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看一位少年科學家如何以創新思維改變世界

人生的難題,靠自己解決;堅定的毅力與信心,正是成就關鍵!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一位15歲的平凡少年,竟改寫了人類醫學史;

他發明的癌症檢測試紙,將拯救世上無數生命!

一顆璀燦耀眼的科學新星,一則觸動人心、影響全球年輕世代的熱血故事

 

★歐巴馬也讚嘆!亞馬遜讀者5顆星破表好評!

 

當一個人全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那種力量,會強大到令人無法想像。

科學就是他生命中的熱情,你呢?

 

平凡的中學男孩傑克.安卓卡,靠著對科學的熱愛、究極的精神與驚人毅力,

抱持「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的理念,勇於面對挑戰。

年僅15歲的他,竟跌破眾人眼鏡,發明了拯救更多生命的方法!

 

傑克.安卓卡從小熱愛科學,認為科學能帶他一窺全然不同的世界,並解決許多問題。他的叔叔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時,癌細胞早已擴散,治療後仍不幸離世。當時只有14歲、原本對生物與醫學一知半解的傑克,因此投入早期檢測胰臟癌的研究之中。

 

為了尋找合適的實驗場所,他寫了兩百封email給醫界相關教授,只有一封得到正面回應!隔年,他真的發明了比當前醫學檢測法更有效、成本更低的癌症試紙,能讓「癌症之王」——胰臟癌——的潛在患者,在罹癌初期就發出「警報」,使術後生存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傑克因此獲得英特爾國際科學展最大獎,甚至受邀到白宮,成為國情咨文演說的座上賓!

 

人生的難題,靠自己解決;堅定的毅力與信心,正是成就關鍵!

 

這本自傳不只是個風光的成功經驗,更是一則青少年克服憂鬱、自我懷疑與校園霸凌,並在科學領域闖出一片天的動人故事。面對生命中的苦澀與艱難,他是如何處理?又是如何堅持對科學的熱情,終於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科學少年有笑有淚的成長歷程,將成為年輕世代實踐自我、改變人生的指南;

也是現今教育體制下,所有家長及老師翻轉教育觀念的契機!

名人推薦

葛如鈞/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寶博士)

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

劉桂光/點亮生命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松山高中代理校長

吳建瑱/公視《流言追追追》執行製作人

劉正鳴/前士林高商校長、均一中小學校長

陳正昇/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師

陳偉泓/建國中學校長

黃芳芷/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校長

 
【各界盛讚好評】
 
.其實我很明白,人生的真相很可能是:「在窮盡一切的努力之後,結果仍將是一無所有。」但不斷努力的人生,卻不會一事無成;並且,恰恰因為這樣的明白之後,依然堅持前行而讓生命更顯其崇高的價值。本書作者,十五歲的傑克.安卓卡,正是這樣一個值得台灣年輕學子效法的崇高典範。——劉桂光(點亮生命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松山高中代理校長)
 
.透過不斷摸索、一再研究,深信自己的信念,最後找到科學真相。一個看似平凡的15歲少年,卻改變了世界,創造了最不平凡的人生。——吳建瑱(公視《流言追追追》執行製作人)
 
.即使是一個高中生,也可能是一位知識生產者。我們的科學課程總讓大部分的學生誤以為,學習動量守恆定律、極性共價鍵與粒腺體的DNA,只是為了答對考卷上的題目。為什麼要學習物理、化學、生物與地球科學呢?請仔細讀一讀這本書;然後,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座島上的大部分高中生都會理所當然地回答:「因為我們要改變這個世界。」——陳正昇(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師)
 
.傑克正在做的事情,遠比我高中時期強大太多。——歐巴馬(美國總統)
 
.傑克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迪生;將來會看到他的更多發明問世。——Anirban Maitra博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傑克從不放棄他對拯救生命的追求,始終對萬物充滿好奇心,並持續對世上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法。——Tweetiebirdie(亞馬遜讀者)
 
.這真是一本非常棒的書!不只適合青少年,家長、老師也都應該讀!——Bob Greenberg(亞馬遜讀者)
 
