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14_畢業季

男孩一個人也可以獨力完成的「收納整理術」:2~12歲分齡收納提案,培養孩子時間×資訊×金錢管理能力

按下行動開關──讓孩子願意自動整理東西,是有訣竅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會玩就會收納!培育孩子的未來生存力

日本超人氣部落客、專業生活規劃師──中村佳子,
以身為頑皮男孩舍監的媽媽角色提出的生活教養提案,
透過收納,培養孩子在瞬息萬變時代存活的能力:
決策力+判斷力+持續力+同理心+責任感!

□ 每天孩子睡了之後,你都獨自面對凌亂的客廳、房間、桌面哀嘆?
□ 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媽媽整理,就收拾不了殘局?
□ 經常被孩子要求「把這個打開」、「把那個拿來」?
□ 沒有一個玩具是由小孩自己決定「再也不要了」的?
□ 明明就有兒童房,全家還是亂七八糟?

疲勞無奈又無力的媽媽們,妳中了幾項?
從現在開始,早上出門不再拖拖拉拉、忘東忘西,也不必再嘮嘮叨叨、碎碎唸啦!

◎用對方法、按下行動開關──讓孩子願意自動整理東西,是有訣竅的!

「媽媽呀,就老是囉嗦,反正我現在只要隨便弄個玩具應付一下,她情緒就會變好啦⋯⋯嗯,就這麼辦!」
──媽媽們,妳知道叨唸著孩子收拾時,他們是這樣想的嗎?

◆當妳對著孩子大叫「去整理東西!」,妳知道這句話傳達不了訊息嗎?
◆「為什麼東西必須放回原來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孩子們已經充分理解了嗎?
◆整理得井然有序的空間,不一定會讓家人感到很舒適?

其實,不只孩子要改變,父母也一樣需要改變!中村佳子與你分享,只要語氣對了、方法對了,就能還給全家人一個舒適的空間和和諧的氛圍!

◎依據成長階段、使用大腦的方式,「以孩子為中心」來傳達訊息、學習收納

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生理成長與能力息息相關呢?不同年齡的孩子,在視覺、觸覺、大腦的發育也不同!兒童心理學家史坦那.桑德爾斯的實驗結果顯示,6歲幼兒的視線範圍只有上下70度、左右90度;幼兒的手指,就跟大人戴著兩副手套的感覺是一樣的。換句話說,應該依孩子的成長發展,引導學習不同的收納法。

◆ 2~3歲:只要會搬玩具就可以開始學習整理!運用具體、擬人化及繪本加以引導
◆ 4~6歲:給孩子學校用品的專區,並以「喜歡的遊戲」達到「收納整理的結果」
◆ 7~9歲:依據生活動線安排書包專區、規劃兒童房、藉「區域劃分」創造集中精神的空間
◆ 10~12歲:把「溝通方式」當成焦點、讓孩子做選擇、將收納與夢想作連結

◎你以為收納只是收納?才不!收納跟時間管理、資訊管理、金錢管理都有關!

在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收納的過程裡,教導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選擇、自己行動、自己解決、自己傳達表達的能力」,讓他們學習培養出「挑選重要東西」的能力,進而擁有在未來立足的時間、資訊、金錢管理等「生存能力」。

◆ 用「具體形象」、「時間刻度」+「正向意象」,讓孩子學會衡量,理解「時間管理」
◆ 從分類信函、安排暑假作業、使用智慧型手機與辨別網路訊息,讓孩子學會「資訊管理」
◆ 透過零用錢表格、家務事打工學習、分辨「想要與需要」習得「金錢管理」

【本書特色】
★從教導收納的過程中,形塑孩子生活的方式與生存的能力
★收錄男孩必備玩具如玩具車、球、劍、樂高積木與遊戲卡等實用收納法
★提供「網路知識知多少?」、「時間刻度測量表」等動手實做單元

