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07_畢業季

腦科學套書: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與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一套2冊)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
腦科學專家說,
容易生氣不是你的問題──是「大腦」的問題。

不要再認為是自己的情緒控管不好!
從腦科學入手,一層一層拆解「憤怒」的成分,
讓自己不再被煩躁、壓力、怨恨、緊張的情緒影響,
與易怒的自己、不知所措的自己和解。

本書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腦科學專家,他要告訴大家的是:被情緒困擾的不只是容易生氣的人,還有周遭的人。

如何擺脫容易生氣的大腦?如何安撫容易生氣的人?跳脫單純的正向療法、或情緒安撫技術,茂木健一郎帶領我們透過腦科學拆解「怒氣」的結構。讓科學幫我們透過身、心同步導流怒氣。腦部發出警訊後,就能立刻採取行動,而不是徒然被情緒擺布。

若身邊有容易生氣、被情緒問題困擾的親屬、朋友,也能透過本書擺脫「幫不上忙」「厭煩」的罪惡感,同時避免自己被影響;甚至是協助親屬、朋友擺脫情緒困擾。

不是你的錯憤怒不是不好,只是需要控制

本書中,作者首先透過腦科學的知識,協助我們了解腦部各分區如何合力產生「憤怒」這個情緒。但「憤怒」真的是不好的嗎?如果「憤怒」是不好的,大腦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其次,茂木健一郎要告訴我們的是: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憤怒」協助人類捕獵,「憤怒」也讓人類能夠保護自己。只是在進展到農耕社會後,「憤怒」能夠派上用場的地方變少了。

但「憤怒」絕非一無是處。

權益受損的時候、自尊受損的時候,我們必須透過外顯的憤怒來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只是,如何把「憤怒」控制得剛剛好、表達得剛剛好?

不是你的錯好的發怒方式,反而能幫上忙

「不生氣」不完全就是好的,而是我們的大腦能不能在自我訓練下,很快地判斷要排解怒氣,或者是透過表達怒氣來保護自己。

只是要如何表達怒氣?如何讓對方知道「我生氣了」「請你不要這樣做」,卻又不失態、不尷尬,同時能夠推進工作、甚至增進人際關係?

茂木健一郎進一步透過說話方式(失敗的例子要擺在後面)或是肢體動作(該離開現場的時候要離開現場)即時轉換(把生氣的事用輕鬆的方式說出來)來協助讀者掌握「好的發怒方式」。

如何面對生氣的長官?如何對應怒火沖天的客戶?也同樣可以透過腦科學的理論與肢體、言語的對應方式(比如說,放慢說話速度,為什麼能夠緩和對方情緒?)來調節現場的氣氛。

知道憤怒是什麼、掌握憤怒的作用、著手拆解自己、或他人身上名為「憤怒」的炸彈。如此一來,不但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到情緒上的傷害,也能擁有加速前進的動能,打造更好的人際關係、個人評價也能因此提升。

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
軟爛成員坐等指示、頻頻出包,是否讓你心好累……
是時候改變現況了,
但怎麼做才能「有效引導」團隊改變?
關鍵就在於,
你是否懂得利用「大腦喜歡的方式」!

沒有天生軟爛的部屬,只有不會帶人的主管
——這是一本獻給主管的人間覺醒書——

你是否總是這樣:
●    凡事最好透過email,能留下白紙黑字的就不怕出錯。(自以為嚴謹)
●    不花時間話家常,反正也沒人喜歡跟主管閒聊。(自以為高效)
●    告知公司營運目標,勉勵並協助他達標。(自以為負責)
●    以為十八般武藝都傳授了,他應該變得超強。(自以為盡心)

你「看起來」就像個盡責主管,但這樣做只會帶來反效果。因為……
▶    你錯失了可以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他不會真正服你。
▶    你沒試著找出彼此的共通點,自然不容易拉近距離。
▶    你無法讓他發自內心想拼,難免淪為單方面的訓話。
▶    你忽略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他洩氣你也失望。

自以為盡責、單方面的努力,無法讓團隊真的動起來,
你得學著用更聰明的方式引導,才能創造雙贏——
癥結就在於解決2大核心問題  動機和技術!

