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0607_畢業季

微光成炬:微光成炬-慈濟教師聯誼會三十周年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其他佛教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王月治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布克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7/3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慈濟教聯清淨愛
三十有成悲智行

 
「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三十年,讓奉獻教育的老師們,都能像是黑暗裡一點一點的螢火蟲之光,群起飛翔在為人引路的方向上。
 
-------------------------------------
欣逢慈濟教師聯誼會三十周年,感恩老師們步步足跡串成「三十教聯」。全臺慈濟教師融入社區,成為慈濟大海中的一滴;靜思語也隨慈善國際化的腳步,走入歐、美、東南亞,成為當地學校品格教育的教材。
——靜思精舍 釋德宣
-------------------------------------
證嚴上人以《法華經》裡的菩薩四法「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期勉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春風化雨、自利利他。感恩慈濟教師們樹立典範,蔚然成林。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顏博文
-------------------------------------
本書滙集了教聯會老師的「聞、思、修」與「信、願、行」。祈願「教育愛」的火炬代代傳承,念念不滅,師師如意,生生不息。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慈濟大學榮譽校長 王本榮

 

證嚴上人開示〉師親生三方都是贏家
釋證嚴(慈濟創辦人)

老師的角色就像殷勤的播種者,「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盡己心力栽培下一代就對了,無所求的付出方能輕安自在。不要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他們純真的心如明鏡,將老師的言談、形象、行為,一一攝入自己的心田裡。期待老師們也要以身作則,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為了責任無懼辛苦,為了孩子的未來更不能停止去付出,付出才是福。

没有人天生就會作老師,其實也都是從模仿學習和為人師表的憧憬中,慢慢察覺自己的責任。初為人師,剛站上講堂可能有點兒稚嫩拘謹,但假以時日,就能收放自如,傳道、授業、解惑,不只傳達知識給莘莘學子而已,還要發揚聖賢之道,更在孩子迷惘徬徨時用心陪伴,才不會迷失方向。

《靜思語》讓老師們打開「發現優點」的雙眼,樂意給予孩子真誠的讚美和鼓勵,讓孩子在壓力外有被愛的鼓勵和溫暖。

有心加入教聯會的老師都是自我期待很高,且創意無限,同樣的《靜思語》,竟能衍生出千變萬化的教案,適合各個年齡、性情不一、根器有別的孩子,都能浸潤在愛的春風裡。

書中執筆的幾位老師都是負有使命感來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固一樂也;能將調皮搗蛋,或者行為乖張的孩子帶回到正軌,成就感更大。

孩子的改變,家長感受最深刻;有位家長專程趕到學校向校長請命,希望新學期開始,他兩個兒子都能進入有教《靜思語》老師的班級。理由是不曾接觸靜思語的長子,習氣頑劣,會跟長輩頂嘴;次子在老師引用《靜思語》薰習下,變得很懂事又體貼聽話,回到家還會幫媽媽做家事。

書中介紹好幾位足為人品典範的老師,像林秀霞老師。每天上課前先講五分鐘的靜思語故事,慢慢陶冶孩子的性情、找到人生的方向。實施一段時間後,孩子的品德、功課都有很大的進步。家長不僅認同,也樂意承擔班上的愛心媽媽、愛心爸爸。

大愛媽媽也救度過無數的家庭;包括想和過動兒同歸於盡的媽媽,也有因先生外遇而萬念俱灰的妻子……。都因為加入大愛媽媽,而翻轉自己的人生。

靜思語像一帖良藥,孩子回家了,就將靜思語貼在衣櫃上。這孩子的父母天天都在鬥嘴,彼此開口都没有好話。有一天夫妻倆又在吵架,吵一陣子了,爸爸就指著衣櫃上的靜思語說:「妳看妳看,孩子怎麼說……」媽媽轉頭一看,口裡唸著:「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夫妻倆相視而笑,立時化干戈為玉帛。