名人推薦

【怦然盛讚】
「在這個物質氾濫的時代,大人小孩為了每天找東西、收東西費盡苦心。如果可以從收納教育開始,從源頭一點一滴讓孩子學會對自己擁有的物品負責,進而對環境負責,對自己的一切負責,我相信,父母帶領孩子開始改變,一家人的生活能更有秩序、更快樂。家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從小學習收納整理的男孩,在家中能打理好生活,長大後就能成為好老公、好爸爸──一切美好的循環都由收納整理開始!」──收納教主/廖心筠

「用媽媽的角度去跟男孩溝通收玩具這件事,常常會很挫敗。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男孩的思維不同,用一點小技巧,甚至是引導與競賽的方式,就能夠讓男孩主動收納玩具,自己收拾後就知道放在哪,再也不用求媽媽幫忙找囉!」──美花/親子部落客

 

【心動推薦】
Blair/整理師、「整理師的極簡之路」版主
大V生活/蒙特梭利實踐家
于之琳/《3個箱子整理術》作者、專業整理收納師
伊萊媽/人氣部落客
邦妮蓋瑞小夫妻/部落客作家
美花/親子部落客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廖心筠/收納教主
(依姓氏筆畫排列)

編輯推薦


給每日演出《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家有男孩的媽媽,一道多贏的處方箋!
(文/大好書屋主編 俞聖柔)


身為一對小兄妹的媽媽編輯,雖然樣本數極小、再怎麼不願具性別刻板印象,還是眼睜睜看到了男孩和女孩在收納整理上的差異。

我家的三歲獅子座男孩,玩遊戲時常常不顧處女座媽媽提醒「把要玩的玩具一件一件拿出來喔!」的叮嚀,他總是「轟!」地倒出收納箱裡所有的玩具,讓客廳散落一地軌道和小火車,然後把媽媽準備好的遊戲墊丟在一旁,在冷冰冰的地板上趴著開始組軌道⋯⋯玩到一半,突然就纏著媽媽:「我要看卡通,我要看卡通~~~」

不管事前多信誓旦旦地應允「玩完玩具一定會收起來」、「整理結束才能看電視」的承諾,仍換來難以遏止的哇哇大叫、哭鬧,化身大吼大叫的怪獸:「我太小了,我不會⋯⋯」

無語問蒼天的媽媽,望著旁邊那一歲的牡羊座妹妹,淡定地開始把那些不是她玩的玩具丟進收納箱⋯⋯然後盯著眼前的小哥哥,繼續堅持「收完才能看卡通」的原則──威脅利誘到後來,總是上演媽媽破口大罵,男孩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不情不願地動手,最後再來個一方諄諄教誨、一方含淚點頭的定番大和解情節。

然後,明天從頭到尾再上映一場一模一樣的劇情。

在每天為了家中環境嘆氣的情況下,看著書中所提出的困擾:「每天孩子睡了之後,你都獨自面對凌亂的客廳、房間、桌面哀嘆?」、「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媽媽整理,就收拾不了殘局?」、「經常被孩子要求『把這個打開』、『把那個拿來』?」⋯⋯身為媽媽的編輯只能猛點頭,打勾再打勾。

與這本書的相遇,簡直是一個完美的時機啊!

作者中村佳子是專業生活規劃師,也是超人氣網紅部落客。不只如此,她本身是小學六年級和二年級男孩的媽媽,透過養育兩個兒子的生活經驗,研究出讓男孩願意自動自發收納整理的機制,以及提供親子溝通的說話技巧等等,在引導男孩主動付出行動收納整理方面,有獨到的實踐技巧和祕訣,廣受好評。

她認為,讓孩子學習收納整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讓他們學習騎腳踏車一樣,需要時間與技巧,家長也需從旁提供指導與協助。

雖然我們理智上都知道孩子年紀小,一時半刻無法完全達到父母的要求,但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的生理成長與能力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在視覺、觸覺、大腦的發育也不同!兒童心理學家史坦那.桑德爾斯的實驗結果顯示,6歲幼兒的視線範圍只有上下70度、左右90度,約只有大人的一半;而幼兒的手指,就跟大人戴著兩副手套的感覺是一樣的。

