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灣詩選:年度詩選四十週年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1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詩華文現代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林達陽(主編)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二魚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10/28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40年的明亮與幽暗,我們持續尋找時光浪潮湧現之美
在這些詩裡,不斷不斷地,見證渺小又偉大的意志

★臺灣年度詩選40週年,向陽、白靈、焦桐專文推薦
★匯集75位跨世代、跨領域詩人的年度代表作,以心鐫刻後疫情時代的眾生相


1982年10月,第一本《年度詩選》由詩人隱地創始,從爾雅出版社的奠基,一路歷經現代詩刊、創世紀詩刊、臺灣詩學季刊,2003年由二魚接棒傳承至今,邁向40週年的里程碑。

作為40週年之作的《2021臺灣詩選》由詩人林達陽主編,精心選輯75首年度詩作,梳理不同世代、不同地域創作者的省思與覺察───對生活中的熱望,對生命的凝視與質問,對美的不懈追求,都在時間的浪潮裡綻放璀璨之光!

身處不安的一年,時間凝結、空間限縮,周遭生命的流逝,熟悉生活的改變,彷彿都在追問:我們為何而活,如何自處,又怎樣拿捏與外在世界的距離?

在防疫手段不夠完整的惶惶時刻,在陰性陽性與偽陰偽陽的爭論中,某種更強烈的生命情狀一再浪潮般快速逼近我們,然後消退,我們汲取經驗、努力學習,試圖歸納推算,進而採取行動、尋找思想與感受上的解答。這是疫情帶來的,也是生命帶來的。面對這樣的景況,透過詩,我們感受著什麼?又渴望創造什麼?

名人推薦

【自序一】
一樹繁花照眼明:《年度詩選》出版四十週年有感|向陽


1982年10月,爾雅出版社發行人隱地邀請詩人張默編選《年度詩選》,並成立包括向明、蕭蕭、李瑞騰、張漢良和我在內的編輯委員會;次年張默主編的《七十一年詩選》推出,紹啟了迄今長達四十年的《年度詩選》既周折而又延續不斷的旅程。

四十年,漫漫長路。四十年來,《年度詩選》從前十年爾雅版(1983~1992)的始奠宏基,其間有前衛版(1983~1986)的加入競爭,後有現代詩刊版(1993~1998)、創世紀詩刊版(1999~2000)、臺灣詩學季刊版(2001~2003)的接棒以繼,到如今二魚版(2004~)之持續經營,《年度詩選》一脈相承,從未間斷,不僅是臺灣現代詩壇的年度盛事,同時也是百年臺灣新詩史重要標竿,留存了四十年來眾多臺灣詩人的佳篇宏構,勾勒了四十年來臺灣新詩繁複多變而又清晰可辨的風貌。

四十年間,我曾先後受邀參與爾雅版(1983~1992)和二魚版(2004~2018)《年度詩選》編委,為《年度詩選》服務二十五年,初參與爾雅版時我二十八歲,結束二魚版編委工作時已是六三之齡,從青絲到白髮,一路與詩為伍,為詩作嫁,雖然辛苦,卻也備感幸福。特別是參與二魚版編委會期間,能與同樣先後且長期參與《年度詩選》編選工作的蕭蕭(爾雅版、現代詩刊版、臺灣詩學季刊版)、白靈(現代詩刊版、創世紀詩刊版、臺灣詩學季刊版)、陳義芝(現代詩刊版)、焦桐(創世紀詩刊版、臺灣詩學季刊版)共事;辭卸二魚版編委後,五人又合作編選九歌版的《新世紀20年詩選》(2020)、《新世紀新世代詩選》(2022),持續為詩壇服務,更感到快慰。

年度詩選是了解臺灣新詩發展、脈絡、詩風,認識臺灣詩壇、詩人及詩作不可或缺的選本。編選《年度詩選》則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得花費一整年時間讀詩、選詩,往往耗掉不少體力和精神;編選時衡量作品,也常陷入左右為難、斟酌躊躇的苦境;編選完成,交給出版社付梓後,也未必能夠符合各方期待,得罪詩人更是難免──但能以棉薄之力,做牛拖犁,為臺灣新詩留存佳作,推廣詩的閱讀風氣,再苦也都微不足道了。