屏東的徐雲彩老師用靜思語教學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連校長都很認同。像掃地時,她跟孩子們說:「伸個手彎個腰,把別人不要的福報撿起,就是我們的。」孩子心地純潔,也覺得把別人丟掉的福報撿起來也很不錯。

在我們花蓮的慈小,孩子必得成績、品性都優,才有資格清掃厠所。孩子們對於打掃厠所很有榮譽感,這是培養孩子學習如何為人服務的精神。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學生不是不可教,是老師没有方法教。有幸身為老師,就是孩子心靈的園丁;希望孩子的本性、智慧可以隨著年齡成長,將來才能真正做一個對人類有貢獻的人。

不抱任何希望,不求什麼成果;無所求的付出方能輕安自在。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他們純真的心如明鏡,將大人的行動映照得十分清楚。「經師,人師」,作經師之前,老師必得以身作則,凡是看得到的形象、聽得到的叮嚀,都要很用心!老師們都有一分使命感,為了責任無懼辛苦,為孩子的未來更不能停止去付出,懂得享受辛苦才是福。

今值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三十年,很感恩慈濟老師用「靜思語」呵護國家幼苗、用鼓勵代替責備,師、親、生三者緊密連結,一句好話,三方都受益了。這些成果都可以分享,但願真善美的種子深植在每個人的心底,社會必然更為祥和美好。

 

 

名人推薦

推薦序1〉慈悲清淨愛 宏願育英才

 

釋德宣(靜思精舍法師)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來自全臺的慈濟教師千餘人,在當時還是工程中的花蓮靜思堂由上人主持,正式成立「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

 

◎緣起筆耕隊

「教聯會」的前身是由臺北陳美羿老師發起的筆耕隊。

一九九0年,臺北天母國小蕭春梅老師,應邀參加美羿老師定期辦的筆耕隊共修,每次聚會都會收到一張標題「拾寶」,印著上人説的好話集,內容很生活化,蕭老師即在課堂上與學生們分享。

而後,臺北博愛國小吳秀英老師用靜思語融入班級經營,輔導頑劣學生。並常於上證下嚴上人每月行腳到臺北時,分享她與學生的互動。吳老師更將學生心得編成《春風化雨》小書,與海內外讀者結緣。

從此,靜思語教學從北到南,見聞者靜靜的吸收,進而在班級默默的分享。

上人常於開示中提到,如果一個班級有五十個學生,就可以接引五十個家庭。當時很多原本讓家長頭痛又無奈的孩子,在言行、生活習慣上,有了明顯的改變與成長。家長感動之餘,進而成為班級志工,甚至走入培訓成為慈濟委員。

一九九四年六月,北區慈濟委員林雅美,接引當時臺北補習班名嘴陳乃裕老師來花蓮見上人。上人的智慧行儀,讓陳乃裕老師如醍醐灌頂,感動又心動。對北區教聯會務主動投入。同年十一月,上人指定乃裕老師出任北區教聯總幹事。

更於一九九八年二月再延請乃裕老師為全臺總幹事。乃裕老師開始走訪全臺北中南各地慈濟教師,定期開會、積極推動。並規劃於寒暑假由各區教聯會輪流定期回花蓮靜思堂舉辦各種教聯營隊。

一九九九年二月,北區教聯會辦理「靜思語教學環島尋根活動」,老師們以遊覧車全臺走透透,每到一站即坐下分享靜思語教學,一站又一站,分秒不空過。連午餐時間,人人手拿便當,還是環繞而坐,進行靜思語教學經驗分享。

 

◎制服與培訓

中區教聯第一任總幹事劉阿照師姊,是當時資深委員。接引筆耕隊及教聯會的老師都不餘遺力。師姊想到委員有制服,有慈濟的標誌;也希望老師團體有制服、有標誌。甚至於在當時的慈濟道侶半月刊公開徵稿。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上人行腳到民權路臺中分會靜思堂。跟阿照師姊說:「這個標誌給你們好嗎?」原來上人把委員標誌的八正道蓮花中央放佛教的菩提葉。阿照師姊好感動,一再頂禮上人、感恩上人。