理解了這樣的狀況,就可以知道,孩子有時候不是故意忽略了父母的要求,而是真的還無法百分之百達到父母的指令,需要大人站在他們的角色設身處地地思考,把時程拉長一些,依孩子的成長發展,引導學習不同的收納法。在心態上,父母也能因為理解而緩和了怒氣,讓親子關係不再因小事而緊繃,減少許多孩子哭鬧拒絕、媽媽無奈大吼的情況。

我開始把書中的一些觀念,回家套在與孩子的情境上,一點一滴,一步一步慢慢來,設計出讓孩子有意願也有能力去整理家務的機制,稍微改變一下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方式,陪孩子一起收拾……雖然時間還不長,但也稍稍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改變了,不再因為孩子收拾時落東落西而發脾氣,家庭氣氛也和諧許多。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生最重要的基礎,單單從收納整理,就能形塑孩子的決策力、判斷力、持續力、同理心、責任感,教導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選擇、自己行動、自己解決、自己表達」。確實,孩子的教養可由小見大,在細微處用心留意,在學習收納整理的過程中,不只讓家中環境整潔,也讓孩子學習培養出「挑選重要東西」的能力,進而擁有管理時間、資訊、金錢等「生存能力」,無論未來如何變化,相信孩子都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掌握自己的方向!

作者

中村佳子

專業生活規劃師,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生活規劃師協會講師。收納整理專家,提供個人家庭和企業團體諮詢,親自到府進行客製生活規劃,並擔任相關講座的講師,在業界非常活躍,所參與的研習講座已舉辦超過300場,參加人數超過6000人以上。中村佳子在日本阿梅波網站官網的部落格,瀏覽數名列前茅,是超人氣網紅部落客。
本身是小學六年級和二年級男孩的媽媽,透過養育兩個兒子的生活經驗,研究出讓男孩願意自動自發收納整理的機制,也提供親子溝通的說話技巧等等。在引導男孩主動付出行動收納整理方面,有獨到的實踐技巧和祕訣,廣受好評。自2011年起,她開始以專業生活規劃師為專職,並在2012年獲得《ESSE》收納&室內居家大賽的首獎,2014年獲得「收納整理大賽2014」審查員特別獎的殊榮。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親身體驗「時間管理術」,並以實際行動落實在生活中,還開發出「待辦事項磁鐵」。中村佳子也透過學校進行「收納整理術」的推廣活動,擔任兒童教練顧問。目前居住在日本兵庫縣川西市。

讓媽媽和孩子輕鬆收納整理:
https://amebo.jp/lifeorganizer-yoshiko

中村佳子的官方網站〔Drawer Style〕:
https://drawer-style.com

目錄

開場白

◎Chapter 1 男孩的那些事!?出門前拖拖拉拉
早上,孩子忽然大聲嚷著「忘了帶○×!」
若無其事輕鬆出門的兒子,與尋物大戰後精疲力竭的老媽
首先,規劃出讓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
不只是物品,時間、資訊的收納整理也很重要!
用對方法、按下行動開關──讓男孩願意自動整理,是有訣竅的
只有教他收納整理的方法,他才知道怎麼做
「收納整理東西」會影響男孩子的未來?
培養在瞬息萬變時代存活的能力!
透過「收納整理」養成孩子5種「生存能力」

◎Chapter 2 一個人也能完成!收納整理基本要領
「去整理東西!」以命令是傳達不了訊息的!
讓他理解收拾整理東西的理由
規劃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
配合孩子成長的「收納整理術」
依據「主導地位的大腦」變換收納整理的方法
選擇「重要的東西」,而不是「要丟掉的東西」
與其重視「容易找到東西」,更重視「讓東西容易歸回原位」
以「I為中心傳達訊息」教育小孩,以「YOU為中心傳達訊息」整理東西
配合孩子的成長,設定「短期達陣」的規劃

◎Chapter 3 從2歲到12歲分齡收納整理術
■2~3歲 未就學・進幼兒園前
當開始會搬玩具了,就讓他開始學習整理
教小孩收納整理的3個要訣

■4~6歲 進入幼兒園後
從幼兒園用品開始,正式讓孩子一個人收納整理
善用收納整理的「背景音樂」
「預備―開始!」激發孩子的競爭心
除了「工作專用箱」,也要準備「作品專用箱」
由孩子決定何時放手的「重複使用物品專用箱」
以孩子「喜歡的遊戲」達到「如你所願的收納整理」
無法歸類的玩具,都收進「綜合玩具箱」