如今二魚版《年度詩選》的編選已經改採獨立編選方式,交到新世代詩人手中,由凌性傑、孫梓評、達瑞、林達陽陸續接棒編選,逐年推出,更具特色,也更能彰顯新世紀詩風;二魚文化在焦桐主事下,從2004年出版《2003臺灣詩選》迄今,悠悠十八年,已超過爾雅版的十年紀錄甚多,在文學出版、紙本閱讀都相對低迷的今日,仍然持續以繼,承擔臺灣詩學傳承的大業,對臺灣新詩佳作的傳播、史料留存,以及新秀詩人的挖掘和鼓勵,都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繁花需要大樹乘載,祈願匯聚詩壇眾力,澆灌四十個年頭的《年度詩選》,一年又一年,為臺灣詩壇綻開一樹又一樹的繁花!

【自序二】
隱形的傳承|白靈


從爾雅版起編年度詩選十載(《七十一年詩選》(1982)至《八十年詩選》(1991)),再到前一輩詩人余光中/張默/洛夫/辛鬱/梅新/瘂弦/商禽等成立「年度詩選編委會」,由現代詩/創世紀/臺灣詩學三詩社輪流接編(《八十一年詩選》(1992)至《九十一年詩選》(2002)),其後2003起改由二魚出版時加冠「臺灣」二字,並以西元紀年迄今。

而由《八十九年詩選》(2000)起前輩詩人將編務完全交予當時的中生代白靈/向陽/陳義芝/焦桐/蕭蕭等五位,至2018年起再轉交予更年輕一代接手,如此三代輪番上場,為臺灣年度詩選完成一輪尚稱完美之新詩「隱形的傳承」儀式。至少為這四十年來的臺灣詩壇留下了一些詩的足跡或美的淚光,鋪展了諸多尚可足供後人觀察考證的時空社經變化的爪痕或臺階。

由於網路的分眾現象甚為複雜,年度詩選始終難以踏足其中,紙本的年度詩選仍固守平媒的刊物,使其面臨與網路詩壇恍如「兩個詩壇」的困境,更多隱形的詩人,不分地域不分代際難辨雌雄地在網路上出沒、互動較勁,加上女詩人的大量出場也為詩壇注入新生,凡此種種,均使年度詩選的未來面臨更繁複更艱難的挑戰或挑釁。四十載詩選豈是易得,如今固守一方已甚不易,有望更年輕的一代奮起挑桿,也能「斜槓起來」,舉旗前行,為詩的未來,標幟出與前幾代詩人大有不同的道路來!

【自序三】
宏偉的文學工程|焦桐


一天夜晚我正要睡覺,接到隱地先生電話:今年是年度詩選四十週年。

掛斷電話,已無法入眠,睜眼到天明。啊,四十歲了,就一本每年出版的詩選而言,算長壽了,不僅在中文世界,放諸全球,也堪稱宏偉的文學工程。

隱地是年度詩選的催生者,維護者,臺灣的年度詩選就肇始於他主持的「爾雅出版社」。爾雅版持續十年後結束,臺灣的前輩詩人大力奔走,尋求文建會的支持,厥功至偉,余光中、張默、向明、林亨泰、洛夫、商禽、梅新、瘂弦……諸先生對詩的熱情與努力奔走,使年度詩選不至於中斷。前輩詩人接棒主編期間,分別由幾個詩社掛名出版,每年固定向文建會申請補助;仍由爾雅發行。

如此又經過十一年,大概參與者都覺得兵疲馬困了。我接到隱地電話,希望「二魚文化」承接年度詩選的任務,俾能持續運作。2003年接下任務後,白靈、向陽、陳義芝、蕭蕭和我組成編委會,大家輪流主編,仍向文化部申請經費補助;然則補助逐年遞減,後來就不再補助。身為二魚的創辦人,我總覺得有一種屈辱感,詩人也許窮了一點,卻不是乞丐。