為了教聯會的制服,阿照師姊知道臺北慈濟委員林臣英是服裝設計家,時常北上到臣英師姊工作的地方,等到她下班,再一起討論適合教師團隊的顏色。幾經挑選,直到上人點頭同意,教聯會的制服灰藍色上衣、白色長褲終於定下來。

當時,慈濟教師常應邀到各學校分享靜思語教學,覺得灰藍色上衣、白色長褲好像不是很正式。因此,阿照師姊再請求上人,能不能有正式制服?上人即委請臣英師姊設計。

上人又交代當時的全臺總幹事陳乃裕老師,如果老師是已授證委員的,理所當然就是慈濟老師。但其餘的老師應該要培訓,始得授證。第一期來自全臺二百多位培訓老師,經過二年的培訓,終於穿上所謂的「大禮服」,讓上人授證,成為正式教聯會授證老師。而今,培訓老師也進入第二十期了。

 

◎教聯會會歌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來自中南部七百多位老師,在民權路臺中分會一日精進。中午,在二樓上人會客室,幾十位老師席地而坐,與上人漫談。臺北音樂家郭孟雍老師匆匆而來,呈給上人他的新作曲〈老師心 菩薩心〉。在場的老師們隨緣歡喜地學唱著,從此定為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會歌。這些年阿照師姊深受病障之苦,衷心祝福阿照師姊時時身心自在。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在花蓮靜思精舍,上人為「全省老師精進一日」,虔誠求皈依的學員主持皈依。上人即席開示:「慈悲喜捨清淨愛,教師宏願育英才。」勉勵老師們以清淨大愛,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並用感恩心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此二句慈濟老師經典法語,流傳迄今。

一九九八年八月,教聯會開始於每年暑假定期辦理「靜思語教學研習營。」當時,有很多剛走出校門的年輕老師來此參加,不僅收獲滿滿的教案,更接收了上人的智慧法海。從此上人每月行腳,常可聽到各區慈濟老師的靜思語教學心得分享。

 

◎大愛引航出版

一九九九年四月,新竹區呂素琴、古宏深老師賢伉儷,結合一百多位小學老師的智慧,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編纂完成《大愛引航》小學版。

有一年的靜思語教學研習營,執教於國中的曾裕真老師,引用上人的話:「只有不盡責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講了很多上人說過的話,連早期《隨師行記》的內容都能引用。講到後來,她說:「我講這麼多,你們一定以為我跟證嚴法師很熟,其實法師可能不記得我,但我認定他是我終身的師父。」當時,曾老師也帶著一群國中老師,出版中學的《大愛引航》。

 

◎營隊紮根 深耕人文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震撼全臺。北區教師規劃了「震動大愛 重建『笑園』」師親生成長班,從二000年三月展開活動。課程規劃,由當地老師、校長帶自己的孩子來參與,上午親子班,下午靜思語教學研習,前後辦了約一年半。北區教聯會承擔五個城鄉,中區承擔三個城鄉,南區承擔二個城鄉,前後與五十多個學校互動。

每年寒暑假,教師在靜思堂舉辦不同屬性的營隊。有一年寒假,陳乃裕老師發想,讓老師們在清晨,由靜思堂走「師公路」回精舍,由黑夜走到天明。

有一回,是在春節前幾天,學員們下午迎著寒風走回精舍。走到山門口,在隊伍中飄出佛號聲,人人自然合掌莊嚴整齊,念佛進精舍。走到中庭,一桌桌暖心火鍋熱煙裊裊;人人心心相印。回家了——上人在心中。

又有一回,營隊最後雙向座談,邀請當時的教育部長楊朝祥先生出席。部長聽完報告,感動地說:「如果全臺灣的老師,都加入慈濟,那教育部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大專教師營

