小的華人聚集地,長年累計華人社區歷史的寶貴素材,若稍加引申,各地素材共為歷史資料提供後學研究參考亦彌足。俗語說,入鄉隨俗。華人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赴海外謀生,自應儘速適應當地之新生活,包括學習語言、瞭解文化、風俗習慣,以便融入當地社會。我第一代海外華人中之文學愛好者,在努力於融入當地之餘,尚可憑藉原有之華文根基從事於歷史新聞整理與記載之寫作。但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則自幼接受當地國家之教育,我們必須要全力使他們感覺不有別於當地人,亦不落後於當地人。為了要他們不忘本,不忘祖國文化,我們可以教導他們學說國語(普通話)、閱讀中文和簡單的書寫中文,但絕對不能苛求要他們成為華文作家,因為這是不切實際的。也就是說,延綿海外華文文學的使命,全應由我們第一代華人所掮負。
也許有人會擔憂,當第一代的海外華文作家全部凋零時,也就是海外華文文學斷層之時!但事實上,我們可不必擔憂。因為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由台、港、中國大陸不斷有華人移民至海外各地,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趨勢,以後一個世紀,兩個世紀,甚至永久也不會間斷,這些外移的華人中,必也有華文作家兼,如此源源不斷地補充,海外華文文史的任務也將永遠不虞斷層。國內與國外,因中西文化之差異,也產生了價值觀上的差異,進而生活上的差異。華人移居海外,既得自母國文化的薰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故我第一代北美華人,負有擔任橋樑,溝通中西文化差異之使命。
北美的華文作者,仍應時時與國內的文學保持連繫,最簡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就是仍能常常有作品在國內發表,使國內的讀者、作者、編者都能時時得知北美華文文學的概況。另一方面,北美的作者,也需時時閱讀國內(包括台灣、港澳、中國大陸,甚至進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華文為母語或共同語言的國家與地區)的文學作品,使不致與國內的文學脫節。如此雙向追尋,永保北美與國內之文學管道暢通並兼負所在地僑社動向脈絡之歷史記載。
自從世界交通發達以來,全球已似一個大社會,由環球一周需時數月到數天,再進而數小時。如今更拜科技進步,電郵、電訊發達之賜,全球更已縮小至有如一個社區,數分鐘、數秒鐘、甚至是瞬間,即可得知全球任何地方的資訊。
北美的華人人數居海外各洲的華人之冠,依此推論、北美的華文作者人數也應居海外各洲的華文作者人數之冠。因此,北美的華文作者,也應責無旁貸地掮負更多的使命。如前文所敘,北美洲現已有將近二十個文學社團,數以千計的華文作者,每人都將與國內之連繫再擴大至全球,應是北美華文作者的終極使命。
北美的華文作者,應將北美的華文文學概況傳遞至全球,同時致力於蒐集全球華文文學概況。也就是說,將北美與國內的連繫擴大至世界,永保全球華文文學管道暢通,當然能夠在共用華文文學之餘兼具負起全球移民史之轉述與保存更屬難得。
對下一代來說,我們不應苛求在北美華人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來繼承華文文學或撰述歷史的使命,但我們一定要他們不忘中華文化。要不忘中華文化必須要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歷史不僅是文化的一部分,且是文化的根源,二者是互為一體,其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教導下一代認識歷史,尤其重要的,是要他們知曉中華民族的古聖先賢的偉大情操;革命先烈的民族氣節;甚至江湖俠士的忠義豪邁。我們可以由淺而深,由近而遠,以說故事的方法來引起他們的與趣。舉例而言,我們以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告訴他們這件悲壯的史詩,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了「圖窮匕見」的成語和「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以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創立了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也讓他們認識了民有、民治、民享的精髓。進而告知他們,由司馬遷所寫的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言,紀事起於黃帝,迄於漢武帝的巨著《史記》, 同時讓他們知道,這部書不但是一部最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最偉大的文學著作。此外,如長恨歌、桃花扇、二十四孝的故事、電視劇包青天的故事,以及最近龍應台所寫的《大江大海》,和齊邦媛所寫的《巨流河》、都既是歷史也是文學的很好的教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三人行,必有我師。作者之間,應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故不論作者個人間,或是團體間,相互訪問,不失為一項最實惠最有效的方法。以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為列,個人方面,曾多次邀請海峽兩岸及在美名家前來演講,作協會員也多人多次獲邀至全美各地演講。團體方面,至一九九四年起,即與中國大陸的中國作家協會實施互訪,迄今已達十二次,每次十至二十人,二至三週不等。每至各地,都與當地的作協舉行座談,對於相互瞭解,增進感情,效果極佳。且這是一項文學與旅遊的結合,也收一石二鳥之利。
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值此,中國拔地崛起之時,我全體海外僑民更需應聲而起,將我們多年的移民成果彙集成冊,相互彰顯海內外華裔嶄新的形象與實力。我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不但是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文化,也是最為優美的文化。華人移居海外,雖為謀生而打拚,但仍不棄、不忘,將中華文化與海外輝煌的移民史相融並蓄在海外留存,並達到傳承於下一代之使命。華人在海外謀生雖極為艱辛,但均因我華人具有勤儉刻苦之美德,以近三十年來到南加州的華人為例,無論在政治、經濟、學術、工商各界,均有傲人之成就。有鑒於此,在洛杉磯從事文化及教育之華人非營利機構「南加州美亞文教基金會」於2009年發起南加全僑共譜【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其撰寫班子就是一群無怨無悔的南加作家群。
預計編纂出版的是一本記錄由中國大陸、台灣、港澳、越柬寮(註:柬埔寨原名高棉;寮國即中國大陸所稱之老撾)近三十年來,來到南加州的華人的史實《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全書七十餘萬字,預計二○一三年底出版,隨後出版中、英電子書。期使我居往在南加州華人的歷史,也是文化和文學,以純樸真實的文字,讓全世界的同胞共用。