二魚咬著牙繼續年度詩選。承接年度詩選這項工程,是一種光榮的任務,也是嚴峻的挑戰,好像接力障礙賽,一棒又一棒地傳遞下去,永續經營詩產業。

五位編委會成員已交棒,傳遞給年輕人。隱地希望我能簡短講些感懷。我line給編委會四位兄長,希望他們也能說幾句話。

其實,放眼古今中外的詩壇,年度詩選都不能不說是一項「臺灣奇蹟」,這在世界文壇上也是值得驕傲的大事。一項文學工程能夠維持這麼久,得感謝臺灣詩人們不懈的創作;我特別感動於前輩詩人們的熱情,還有詩選創始人隱地先生。

作者

主編∣林達陽

高雄人。雄中畢業,輔大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MFA)。高雄市立圖書館董事,主持擦亮花火文學計畫。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著有詩集《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愛與孤獨的證明》,散文集《蜂蜜花火》、《青春瑣事之樹》、《慢情書》、《再說一個秘密》、《恆溫行李》。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yang2013/
Instagram|poemlin0511

目錄

序 一樹繁花照眼明:《年度詩選》出版40週年有感|向陽
序 隱形的傳承|白靈
序 宏偉的文學工程|焦桐

輯一 有窗的隔間

大疫|達瑞
愛情故事|楊佳嫻
週日的畫廊 |吳緯婷
徵友啟事/在風和風鈴之間|蕭詒徽
喜餅店──寫在《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週年|陳顥仁
周林──一封交不出去的信|林佑霖
路上的行人|林宇軒
不群|嚴忠政
瘋狂的城鎮|崔舜華
雨開始在水滴落下之前|潘家欣
5G|喵球
更燦爛平凡的日子|楊智傑
薩默維爾印象|李時雍
魔點|陳柏煜
箭矢|曹馭博
車過花東海岸線|廖偉棠
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曹疏影
判斷|陳昌遠
復健課|楊小濱
鏡中鳥|蕭宇翔
碎紙機|波戈拉
芭蕾|高瑋含
留下來吧|李修慧
男孩|紅紅
秋日懷遠|凌性傑

輯二 時間刑

730林道|阿布
七月|廖人
專心感傷|林餘佐
大寒|徐珮芬
口音漂游|張家綸/張達聰(譯)
告別書|鄭里
日子有霧|韓祺疇
薄瓷|張詩勤
侍應生之外|小令
夏天又要過去了|王柄富
夢幻書|陳義芝
老人與海不無聊|方聲
天窗|陳雋弘
在物品當中|熊佳慕
(一種)必要的碎裂|連思瑜
內心|哲明
眼淚果醬|郭品潔
早午餐|離畢華
西瓜|謝旭昇
我在哪裡──輓余英時先生|鴻鴻
尋鷹|李蘋芬
作者論|騷夏
空屋|顏嘉琪
半生|栩栩
藥引|然靈
健康檢查|郭哲佑
然後你到了這裡|林禹瑄

輯三 延遲入境

褪色的馬|游善鈞
乳酪麵包|謝政融
體檢表:寄給一九九四|孫梓評
溫泉旅館|黃柏軒
泡澡|葉語婷
暗中發生的事|林婉瑜
時而靜止|李長青
想起你曾是一切|任明信
自我告別|馬尼尼為
月桃──悼吳岱穎|陳牧宏
裂痕|零雨
犀牛睫毛上的鱷魚眼淚──懷管管|羅青
郊區的辯證法|黃梵
方寸之地|詹澈
蛇|吳鈞堯
糟老頭|焦桐
臺北漫興 2|楊澤
雨盾與詩矛|隱匿
三條崙的鞦韆|譚洋

