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6個子女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會員好評 ★★★★★(2)
  • 5個人喜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從千金小姐到政治寡婦

 

她是一個勇於築夢的人。她的人生因此絢麗精彩,也因此痛徹心扉。

她出身於山東世家,不顧家裡反對談起師生戀、獨自到北京唸大學,隨丈夫帶領山東子弟走遍大江南北,最後渡海到澎湖,卻從此成了「未亡人」,烙下「匪妻」的印記。

 

一句台語都不會的山東媽媽,要怎麼樣帶著六個從三歲到十四歲的兒女,在屏東縣的萬丹鄉與潮州鎮討生活?七個人住在茅草小屋,共用一把牙刷;龍捲風過後,孩子們慶幸的不是死裡逃生,而是有很多墜落的小鳥能作串烤打牙祭。

家遭不測,大兒子揚言要去台北殺掉害死爸爸的大官;小兒子只有三歲,天天在家無人照顧;大女兒唸了護校卻染上肺結核。面對生活的種種橫逆,她仍堅持不掉一滴眼淚。

 

這本書雖然悲傷卻不鬱悶,有笑有淚,還有諸多不可思議的奇蹟遭遇!閱讀本書,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隨著這一家孤兒寡母七個人不同的際遇,一起回顧四周最真實的台灣歷史,然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與這家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   

 

 

本書時代背景

 

本書背景為白色恐怖首宗,也是牽連人數最多的第一大案,史稱「澎湖案」。事端發於1949年國共內戰局勢逆轉,國府計畫遷台,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率2000名學生與其他山東省各地七個聯中,共8000名流亡學生追隨投奔,原盼遷台繼續學業,但因入台管制而暫轉澎湖。

不意軍方因內戰兵員漸耗,強要接收這群中學生為兵。張校長為了維護學生的受教權挺身抗爭,軍方竟以莫須有的「匪諜」入罪,他和多名師生被槍決,數千名學生被充軍後受盡凌虐,另有一些不知人數、不詳姓名的學生被投入海中溺斃。

張夫人忍辱帶著六名子女,走投無路、謀職不易,特務如影隨形,嘗盡人間疾苦。幸有堅定信仰依靠及仗義之士扶助,最後一家逃離台灣,兒女都奮鬥有成,一家幸福圓滿。65年後以愛和寬恕追憶往事,感人肺腑。

本書是一本極具史料價值的口述歷史,也是一本真誠信仰的見證集。為一位偉大的母親與六個兒女,留下動人心弦的畫像;也是1949年到1969年台灣白色恐怖最森嚴的20年裡,最真實的歷史與勵志的傳記。

作者

呂培苓

歷任民眾日報、民間全民電視、公共電視、香港陽光衛視,擔任記者、製作人等職務。
熱愛歷史,嗜讀推理小說。在歷史的斷簡殘篇中,抽絲剝繭、歸納整理,很辛苦,但也因之得到極大樂趣。2014年3月在美國見到王培五老師,和同行採訪夥伴高丹華、李國壽看著眼前這位誕生於上上個世紀的「活歷史」人瑞,心中升起無比的敬畏。敬畏她如此智慧而起堅忍地承受起所有大時代加諸她身上的苦難。在中國歷經戰亂、在台灣忍受生離死別、在美國飽嚐異鄉人的漂零,最後,王老師和她的六個子女在新世界平安喜樂地活了下來。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除了希望讀者能從這本書看到歷史的流動之外,更希望讀者能得到一點「療癒」。在現實的紛擾中,永遠朝著有光的地方前進。

序/導讀

序1

血淚編織的大河劇                                                                                                              

馮賢賢

(資深媒體人、前公共電視總經理)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客廳角落聽長輩們聊天。他們談政治,時而隱誨,時而細瑣,對於不瞭解脈絡的小孩來說,其實並不真的明白,只感覺大人們口中的政府似乎暗中做了許多壞事。國中某一天,父親的同事童伯伯突然被捕,一些小心翼翼的營救行動都不起作用。童伯伯後來因匪諜罪名遭處決。他的夫人和子女被限制出境多年,而後移民美國。