走筆至此。想到當時北師大教育傳播學院的陳昭儀老師。她的父親陳燦輝教授,在建慈濟醫院初期,出錢又出力;母親是北區第八組組長陳錦花師姊,傳承了一百多位授證委員,是當時上人説的慈濟樹。

陳昭儀老師在成立教聯會時,就是北區教聯的一份子。一九九八年,昭儀老師連辦了三年大專教師營,每梯營隊結束回臺北後,就邀請學員辦同學會連誼。接引了不少大專老師更深一層,深入慈濟人文及靜思語。

 

◎小樹伸展成大樹

南部第一任總幹事高雄慈誠隊陳也春師兄,在教聯會成立時。即邀請雙胞胎姊妹——朱妍綸校長與朱妍綾主任出席,而後又邀請陳昭和師兄、吳慈同師姊,一起來帶動高雄老師。高雄教聯會的大小會務,也春師兄從沒缺席過。

二00九年八八風災重創小林村,朱妍綸校長帶動高雄區教育功能團隊的志工們,從八月三十日開始,走進異地復學的校園關懷。此後持續帶動南區老師,還延展出「杉林慈濟大愛長青班」、「杉林慈濟蕙質蘭心成長班」、「學生夜間課輔班」,迄今一直延續著。

時光荏苒,再回想當年,屏東尤振卿老師向上人報告,用靜思語教學所教導的頑劣學生,現在早已大學畢業並成家立業了。

 

◎三十而立 微光成炬

欣逢教聯三十周年,感恩各區老師步步足跡串成「三十教聯」。全臺慈濟教師融入社區,成為慈濟大海中的一滴。靜思語也隨慈善國際化的腳步,走入歐、美、東南亞,甚至中國大陸、泰北,成為當地學校的品格教育的教材。

三十年來,點滴付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一如本書書名《微光成炬》,如今靜思語教學照亮大愛地球村。更期待螢火蟲的微光,能有更多善因緣,接引更多有心老師了解靜思語,深入靜思語。

感恩所有圓滿此書出版的老師菩薩們,佛門説:分分己力也分分己獲,功不唐捐也福不唐捐。

 

衷心祈福所有老師們,今生有幸能同修共進在上人座下。願從靜思人文到慈濟人文,生生世世都是你我的優質基因。更期待來生來世,你我仍是上人座下精進如斯的靜思弟子。

 

作者

王月治等


「慈濟教師聯誼會」於1992年7月23至24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成立大會,由一群滿懷善心和愛心的教師所組成,以「研討慈濟人文精神,融入教學活動中」為宗旨,將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精心設計出「靜思語教學」課程。教聯會老師們本著先教育自己而後才能教人的理念,運用智慧吸取現代教育的理念,以「菩薩的智慧」和「媽媽的愛心」自許,培育學生健全品德。

序/導讀

推薦序2〉老師心菩薩心

 

顏博文(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還記得二0二一年的教師節,人人臉上戴著口罩慎防新冠疫情,但靜思精舍的會客室裏,證嚴上人的訪客與會議猶仍不斷、分秒珍貴。我們的主管和同仁們趁著中午,上人步出會客室走向齋堂的短短路程,像是回到學生時代一字排開、手拿平板電腦當排字,伴著上人的步伐齊聲喊出「敬愛的上人教師節快樂!」再一起搖曳唱「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心、菩薩心,燈傳燈心連心」。

 

鎮日忙碌的上人慈藹停下腳步,回身聆聽同仁們唱這首慈濟教師聯誼會的代表歌曲,又回味著歌詞開示道:「燈傳燈、心連心,要傳承啊。」才往齋堂行去。教師節短暫交會〈老師心 菩薩心〉這首歌,真是盡在不言中。

 