    5步驟刺激大腦,就能激發「工作動機」:
秉持腦科學專業、活躍於第一線的心理教練,
作者大平信孝已協助上萬名主管成功解決培育部屬的困擾。
他表示,若想讓部屬積極主動、自己思考並排解問題,
就必須戰勝「大腦不想改變的特性」。
利用行為科學5步驟,就能看到明顯改變:

步驟1確認立足點
簡單來說,就是拆解工作內容,並釐清部屬的工作現況。如果不知道立足點,就容易迷航,因此你們得一同確認3件事。

步驟2確認公司目標與部屬角色
只要釐清自己的角色,就不會覺得工作都是出於無奈,進而會使得公司的目標變成「自己的事」。只要問對3個問題,就能改變現況。

步驟3確認個人的目標與夢想
目標若無法打動部屬的心,就會變成隨口敷衍、得過且過的空談。你得多問3個重點,協助他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

步驟4設定部屬的個人目標
只要找出公司目標和個人夢想之間的「重疊區」,部屬就會發現「打從心底想要實現的欲望」,自然能主動提升工作動機。

步驟5擬定行動計畫
好不容易訂好了目標,接著就要展開具體行動。本書會教你如何在「10秒內就做出行動」,只要跨出這一步,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人類的大腦內建了一套防衛機制,
當對一件事猶豫不決時,就會傾向乾脆不做,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刺激「依核」,啟動幹勁的開關。
實踐上述5步驟,
就能讓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好想達成目標」,而且還不是3分鐘熱度。

    5密技說服大腦,就能提升「工作技能」:
團隊成員的素質難免良莠不齊,所以培育必須按部就班。
主管只要循序漸進做好5件事,就能拯救跟不上進度的部屬:

1.    讓他把「做得到的事」做到最好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因為此刻他最需要的是累積「成功經驗」。不妨從小事展開第一步。

2.    引導他將「學了馬上會的事」做上手
先學會做好雜務,就能進階學需要「技能」的工作,本書會教你如何擬定「行動清單」來強化實力。

3.    訓練他反覆執行「不熟的專業」

作者

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茂木健一郎

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東京。腦科學專家。東京大學理學部、法學部畢業後,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專修課程修了。理學博士。曾任理化學研究所、劍橋大學、Sony電腦科學實驗室的研究專員。

二○○五年以《腦與假想》(新潮社)榮獲第四回小林秀雄賞。二○○九年以《現在、從這裡到所有的地方》(筑摩書房)榮獲第十二回桑原武夫學藝賞。著作有《成為能獲得成果的人!培養「馬上行動的腦》的方法》(學研PLUS)、《頭腦可藉「讀書的方法」來磨練》(三笠書房)、《能引導最高成果的發問力》(河出書房新社)、《不再「啊,就是那個,那個啦」的書》(與羽生善治共著,德間書房)、《最佳的閒聊力》(德間書房)等書。

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大平信孝(Ohira Nobutaka

錨定創新(Anchoring Innovation)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活躍於實務第一線的主管心理教練,更是一位指導如何實現目標的專家。出身長野縣,畢業於中央大學。

上班族時期,曾深為部屬培育苦惱,從這個經驗出發,結合了腦科學和阿德勒心理學,開發出獨家的目標實現法「行為改革」,已協助萬名主管解決培育部屬的問題。

開辦了「行為改革學院」,為來自日本各地的主管,提供研習、演講、個別輔導等服務。輔導過的企業涵蓋資訊、線上教學、貿易公司、醫療、美容、零售等四十種以上的行業。

譯者簡介

林潔珏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長年旅居日本,現為專業翻譯、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有《一不小心就賣光光》、《如何找到商品價值力》、《巨匠的宿》、《東京平價居酒屋》,著作有《大東京吃透透》、《大東京吃喝玩樂全攻略》、《一比就通!名部落客WAWA的手指日語便利帳》、《每天10分鐘,聽聽日本人怎麼說》等書。

張嘉芬

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的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

 

目錄

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人會生氣?
日本是GNA世界第一的國家
憤怒的根源在此!
好的憤怒和不好的憤怒
對什麼生氣,視個人的價值觀而定
我變得不會生氣的理由
生氣能有什麼好處?
就算生氣對方也不會改變
只是看了對方的一部分而生氣
成為「不生氣的人」是人類終極的目標

第二章 生氣的時候,腦會變成這樣
不是你,是腦在生氣
憤怒是誰都擁有的防禦本能
憤怒時,腦會變成這樣
發揮腦的聯繫合作機制
生氣的人為什麼會亂說話?
生氣的人很能惹怒其他人
逼車是雄性本能的失控
男性的憤怒與女性的憤怒有何差異?
為什麼會算舊帳?
「生氣的人」和「不生氣的人」差異在哪裡?
等一下再生氣,如何?