幽默又寬厚的童伯伯,若生為美國人,會是一位文壇健將,愛才的專業編輯,受人尊敬的兒童文學作家。但是命運讓他在台灣連求生都不可得。

解嚴後才慢慢知道,長達四十年間發生了數萬件的冤假錯案,是為白色恐怖。原來我童年聽到的離奇敘事,並非零星偶發,而是千萬個知識份子的悲劇,無數家庭的苦難。

澎湖七一三事件,發生於白色恐怖的開端,其慘烈令人心驚。含冤遇害的張敏之校長在一九四九年底辭世,而他的夫人王培五默默吞下苦楚,做了「一甲子的未亡人」。細讀張家屈辱求生的故事,思索著張敏之校長和從中國來台灣避難的整個戰亂世代的命運,思緒難平。

張校長因堅持為山東流亡學生爭取受教權而被構陷,受盡凌虐後遇難。從小家境富裕的王培五女士低頭面對橫逆,強悍地撫養六個孩子長大後,堅持將他們陸續送到美國,以擺脫「匪眷」魔咒。

真是個性決定命運嗎?張敏之校長若生在美國,以他的堅毅與熱情,投身教育或其他公職,應該可以理想淑世,備受尊敬。王培五女士聰慧果斷,何嘗不會有個大開大闔的專業生涯?若他們不求聞達,至少可以安做太平公民。但是,他們不幸生在中國,為躲避共產黨逃至台灣,竟遭逢「自己人」最殘酷的對待。讓人置身險境求救無門的豈是個性?是兇狠的統治者和他們的幫兇肆無忌憚地將無數人推向悲慘的命運。

這些受害者並不是龍應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中所謬誤定義的失敗者,他們只是在亂世奮力求生的無辜之人。白色恐怖在解嚴後仍陰魂不散,因為加害者繼續橫行於世,而警總仍在許多人心中作祟。張敏之校長去世66年後,張家人終於說出了他們的血淚故事,讓歷史不被忘記。

《一甲子的未亡人》是書寫時代悲劇的難得之作。作者呂培苓以清雅內斂的筆觸,重現張家從中國到台灣以至於美國,一幕又一幕峰迴路轉的悲喜劇。培苓展現了資深電視記者運用畫面經營情境的深厚功力,讓我們彷彿親臨現場,看到張家人的淚與笑,愛與恨,和在困厄中尋找陽光的各種豐富的生活細節。

我們需要這樣的書寫,來抵抗所有讓生命枯萎的謊言與冷漠。希望這本書的問世,不僅能撫慰張敏之校長一家,也能讓蒙受白色恐怖戕害的生者與逝者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更期待這血淚編織的故事,讓人們覺察,今日我們所享受的自由民主何其珍貴,而轉型正義在台灣亟需實現。不為報復,只為讓愛與公義高舉。

 

 

序2

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寃者                                                                                                 

張 彤

(王培五老師三兒子)

 

這是《聖經.詩篇》裡一段經文,也是我們一家人的見證。

母親在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凌晨在睡夢中安祥過世,距父親蒙寃遇難也有六十五年了。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九年的二十年,寡母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忍不拔的撫養我們兄弟姐妹六人是個奇蹟,也印證了《聖經.詩篇》裡那段經文「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寃者」。

一九六八年春天,我希望在出國前擇地埋葬父親的骨灰。母親與我去陽明山第一公墓購買十二區五號的地,承辦人要知道父親過世的原委,我不知道如何以對,母親心平氣和的講述父親被寃枉為匪諜而槍斃的往事。

那還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母親的鎮靜令我終生難忘,我也從此立定決心要把父母親的故事廣傳。