在每位慈濟人心中,上人是指引明燈的慧命導師!在每個學生生命中,老師更散發傳道、授業、解惑的啟蒙影響。慈濟教師聯誼會以上人的《靜思語》為經,以教師慧心為緯,加以慈濟委員陪伴接引的愛心滋養,三十年來「靜思語教學」在各地校園交織出師、親、生皆獲益的人文教育網絡,不但全球各地邀請慈濟教聯會前往交流,日趨成熟的慈濟教聯會團隊九二一大地震後,在滿目瘡痍的學校鼓舞師生、到初創的花蓮慈濟中小學支持教學、訪各地監獄關懷更生人……走出自己的校園,幫助更多弱勢或迷網的學生與年輕人。許多教師在用心投入之際,原為家業、事業久困內心的抑鬱竟也不自覺地撥雲見日,真可謂「做中學、做中覺」的智慧人生。

 

時至今日,科技創新、變遷,威脅紛至,全球環境的改變翻天覆地,如何借重教育的力量使下一代根植「地球永續」願景刻不容緩,慈濟環保志業由資源回收跨步宣誓「淨零碳排」即是一例。尤其二0二一年,慈濟獲教育部、環保署、消防署指導,與PaGamO幫你優公司公益合作「環保防災勇士PK賽」首屆線上比賽,獲上千所學校將這份教材融入教學,吸引全球九萬人參加電競遊戲,循著孩子的興趣強化環境教育素養。年餘的籌備、溝通與陪伴過程,特別感恩台灣各地慈濟教聯會老師們勤訪校園,獲得各縣市教育局、處的支持,賽後更促成高雄市教育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慈濟共同簽訂「環境教育合作意向書」五年合作,讓慈濟人文與環境教育用心在各個中小學校園續航。

 

上人以《法華經》裡的菩薩四法「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期勉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們春風化雨、自利利他。感恩慈濟教師們樹立典範蔚成林,也期許慈濟基金會更廣泛與公私部門共善合作,協同慈濟教聯會人間菩薩大招生、加乘教育影響力,展望下一個三十年,共謀淨化人心、地球永續。

 

推薦序3〉種桃種李種春風 樹人樹德樹典範

 

王本榮(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慈濟大學名譽校長)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一群滿懷理念及愛心的中小學老師,以及社教機構、大專院校與學術研究機構專業人員,秉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精神,組成「慈濟教師聯誼會」,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成立大會,以研討「慈濟人文精神,融入教學活動中;淨化校園,祥和社會」為宗旨,期許用「菩薩的智慧」和「媽媽的愛心」,在校園播下美善的種子。證嚴上人對與會的一千四百名教師深切期許:「對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養成,猶如培植一株株枝葉繁茂的菩提樹,要用心澆灌,悉心照拂,使之成長茁壯,以庇蔭人生的炙熱。」

 

上人常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用心的老師。」在教育鬆綁,學風自由的現代,「嚴師出高足」的傳統己被濁世洪流所淹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被「遲到、造業、蠱惑」所取代;「多元」教育變成多「元」教育;「有教無類」變成「有類無教」。「吾不愛吾師,更不愛真理」的學風,「功利主義」使神聖的「教育」變成「交易」的對價關係。《莊子﹒秋水》有云:「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在上人「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的期勉下,教聯會老師的「育種夢田」就是「種桃種李種春風」;「育樹成林」就是「樹人樹德樹典範」,身體力行,恒持不懈「教育愛」的「多元與價值」,「熱情與關懷」、「倫理與責任」,用生命走入生命,以慧命護持慧命。

 

教育的本質在涵養生命能量,提升生命層次,發揮生命價值,增進生命意義。自古而今,教育之道即是愛智之道。慈濟的教育理念也是《無量義經》的佛法實踐,如「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不請之師」,「處處為眾生大導師」,「於眾生所能拔苦,苦即拔已復說法」,「習性不同眾生欲,種種說法方便力,開權顯實應根機,心佛眾生無差異」,「能為生盲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遍學一切眾道法,智慧深入眾生根」。教聯會老師在上人的引領下,如禪師靈雲志勤見桃花而悟:「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三十年前,教聯會在校園,在災區,在社會都產生了無法衡量的善效應。在「教師成長」方面,建立正確教學理念,端正良好教學態度,增進豐富的教學專業。在「品德校園」方面,有大愛媽媽說故事,靜思語教學,無毒有我的教育宣導。在「社區服務」方面,有親子成長班,新芽課業輔導,社區關懷及環保帶動。在「希望工程」方面,有海外人文教育交流,災區學童心靈輔導及杉林區課業輔導。

