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見如來:章成老師文章精選(緞帶精裝燙金套書+作者攝影明信片)

限量贈「轉化人生的藝術」系列單堂課折價券。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新時代靈性療癒/成長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章成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1/03/20
  • 信用卡分期: 60利率  每期 270更多分期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30利率 每期540 接受26 家銀行
    60利率 每期270 接受26 家銀行
    3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6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12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240利率  接受22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
  • 預計 2024/06/03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全套收錄章成老師超過四十萬字文章。

套書限量贈送章成老師親自攝影明信片一套、轉化人生的藝術」系列單堂課折價券。

 

章成老師 即見如來系列

1 愛得聰明,對我們都好──家庭、關係,與處世的智慧

2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情緒、失衡,與身心症的療癒智慧

3 讓我的功課,變成我的精采──成功、金錢、豐盛與向上走的智慧

4 有佛法,就有辦法──靈修、開悟、打造來世金湯匙的大智慧

 

章成老師近年來已成為海內外各界菁英追蹤矚目之靈性導師,其在網路上撰寫之長文,每篇皆維持極高含金量,觀點獨特出眾,為眾多企業界、心理諮商界、宗教界、藝文界等專業人士所長期關注收藏。老師著作之銷售量亦因而年年迭創新高,近作《地藏經》、《心經》重新詮釋佛法,白話卻充滿原創精神之闡釋,更引發華人修行圈的極大迴響與討論。

 

本套書精選老師多年來之文章共四十餘萬字,對人生各方面的疑難雜症,分成四大部進行探討。讀者不妨從自己最關心的主題先行閱讀,相信您會有滿滿的收穫。

 

作者

章成


靈修導師,資深廣播人,三屆金鐘獎得主。首位受邀於中國銷售第一女性時尚雜誌《悅己SELF》,開闢人生智慧專欄的台灣靈性作家,連載三年半,大受好評。
長年樸素禪修,創辦「心的智慧」課程,及「一對一高層意識通靈諮詢」等,教學風格通解靈性和生活語言,讓學生容易地體會關鍵道理,輕鬆、明亮的修習。
著作:《心經》、《地藏經》、《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是發現自己在重複》、《都可以,就是大覺醒》、《理念崛起》、《回家》、《奉獻》、《神性自在》、《與佛對話》(以上均為商周出版),《不失去快樂的祕密》、《你就是幸福的源頭》(以上均為天下文化),《絕望中遇見梅爾達》(方智),《一生,至少該有一次說走就走》(我們)、《大自然健康密碼CD》(風潮唱片)。

部落格:章成的好世界 http://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
FB粉絲頁:章成

相關著作:《愛得聰明,對我們都好:家庭、關係,與處世的智慧》《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情緒、失衡,與身心症的療癒智慧》《有佛法,就有辦法:靈修、開悟、打造來世金湯匙的大智慧》《讓我的功課,變成我的精采:成功、金錢、豐盛與向上走的智慧》《都可以,就是大覺醒(燙銀經典版):開啟你的量子智慧,打破肉身局限,踏入大開悟的華嚴世界》《奉獻(燙銀精典版):打開第五次元意識,看見尊貴、美好的生活》《心經: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硬皮精裝+緞帶+燙銀經典版)》《心經: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附贈講座入場券+大開本布面硬皮精裝+書盒+緞帶+燙金 經典珍藏版)》《神性自在:來自紫色天堂的以馬內利靈訊(長銷普及版)》《地藏經:五濁惡世轉遍地寶藏,勝義般若經(硬皮精裝+緞帶+燙銀經典版)》《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是發現自己在重複》《都可以,就是大覺醒》《理念崛起:準備面對2015~2025台灣社會大蛻變,突破盲點,看見你的生涯契機》《回家:看見自己內在的靈性伴侶,完成今生功課,離開輪迴教室》《奉獻:打開第五次元意識 看見尊貴、美好的生活》《神性自在:來自紫色天堂的以馬內利靈訊》

試閱

天下父母……其實也是會偏心──通過親子的「因果纏繞」,你會收到一份生命大禮

每個小孩投胎來這個世界上,一開始,大部分的家長、長輩們,都是很歡喜、很疼愛的。可是隨著日久年深,卻會有這種情形發生:比如說,阿嬤就逐漸不喜歡某個孫子了,爸爸看到某個孩子也不再那麼開心了,甚至於會變成比較疼愛誰、比較忽略誰。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也是一種「因果纏繞」的現象。

*親子也會不投緣?