輯四 假設與推定

除草工人的另一日|孫維民
Largo 四首連作|羅任玲
幾何|陳育虹
微塵|楊牧

編選後記 困惑與意志|林達陽

序/導讀

【後記】
困惑與意志|林達陽


直到編輯尾聲,經前輩輾轉告知,我才意識到自己正編著的,是第四十本臺灣詩選。這是年度詩選的四十周年之作。



意識到這件事之前,編輯年度詩選懷抱的是一種請長假環島旅行的心情。已經很久不曾這樣,帶著害怕錯過、好奇又貪心、卻難免有些警戒的心情,長時間四下搜尋任何以詩為名的作品,文學刊物、文學獎、網路以及跨界創作,字裡行間到處漫遊。許多名字與風格,是漫長公路沿線的一個又一個鄉鎮,產業態樣、文化情狀、地貌地景、生活想望,我一一見識,一一學習,再懷著一種不得不的挑剔心情放下大部分,只留下那些深刻回答我,令我真心憂喜、願意為之流淚的作品。

上一次這樣紀律嚴明地長期閱讀,還是學生時期。我們這一代的詩啟蒙,跨過許多階段──純紙本書年代的尾聲,文學走出廟堂百花齊放的發展,網路將世界拓展成巨大無盡的平原,電子報、BBS、blog、以及現在的FB和IG。「編一本詩選集」這份工作,好像已經不能僅以原本精選的意義來想像了;「看遍所有該年度發表的詩作,並盡可能拿捏出一毫無爭議的公平客觀,作為挑選標準」,這樣的想法也越來越難以實現──我們寫出那麼多以詩為名的作品,但自始至終,追求的未必都是一樣的事情。

盡量降低「為文學殿堂揀選館藏、為詩壇羅列名人錄」的焦慮,策畫一個此時此地從「我們」出發的動人展覽,這是我想做的。不刻意擺脫個人喜好,不排除難以說明但尖銳直覺的表達,信任自己長期對現代詩累積的理解、但不因重要經驗而否決另類的美和好奇之心,依循每篇詩作的空間感和方向感,注視自己閱讀時的情感回應,並進一步期待:除了得到寫詩的創作者們認可,是不是也願意嘗試打動詩人以外的文學愛好者?

詩人陳雋弘曾在一次對談時說,他非常懷念約二十年前以blog為主要發表平臺的創作時期,形容那時的年輕詩人群像,有過一個清晰的比喻:那是一個小酒館林立的社區,你有一家很好的小酒館,我也有一家很好的小酒館,有些館裡放古典音樂,有些放爵士樂。我想像有些可能也放搖滾樂吧,可能也放剛發表的小眾獨立音樂,有些明亮有些陰暗,有些雅緻有些粗獷,有些注意營收多一些,有些在意得少一點,有些也賣咖啡、飯菜、好看的甜食,但當然也有些堅持除了威士忌外什麼都不賣……。小街上,風格品味相近的小酒館,自然而然開得靠近一點,但沒有誰規定,所以偶有例外也沒什麼關係,也是風景。大家都相信自己開著一間全世界最好的小酒館,而且那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我很喜歡這樣小酒館的比喻。每個渴望理想生活的人,都擁有一個能夠自己作主的空間,能安穩地住在自己的身體裡,將空間視為心的延伸,誠實觀看心裡那個敏感、熟練的敘事者,熱切又冷靜地打理著他的精神生活。做得入神、做得自由,秉持著某一種與旁人不同的「好」(甚至可能在別人眼中是離經叛道的),透過設計、裝修、經營,靜靜實踐所信之道、曖曖顯露出他真實生命的一角。

現在的創作環境和閱聽機制,很可能已不允許這樣的「小酒館一條街」存在。但在少數能短暫吸引全部人目光的平臺,例如年度詩選(並且是紙書印製的),或許仍有一點可能?讓那樣意見相左、各言爾志、但不彼此過度干擾的閱讀情境,得以短暫重現。

