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朝鮮的返鄉船:一九四五年日本殖民者在朝鮮的終戰經驗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亞洲史地亞洲史地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淵植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熊晨馨
  • 出版社: 凌宇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9/28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一九四五離開朝鮮
從殖民者到敗戰民
日本人的雙重面貌


1945年8月15日,二戰結束,日本帝國隨投降而解體,喪失了自「日韓合併」以來對朝鮮的殖民支配,上百萬隨帝國擴張渡過海峽至半島上落地生根的日本人,除了瞬間淪為戰敗國民,還必須面對被遣返回陌生故土的未知命運,不同的人在搭上離開朝鮮的返鄉船時,也有著不一樣的猶疑、難捨、掙扎及抉擇……

★詳細探討1945年日本人在朝鮮的戰敗及遣返經驗
★生動描寫曾經合併的日韓兩個民族在面臨光復與敗戰的分離時刻,人們採取的種種行動與恩怨情仇

時至今日,許多臺灣人對「灣生」的故事已不再陌生,甚至在臺日友好的時代氛圍下,殖民時期日本人在臺灣的終戰經驗,已經被視為是臺灣史的重要記憶。卻少有人知道,在七十多年前的同一天,同樣有一群人在朝鮮也面臨跟「灣生」相同的遣返命運。然而,因為韓日兩個民族難解的歷史恩怨,這群人在終戰時經歷的災難與衝突、返鄉後遭受的痛苦,始終被在韓日兩國的歷史論述被抹除。本書是一位韓國學者重新挖掘這段兩國社會不願記憶的歷史,所留下的紀錄。

作者李淵植嘗試跳脫「日本人=殖民者」的簡單框架,重新爬梳史料、手記及回憶錄,透過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講述不同階級、不同立場的日本人如:朝鮮總督府高官、資本家、軍警、教師到一般市井小民,在帝國解體、殖民解放情勢下的終戰經驗。

日本帝國的落幕,一段敗戰民族的返鄉旅程

企圖早一步逃跑卻失敗的朝鮮總督夫人、為求生存不得不到朝鮮學生家中當女傭的老師、過去曾拷問過朝鮮民族運動分子必須面對清算的日籍警察、或是家族已在朝鮮紮根想盡辦法不被遣返,卻被過去友好的朝鮮朋友冷落、岐視……隨著美軍遣返政策逐漸抵定,究竟該留下或離開,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日本人,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行動與遭遇。

然而,當日本人以歸返者(引揚者)身分回到日本後,迎接他們的並非祖國溫暖的懷抱,而是本土人民的歧視,他們被稱為帝國的「私生子」,就連日本政府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照護物資及社會支援。在戰後的日本,將近六百萬人、飽受汙名的海外歸返者,以「戰爭受害者」之姿,爭取自己的權益,並要求政府補償在海外財產的損失。對他們而言,戰爭並未結束!

作者期望透過本書的各種故事,了解從朝鮮歸返的日本人所留下的歷史足跡,以及日本人在朝鮮的殖民經驗對日後韓日兩國造成的影響,從而促進兩國相互理解、反省與對話。

◎致讀者
與解放後回到韓半島的人和離開韓半島的人糾纏在一起,已經超過二十年了。這本書編寫了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中,有關日本人離開韓半島的故事。總想著哪天可以自由寫出不受圖表和註釋限制的文章,雖然是微不足道,但僅僅能滿足這沒什麼了不起的野心這點,也是一種安慰了。我相信歷史所乘載的敘事,也就是「故事的力量」,所以即便有點冒昧,還是將這本書獻給世界。────李淵植이연식

──專文解說
林文凱(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好評推薦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正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韓國語文學分學程客座助理教授)
林志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崔世勳(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按姓名筆順排序)

 

作者

李淵植

1970年出生於首爾,1989年進入首爾市立大學,學習韓國現代史和韓日關係史。在解放空間中尋找「最可憐的團體」,而開始關注海外歸返同胞,最終寫了碩士論文《解放後海外同胞的歸返和美軍政廳政策》。此後,受日本文部省邀請,作為公費留學生,進入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日本研究系。在那裡接觸到了戰敗後從海外殖民地回來的日本人的相關資料,與從前相反地,開始關注從朝鮮回來的日本人,成果是一篇名為〈解放後居住韓半島的日本人歸返相關研究〉的博士論文。