一九八九年,煙台聯中學生王人榮、趙儒生搜集豐富的資料及專文,出版了《煙台聯中師生罹難紀要︾,由父親的同學杭立武先生為封面題字,並在台北擧辦了紀念大會。

父親遇難前,走過王大哥的牢房對他說︰「我們不行了,你要好自為之」。幾十年來,那一句話一直激勵著他。十年後,他又負責出版《張鄒校長罹難五十週年》紀念冊,請鄉長孫運璿先生題字。

就在一九九九年底,台北靈糧堂舉辦父親遇難五十週年紀念禮拜前,我們希望能出版由立委高惠宇起草的一本書,在文經社吳榮斌社長及主編管仁健先生的大力協助下,整理出版了《十字架上的校長》。寃案的故事從此在台灣廣為流傳。

幾個月後,由「行政院戒嚴時期不當政治案件補償基金會」為煙台聯中受害有案的師生們正式平反。這個基金會是由謝聰敏、高惠宇、葛雨琴三位立委努力促成的。台幣六百萬元的補償金我們捐給煙台二中,興建了「張敏之教學樓」,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題字。丁教授的母親當年在當地毓皇頂中學畢業。

民進黨執政時期,為紀念解嚴二十周年友人高丹華、楊長鎮為我們在澎湖擧辦了山東流亡學生紀念會,更在二○○八年立了紀念碑。

二○一三年,我們與文經社討論出第二本書,決定以母親在台灣艱苦的二十年為主軸。請媒體朋友呂培苓執筆。

二○一四年春天,我邀請高丹華,呂培苓及攝影師李國壽來美國參加母親的生日聚會。他們與我們六個兄弟姐妹分別交談,搜集資料。大哥張彬用英文寫了一本還沒機會出版的回憶錄,"Year of the Rat",有他幼年經歷的詳細精彩故事。

特別感謝呂小姐努力著書,管先生大力協助,為這書起名《一甲子的未亡人》。以及高丹華與張茂桂協助審閱,還有諸多提供資料與接受採訪的當事人。

我誠摯希望這本書能為那些人生有苦難的人提供安慰,更盼望神眷顧我們一家孤兒寡母的故事,能讓更多的世人歸向憐憫人的神。就像《聖經.約翰福音》上所說:「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試閱