第三章 快生氣時,立刻見效的處理方法
瞬間控制憤怒
擺平自已的怒火○1做個數學題吧
擺平自已的怒火○2先笑一下
擺平自已的怒火○3生氣的時候,去買杯咖啡
擺平自已的怒火○4拍拍自己的必要
擺平自已的怒火○5吃會讓我們快樂
「抑制憤怒」不是為了別人
搞定對方的怒氣○1為什麼要先道歉?
搞定對方的怒氣○2好好聽對方說話
搞定對方的怒氣○3說話慢──一點
搞定對方的怒氣○4找人求救的方法
搞定對方的怒氣○5「那你怎麼看?」
這樣子做,會更生氣!

第四章 「變化球」是個好方法
有話,換個方式說
表達憤怒○1用「有趣」的方法
表達憤怒○2期待落空?
表達憤怒○3先走開
表達憤怒○4有些話,不要自己說比較好
表達憤怒○5他人的失敗就是暗示
表達憤怒○6「明明……但是……」
別做出無法收拾的事
我的失敗體驗

第五章 從今天開始不生氣的習慣
培養不生氣的習慣
不生氣的習慣○1其實他沒那麼壞
不生氣的習慣○2什麼都不想,也很好
不生氣的習慣○3說說話
不生氣的習慣○4跳出舒適圈
不生氣的習慣○5不欠人情債
不生氣的習慣○6練習一心多用
不生氣的習慣○7討厭的事情不要用討厭的方式說
不生氣的習慣○8早起一點
不生氣的習慣○9穿別人的鞋
不生氣的習慣○10祝福成功的人

第六章 廿一世紀的憤怒
「新憤怒」
懂事聽話的年輕人?
「規則」正在剝奪日本的活力
不生氣的年輕人
改掉規則就好,為什麼要生氣?
從遊戲學習人生
SNS擴散憤怒
防火巷
廿世紀的歐里桑是退流行的人
因為無法行使「後設認知」……

結語

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

作者序/沒有天生軟爛的部屬
寫在開始以前/你沒指令他就不敢有動作?原因就出在……

CHAPTER 1 信任,永遠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他不服你,就是因為不相信你
抓住3重點,溝通才會是「有效的」
重點1 你知道他對什麼有興趣嗎?
重點2 你和他之間有共通點嗎?
重點3 你是否懂得「認同」他?
〔腦科學引導技巧1〕如何讓彼此產生連結?

CHAPTER 2 動機,絕對是催化行動的引信
動機不足,工作就會隨便應付
你希望他「做完就好」還是「做到最好」?
要讓他自己想拼,你得動之以情
知道卻做不到,是因為你還沒激起他想征服的欲望
5步驟刺激大腦,讓他發自內心想達成目標
步驟1 確認立足點——釐清工作現況
步驟2 確認公司目標與部屬角色——方向一致才能同行
步驟3 確認個人的目標與夢想——他真正想做什麼
步驟4 設定部屬的個人目標——具體該怎麼做
步驟5 擬定行動計畫——10秒鐘就能完成
〔腦科學引導技巧2〕如何讓他真的好想贏?

CHAPTER 3 溝通,就是有來往的良性循環
只有「開放式問題」,才能形成有效對話
就算不認同,也要對他的意見表示「同理」
活用4種「認同」,拉近彼此距離
指示行動之前,先對他的報、聯、商給回應
無論他的想法是否周全,你都要先「接納」
你不需事事肯定,但得讓他知道你有在聽
若想討論熱絡,提問要以「目的」為導向
苦追原因只會得到藉口,不如一起規劃更具體行動
〔腦科學引導技巧3〕如何強化雙方的關係?

CHAPTER 4 培育,按部就班一定能看到成效
5密技說服大腦,拯救他的技能不足
先分類再執行,才會有效率
首先,讓他把「做得到的事」做到最好
其次,引導他將「學了馬上會的事」做上手
接著,訓練他反覆執行「不熟的專業」
然後,問問他能否「教會他人雜務」
最後,請他「指導別人專業技能」
只要你不離不棄,他一定會脫胎換骨
〔腦科學引導技巧4〕如何讓朽木變成良材?