人這一世來投生會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主要是由「他需要形成什麼樣的肉體基因與家庭環境,才能夠去做這次的功課」而決定的。一開始大部分的父母親很喜歡小孩,是因為小孩子還比較「無念」、天真無邪。可是當他漸漸長大,小孩愈來愈多的「念」,就會從他基因帶來的性格裡面,逐漸浮出檯面。而這些「念」就會跟父母親或是某位長輩,開始產生互斥的狀況──也就是這個「因果的功課」便逐漸顯露了。

「互斥」的意思是什麼?就是這個孩子「會呈現出大人所忌諱的東西」。也就是說,孩子會呈現出父母或祖父母不喜歡的、或是害怕的某種元素──這些元素剛好是父親或母親,在他的靈魂功課上所不願意面對的部分。所以有互斥狀況產生的父母親或是長輩,就會逐漸不那麼喜歡這個小孩。

那麼長輩從小孩子幾歲開始,會出現跟孩子之間「不投緣」的現象呢?一般來說是孩子長到三歲到五歲的時候。

不過並不是長輩會很明顯地知道自己在孩子身上「看見了」什麼自己不願意面對的部分,而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也就是我們說的「能量的層次」──他會從孩子的某些行為裡面去感覺到不舒服,所以就開始不喜歡這個孩子。例如這個小孩討愛的方式,其實母親的身上也有,但是她不喜歡自己這個部分,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然而當孩子顯露出這種討愛的模式時,就會好像一面鏡子,把母親壓抑在潛意識的行為模式(心念)映照出來,於是她就產生出不舒服的情緒了。此時頭腦經常會迅速地替她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做媽媽的便可能當場對孩子兇了起來。這個孩子面對媽媽突然間的情緒反應,等於接收到了一個對他強烈否定的訊息,他一方面覺得莫名其妙,但一方面也就會去壓抑這個部分,也開始去否認這個自己。可是其實他壓抑也沒有用,因為這是他基因裡面帶來的慣性,所以接下來他只是會發展出更多欺騙自己、包裝這個「本能」的「生存技巧」而已。然而這個母親總會一直在這個孩子的身上,嗅到她所討厭的氣味,所以她們之間互斥的課題,還是會一直衍生、變形下去。

「偏愛某個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反過來是:某個小孩身上反映出,父母在潛意識裡面渴望被認同,或「等於是在認同自己」的元素。但今天我們不著重在這一塊,雖然它一樣會產生出問題──它也是另一種因果的功課。

所以,如果有位母親有一個小孩展現出她想認同的那一塊,另一個小孩又剛好展現出她會批判的那一塊,那就會形成很明顯的所謂「偏心」的狀況。如果你的家庭沒有這種情形,你是比較幸福的,可是你就不能一直去主張「天下父母心」,或「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因為有些家庭的父母,對待小孩真的是有很嚴重的「大小眼」情形,只是你沒有親自遇到。

然而還是要強調,這裡並不是在談誰對誰錯,因為父母也是人;每個人來投生,就會有自己的功課要面對,如果自己都還搞不定自己了,又怎麼期待他能愛得多完整?所以我們了解這些家庭裡的現象,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更有能力去穿越它。

*親子的基因課題

在一個家庭裡面,父母親會喜歡什麼樣的孩子、討厭什麼樣的孩子,跟有些人認為的「只要我做一個乖小孩、只要我像姊姊一樣成績好……就一定會被疼愛」其實是不一定相干的。例如你認為,做個乖巧伶俐的孩子就會得人疼,可是偏偏有的父母,他的潛意識就是很討厭「乖巧伶俐」這種個性。所以乖巧伶俐的孩子如果生在別的家庭,也許會被大加疼惜,可是遇到這個媽媽,偏偏就會被討厭,剛好狠狠地使喚他去當「灰姑娘」。你還可以看到,離婚的夫妻裡面,小孩子也常會各有支持,會有一種「選邊站」的現象。例如姊姊會比較同情媽媽、責怪爸爸;弟弟卻比較同情爸爸、責怪媽媽。仔細去觀察,你就會看出這些孩子的先天氣質,有的跟媽媽比較像,有的跟爸爸比較像;而他們之所以覺得比較同情誰,其實就跟他們自己個性裡面,認同與排斥的東西是比較像媽媽、還是像爸爸有關。所以這些「選邊站」的選法,也暗示著,孩子透過父母的基因,今生所帶來的功課了!而這些功課,其實跟自己的父母親是有著同質性的。

這就是父母與子女間的「因果纏繞」。

有的人因為很討厭父母的某些價值觀或個性、作為,就認為:「我是跟我爸媽很不一樣的人,我絕不會像他們那樣。」其實這點你要保留點空間才好,通常當你結了婚以後,你的另一半會很能夠看出,你和你所討厭的爸媽之間,驚人的相似之處,可是他要是這麼說,一定會令你勃然大怒。