.多麼了不起的年輕人!他所經歷的困難,讀來令人心碎;而他達到的成就,卻是如此偉大。很高興我讀了這本書,強烈推薦!——Mojo's Mom(亞馬遜讀者)

譯者

劉嘉路
 
任職出版社十數年。認為譯者如同詩人,都是「帶著腳鐐跳舞」,在限制和規範中如何翻新、保留意象就是樂趣所在。作品多以青少年文學小說為主,近期譯作包括:《最後五天我愛你》《沉默的妻子》《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圓神出版)。
 
薛怡心
 
台北市人,畢業於師大英語系及師大翻譯所筆譯組,曾任編輯、審稿、製卷等文字相關工作。享受轉換語言的成就感,喜愛有趣的科普知識。譯有《吸睛的科學》《輕鬆駕馭意志力》《他的心中早有定見,你該怎麼辦?》(先覺出版)。

目錄

各方推薦
<推薦序>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陳怡光
<推薦序>找到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葛如鈞
<推薦序>台灣可能出現第二位傑克嗎?——劉正鳴
楔子:近兩百位科學家,沒有一個人認為可行?
 
第1章 成長中的探索與嘗試
 
愛動腦的一家人
泰德叔叔與我
麻醉師老媽故事多
找出生命的熱情
泰德叔叔的神奇數學小訣竅
叫我實驗魔人
我交了生平第一個女朋友
 
第2章 櫃子裡的怪咖
 
不對勁的初吻
第一次發現自己有力量改變世界
簡報技巧大精進
阻止溺水機器殺人的研究,科展奪佳績
螃蟹都到哪兒去了?
數學營初體驗
實驗引起聯邦調查局監控
科學帶我一窺不同的世界
到全國性大型科展大開眼界
被霸凌的中學人生
第一次的告白
 
第3章 災難的完美處方
 
泰德叔叔得癌症?
雙面傑克的生活
加入霸凌的隊伍
接受真實的自我
天地雖大,我卻無處立足
最後知道的家人
孤單面對不一樣的眼光
難以承受的噩耗
把自己關進廁所終結一切
 
第4章 知識是我的解藥
 
想找回的不只是科學而已
第一個真正明白我所有遭遇的人
或許我可以找到解決胰臟癌的方法
胰臟癌的治療關鍵:早期發現
展開高中新生活
答案竟在八千個蛋白質裡
 
第5章 想著誰會因你而受益
 
莫忘病患
折磨人的科學論文
答案呼之欲出
重大突破
給我實驗室!
 
第6章 愈挫愈勇
 
尋求實驗室的希望落空?
向好友吐苦水
誰願意相信我?
一百九十二封回絕信之後
與梅特拉博士見面
實驗室新手糗事一籮筐
犯錯教會我的事
發現更便宜、快速、靈敏的檢測方法
 
第7章 癌症試紙男孩
 
世界規模最大的高中科展大賽
差點失去參賽資格
高手雲集,我能脫穎而出嗎?
競賽之前的狂歡派對
大賽開始,全力以赴!
失控的瘋狂得獎人
終於讓我走到這一步
最有意義的回饋
 
第8章 我的世界翻轉了
 
我要上電視了!
融合的兩個世界
糟了!我們殺了傳奇新聞記者?!
超現實的各種榮耀時刻
質疑與歧視並未全面消聲匿跡
癌症試紙的未來
前進白宮
 
第9章 衝破極限
 
再度參加ISEF競賽
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讓生命有意義
改變世界的新想法不斷湧現
科學,應該是所有人的無形寶藏
突破!
 
附錄:傑克學堂
 
10個簡單又好玩的科學實驗
泰德叔叔的解題訣竅

序/導讀

【推薦序1】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陳怡光(自學教父、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
 
年輕是什麼?有人說「年輕就是本錢」,更有人說「青春無敵」,但在現實生活中,年輕有時往往不是資產,反而是負債。
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傑克.安卓卡,在十三歲出櫃時被全校師生霸凌,一度嘗試尋短;十五歲時為了做癌症試紙的實驗,被一百九十九位科學家拒絕出借實驗室。直到他在十五歲贏得科展界的諾貝爾獎——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後,大人們才開始視傑克為同儕,聽他說話,而不是把他當另一個浪費時間的「小屁孩」。
 