1她嫁給了三民主義
在張敏之負責的訓練班裡,王培五的成績很好,教官張敏之頒獎給她,獎品就是《三民主義》與《建國大綱》這兩本書。結婚後,王培五常開玩笑說:「我嫁給了三民主義。」
二○○七年的冬天,一百歲的王培五坐在美國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家中的客廳,對著攝影機朗聲說著:「我是張敏之的未亡人王培五。每年登泰山而小天下。」出生於中國山東省泰山附近的一百歲人瑞,說著說著就大笑了起來。這天,台灣的公共電視要採訪她,關於一九四九年山東流亡學生在澎湖的冤案。
打從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那天開始,王培五就被冠上「未亡人」的身分,算來已超過半世紀了。她稱自己是未亡人,這原本是中國舊社會女性對自己在社會上身分的定位,看似平常,但出於她嘴裡,卻多了老頑童嘲謔的味道。怎麼說呢?
王培五出生於百年前的中國,卻沒有同年紀女性纏足後的三寸金蓮,她向父母強烈主張要到北京讀大學、談戀愛,甚至拒絕父母為她挑選的婚姻對象,是個思想和行動都很新潮的女性。後來因為政治冤案,她成了寡婦,獨自帶著六個小孩,在南台灣的屏東萬丹、潮州,以及台南縣的善化和台南市「討生活」。
「討生活」這個字眼看來卑微,卻是王培五的真實經歷。雖然她拿著國立師範大學(北京)英文系畢業的文憑在中學擔任教員,卻得低頭忍辱、咬緊牙關過日子。因為她的先生,前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在一九四九年以匪諜罪名被槍斃後,王培五和她的六個孩子,一家七口孤兒寡母,全都成了「匪眷」,她們在台灣四顧茫然,尋無容身之處,只能到屏東縣鄉下的萬丹中學去教書。
在萬丹的日子十分煎熬,颱風來的時候,破房子的屋頂被吹走了,一家七口溼答答地坐等天亮;颱風走了,孩子們在門口撿死掉的麻雀烤「鳥仔巴」,高興加菜了!沒有錢買牙膏,就用鹽巴洗嘴搓一搓,反正牙刷也只有一把,七個人一起用!
不過艱難的日子中也有令人驚訝的「神蹟」:調皮的大兒子因為偷了一根甘蔗,地主拿鐮刀追趕,結果地主竟活生生被雷劈倒;在台北讀書的大女兒感染肺結核,休學回家,才兩間紙拉門房間的陋室,一家人誰也沒有被傳染,通通健康平安。
王培五帶著六個小孩不管搬到哪裡,第一個上門的永遠都是查戶口的管區警察。永遠常伴左右的情治人員,不但說話刺激她,試探她有沒有「謀反」的意圖,還找「職業學生」監視她的兒子。她的兒子都經歷過「不得不猜忌別人」的痛苦:我的同學是真的對我好,還是在監視我?
於是王培五「堅持」:每個孩子都要升學、然後出國重獲新生。她在那個年代就知道做「虎媽」,只是這個「虎媽」從不疾言厲色打罵小孩,她的「虎」在於「堅持」。在物質與精神都艱難的日子中,「堅持」樂觀、「堅持」學習、「堅持」沉默。她的六個小孩,四個唸台大,拿博士、當醫生。
第一個小孩出國,由黨國五大老聯署、副總統陳誠下條子「有條件放人」。直到一九六九年,小孩都出國念書、工作之後,她才從台北建國中學退休離開台灣。
有趣的是,她的十三個孫子,嫁娶對象幾乎都不是華人。在她一○六歲的生日宴上,許多洋面孔喊她祖母、曾祖母,對照她在北京師範畢業證書上穿著高領旗袍,瀏海齊眉的照片,還有先生張敏之復旦大學畢業穿著中山裝的照片,這對夫妻歷經上個世紀動盪中國的炮火煙硝,也經歷過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血腥肅殺,他們是中國和台灣歷史的一部分,最後全溶入了汪洋萬里之外的另一個國度。
她是王培五,前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一甲子的未亡人」。
濟寧是個內陸城市,在山東省的西邊,城內湖泊、小溪遍佈,素來有「江北小蘇州」的美譽。濟寧城南有個大湖叫南陽湖,這湖可重要了,從南洋湖以南,連接洪澤湖、高郵湖,過長江通達太湖,最後抵達浙江省的杭州。
從濟寧往北過黃河,經河北省的德州、滄州、天津,到北京,這路線就是從隋唐時代開鑿的「大運河」,之後不管如何改朝換代,每朝天子都要整修擴建。靠著這條「大運河」,富庶江南的米、糖、絲綢、瓷器等物資,才能往北輸送。濟寧除了因為漕運成了繁華富庶的城市,在中國歷史上更有著重要的位置︰孔子、孟子、顏回和曾子,都是濟寧人,濟寧可說是儒家的發源地。