曾擔任韓日歷史共同委員會現代史分科助教(2002年)、日帝強占時期下強制動員受害真相查明委員會專門委員(2004年)、首爾特別市史編纂委員會專任研究員(2008年),目前正在首爾市立大學和人才開發院授課。論著有《日韓交流の歷史》(明石書店,2007,合著),《近現代韓日關係的諸問題》(東北亞歷史財團,2010,合著),《帝國崩壊とひとの再移動》(勉誠出版,2011,合著)等。

審定者簡介

林文玉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專案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為韓語教學、日治時期韓國小說、比較文學、文學翻譯

譯者簡介

熊晨馨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5開始學習韓文,大學期間赴韓國國立公州大學、高麗大學交換。曾於韓商公司實習、任韓語教師。現於韓國外國語大學就讀外韓翻譯研究所。

 

目錄

推薦文/二戰結束初期失序世界的縮影   呂紹理
推薦文/敗戰後在朝日本人的背影   崔末順
推薦文/來自朝鮮而未完的旅程   林志宏
推薦文/「光譜」的日本認知   李正珉
推薦文/那麼多的在朝鮮日本人都到哪裡去了?──銘記光復的新方式   崔世勳
解放後韓半島內日本人的主要移動路徑圖
解放初期朝鮮行政區域表
前言:「扣留與逃亡」,「遣返與偷渡」的變奏曲

第一章    戰敗,意想不到的災難
一、    朝鮮總督夫人船的返航
二、    陌生的恐懼
三、    湧向銀行窗口
四、    街頭巷尾滿溢的物資
五、    戰敗國民的自畫像

第二章    四面楚歌的朝鮮總督府
一、    冷漠的日本政府
二、    無能的朝鮮總督府
三、    領導階層的衝突
四、    用盡心機
五、    金桂祚事件與日本接待女郎
六、    日本人世話會,朝鮮總督府的變身
七、    原罪招來的報復

第三章    站在留守或歸返十字路口上的日本人
一、    不合時宜的朝鮮語學習熱潮
二、    留守派與歸返派的較量
三、    在港口被逮捕的漁業大亨
四、    搭乘小偷船或是遣返船?
五、    高呼掃蕩倭奴的朝鮮人
六、    無法信任的占領軍

第四章    扣留、押送、逃亡的極限體驗
一、    滿身刺青的露助
二、    令人困擾的「當地籌集」
三、    惹事生非的蘇聯軍與其走狗
四、    被拖走的人和被留下的人
五、    日本人也排斥的滿洲難民

第五章    埋怨被顛覆的世界
一、    翻轉的命運
二、    陌生的集體生活
三、    刻骨銘心的生活落差
四、    賣味之素的人們
五、    「露助女郎」登場
六、    堪察加漁夫與勞動貴族
七、    「交出女人」遊戲及大逃亡

第六章    母國日本的背叛
一、    遭受同胞欺凌的悲憤
二、    名為引揚者的社會烙印
三、    二十萬封湧進總理室的信
四、    「戰爭受害者」的奇異論點
五、    體驗和記憶的縫隙

第七章    「相遇」與「分手」,還有其他記憶
一、    「倭奴」出沒風波的始末
二、    承繼親日派系的謀利之徒
三、    又一個報復的惡性循環
四、    日本人最後的模樣
五、    朝鮮,悔恨與思念之地

結語:跨越加害與被害的記憶
解說/從世界史與東亞史交互關聯與比較視角,來看二戰結束後日本帝國的崩解與東亞各地人民的遣返   林文凱

序/導讀

推薦文

那麼多的在朝鮮日本人都到哪裡去了?──銘記光復的新方式
崔世勳(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譯者:熊晨馨

對韓國人而言,光復節意味著什麼?