和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樣,傑克害羞且不擅言詞,但為了實現更大的理想,他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滔滔不絕地向陌生人介紹他的實驗。雖然他沒錢訂閱學術期刊或購買論文,但為了取得關鍵的專業知識,他花更多的時間在開放資料庫上搜尋,直到找到他要的資訊為止。
 
其實,年輕最大的好處就是「一無所有」;沒有刻板印象限制其視野,沒有過去經驗限制其想像,沒有經費預算限制其規模,沒有社會地位限制其失敗。年輕的傑克就是在這四大皆空的環境下,才能想出並做出癌症試紙這種大人們都認為是浪費時間的瘋狂實驗。
 
教育部在一○三年訂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計畫自一○七學年度,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起)逐年實施。新課綱最主要的特色,是以增加選修時數來代替必修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自己想學的科目和內容。其實,老師和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因此而荒廢了學業,因為能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和內容,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的最大誘因。孩子們更應該好好地把握機會,選課時不要只聽老師或家長老生常談;請記得,一生至少要拚一次自己在乎的事,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
注:「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一詞出自《聖經》提摩太前書第四章第十二節。
 
【推薦序2】
 
找到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葛如鈞(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寶博士)
 
「在你心目中,在地球度過完美一週的方式是什麼?」這是我看《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一書,最敲擊我心的一句話。
近來我到許多地方演講,分享奇點大學的學習經驗和體會。我常在思考,除了指數型發展的科技發人警醒外,究竟人們該如何在科技以指數型高速起飛的年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及自我存在的價值?
我總和年輕人(包括自己的學生)說,在大學四年或整個求學階段,唯一要做的事,應該是找到自己的「才能」和「興趣」。
 
什麼是「才能」?什麼是「興趣」?兩者的分別又是什麼?我們很少討論這些。教育總是教我們回答問題、要我們讀書,讀書就是我們年輕時的唯一方向。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弄清楚這兩者的意義和價值,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埋首苦讀要重要的多。
「才能」是你花一小時隨便做,不知怎的,就做得比別人努力做十小時還要好的事;「興趣」則是你很努力做了十小時,也許只等於別人隨便做一小時的成果,但你樂在其中(可能也不計較得失)。
人生當中,能找到「才能」是非常幸運的事——可以因此擁有一份工作與不錯的薪水,日子肯定過得去。若能找到「興趣」,也非常幸運——就算餓著了,也還是很快樂;而且,拼命做、拼命練習,就算不能做得比有才能的人更好,也總能做得不比他們差太多,日子久了,或許也能過不錯的生活。
 
若能找到一件事,是「興趣」和「才能」兼具的——做得比別人好,又比別人快樂——我的天,那簡直是抽中了人生的樂透,就算不是飛黃騰達,也應該會有一定的成就。很可惜,能夠成為這種人的,少之又少。許多人找了一輩子,這兩項可能一項也沒找到;有些人,僅是找到一樣,就足以謝天謝地、開開心心過一輩子了。
本書作者是個非常幸運的少年,在十五歲前就發現了「才能」與「興趣」兼備的方向。當然,這或許是從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機緣堆疊而成,諸如親人的離世、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循循善誘又充滿智慧的父母、師長的刺激、自身認同問題的追求等等。但不可諱言,他非常清楚,也抓準機會,掌握並自我發掘了這樣的興趣、才能和方向。
 
作者在書裡的第七章提到:
 
「長久以來,我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參加這項比賽。這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高中科學展覽研究競賽,對我來說,它的地位就像是把超級盃、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美國職籃總冠軍賽、冰球史丹利盃以及奧林匹克競賽加總起來再乘以三倍那樣崇高!ISEF不只是一項大型科展競賽,也是長達六天的科學、數學和科技盛會。所有青少年科學家聚集在一起,談論、分享他們的點子、想法與經驗。基本上,這就是我心目中在地球度過完美一週的方式,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在ISEF的科展競賽中度過完整的七天,便是他心目中在地球度過完美一週的方式;這個歷程對他來說,甚至可用人間天堂來形容。我不禁想著,我心目中,在地球度過完美一週的方式是什麼?是把自己關在某間飯店裡寫一本書嗎?還是埋首電腦桌前寫程式?或是和一夥好友四處玩樂閒聊?也可能是在最酷的學院裡和最棒的學生一起教學相長?我的人間天堂——像超級盃、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美國職籃總冠軍賽、冰球史丹利盃以及奧林匹克競賽加總起來再乘以三倍的地方——又在何處?
 
