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 inline badge
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79折]11100753829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商城承諾
15天鑑賞期
網路購物屬於郵購或訪問買賣的範圍,適用消保法七天鑑賞期,享有商品到貨次日起七天內無條件退貨解約之權益。
蝦皮商城提供優於市面上網路購物的鑑賞服務,首度推出「15天鑑賞期」,延長買家鑑賞時程的尊榮服務,降低您的時間壓力。

※提醒您,鑑賞期並非試用期,且不適用部分例外商品,詳情請參考消保法鑑賞期規範。
蝦皮安心退
蝦皮商城提供全新蝦皮安心退服務,統一由蝦皮作為買、賣雙方的中介者,協助審核退貨退款,買家可選擇物流取件、超商寄件退貨方式,且無須負擔退貨運費,退貨狀態可於蝦皮內即時掌握,讓您放心買、安心退。
正品保障
蝦皮商城賣家皆為簽署正品切結書之優質賣家,販售商品渠道皆通過確認。為保障買家權益,若於蝦皮商城上經蝦皮判定確認購買到假貨,蝦皮商城將以包含退款「假一賠二」的承諾,買家最高可獲得已支付的商品成交金額兩倍之款項(包含退款),增加買家信心,更替高品質賣家創造機會。
瞭解
15天鑑賞期15天鑑賞期
蝦皮安心退蝦皮安心退
正品保障正品保障
賣場優惠券
icon arrow right
free shipping image
免運費
滿$49,免運費
icon local shipping
運費:
$0 - $60
商品詳情
進口/非進口
非進口
出貨地
臺北市中山區

商品資料 作者:愛麗絲.米勒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13 ISBN/ISSN:978986357033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 原價:360 ------------------------------------------------------------------------ 內容簡介 亞馬遜網站4.5顆星好評★★★★☆ 兒童心理學大師愛麗絲‧米勒不畏爭議之作  打破「黑色教育」的世代傳遞,釋放戕害身心的童年祕密 「我寧願病發而讓妳滿意,也不願無病而惹妳厭惡。」——普魯斯特 致母親的信 繼《幸福童年的祕密》與《夏娃的覺醒》兩本名著之後,關注兒童福祉的心理學家米勒在本書中進一步提出,童年受虐經驗對當事人的健康戕害極深,就算內心否認,身體卻會洩露祕密。米勒分析了眾多著名作家與當代個案的病史,她發現,以孝順為名而壓抑、甚至虐待兒童的「黑色教育」,將在身心留下一生的傷疤: ‧吳爾芙自幼被哥哥性侵,卻不敢告訴父母,一生為憂鬱症所苦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的無力感,源於他壓抑對童年教養的憤怒 ‧卡夫卡想與專制的父親溝通卻不被支持,他四十歲便因肺結核而撒手人寰 ‧少女罹患危及性命的厭食症,所排拒的是以愛為名的教養謊言 自古以來,東、西方文化皆標舉「孝敬父母」為至高道德,但米勒卻向世人呼籲,這些強調「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戒律,便是使人染上身心疾病的潛在囹圄。光是寬恕施虐者,並無助於真正的和解。無論是治療師或當事人,都需要努力掙脫「孝順」的綑綁,才能促成心靈的真正解放。 關於童年的記憶,我們的意識或許說了謊,但身體卻是真相的守護者。讓勇敢揭發幸福幻象的愛麗絲‧米勒成為陪伴你的知情見證者,學習面對童年顯性或隱性的創傷,讓生命更美好。 作者簡介 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 1923.01.12─2010.04.14) 愛麗絲‧米勒是一位以關注兒童早期心理創傷及其對成年生活影響而聞名世界的心理學家。她顛覆了傳統的兒童心理觀點,提醒世人認識父母對兒童造成的侵犯,在歐洲引起重大迴響。終其一生,她以激進的人本態度,希望還給孩子一個應有的成長環境。 米勒出生在波蘭猶太家庭,二戰期間倖存於納粹迫害,1946年獲得獎學金進入瑞士最古老的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1953年獲得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博士學位,並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她長期關注兒童受虐議題,並認為受虐不只意味著身體或性的暴力,一個更隱蔽的虐待形式──由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心理虐待,更是米勒的關注重點。在米勒眼裡,精神疾病、吸毒、犯罪和教派主義,都與此有關;那些被虐待及被迫終身緘默的孩子們在長大後,曾經歷的創傷會繼續對自己、也對他人產生破壞性的傷害。 米勒在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的研究也有相當成果,曾分析獨裁者希特勒(Adolf Hitler)、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與卡夫卡(Franz Kafka)的童年創傷和生命歷程的關連。 米勒在2010年辭世,享年八十七歲,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著作,為廣大讀者開啟了看待兒童心理的新視野,著名作品有:《幸福童年的祕密》(Das Drama des begabten Kindes)、《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Evas Erwachen: Über die Auflösung emotionaler Blindheit)與《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Die Revolte des Körpers),心靈工坊出版;以及《你不該知道》(Du sollst nicht merken,中文書名暫譯)等。 目錄 【推薦序一】哀悼與理解的交錯  洪素珍 【推薦序二】當自己內在小孩的媽媽  林蔚昀 前言 導論 身體與道德 第一部 訴出與遮掩 1 對父母的敬畏與其悲慘後果(杜斯妥也夫斯基、契訶夫 、卡夫卡、尼采) 2 在劇作裡爭取自由與自己身體被忽視的怒吼(馮‧席勒) 3背叛自己的記憶(吳爾芙) 4 自我仇恨與未滿足的愛(韓波) 5 被關起來的孩子與否認痛楚的必要性(三島由紀夫) 6 在母愛中窒息(普魯斯特) 7 感覺分裂大師(喬伊斯) 第一部後記 第二部 心理治療中的傳統倫理道德與身體的所知 第二部導讀 1 虐童的必然性 2 感覺的旋轉木馬 3 身體是真相的守護者 4 我可以說出來嗎? 5 寧可殺人,也不願感覺真相 6 毒品與身體的欺騙 7 察覺的權利 第三部 厭食症:對真正溝通的渴望 第三部導讀 安妮塔‧芬克的虛構日記 總結 後記 「身體的反抗」:一種挑戰 【附錄一】文獻引用 【附錄二】延伸閱讀

聊聊
加到購物車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