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 inline badge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下冊[79折]11100860056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尚無評價
商城承諾
15天鑑賞期
網路購物屬於郵購或訪問買賣的範圍,適用消保法七天鑑賞期,享有商品到貨次日起七天內無條件退貨解約之權益。
蝦皮商城提供優於市面上網路購物的鑑賞服務,首度推出「15天鑑賞期」,延長買家鑑賞時程的尊榮服務,降低您的時間壓力。

※提醒您,鑑賞期並非試用期,且不適用部分例外商品,詳情請參考消保法鑑賞期規範。
蝦皮安心退
蝦皮商城提供全新蝦皮安心退服務,統一由蝦皮作為買、賣雙方的中介者,協助審核退貨退款,買家可選擇物流取件、超商寄件退貨方式,且無須負擔退貨運費,退貨狀態可於蝦皮內即時掌握,讓您放心買、安心退。
正品保障
蝦皮商城賣家皆為簽署正品切結書之優質賣家,販售商品渠道皆通過確認。為保障買家權益,若於蝦皮商城上經蝦皮判定確認購買到假貨,蝦皮商城將以包含退款「假一賠二」的承諾,買家最高可獲得已支付的商品成交金額兩倍之款項(包含退款),增加買家信心,更替高品質賣家創造機會。
瞭解
15天鑑賞期15天鑑賞期
蝦皮安心退蝦皮安心退
正品保障正品保障
賣場優惠券
icon arrow right
free shipping image
免運費
滿$49,免運費
icon local shipping
運費:
$0 - $60
商品詳情
出貨地
臺北市中山區

商品資料 作者:方立天 出版社:昌明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ISSN:9789864963676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10 原價:440 ------------------------------------------------------------------------ 內容簡介 本書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運用文化比較學的觀點,在系統闡述佛教的歷史、經典、教理、儀軌制度和寺院,以及印度佛教在中國的流傳、變化及其中國化過程的基礎上,多方位分析和研究了中國佛教與中國政治、倫理、哲學、文學、藝術、民俗的復雜、微妙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方立天  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助教、講師,1984年經國務院特批破格晉升為正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長。歷任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常務副會長,《中國哲學史》雜志主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長期從事中國哲學、佛教與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專著有:《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佛教哲學》、《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和《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下冊)等,此外發表文章250餘篇。 目錄 目次 〈上冊〉 前言 1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創立、演變和外傳 9 第一節 釋迦牟尼的創教活動和早期佛教 9 第二節 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 24 第三節 印度佛教的向外傳播 37 第二章 佛教傳入中國及其變化和發展 41 第一節 佛教初傳中國 41 第二節 三國西晉佛教的初步流傳 43 第三節 東晉十六國佛教的隆盛 44 第四節 南北朝佛教學派的湧現 51 第五節 隋唐宗派佛教的創造和繁榮 60 第六節 五代以來佛教在衰微中延續 80 第七節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85 第三章 佛教的各類典籍 93 第一節 佛典的結集 94 第二節 佛典的翻譯 96 第三節 中國僧人的撰述 101 第四節 寫經、刻經和排印本藏經 102 第五節 佛典的目錄和結構 107 第四章 佛教的基本教義 111 第一節 佛教的倫理宗教理想 111 第二節 佛教的宇宙「真實」學說 134 第五章 佛教的制度和儀軌 143 第一節 教徒和僧籍 143 第二節 叢林和清規 147 第三節 儀式和軌範 150 第六章 佛教的寺院殿堂 159 第一節 寺院建構的演變 159 第二節 殿堂配置和塑像釋名 162 第七章 佛教的名勝古跡 183 第一節 三大石窟 183 第二節 四大名山 188 第三節 八宗祖庭 198 第四節 著名喇嘛寺 215 第八章 佛教與中國政治 221 第一節 印度佛教的政治意識 221 第二節 佛教與中國歷代政治 223 第三節 佛教思想的社會政治作用 238 第四節 佛教與中國政治關係的特點 243 第九章 佛教與中國倫理 247 第一節 印度佛教的倫理道德觀 248 第二節 早期漢譯佛典適應中國儒家倫理的傾向 250 第三節 儒家的排擊和佛教的調和 255 第四節 世俗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論 263 第五節 佛性論與修養法 267 第六節 中國佛教倫理的特色 274 第十章 佛教與中國哲學 277 第一節 漢代佛教與方士道術 278 第二節 佛學從依傍玄學到補充玄學 279 第三節 佛教神不滅論與唯物主義神滅論的鬥爭 283 第四節 隋唐佛教宗派對古代哲學的發展及其和儒、道會通的趨勢 288 第五節 佛教哲學對宋明理學的影響及其日益儒化的表現 296 第六節 佛教對中國近代哲學的影響和作用 304 〈下冊〉 第十一章 佛教與中國文學 309 第一節 佛教翻譯文學的形成及其影響 310 第二節 佛教推動音韻學的前進、律體詩的產生和詩歌的發展 311 第三節 佛教導致說唱文學—變文、寶卷、彈詞、鼓詞的相繼產生 317 第四節 佛教為古典小說提供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 321 第五節 佛教對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325 第六節 佛教為我國文學語言寶庫增添新的詞彙 332 第十二章 佛教與中國藝術 335 第一節 佛教建築—佛殿、佛塔和經幢 337 第二節 佛教雕塑 343 第三節 佛教繪畫 346 第四節 佛教音樂 349 第十三章 佛教與中國民俗 355 第一節 佛教節日與民間節日 355 第二節 輪回和成佛觀念與民間風俗 361 第三節 佛教某些制度和佛事與民間習俗363 第十四章 中國佛教的基本特點 369 第一節 中國佛教基本特點產生的根源 370 第二節 中國佛教的基本特點 377 第十五章 中國佛教的對外影響 401 第一節 隋唐佛教宗派對朝鮮的影響 401 第二節 隋唐佛教宗派對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廣泛影響 404 第三節 禪宗和淨土宗與越南佛教的密切關係 409 第四節 藏傳佛教的對外傳播 411 第五節 近代中國佛教輸入東南亞地區 412 論魏晉時代佛學和玄學的異同 415 中國佛教哲學是中國哲學的一部分 437 佛教與中國文化(訪談錄) 441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445 古代浙江籍佛教學者與中國文化 467 佛教的人生哲學—兼論佛儒人生哲學之異同 481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495 儒佛人生價值觀之比較 517 佛教與漢地習俗 535 融合: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選擇 543 談談佛教與中國民俗 561 佛教與中國古代人生哲學 569 佛教與中國文化 577 研究國學離不開印順著作和理論 607

聊聊
加到購物車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