小酒館的任務,可能就應該要這樣「彼此不同」,讓人無論喜歡什麼,下班下課都能有一個他喜歡(且可以大方地說別人不喜歡也無妨)的去處。這樣的信賴和歸屬感,能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縫隙與空地,讓上班上課時的自己、回到宿舍或家庭群居生活的自己、遭逢困頓的自己、擺錯位置的自己、不被了解不被愛的自己,也可以實心地惦念著一種美滿生活的可能。每個人,對應著一種小酒館或咖啡館。而開了整個街區的店家,則給了更多機遇──偶爾不想這麼安心,偶爾渴望一點衝擊,那冒點險去另外一家也很好的小酒館張望一下就可以。

就算從來不去、完全不喜歡那些店家,但有「別的」小酒館,才有「我的」小酒館。人只有在反覆的選擇和詮釋中,才能再一次更確認自己的心。我渴望在這本詩選裡,延續這樣屬於人──同時也屬於詩的猶豫與不確定。



依憑著這樣的想像,我花了許久時間,回望自己和其他詩人心目中,好的詩作應該要是什麼模樣呢?「小酒館」(陳雋弘語)、「發光的房間」(達瑞語)、「夢中書房/情人/邊陲」(羅智成語)、「不安的居住」(陳義芝語)、「同樣的心」(楊牧語),其他還有數之不盡的動人比喻,這些走在更前面的詩人對創作狀態或創作者心意的描述,都帶給我重要的指引──寫詩的時刻確實是這樣的,那些溢出邊界的光線/聲響/氣味/性情/口吻/氛圍/關係,或某種隱藏的神祕,吸引著我的好奇、引領我前進。好的詩應該源自這樣隱忍不住的動能,而詩人將察覺那動能所指之處必有大物,我深信不疑。

然而在回望的過程中,我也同時清楚意識到自己作為「對面的人」的身分──走入讀者或編審的角色時,我更熟悉另一種看待「詩」的狀態:期盼一個更具體的容器,例如輪廓清晰的故事、精準的意象、層次豐富的主題、可想像的場景、可想像的敘事者形象和情緒、連結前述各元素的節奏和聲音等,並等待詩作最終指出某種幽微的情誼或懷疑,熱烈的恨或關心。我完全同理有時就是需要這些,才能完整盛載、進而讓讀者完整感受,那個火光一般飄忽不定、難以確認的化學反應狀態。

在這本詩選中,我尋找、選擇,並在多次掙扎後都仍緊攢在拳頭裡不能割捨的詩作,裡頭都居住著這樣的敘事者:一個經營風格小店的人,懷著一種務實推廣用心呈現、但比起效果更在意過程的生活觀,小店永遠只能是小的,但小店也還能是店,有溝通的誠意與技術,但始終保有直接看見答案的能力、以及非必要不想多費唇舌的性格,驕傲或失落地抱持著「要拉著世界的一個邊角往某個方向再挪動一點」,或「以言說努力抵銷時間對某一個尖銳岬角的侵蝕與消耗」的心願,多半有一點破損,且因此有一點迷人。

這樣的特質體現在詩作裡的方方面面。這些詩彷彿是一間間僻靜的山中小屋,一個誠實的人生活其中,嘗試開好一間意志強悍的風格小店。有些做著溫潤的生意,有些幹著殘忍的勾當,有些瞻前顧後,有些任性生活,但都誠實面對感官,面對命運,反覆撩撥祂、挑戰祂、對祂發怒、對祂心悅誠服。

以結果來說,這是七十餘間極好、沒看過太可惜的小店,賣著獨特的酒水與吃食,播放著店主想要的音樂,保有難以複製的個性,交換著潮水或森林一般的語言,並熟練操作著至少能夠與我相容的支付系統。結帳之前,我在這每一間店裡放心聽任時間流過,觀察店主如何以文字完成他飽滿自足的小宇宙觀,以一個科學家、或神祕經驗者的口吻。

有新有舊,但他們/我們共同存在2021年,不知道這些小店和店主會繼續這樣走多久,但放在剛過去的2021年看來,他們真是令人著迷,帶給我另一種生命的想像,教我感動,讓我羨慕。