二○二二年八月十五日早晨,迎來光復七十七週年,主要行政機關和街道,處處都懸掛著太極旗,展現了威風堂堂的氣勢。雖說是比以前減少了很多,但是住宅區每隔三四家,就能看見底色潔白的太極旗,在微風中飄揚。在首爾鍾路的普信閣,舉行了盛大的敲鐘活動。包括首爾市長在內的政界、金融界權威人士,以及獨立有功者的後代們敲鐘三十三次,緬懷愛國志士們高尚的犧牲,並與全體國民一起分享大韓獨立的喜悅。此次活動是總統辦公室遷移至龍山後,舉行的首次光復節紀念儀式。龍山現在雖然是駐韓美軍的根據地,但也是日俄戰爭後,駐紮在韓半島的日本帝國朝鮮軍司令部所處之地,是殖民統治的象徵。為了回顧這樣的歷史,政府從原先的總統辦公室青瓦臺,途經光化門廣場、首爾市廳(市政府)、德壽宮大漢門、南大門,以及首爾站,在連接龍山總統辦公大樓的假想直線區間,以「開啟六百年的道路」為主題,策劃了許多光復節相關活動。不僅是首爾,全國的主要城市也舉行了大大小小的光復節紀念活動,高喊「大韓獨立萬歲」的演出,讓各處都沸騰起來。對於韓國人來說,光復節是洗刷朝鮮亡國的恥辱歷史,以及克服日本帝國主義三十六年的殖民統治,預吿大韓民國將作為新的民族國家出發的日子,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多的日本人都到哪裡去了?由戰敗而展開,不可思議的命運逆轉

但是,有件事令我感到奇怪。雖然臺灣和韓國一樣,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但光復節的重要性,在臺灣似乎沒有凸顯出來。當然,根據各國的建國理念、國民團結的方式,以及外交利害得失關係,對於過去的記憶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針對上述內容挑起是非或批判價值觀,完全不是這本書的作者所期望的。反而,作者致力於透過新聞報導、日記、口述紀錄、公開檔案等,生動地重現光復當天發生事件的客觀事實。作者在書中客觀的介紹,究竟在日本帝國滅亡的歷史轉捩點中,一般民眾的生活遭受了如何巨大的衝擊?在殖民統治期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又是如何逆轉的?另外,還仔細分析約八十萬名在朝鮮日本人離開朝鮮的過程中,造成的有形、無形的,且可觀的國家財富損失,以及為處理日本人留下的敵產,朝鮮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在朝鮮出生的日本人在日本經歷的自我認同混亂,大規模人口移動帶來的遣返及逃難的歷史,對現今造成的影響等。闔上這本書最後一頁的臺灣讀者,反而可能希望盡快開始新的章節。那麼,當時在臺灣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誰才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韓日兩國理解「戰爭受害者論」的差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正午,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藉廣播傳送到日本帝國全境。本書的作者不折不扣,如實地說明了戰敗國國民,日本人們所必須承受的淒慘情況。首先,他們受到了來自自己曾統治的「劣等」朝鮮人的生命威脅,或集體的藐視。接著,進駐南韓的美軍政廳限制了日本人原本享有的特權,並將他們強制遣返回無親無故的本國。另一方面,占據三十八度線以北的蘇聯軍隊沒收了日本人的財產,扣留了日本人,動員他們,投入蘇聯的國家重建政策。身無分文、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歸返的戰災民們,等待他們的卻是同胞們的偏見和歧視。在名為「戰後重建」的國家危急情況之下,日本政府對歸返者要求補償之事避而不談,只強調歸返者與本土人的社會融合,強迫歸返者犧牲。在此過程中,主張所有日本人「同樣地」經歷了戰爭禍事的「戰爭受害者論」誕生了。當然,戰爭會給所有人留下極大的傷害。但是戰敗國日本的受害者敘事,將「誰先發起戰爭」的因果關係置之不理,這是有問題的。日本對美國發動太平洋戰爭,不僅對自己,也使整個亞洲地區的舊日本殖民地蒙受巨大的損失。目前的韓日關係錯綜複雜的原因,在於日本對待歷史問題,採取前述這種有問題的處理方式。然而,對這些歷史問題該如何評價,作者將這個部分保留給讀者。臺灣讀者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認知的呢?正在寫本推薦文的筆者也很好奇大家的想法。希望以本書為契機,針對日本統治時期,鳥瞰臺灣—韓國—日本三者關係的研究能夠更加活躍。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58913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3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