■7~9歲 就學後・中、低年級
書包專用區要設在哪裡?
「東西如果都不整理,就要扔了唷!」是合理的,前提是媽媽應扮演引導的角色
按照使用頻率分類整理「以疊疊樂三層箱收納電動遊戲設備」
在哪裡寫功課都可以!任由孩子在家裡自由使用空間
「兄弟兩人共用一張書桌」的分享模式
垃圾筒的位置、大小、形狀出乎意料地重要!
開始規劃兒童房時……
藉「區域劃分」創造出可以集中精神的空間
創造一間讓孩子會喜歡待的兒童房
規劃改裝我家兒童房的5個步驟
圖書館借來的書也有專用席
讓人想閱讀的書本封套
■10~12歲 小學中、高年級
把「溝通方式」當成焦點
反正只要是媽媽交代的事,就不想去做
拜託他做的事,讓他二選一
「記憶箱」的管理,由孩子全權處理
紙袋簡單大致收納就好
「收納整理」是為了使「夢想」成真

◎Chapter 4 理解何時做什麼事情──時間管理術
用「具體形象」來呈現時間
利用2歲就能學會的「待辦事項磁鐵」來管理時間
寫下待辦事項,讓事情「具體看得見」
規劃出時間的刻度
按下行動的開關,開口說
靠著每天達到具體目標的行動,累積成果,實現夢想
以「辦得到」的肯定意象思考目標

◎Chapter 5 從暑假作業到網路訊息──資訊整理術
在資訊整理上,「具體化」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學校通知信函的有效期限
順著「現在的習慣」養成「新的習慣」
危機管理、災害發生的「連絡清單一覽表」
有三成的兒童擁有手機
網路5大危險地雷
遵照規則,限制使用

◎Chapter 6 透過籌措運用零用錢學習──金錢管理術
從幾歲開始給零用錢?給多少錢?
使用「零用錢表格」管理零用錢
以在家打工的形式分配家務工作
零用錢,還有賞金的報酬
當他說「想要○○」時,與其回答「不行!」,不如讓他發表勢在必得的理由
從籌措想要物品的過程,學習用錢的方法

尾聲

序/導讀

我的大兒子12歲(小學六年級),二兒子8歲(小學二年級)。
我養育著這兩個頑皮的小男生直到今天,當媽媽的經歷也有十三年了。
「為什麼,你們老是搞這些危險的事呢?」
「為什麼,你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把小動物帶回家來?」
在「育兒+異性」的情況下,每天過著「完全搞不懂小男生在想什麼?」的日子。
尤其是收納整理的問題,一直都是最讓我傷腦筋的事。每天我都對著他們嘮嘮叨叨,大聲怒罵「為什麼都不整理?」或者「趕快去做事!」,碎碎唸個不停。

正當為這種狀況煩惱時,我獲悉了有關生活規劃的收納整理術。於是,我以自己的方式,在不斷錯誤中摸索嘗試之後,我發現,以前認定「因為他們是男孩子,跟他們說也是白說」的狀況,原來問題只是出在「沒有設計出讓男孩子想主動做事的動機、讓他有能力做事情的機制,以及跟他說話的溝通技巧」罷了。
尤其,男孩子的習性是,如果一件事情他無法說服自己認同的話,就不會付出行動!
收納整理這件事,到底是要做什麼?
有必要確實傳達,讓他們明白,為什麼需要收納整理。
一點一滴,一步一步慢慢來,設計出讓孩子有意願也有能力去整理家務的機制,稍微改變一下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方式……等等,我根本就沒有大費周章,也沒有花費很多錢,就很順利讓我家男孩們自然而然學會收納整理術。而且,時間也變得充裕而悠閒,我和孩子們每天的笑容也增多了。
從2011年起,我開始以專業的生活規劃師為專職從事活動,透過這份工作,我才知道原來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困擾。