出版這書的2022,是大疫蔓延的第三年了。2021是疫情變種、短暫爆發並帶來驚慌、但又再次被控制下來的一年。接觸,隔離,抵抗,痊癒。你染疫了嗎?我康復了嗎?在防疫手段不夠完整的惶惶時刻,在陰性陽性與偽陰偽陽的爭論中,某種更強烈的生命情狀一再浪潮般快速逼近我們,然後消退,我們汲取經驗、努力學習,試圖歸納推算,進而採取行動、尋找思想與感受上的解答。這是疫情帶來的,也是生命帶來的。面對這樣的景況,透過詩,我們感受著什麼?又渴望創造什麼?

編選時,我並未特別納入更多書寫疫情的詩作,但許多書寫相關題材的作品,確實帶來獨獨屬於這一年的感動。為詩作分輯、為各輯命名時,我也嘗試從防疫所見延伸出四個詞組,〈有窗的隔間〉、〈時間刑〉、〈延遲入境〉、〈假設與推定〉,將生命的熱情和靜定、對美和思想的喜好偏向,依閱讀時觸動我的方式,逐一分入四輯。這樣劃分四區的小酒館們,其實沒有清楚的邊界,我也認為沒有這樣做的必要。分輯只是為信件匣裡的所有文字套上標籤,方便閱讀偏好分明的讀者辨識,像是遊樂園裡不同的分區,像是商場裡不同的樓層,像是咖啡店裡不同採光的座位。

四輯朝不同的方向展開,希望每位讀詩的朋友,都至少找到一個熟悉的房間、一面滿意的窗景。更希望這樣的詩作排序是方便合宜的動線,能讓人因為足夠喜歡其中一個房間,而願意多翻幾頁,去看看隔壁或許本來不感興趣的房間:這是我最喜歡的狀態,如同中學剛開始讀詩時那樣,在一本詩人的作品中,找到另一個詩人的線索,觀察以詩為名創造感受的其他人,正為了怎麼樣的內心修行、征戰、厭棄、與和解,而積極忙碌著。世界那麼大,對同樣的一個字,即使過了一百年,仍有那麼多人興奮得意、憂悒狂亂地生產、種植著諸多想望,辛香的氣味與柔韌的枝條,在風裡無盡舞蹈。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但當然,除了這些最終收錄的詩作、和最後定名的分輯,這一年來我的腦中,年度詩選有過難以計數的版本。

無法形容我多麼渴望編出兩本年度詩選:一本給一心鑽研、擅長寫詩的文學信徒,一本給認真生活、偶爾好奇讀一讀詩的朋友(抱著去新開幕的簡餐店踩點的心情)。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也很難解釋,經過這麼長時間再三猶豫,為什麼在開始取得授權前夕,我的電腦裡仍保有兩份與現況不同的名單:一份非常殘忍地希望整本書只選四首詩就好,但同時另一份名單裡我愛的詩作篇數卻多達約兩百首。現在詩選內容已經確定,但那兩個作品清單仍大概是我永遠無法下定決心刪除的。

這一年來,沿著文字,游走在這些實存與擬真的懸崖邊緣,我一次次因為碰觸到了、或懷疑自己錯過了「某一種美」,而慶幸喜悅或深深自疑。這是最大的考驗。我喜歡的、深受觸動的那些是詩嗎?還是我喜歡的、觸動我的,其實都只是自己?而那些有意迴避我、稍稍錯開我們熟悉路徑的詩作裡,會不會有更好的未知風景,只單純因為我的畫地自限而無緣被更多人看見?