後記/這樣做,打造同舟共濟的最強團隊
參考文獻

序/導讀

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  前言

實際上我以前也常常生氣。

所有的人可以分成下列兩種。

一種是生氣的人。

另一種是不生氣的人。

過去我曾是前者。年輕時,對於陳腐、沒效率、含糊馬虎的社會常會感覺「不像話!」而憤怒。

或許是年輕時比較有受人關注的傾向,也有自己的理想或正義這些東西,這些東西若無法實現就會感到非常不滿。常被周遭的人說「茂木先生常常生氣耶」。但是現在的我已經完全改變。

現在的我是「不生氣的人」,跟我很熟的人或許會調侃我「會不會太誇張啊!」,不過和過去比較起來,可說是天壤之別。

因為很少生氣,看到失禮的人、做沒意義的事情的人,「也有這樣的人啊」就能釋懷而不在意。反過來說,過去只要看到有人做失禮或沒意義的事情,我就會感到憤怒。

變得不會生氣的我不是修練成佛。縱使和人格變得寬宏大量有點關係(絕對不是指身體變大),但不是因為那樣才變得不會生氣。  

就算生氣,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情。而且會使事態更加惡化……。

因為發現這個事實,就變得不會生氣了。雖然到發現為止花了幾十年的光陰,但實在有太多人沒察覺,所以我想大聲說出來。

我們在超市、便利商店的收銀台或餐廳,常常會看到有人因為久等,或是點的菜很久沒來,「快點!」「要我等到什麼時候!」「給我認真點!」像這樣動怒的人。這樣的事情恐怕仍在今天日本的某處上演。或許在現在這個瞬間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態也說不定。

對店裡的人生氣,會有什改變嗎?在生氣的瞬間,收銀機前的順序絕對不會改變,料理也不會馬上送來。

即使店員或廚師加緊速度,只是稍微快了一點而已。輪到自己付錢或開始享用料理也是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的事。

同樣是等。我知道被迫等待會讓人不愉快,但是一旦對人發怒,還是得煩躁地繼續等待數十秒鐘或數分鐘。像是血壓上升,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

要是這樣沒事就好,如果被罵的工作人員因為慌張失誤,還得等更久。這更是禍不單行。

被罵的人也知道讓客人久等了,知道「讓客人久等不好」,因此會想要儘快。

在承受這樣的壓力之下被罵的話,更會感到緊張不安,總之不會往好的方向。因為容易導致失誤,所以會往不好的方向加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生氣時往往容易發生這樣的事情。身為上司的你對部下發怒,要他們「動作快一點」,結果部下很有可能會因為慌張整個腦袋變成一片空白。

就算生氣也不會有好事——。其實好好想想就能理解的事情,一旦生起氣來,就連那麼重要的事情也會忘記。

生氣會剝奪自身的冷靜,人一旦煩躁生氣就會失去冷靜,平時絕對不會犯的錯誤也有可能發生。

當憤怒平息下來回歸冷靜,才發現「糟糕,怎麼做出這樣的事情……」而臉色鐵青。甚至還因此斷送自己的人生……。因為隱藏著這樣的危險性,所以最好還是不要生氣。

如果要舉例不生氣的人有什麼好處,那就是人際關係會變得圓滿。如果還要再舉一個,那就是讓腦活性化。

不生氣的人能充分活用腦的機能。不僅能獲得工作的成果,讀書成績也會進步。本書將介紹大家如何藉由將腦改變成「不生氣的腦」,來提昇工作和讀書成效的方法。

不生氣的腦有很多未知的秘密。這些秘密,本文將詳細傳述給大家。

希望讀了本書,你也能成為不生氣的人。

將腦升等為「不生氣的腦」吧。

自己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如果能抱持這樣期待的心情閱讀本書,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茂木健一郎


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 作者序

沒有天生軟爛的部屬


你對部屬是否有以下的困擾、不滿或不耐煩呢?
❶不自行思考、主動出擊,只會坐等指示。
❷聽不懂你的想法或指令,不依指示行動。
❸在開會等場合鮮少發言,讓人感覺不到幹勁。
❹老問一些自己查就有答案的問題。
❺出了紕漏或收到客訴等壞消息總留到最後一刻才回報。
❻搞不懂他們究竟在想什麼。

想必有很多讀者都在點頭附和「我懂!我懂!」了吧?這種部屬心裡其實是這樣想的:
❶反正自己來最後還不是會被罵「不准擅自行動」,乾脆等收到指示再行動。
❷主管只會下指令,又不教我怎麼做。
❸反正沒人對我有半點期待,大家都覺得我沒戰力。
❹不開口問就會被罵「為什麼不問!」
❺主管總是一副很忙、很不耐煩的樣子,很難開口和他說話。
❻不明白主管到底想要我怎麼做。