王培五的家,就在濟寧城的南邊靠運河的地方。家裡世代做瓷器的生意,沿著大運河南下長江,到達江西的景德鎮。王家是濟寧的富商。王培五的幾個兄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一個院落,她的學生高慕君回憶起王家的建築,讚嘆說︐「房子很大,有很深的院子」。
王培五是王家的第二個女兒,她的侄子王長仁記得,「她從小就很聰明,所以爺爺、奶奶都叫她『能能』。」 另一個姪子王同生說,「我聽母親說過,如果她快回來了,奶奶很高興,一直說『二能能』要回來啦!奶奶很疼這個聰明又有主見的女兒。」
王家在日軍佔據華北時,並沒有吃太多苦頭,他們像一般富商那樣,只要繳交高額的稅賦,就能換取平安過日子。王培五的父親去世後,媽媽和教友捐錢給天主教會蓋了一所「中西中學」(現濟寧市第一中學東校區),高慕君就是中西中學的學生。
王培五沒讀過小學,當時很多大戶人家對女子教育的標準,只要能讀書識字即可。王培五小時候由媽媽自己教育,唸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朱子家訓、女兒經、弟子規、雜字本等私塾教科書,每天媽媽要午睡前,王培五就背段書給媽媽考核。
幾年下來,媽媽認為這個女兒資質不錯,不出外唸書太可惜,雖然王培五的爸爸反對,媽媽卻很堅持。十五歲那年,王家的「二能能」終於到了泰安。泰安距離濟寧只有一百多公里,那裡有一所基督教美以美教會辦的德貞女子中學。泰安不是一個大城市,但泰安城北邊的「泰山」就大有名氣了,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秦始皇封禪之地。昔日「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是叫人要見多識廣,心胸開闊。
王培五在泰安讀書時,老師常帶她們去登泰山,青春少女在當時家國動盪的氛圍下,很有報國救世的胸襟,尤其是在學校裡,眼睜睜看著平日深受學生敬重的訓導主任被日軍架走,更是熱血沸騰。也因此在深感亡國末路時,她愛上了到泰安演講的三民主義巡迴教官——張敏之。
女人一輩子的命運,大概都和愛情有關。
王培五與張敏之名為師生,實際上年齡只差兩歲。張敏之是山東牟平人,牟平屬於煙台市。張家做小生意,所以張敏之從小養成儉樸生活的習慣;結婚以後太太在餐桌上預備的菜餚豐盛一點,先生就不以為然。
一九二三年,十六歲的張敏之進入先志中學唸書,一年四季穿的就是一件褪色的藍布長衫,天氣熱時就單穿,天冷時裡面也只多夾一層棉花,腳上的布鞋還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嫁給張敏之,王培五一生的命運自此翻轉,從千金小姐變成勤儉持家的校長夫人,最後不幸變成落難的寡婦。而影響張敏之命運的關鍵,就在先志中學。
先志中學位於煙台,一九二二年創校,是山東聞人于洪起(字範亭)為了培育新時代的知識分子而創辦的學校。于洪起是第一任校長,不過實際負責校務的是教務主任崔唯吾。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列強在巴黎開會,把原本德國在山東的租界權益轉讓給日本。由於北洋政府無能捍衛中國的權益,北京青年就在五月四日走上街頭高喊「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更加熾熱了一連串追隨「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當時,崔唯吾是濟南第一師範的學生會代表,同時也被推派為山東省學生總代表到上海開會,還跟孫中山見了一面。崔唯吾在一九二○年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博物部,第二年加入國民黨,他到先志中學教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栽培學生、吸收黨員。