「你所討厭的,常常你自己也會有。」這是很多人都聽過的一句話。老師想告訴你,尤其在親子之間,這是準確度極高的。而如果你沒有深度地覺察到,你跟你所討厭的父母之間的同質性,通常你的親密關係也會有著一直喬不好的領域。所以如果你想改善你的伴侶關係,做這個功課就對了。

很多人從外相上看,確實會覺得某家的父母跟小孩,兩者做為差異非常大,看不出來他們有著「基因」所延續出來的同質性功課。例如有的家庭,父母親很愛賭博、酗酒,小孩卻從小就乖乖地,很守本分地唸書;出了社會以後,也乖乖地去上班工作,看起來跟上一代完全是不一樣的。然而其實這個小孩卻有一些狀況是你看不到的,例如他很愛發呆做白日夢、一有壓力就會沉溺於打遊戲;對工作其實沒有熱情,也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裡;很渴望獲得肯定,可是又有一種懶,讓他做什麼都會虎頭蛇尾,所以常常在空想可以一夕成名,或是突然間中樂透。其實這些不為人知的小小心念與習性,都跟那個愛賭博的媽媽或是酗酒逃避的爸爸,是異曲同工的。而他之所以能夠維持著每天按時爬起來去上班,只是因為「面子」──很害怕他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廢物,會很丟臉──就像他所討厭的父親或母親那樣。
所以這個孩子很痛恨賭博、酗酒,甚至滴酒不沾、連撲克牌都不碰,那是因為站在做為子女的相對位置,他曾經有很深刻的受害感。可是其實他自己身上還是帶著和他的上一代相同的部分的──就是那個「不切實際、很想逃走」的基因課題。那這樣的「基因課題」一旦進入伴侶關係,遇到有功課、有壓力的時候,他就會去逃避、閃躲,只顧自己;甚至當兩人的關係愈來愈沒有愛的流動以後,他會去尋找一份地下情,獲取暫時的解放。

所以父母與小孩雙方,其實是彼此的一面鏡子,可以給彼此很大的生命禮物。但是如果你遇到跟你的孩子互斥的部分的時候,你總是找很多理由去覺得傷心,或者對他生氣,那這個禮物就收不到了。只有當你用愛去對待他的時候,你才能夠看到自己的真相,然後你也就有機會,去跨越你的上一世所遺留給你自己的功課。

其實有些父母從對小孩的情緒裡面,是可以隱隱約約察覺到,自己生命中某些深藏的課題的;看到了之後,不知道怎麼處理的話,你是可以來上課或是來諮詢,而不要放著不管。因為你的家庭未來的興旺與否,與這個課題能否解開,其實是至為相關的。

終究,人際關係中的一加一,從來都沒有剛好等於二的。要不是穿越了功課變成了一加一大於二,就是沒做好功課、在互相抵銷下變成了小於二。大多數的家庭,本來都是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成立的。然而隨著時間,大部分的家庭卻也是一直在扣分,扣到最後就剩下一個習慣上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及每個成員內心很多的將就與無奈;結果本來設定要做的功課,都沒有做到。

其實這就是你的人生在向下沉淪,只是你讓自己變得麻木而已。這個「向下沉淪」是因為,在家庭日常的相處中,你一直在產生疲憊感、壓抑感,逐漸去形成的;也就是,你的家庭能量運作起來,其實一直都很卡、很不順,可是你卻允許自己在這個最靠近你、最長期的親密關係中,任其失去愛的流動。

*正視家庭的功課

現在你「家庭的能量」是好是壞呢?每個人如果願意誠實去感受,其實自己都會知道的。很多時候你其實是可以感覺到:在我跟孩子之間,或是我的小孩子本身,其實是有問題的,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以後是會不好的。那麼你是可以透過諮詢或上課,來突破這些盲點,找到會讓能量能夠不卡,能夠在家庭裡面流動得很好的方法。這樣的話,你會發現,你的某些壓抑就拿掉了,小孩子也過得更健康了。高靈說,那這也是另外一種「出家」。
這個「出家」的意思,是因為你們通過了自己的功課,而能夠重新真心去愛對方、為彼此祝福,不再從自己的業力投射,去牽制彼此的人生。當你們能夠成為對方的禮物、幫助對方更事半功倍地完成今生設定的靈魂功課時,你們就會變成彼此都會衷心感謝對方的「靈魂伴侶」。那麼這樣的親子關係,就會讓家道更加昌盛,遠遠超過雙方的先天命盤所設定的格局。

反過來說,沒有「有意識地」去做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功課的父母,便常常會在小孩子長大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例如孩子去念大學、或是出國去留學時),有一天小孩子回到家裡來,父母親會突然感覺到:小孩子怎麼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了?!有一種雖然熟悉、卻又好像有一堵隱形的牆分隔彼此的感覺──自己不再能夠知道他真正的心意,也彷彿沒有辦法去跨越這道牆了。