 

二00八年四川汶川地震,我曾擔任領隊前往賑災、義診,親證教聯會老師如何膚慰陪伴受災兒童,度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布善種子,遍功德田。兩位跟隨我看診擔任翻譯志工的小朋友發願要成為濟世救人的大醫王。十二年後,我陪同慈濟大學青年志工團再臨四川,舉辦生命教育、環保教育與品德教育營隊,發現教聯會老師的陪伴,自災後不曾斷過,二位小朋友也在愛的陪伴下如願成為醫學生,更成為營隊中堅領導,令我無比感動。從灰暗的心靈,走向光明的大道,教聯會老師功德無量。

 

三十年來,教聯會老師南征北討,東成西就,無處不在,無遠弗屆。正如岳飛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而這個「空」是體悟了「性空」的智慧,這個「悲」是實踐了「慈悲」的大愛。教聯三十專書《微光成炬》,滙集了教聯會老師的「聞、思、修」與「信、願、行」。祈願「教育愛」的火炬代代傳承,念念不滅,師師如意,生生不息。

 

編者序〉教聯三十清淨愛 微光成炬引菩提

 

學有德、教也要有德。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曾期勉普天下的教師,以「老師心、菩薩心」自許,以愛的付出與實踐,將教育工作視為永遠的志業。而老師的身心修養,是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如此內外相應,才能以超然的品德,取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

 

 

許多慈濟志工因為受到上人上述教育理念的啟發,也將這一念種子帶到自己的專業或辦理活動的領域裡,在班級內推動「靜思語教學」,爾後,為了凝聚眾人之力將慈濟人文落實在課堂上,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一群滿懷善心和愛心的中小學教師,以及社教機構、大專校院與學術研究機構專業人員,以「秉佛心,承師志」的精神,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大會。以「研討慈濟人文精神,融入教學活動中;淨化校園,祥和社會」為宗旨,期許用「菩薩的智慧」和「媽媽的愛心」,在校園播下美善的種子。也和社區志工結合成立「大愛媽媽」,在校園中推廣生命教育,讓兒童與學生從靜思語中學習正確的人生價值與人文品格。

 

慈濟教育工作一步一腳印,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後,校園中的親、師、生因為「靜思語教學」緊密互動,並從校園灌注到社區親子教育的各個領域:教聯會、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兒童班、慈少班、大愛媽媽等社區教育功能團體,形成社區教育功能團隊,對內彼此分工合作,對外人間菩薩招生,大家合和互協成就教育陪伴,蓬勃發展並蔚然成林。

 

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會徽為三葉綠色菩提重疊,其象徵意義如下:菩提即是覺,代表老師們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三葉菩提代表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綠色代表欣欣向榮,尊重生命;三葉重疊代表向下札根,節節相連,環環相扣。

 

上人常言:「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用心的父母和師長。」孩子的心是一畝田,作師長的如同農夫,只要用心耕耘,孩子的心田就不會長出雜草。「喜捨教化覺有情,慈悲育成菩提林」,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不僅投入教育志業,更從參與社區活動中智慧互長、增加力量、法髓一貫,期望將清淨的慈濟清流帶入校園,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從上人智慧法語結集而成的《靜思語》,是上人從現實人生的實踐中體悟的心得,是上人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即境開示的收錄語,也是法師「力行」的智能。一九八九年《靜思語》發行的這一年,屏東大同國小尤振卿老師,收到第一份《慈濟道侶》,他把上面的「好話」有計畫的融入「生活與倫理」課程中,並將靜思語編寫成符合學生真實活動的劇本,以布袋戲、相聲、數來寶等方式交互呈現,用以進行品格教學。陳美羿老師也將上人的「好話」書寫成一張張的「拾寶」,提供給慈濟筆耕隊的學員省思。一九九0年,北區天母國小蕭春梅老師加入筆耕隊,開始將「拾寶」裡的「好話」運用在教學上,於是「靜思語教學」出現了。