選擇難免有所偏愛,只能盡量節制,不敢說有一定的標準。但我願意說,書中的詩,我確信都在詩之所以為詩的某一環節上,顯然有遠超出常規的表達:無論是字辭行句段之間聲音與形色的布置拿捏、情感或思索展現了難以自抑地飛躍、豐沛傾瀉著生猛的愛恨痴、對某種完滿之美的堅持、或對凹折與缺憾的不捨及慎重。這些詩都提出了解釋,卻又留下了不只一條解釋路徑,並在路與路之間,細心保留了難以言盡、不能解釋的神祕。

閱讀這些詩,我感覺自己坐在方寸之間的茶室。植物生長,石與砂的紋路,水光與氣味。那些世界所無法完滿的境遇,在主人與賓客沒有說全的話語之間,都被妥當地看見、承接住了。



2020年接到焦桐老師、葉珊總編的邀請時,我們都完全沒有意會到這將是年度詩選的四十周年。我只想要──像所有文學少年少女都夢想過的那樣──依自己的品味編一本有意思的詩集,充滿過度理想、不切實際的自我投射。那是最快樂的時刻,雖不可能但我真希望永遠停留在那一刻。直到2022年都過去一半了,我還深陷於一再重讀增刪作品的過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然後忽而知道,這就是四十周年。我全無準備。

前面的生命是別人決定的,自己剛剛接過麥克風按下擴音,突然間抵達了四十歲。

說到底,四十周年也就只是這四十年當中的一年,詩寫在這年,我參與了這年,都不是有意為之。無意間被付託了一個充滿意義的任務,命運的安排我非常感激,但充滿困惑。

還好我喜歡困惑,或許可以說,困惑就是我喜歡詩的理由。詩能不斷主動豐富「詩」這個詞彙的內涵、不斷改寫既有的規則和答案,無論透過讀,或者寫,而且絕大多數時候,喜歡詩的人都樂於、興奮於這樣的狀態。能因為擔任主編,而多參與一點,沉浸在置身貴賓席或搖滾區的體會中,多少是有一點得意和苦惱。但心裡也知道這些情緒都是餘事,我的焦慮與過度敬重,都是因為我的不自量力。實際上做為一個愛詩的人,我就是應該「完成我的工作」(孫維民語),僅此而已。

詩選像是一張無人倒數提示的合照,取景百般思考,顧忌繁多,但說到底仍是立基於一人一時的任性。許多重要的人事物沒能拍入,我非常惋惜,祈請每一位介意的朋友原諒。篇幅有限在所難免,最後將要凝止在這片時光琥珀裡的,都有我無比珍視、無論如何想要保留下來的原因。

記得2021年底,第一輪詩作的審閱即將告一段落時,新聞傳來最先進的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的消息,即將取代我們熟悉的哈伯望遠鏡,繼續太空觀測的工作。彷彿一個即將看完的房屋,角落裡一個精緻的櫃子悄悄顯露了打開暗門的機關。時隔半年,在2022年編選詩集的尾聲,韋伯太空望遠鏡傳回了第一批照片,向世人展現了前所未見的壯麗宇宙。能這樣不斷超出任何既有學科的疆域,這真真是「美」才能開展的格局,我在這些詩、以及許多最終礙於篇幅必須割捨的作品裡,不斷不斷地,看到這樣渺小又偉大的實踐意志。



與詩選同樣出生於1982年,少年學詩的我無論如何是無法想像,竟然就這麼抵達了這樣的地方、這樣的一年。編輯2021臺灣詩選、也是四十周年的臺灣詩選,彷彿同時費盡力氣想跟外在世界交代,也彷彿同時在跟太過在意、以至屢屢過度耗損的自己和解。成為自己的朋友,撫摸私我的感觸,練習個人的語言,選擇往後的去處,都並不是一件容易、而且有盡頭的事。很榮幸能協助二魚文化完成編選任務,很感謝這一年遇見的每一首詩。更要向2021年寫著詩、發表詩、構想詩的每一位詩人獻上敬意。四十年,能夠繼續充滿困惑、著迷追求,這其中必定有著目前還難以看透的意義。

這本詩選獻給所有「屬於詩的人們」。這些詩作,和這份編輯後記,是我誠心的答覆、謝禮、以及祝福。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87374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