其實這就是因為,在彼此相處之間曾經有過很多「功課」,在發生的時候都沒有去做,導致很多東西早已經被壓抑下去,不再被正視,形成厚厚的隔閡了。

在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有的人或許真的就會聯想起,在自己或別人的家族中感覺到的某種不和諧,有些拼圖好像就拼起來了;如果是這樣,那這表示你是比較敏銳的人。可是這份敏銳,是能夠帶給你更多智慧,讓你知道如何去創造一個更幸福的未來;還是這根敏銳的神經只是徒增你的掛念和負擔,甚至在夜深人靜時,變成你腦中的「跑馬燈」呢?如果是後者,其實你所敏感到的這些別人壓抑或隱藏的東西,已經變成是你自己的壓力了。這樣的人也建議你來上課,因為如果你其實常常會去受到別人的東西的影響,這樣的基因裡面,也就蘊藏著一些你前世今生的功課,以及未來會讓你不斷捲入人家因果裡的陷阱。如果你盡早開始學習智慧,更清楚怎麼把這份敏銳變成開創你人生的能力,那麼它反而是一份很棒的禮物了。

不要被自己「情緒勒索」──看不慣別人,掏空的是自己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事情「看不慣」,但如果你有很多事情都一直看不慣,到後來會演變成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你會變成對自己的人生「看不慣」。

*會「看不慣」,是被自己的情緒所勒索一件不是發生在你身上,其實跟你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因為你的觀念,以及你把自己投射了進去,因此產生了負面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看不慣」。然而在這個有情緒的當下,你不妨留意觀察:它其實是一種「你正在自我打架」的現場。因為你會想去干預,可是又只能夠默不吭聲,所以你產生了兩股對撞的能量,也就變成所謂的「生悶氣」。

也就是說,在「看不慣」的當下,你把別人的事情,變成了你自身的困境,並且再也沒有其他的角度能被看見,使你脫離這個內在衝突;因為那個情緒已經將你的「認知」變成更深刻的「印記」,綁定了你思考的範圍了。而雖然表面上是你在批判外在的人事物,可是同一瞬間,你的心靈同時也目睹了你的無能為力。所以這些印記一旦多了,它們就會反向地對你自己形成一個結論:你沒有能力。

這也是高靈講的「DNA反轉法則」,微妙的例子之一。

所以你看不慣的事情愈多,你就等於不斷地在生活中向自己陳述一個「事實」:我沒有能力、我沒有智慧、我只能不爽。

所以佛教常說「我們人要修」,這個「修」不是說你到山上去,每天只吃一餐,或到寺廟去念佛一百萬遍……做這些才叫做修行,那些是形式和外表。所謂人要「修行」的那個「修」字,真正的意義就是:我們要修掉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不慣」,這樣你的人生到最後才會有「圓滿」。

而這個「圓滿」是因為你有智慧了,你可以不再「被自己的情緒所勒索」。

現在很多人可以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情緒勒索」,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的情緒其實也是一直在勒索自己的。例如有一件事情你很看不慣,頭腦就產生一個分裂:有一個你想要去干預,另一個你卻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覺得能力不夠的那個自己,雖然阻止了想要干預的自己,可是這個想要去干預的自己,卻會對那個無能為力的自己進行批判──而這個對自己的批判,就是你被自己的情緒勒索了。

你如果不曾察覺在看不慣別人的當下,其實你有在批判(情緒勒索)你自己,只要從「看不慣」之後的那個「心悶的感覺」裡面去深入你的內在,就能發現它了。然後久而久之,這些「悶」也會慢慢促成身心失調的狀況;例如你會開始失眠、煩躁、憂鬱、腸胃功能失調、不明原因背痛……等。雖然這個邏輯不能逆推,但是有很多人的身心症,其實是因為對很多事情看不慣,日久年深累積出來的。本來你對一個外在的事情看不慣,不應該是那個「外在的事情」有問題嗎?為什麼最後卻變成了是你自己的身心出問題呢?這就是因為,每當你在「看不慣」的時候,你的情緒事實上首先是在勒索你,而不是在勒索外在的人事物的。

當然有的人也會因為他的「看不慣」,就出手去介入那件事情了;可是如果你是沒有智慧地介入,別人也一定會反擊,然後你就會跟對方陷入更大的爭執、鬥氣;而當你一邊與對方爭執,一邊又看到自己的時間、金錢、能量……不斷地為了這種「鳥人鳥事」在損失時,你就會更加地有情緒、不甘心。然而你的不甘心,只是繼續讓你的注意力及資源被綁架在這個漩渦裡面,使你的人生無法向前走。所以結果一樣,你還是會發現你被你的情緒,勒索得損失慘重。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86548234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944
    • 商品規格
    • 22*16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3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