在先志中學,崔唯吾吸收了一個好學生張敏之。張敏之和他的老師崔唯吾一樣,在先志中學的學生自治會表現很活躍。一九二七年,張敏之中學畢業後,在崔唯吾的推薦之下,由國民黨山東省黨部送到南京,報考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今政治大學)。這個學校當時成立的目的是要培育黨務人才,完成北伐的軍政使命。
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到了山東省會濟南,日軍聲稱國民革命軍對濟南城內的日僑燒殺擄虐,為了報復,日軍在濟南殺了中國軍民六千多人,史稱「五三慘案」。慘案發生後,山東省政府遷到泰安,國民黨山東省黨部為宣傳三民主義,開設了「黨義教育訓練班」,張敏之是訓練班的教官,而王培五是訓練班的學生。那個年代,許多青年男女在大時代激情的催化下,成就了一段段的愛情。
張敏之的恩師崔唯吾和他的夫人張志安(時為濟南女子師範學生代表,曾任國大代表)因為「五四運動」相識相戀,結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崔玖(婦產科醫師,致力中西醫學整合),取五加四等於九之意。而張敏之和王培五則是在「五三」的震盪中,被命運推擠到一塊。這年,王培五只有十九歲,而張敏之也才二十一歲。
這段發展在泰山腳下的戀情很浪漫,兩人結伴遍遊泰山,遙想孔孟的經世濟國大業;還一起到煙台看海,讓成長於內陸的年輕女子豁然心胸開朗,瞭然天下之大。
在私底下相處的小確幸裡,張敏之不再是嚴肅不苟言笑的教官,他會對心愛的女孩唱歌,「好時光像水一般不斷流,春來不久要歸去,水也不能留。別恨離愁賦予落花流水共幽幽。」
張敏之和王培五的師生戀情,就算在現代也不免被人評價兩句,更何況是一九二○年代的中國。王培五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雖然她念書的德貞女中是洋學堂,但卻是很保守的教會學校,外籍教師責罵王培五年輕不懂事,將來一定吃虧後悔;校長還警告王家,不要讓女兒和「大兵」在一起。
兩心相許的戀愛不被祝福,鬱悶的張敏之苦中作樂,用唱歌表白心情,「小妹妹,不要妳的金;小妹妹,不要妳的銀。只要妳的心啊!妳的心!」王培五無法在德貞女中繼續念書,轉學到濟寧第七中學,完成高三最後一年的學業。
雖然不被祝福,但兩人的感情還是明確穩定地發展,不過,兩人世界以外的國家大局,卻令張敏之沮喪失望。國共兩黨不斷的內鬥,再加上黨內人事的腐敗,張敏之決定要離開黨務工作。他在「黨義教育訓練班」結束後,又主持了一段時間的「黨務訓練班」,之後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二年級,他認為經濟是富國強兵的底子,也鼓勵王培五繼續升學。
但王培五中學畢業已經十九歲了,年紀這麼大了還要唸書?王培五的爸爸堅持女兒該嫁人了!他不顧女兒反對,自作主張替女兒談婚事,結果媒人帶了一位富商子弟上門求親,王培五不但斷然拒絕,還把媒人給轟了出去!
爸爸對女兒的叛逆感到失望,但是王培五的大哥思想開明,他全力支持妹妹的決定,王家大哥對張敏之很欣賞,王培五的侄子王同生這麼回憶,「我父親對我二姑夫特別好,說他很聰明,很能幹,有抱負,最重要的是肚子裡有學問。」王家大哥不但支持妹妹的戀愛,而且勸爸爸讓妹妹到北京唸大學,老爸爸敵不過孩子們的聯合陣線,終於點頭讓女兒展翅高飛。
為了勘察環境,張敏之陪著女朋友到北京走一趟,這趟旅程讓王培五下定決心:非張敏之不嫁!半個世紀以後,王培五告訴她的二兒子張彪,「爸爸陪著我從家裡到北京,在濟南,我們誤了到北京的火車,孤男寡女只好在旅館過了一夜,但你爸爸始終以禮相待,沒有做甚麼不禮貌的事情。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決定一定要嫁這個人,因為他是正人君子。」
王培五到北京考試有兩個目標,一個是北京的國立師範大學,一個是燕京大學。王培五原本最屬意燕京大學(一九五二年停辦,校舍由北京大學接收),因為燕京是由美、英兩國的基督教會合辦的學校,其中包括了美以美教會,就是創辦泰安貞德女子中學的教會。不過,「當她要去考燕京時,竟下起了大雨,她在半路滑倒了,筆墨掉了一地,沒法應考,只好選了北師大,結果就錄取了。」王培五的大女兒張磊說。