「從收納整理培養的能力」,並非只是「整理空間的能力」而已。我希望讓大家明白,透過收納整理術,我們學習到的技能,不是只有對於「物品」的選擇、判斷和掌握能力而已,還包括關於「時間」、「資訊」與「金錢」方面的選擇、判斷和掌握能力,這些都與男孩子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息息相關。但願透過這本書,能夠傳達我本身和兩個頑皮兒子的親身體驗給讀者,並將自己身為生活規劃師習得的知識分享出去;如果能讓更多人有所助益,那麼就是萬幸了。

試閱

Chapter 1 男孩的那些事!?出門前拖拖拉拉

◆早上,孩子忽然大聲嚷著「忘了帶○×!」

兒子正要出門上學的前一刻, 忽然一陣騷動,大聲嚷著:「沒有帶鉛筆盒!」
每個人早上都是分分秒秒地和時間奮戰,我自己也一樣。「你就是昨天沒有準備好『今天需要的東西』,才會這樣嘛!」我一嘮嘮叨叨,兒子就會回嘴:「昨天我明明有把鉛筆盒放進書包了呀!」雖然他自己繼續找著鉛筆盒,可是呢,因為玩具也沒收拾,散得亂七八糟的,所以實在不容易找到。
上學的時間一分一秒逼近,實在沒辦法,我只好趕緊陪孩子一起找⋯⋯
這是否也是你家每天上演的戲碼?如此頻繁地幫忙找東西,已變成媽媽「正規家事範圍以外的日常雜務」了。我發覺孩子們,尤其是男生,只會成天投入在他感興趣的東西,其餘的事一概不管,常常沒辦法乖乖準備好東西。
在我家,發生這類找東西的狀況時,大概都猜得到最可能放在什麼地方。要嘛,就是昨天在沙發寫功課時,鉛筆盒跑到沙發下面,不然,就是被他擠到椅墊底下。

◆若無其事輕鬆出門的兒子,與尋物大戰後精疲力竭的老媽

「找到了!」當我把鉛筆盒拉出來時,兒子就笑著說:「啊!對耶,我也覺得昨天我把它放在那裡的呀♪」……(怒)。不只如此,還有「哈!果然已經放在書包裡啦!(笑)」的自言自語,這些狀況都破壞力十足,一大早就搞得人仰馬翻。
才一下子我已累壞了,可是寶貝兒子跟我的情況完全成對比,他臉上一副「東西找到了,真是鬆了一口氣」的表情,若無其事地說著「我出門囉!」然後開開心心上學去了。當然啦,男孩子快速轉換情緒是特別容易的事,所以,剛才我對兒子生氣的事情,他壓根兒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接著,我瞄了一眼時鐘,「我該出門的時間」到了!
我急急忙忙準備,好不容易趕上時間──可是,一如既往,為了確認預定的行程事項而拿出來擺在餐桌上的行事曆,被我放在家裡,忘記帶出門了……
結果,真正忘了帶東西的人,是我。

◆首先,規劃出讓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

以生活規劃師的身分從事活動時,我也常聽到顧客談論關於收拾整理的問題,這些都是以前我家「經常發生的事情」……從大兒子唸小學開始,我就投入「收納整理專業達人」這個領域,但當時的確面臨了上述的狀況。
或許整整齊齊的空間、乾乾淨淨的狀態已經很接近理想了。可是,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我自己進行最後的整理,就達不到理想的狀態。照理說,孩子們慢慢地成長,「可以自己來」的事情,也應該會一點一點慢慢增加才對。但感覺還真是差強人意,不符合期待……以至於常常發出「怎麼會這樣?」的驚訝反應。

首先,我把問題聚焦在規劃出「讓孩子可以自己來」的機制上。仔細觀察孩子的習慣,接著,包括孩子使用物品後的收納空間、收納方式,以及使用的用具容器等等,我都為他們一一篩選過。只要從一開始,讓他們建立「有心要整理」的心情,為孩子把「可以自己來」的條件和環境都準備妥當,就能讓孩子認為「可以自己來」、「我下次還要試試看!」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光是這樣的改變,孩子找東西的次數就立刻銳減,日常生活也變得輕鬆許多。二兒子跟老大相差4歲,自他有記憶以來,由於家中早已規劃好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所以他對於「可以自己來!」有十分強烈的感覺,到目前為止也做得很好,甚至覺得自己在收拾整理方面很在行,比老大做得還好。