陳十美:美國洛杉磯美亞文教基金會會長,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陽光教育中心校長。曾於1980年在洛杉磯成功發行第一份溝通國、粵語僑情的社區《南華時報》十年,被譽為當時報業的“火星塞”。終身以傳揚中華文化為己任,旅居南加三十餘年,一直在文教界深耕奉獻。曾任陳立夫先生創辦的中華文化復興協會南加州分會會長。《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一書編撰發起人、主編。

---

●文史哲不分家---為一部【世界華僑移民史】催生/陳十美

美國洛杉磯南加華人,於2009年底開始發起撰寫《光大傳承一一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的移民話史。以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為基礎組成的發起團隊,四年來完成搜集徵文數百萬字共編輯完成十七章,含僑區、僑團、參政、維權、媒體、中文教育、科技、文學、藝術、體育、社區發展、企業、工商、家庭、信仰、展望與省思等九十六萬餘字一書,以及錄製500多個社區人物「口述歷史」影像,一千兩百餘幀採訪足跡及活動照片,搜集參考書目與刊物達395本,剪輯報導資料與華裔家庭調查表逾千張,並於今年元月份再度成立《南加華文文史保存基金會》網羅當地各不同僑社代表熱心人士組成,預備於明年初,出版綜合概述性的<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版本一書後,再就個別創造歷史人物系統性的縱向深入訪問繼續出版「採訪實錄」,以期保存更多詳細移民史料。《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經於2013年十二月六日在台北出版菊八開,近一千三百頁,重八磅,精裝珍藏本限量三千冊,並將於以中英雙語電子書隨後整理發行。旨在向主流社會彰顯華人新移民的建樹並給下一代做先民奮鬥史的參考。
作為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洛杉磯分會的代表,十美在此籲請與會海外各地區的作家們,不妨在盡享文學創作之餘,能夠撥出一些寶貴時間,就便在世界各自僑居地搜集媒體或出版著作素材,整理編撰各自地的華僑移民史冊,這樣定期匯集起來,不就是一本《世界華僑移民話史》嗎?只要採用同一款式「光大傳承」的統一封面書名,副題注記各地區的地名,完成時間或份量,由各地區自行根據條件自行擬定。 整體觀念上是有計劃的進行一定做得到。事實是有總比沒有好,不必顧忌會不會做多好,只要能開始總是會有成果的。請參考美國南加州華人群體製作:《光大傳承一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網站粗淺的創作,並敬請提供寶貴的改進意見:www.historyofchinese30.com
這是一個可以由全球華文作家們熱心發起,就本身擅於著述的專長之便,領先倡導各地華人共同投注一己心聲或心力得以做到的使命。「光大傳承一一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已經把所有的編輯過程事無巨細的公開於他們的中文網站,就是希望抛磚引玉,激起全美乃至全球眾多華人,都來搜集編撰大家各自移民地的華僑志。無以數據的華人移民遍佈全世界,幾百年來經過多少奮鬥與世代傳承才有今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比較豐厚的局面。但是翻開世面上現有的華人史料,大多數仍舊停留在血淚斑斑的過去。有道是文史哲不分家,我們身為傳承海外華文文學的這一代,似乎也可以帶頭負起記載或編撰親身見證、目睹的這一段比較值得傲世驕人的海外華人移民史?!
敬請惠賜寶貴意見指正,無任感激之至!

(轉載自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第九屆年會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文集>,2013年10月,馬來西亞吉隆坡)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162503096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2.9*15.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