 

靜思語教學最先受益的是老師,因為靜思語教學的可貴之處即在於:它是一個能讓人靜下來好好思考、反省的「功課」。在教學過程中,生活上的盲動、粗魯、貪得,在心裡面覺察;人生的迷惑、不切實際的希冀,則可得到指引和省思的機會。熟悉一句句的靜思語,植入腦海中,成了導引方向的機制,觀念調整,做人處世的態度轉變,周圍的人、事、物自然變可愛了。

 

二十幾年前教育改革聲浪鼎沸,在強調「帶得走的能力」推波助瀾之下,教育呈現一股「重功能、輕良能」的氛圍。許多家長將孩子送進補習班、才藝班,以便進入「升學率高的中學」,「品格教育」在家庭、學校及社會中漸漸被忽略。一群熱心、負責的優秀教師,積極尋覓良方,期望品格教育能與智育並駕齊驅,教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他們將上人身心實踐而體會的「靜思語」,精心設計出寓教於樂的「靜思語教學」課程,引用慈濟世界感人故事來教導學生,搭配體驗活動、提問討論與生活實踐,輕鬆活潑的教法,讓學生們更能體會慈濟的人文精神。

 

此外,教師們也將靜思語融入各科教學或班級經營,並透過研習及成果展等活動,讓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觀摩學習,回校運用,再回饋分享。

 

慈濟教師秉持慈濟慈悲喜捨、誠正信實;感恩、尊重、愛的人文素養,而改變自己的教學信念,當老師的心變得柔軟了,就能用放大鏡看到孩子的優點,相信孩子都願意向善向上,耐心傾聽,寬容接納,愛心等待孩子改過自新;以同理心接受家長的意見和想法,看事情的角度變寬、變廣之後,脾氣也越來越好,天天都能以歡喜心面對人、事、物。

 

慈濟教師態度的改變,學生與家長都感受到,所以樂於配合教學活動,親師生產生愛的循環,班級的秩序,整潔和學業競賽,表現出眾。愛校愛地球的環保小尖兵,社區服務,安養機構關懷踴躍參與,教師的成長影響班上的學生和家庭,也影響全校師生,獲得三贏的良性效應。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任教多年的慈濟資深教師,雖然已累積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因為認同慈濟,且肯定從參與慈濟教師聯誼會活動中可以得到相互支持、關懷和有效班級經營的教學原動力,所以更加投入,不論是社區訪視、環保志工,或是海外賑災、人文交流等,都有慈濟教師的身影。

 

慈濟教師聯誼會教師實施靜思語教學後,在二00三年成立「大愛媽媽」,利用晨光時間,積極的在校園撒播愛的種子,教育無所不在,慈濟大愛媽媽把握善緣,透過說故事,啟發孩子的善念,補足學校生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足。過程中著重品格陶冶、生活教育、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等道德倫理,也配合教師節、畢業典禮,帶動學生感恩教師;並協助學校舉辦「敬師感恩奉茶活動」,營造溫馨和諧的友善校園。

 

從一九九八年開始,慈濟教師聯誼會教師陸續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澳洲和印尼,推廣靜思語教學。慈濟教師分享靜思語的教學理念:以平等心看待每一位孩子,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以老師心、親子情,增進親子情誼,學習找回心中的愛,再讓愛傳出去。

 

慈濟教師聯誼會成立已三十載,此書集結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背景,但皆有志一同為教育盡心的溫馨故事,因為教育不只是職業,更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的志業,教聯會老師將持續傳遞愛與關懷,落實在生命中所接觸的每一位學子。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12647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12 出貨 購買後進貨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