★讓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檢查項目
□ 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媽媽整理,就收拾不了殘局。
□ 經常被孩子要求「把這個打開」、「把那個拿來」。
□ 你曾在孩子睡著後,更動孩子放置東西的位置。
□ 到現在為止,沒有由小孩自己決定再也不要了的玩具。
□ 在開始收拾整理之前,已經堆了一堆垃圾在那裡了。

只要有一項符合,就必須重新檢討。
◆不只是物品,時間、資訊的收納整理也很重要!

不過呢,即使規劃好收納整理的機制,我和孩子竟然仍是老樣子,還是拖拖拉拉。當我們一手忙腳亂,家裡馬上又變得亂七八糟,形成「東西不見了!→沒有時間了!→來不及了!」的惡性循環。其實,本書最前面的鉛筆盒問題,關鍵不只是「沒有把收拾整理的機制規劃好」這個原因而已。
癥結所在,也許是「孩子並沒有注意到,在忙亂的早上要準備『今天的用品』,時間一定不夠用。」那麼,你應該清楚地告訴他:「早上可沒有讓你悠哉悠哉準備『今天用品』的時間唷!」而不是對他嚷嚷:「趕快去弄!」這種無濟於事的話。你可以透過當下告訴他「時間的整理術」的這個契機,讓孩子當下理解前因後果。
如果是「孩子無法掌握今天的預定行程和隨身物品的清單」這類情況,那麼,情況可以轉換成「這是讓孩子學習掌握『資訊的整理術』的時刻」。
「哎呀,他最近整天玩著遊戲機,而且熱衷於YouTube,看影片的時間變長了呢。」那麼。就必須從「首先要了解,一天當中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有幾小時(時間、資訊的整理術)」開始著手才行。
除此之外,「那個遊戲機,是你真的很想要的東西嗎?(金錢管理術)」的問題,和早上拖拖拉拉的原因──這兩件事情在看起來沒什麼關聯之處,卻很可能追溯到問題的根本癥結。所以,原本以為只不過是「沒有帶鉛筆盒(問題)→鉛筆盒一使用後就放進書包裡(解決方案)」的狀況,卻由此就能看出圍繞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其實彼此環環相扣。

★問題:早上,找不到鉛筆盒,拖拖拉拉。

解決1:使用後,隨時放進書包。(東西的整理)

解決2:讓孩子察覺「早上沒有時間」,前一天晚上應該把該帶的東西都準備好。(時間的整理)

解決3:讓孩子自己在使用三角尺的時候察覺,要事先把文具收進鉛筆盒放好。(資訊的整理)

解決4:讓孩子察覺到如果把文具用品搞丟了,必須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所以要小心,別弄丟東西。(金錢的整理)


◆用對方法、按下行動開關──讓男孩願意自動整理,是有訣竅的

我們家就是在千頭萬緒的問題中,將這些錯綜複雜的線頭一條條釐清、解開,才從拖拖拉拉的劇場畢業,並且一步一步往「想要的生活型態」邁進。的確,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光是整理東西,根本就整理不完」(嚴格來說,是根本維持不了)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從根本的地方開始,好好整頓生活方式及人生的這種整理術,就是「生活規劃」。

對應男孩子的習性,如果他無法說服自己認同的話,是很難被叫得動的。因此,好好地讓他認同、接納就很重要了。相反地,如果在傳達溝通的技巧上用點心思,有效地讓他理解,一旦他理解並且能夠認同,就會自動自發、付出行動了。

只要花心思在「生活規劃」的思考模式,用心設計出實踐的機制,並且多注意說話的方法和傳達的技巧──透過將這些一點一點注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確實地應用在生活上,孩子就能夠學會收納整理物品和時間、資訊(網絡)及金錢的管理術,習得整頓生活的技巧了。充分掌握這些能力的小孩,也有能力思考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並且懂得形塑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讓大家明白,孩子透過每天實踐「收拾整理」,可以確實學會並掌握「思考的能力」。