這場大雨或許是上帝特意的安排,祂已經為祂在地上的女兒,預備了未來人生道路上的資糧。師範大學英文系的文憑和人脈,是王培五不幸變成政治寡婦以後,賴以餬口謀生的重要工具。
王培五在北京待了六年,前兩年是預科,後四年是大學部的正式課程。那個年代窮學生很多,不過王培五的日子可不是這麼過的。二兒子張彪說,「她的大哥是做生意的,每一次到北京去,就給她留幾十塊錢,那時候一個月兩塊錢就可以過得很好,因此她的錢是花不完的。」
在北京,王培五的日子過得順心暢快,「母親不但學了鋼琴,還參加歌詠隊,她唱女高音,後來在教會裡也都是詩班成員,聲音很好的。」大女兒張磊說。
女大學生的身分代表著摩登新女性的魅力,王培五身邊不乏男同學對她獻殷勤,但是她情貞意堅,縱使與張敏之南北遙隔,感情卻依然熾熱沸騰。一九三一年,兩個人決定結婚了,二十二歲的王培五回濟寧告訴爸媽要嫁給張敏之,張敏之也趕回牟平稟告父母要娶王培五。但是,這一對才子佳人卻得不到雙方家長的祝福:王家怕女兒嫁過去受委屈,張家覺得高攀不起。
怎麼辦呢?但是張敏之已經二十四歲了,娶個高攀不起的媳婦,總好過兒子不娶媳婦吧?於是張家兩老從山東省東邊靠海的煙台,迢迢千里趕到山東省西邊的濟寧去拜訪王家,大女兒張磊聽媽媽說過這段往事,「我的祖父祖母認為張家很窮,王家卻很有錢,自己配不上。但母親卻堅持,我愛的是這個人,其他的都不重要。」這婚事在新娘的堅持下,成了!
在張敏之負責的訓練班裡,王培五的成績很好,教官張敏之頒獎給她,獎品就是《三民主義》與《建國大綱》這兩本書。後來兩人感情升溫, 論及婚嫁,張敏之對王培五說,「我很窮,沒有什麼聘禮,當獎品的那兩本書,就算是我的聘禮吧!」王培五回說,「我家雖有錢,但我也不會帶什麼貴重的嫁妝,我自己就是無價的活嫁妝。」後來王培五常開玩笑說︰「我嫁給了三民主義。」
這兩個人的婚宴設在濟南火車站前面的旅館,就是現在濟南火車站前面的「山東賓館」舊址。王培五姪子王長仁參加了那場婚禮,「我記得他們結婚那天,二姑夫從煙台帶來了兩筐蘋果,我記得很清楚,就像兩天前剛發生的一樣。」煙台蘋果向來以色澤鮮豔,香甜多汁聞名,張敏之家鄉牟平縣,更是煙台蘋果的重要產區。張家帶著兩筐蘋果來,很有做親家的誠意。
婚宴結束以後,王培五和張敏之依舊是一南一北,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京,他們分隔兩地就學,只有在放長假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坐上好幾天的火車去探望對方。結婚後的王培五給自己改了名字,其實她原來的閨名叫「王沛蘭」,婚後改成「王培吾」,取自立自強,自我期許改造的意思。到台灣後為了避禍,再取諧音改為「培五」。
一九三五年,王培五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了,畢業證書上瀏海齊眉的照片,還是清純女大學生的樣子,不過這時王培五已經當媽媽了。就在這一年的三月五號,她在北京協和醫院生下長女張磊。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663736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9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2 則好評)
  • ir*********310 說:
    2022-08-15
    是一邊鼻酸一邊看完的。作者的文筆非常好。最令人感動的是,王培五女士因著信仰的堅定,用愛來化解傷痛和仇恨,忍人所不能忍,真的很偉大!
  • cp*h92 說:
    2015-06-17
    一個如此堅苦卓絕的偉大母親,在惡劣的環境下,忍人所不能忍,也才造就了出類拔萃的兒女。 讀完這本書,讓人心生崇敬,非常佩服。 予人啟發,多麼值得一讀。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