本書會介紹一些方法,協助各位化解上述這種主管與部屬之間的想法落差,進而將部屬改造成能夠自行思考、主動出擊的人才。

 


當部屬能自行思考、主動出擊,你就會如釋重負,變得相當輕鬆,工作上的壓力和不耐也會消除。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坐等指示或不依指示行動的部屬呢?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以下兩個:

覺得自己的工作是「迫於無奈」而做得不情不願所致→動機問題

因為技術或經驗不足,才無法自行思考、主動出擊→技術問題

只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能培養出自行思考、主動出擊的部屬,進而讓他們拿出績效。

本書主要會介紹兩套方法:一是可提升部屬工作動機的方法,即「行為改革面談」;另一套是可快速提升部屬工作技能的「成長五步驟」。這兩套方法都有五個步驟。各位只要循序漸進地與部屬互動,那些坐等指示或不依指示行動的部屬就會改頭換面。如此一來,身為主管的你工作量就會減輕,也不再產生壓力與不耐。

在此,請容我分享一段自己的親身經驗。

我目前主要是以企業主管為對象,辦理部屬培訓、領導管理相關的諮詢服務或研習活動。截至目前為止,透過研習活動或個人諮詢所輔導的主管已逾萬人。不過,在此之前,我是個在公司任職的上班族。

當年,我很不擅長培育部屬,坦白說,就連和部屬互動,我都覺得麻煩。光是自己的工作就忙得焦頭爛額了,我在時間、精神上已無餘力先了解部屬的情況,再向他們說明工作的處理方式和其背後的用意,只能下達最低限度的必要指令,然後告訴他們「剩下的自己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再來問」。

因此,即使部屬看來有事想詢問或商量,我都以忙碌為由,沒提供協助或指導。

我不是「坐等指示的部屬」,而是「只會發號施令的主管」。明明是自己怠慢,我卻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部屬,說「最近的新人都缺乏幹勁,也沒什麼能力」、「為什麼我得幫這些麻煩的人收拾善後?」、「真希望趕快被調走」、「要是調不走,我就想換工作了」等等。

有一次,我很倚重的部屬突然不來上班,就這樣直接離職了。

原因出在我身上。後來,我聽那位部屬的同事說,他其實是因為和我這個主管溝通不良而苦惱不已,還說過「主管什麼都不教我,待在這家公司根本就不會成長」。

聽了這番話,我大受打擊,從此開始致力於團隊管理。我開始逐一指責部屬犯的錯誤或壞習慣,以及他們沒做好的事,想改善過去缺乏溝通的問題。我甚至還鉅細靡遺地指導各項工作的處理方式,拉拔他們盡快獨當一面。可是,部屬卻更加反彈,和我保持距離。

於是,我做事愈來愈不從容,對部屬的期待卻成反比似地直線上升;因部屬坐等指示或不依指示行動所產生不滿和壓力更是不斷累積。至此,我才終於察覺到關鍵所在:「或許我根本改變不了部屬(別人)。絕對能改變的,就只有自己而已吧?」

從此以後,我不再試圖改變部屬,而是試著改變自己和部屬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調整我努力的方向。不斷嘗試錯誤的結果,我體悟出兩個道理:
 
✓培育部屬是有步驟的。
✓任何人都懂得如何培育部屬。

我根據以往的經驗與發現,編織出本書所介紹的「行為改革面談」和「成長五步驟」這兩套方法。

這兩套方法,讓我的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我的部屬開始自行思考、主動出擊,我個人的工作也減輕許多。多虧這樣的轉變,我的壓力一掃而空,也不再覺得自己不擅長培育部屬了。

如今,我更以辦理講座、研習課程為業,協助那些因不知如何培育部屬、展現領導管理能力而苦惱的商務人士。接著,承蒙參加過這些講座或研習、並切身感受到課程效果的各界人士抬愛,撰文和演講邀約也紛紛找上門來。

在本書中,我會把我根據個人經驗打造出來的方法,毫不保留地與各位分享。若要像我一樣,在職場第一線用各種方法嘗試錯誤,再從中學會培育部屬的技巧,那是既費時又費工。

期盼各位能將本書內容融入日常對部屬的指導中,這樣就不必多走冤枉路,而能以最短距離,快速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

開場白就說到這裡,接下來,就讓我來詳細說明「在最短時間內培養管理能力」的各種方法。

二○一八年六月‧ 大平信孝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義大利文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21630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4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7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