★讓男孩願意自動整理東西的訣竅範例

□拜託他做的事,讓他二選一    
以「○○跟△△,你要做哪一件?」取代「去做○○!」
□激發出孩子的競爭心
要對他說:「預備—開始!」而非命令他:「趕快去做!」
□藉由他的偶像來傳達訊息
透過他喜歡的運動選手或偶像明星(的照片)來告訴他:「不要忘記帶制服唷!」取代媽媽說:「別忘了帶你的制服啊!」
□讓他自己「選擇」
以「哪個是很重要的東西?」取代「哪個是要丟掉的東西?」
◆只有教他收納整理的方法,他才知道怎麼做

當撰寫關於「讓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的主題時,我想,抱持著「有必要思考那麼多,做到那種程度嗎?小孩子不是都自己學起來的嗎?」想法的人,也大有人在吧?
不過,就像最初學騎腳踏車時,有必要教導孩子騎車的訣竅,他才會騎,對吧?或許也有人認為「不管三七二十一,這麼早就讓他嘗試,不會太操之過急了嗎?」不過,像是烹飪,正因為在學校或家裡教了他用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讓他學會處理食材,了解基本食譜之後,他或許就會想到「下一次,我也要自己一個人來做做看」!因為他知道了料理的基礎,於是能觸類旁通,甚至發想出新點子:「如果把食譜變化一下,會怎麼樣呢?」孩子的思維幅度和廣度也因此拓展了。
同樣的道理,教導孩子收納整理的做法是有必要的。當然,就算不會收拾整理,也不會死(笑)。不過,收拾整理是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情。我認為,「收納整理」基本的思維模式,和如何著手去做,都是有門道的,父母親應該跟孩子一起,好好地建立最基本的要領部分。接著再往上發展的部分,就由孩子自己選擇,父母親只要陪在旁邊,守護著他們就夠了。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當孩子表示「換這個做法比較輕鬆耶,我想要這樣做!」等等的想法,懂得變化不同做法時,我們可是拍手叫好呢!
在本書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樣的收納整理術,如何營造機制做法,以及傳達溝通的技巧。我期望讀者,能夠靈活應用收納整理的基本觀點和做法;如果讀者還能更進一步,再加上府上自行變化運用的祕笈寶典,我更是樂見其成。

◆「收納整理東西」會影響男孩子的未來?

我從事這個工作,並非只是要傳達──為了讓房間變得乾乾淨淨,要以「挑選重要的東西」的原則來收納整理──的理念,而是因為,我認為,就如同在「生活規劃」這句話裡,有生活=Life這個詞彙,也包含了「人生」的意涵,這種以挑選最重要的部分當作原則的收納整理術,能夠改變孩子的未來。
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有「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這句話。「這本書要不要買下來?」、「要怎麼開一家書店?」、「我要穿什麼衣服呢?」我們每天就在不斷累積各種微小的選擇中過生活,因為那些種種的選擇,而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這樣的不斷選擇中長大成人後,我們往往會傾向於「因為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也不可以,就只好這麼辦囉!」,以消去法的方式來選擇。這是不是很像從「捨棄東西」開始的收納整理術呢?
因此,我認為,從孩子童年時期開始,就應該透過每天反覆要做的收納整理,實際教導孩子以「挑選重要的東西」為原則, 而不是以「捨棄」的方式來為人處事。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諸如「社團活動,我要參加哪一種才好?」、「要報考哪一所學校?」乃至「將來,我要從事哪一種工作?」等情況,當面臨必須自己選擇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地整理自己的腦袋:「因為我想要這麼做,所以就這麼做吧!」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抉擇,所以我不斷傳達推廣這樣的理念。
收納整理這件事,並非單純只是把東西收拾得乾淨整齊而已,而是促使人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以便培養自己擁有挑選喜歡事物的一種抉擇能力=「生存能力」。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48861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1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