這是一個指數成長的時代,意味著所有事物和社會的變化和之前相比,都呈現等比級數的成長;三十個週期的改變,可以帶來十億七千萬里的差異。該如何跟上這樣的時代?找到「興趣」與「才能」兼具一體的事物,就是答案。科技和知識因網路的發達所造成的民主化現象——八○年代的國家最高機密和頂尖實驗室裡才能有的研究器材和設備,現在隨手上網訂購就買得到;筆記型電腦一打開(或是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一解鎖),就能取用自亞里斯多德時代以來的所有知識,並操作雲端裡的超高速運算電腦——可以供人取用的資源比比皆是。
 
找到對你來說是「人間天堂」的場域,在腦海裡、生活中、上課下課裡、上班下班中,積極尋找並建構心目中「在地球度過完美一週的方式」,全心投入,並以指數速度累積、成長、進步,任何人都能改變世界。這是指數時代給人最大的啟發,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礎思維。瞭解這些,無論你現在幾歲、位處什麼領域、進度如何,都有機會像作者傑克.安卓卡一樣,登上舞台,讓世界因你而變得更好。
 
【推薦序3】
 
台灣可能出現第二位傑克嗎?——劉正鳴(前士林高商校長、均一中小學校長)
 
實驗科學的先驅者伽利略曾說:「科學的唯一目的,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科學家應為大多數人著想。」本書作者傑克.安卓卡從小熱愛科學,認為科學能帶他一窺全然不同的世界,解決問題,造福人類。
傑克的叔叔因罹患胰臟癌而去世,激發了傑克為更多人設想的心願;他從論文及科普雜誌上獲致靈感,鍥而不捨的堅定研究,終獲突破,造福人群。他在成長過程裡的教育環境,尤其是學校教育,在書中有許多饒富趣味的描述。究竟這是孩子成長的助力還是阻力?有許多值得我們反思!
 
從事三十年教育工作者的我,聯想到國內整體的教育,有沒有可能出現第二位傑克.安卓卡?
每三年評比一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簡稱PISA)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一九九七年開始籌畫的一項大型國際性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台灣在最近的測驗中,閱讀素養排名第八,數學素養第四;而科學素養則排行第十三,遠遠落後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甚至愛沙尼亞、越南等國。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數學、閱讀、科學三種能力都位居第一。
&n

試閱

【楔子】近兩百位科學家,沒有一個人認為可行?

爸媽坐在對面的沙發上,臉上表情不是很開朗。

「傑克,你不覺得這個想法太不切實際了嗎?」

老爸的神情很憂慮,兩邊眉毛拱起來,一隻手托著下巴—他不是第一次出現這個表情了。老媽坐在老爸的旁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仔細看著我的反應。自從學校輔導老師打電話來之後,爸媽這陣子就對我特別關注。我已經學到一課:如果有學生嘗試在學校的洗手間裡自殺,輔導老師就會打電話到學生家裡。

「我們只是不想看見你受傷,傑克。」老媽說。

她覺得我承受不了這股壓力。

「你已經努力嘗試過,也許現在是你展開新生活的時候,或者你可以重新鎖定一個不同的目標。」她繼續說道。

不同的目標?要我放棄?

我已經投入太多時間,也耗費太多心力。現在就只差⋯⋯只差臨門一腳了。

我可以從爸媽的眼神和姿勢中感覺到,這整個經驗顯然讓他們很不自在。他們覺得有義務要讓我認清現實。

但我覺得自己可以無視他們的尷尬,事實上,我根本沒有在聽老媽說話。我把腦袋放空。到這時候,我已經可以精準預測他們接下來會說什麼,因為我先前在腦海裡已經和自己爭辯不下一千次了。自己和自己的爭辯差不多像這樣子:我以為自己是誰?我真的以為自己比那些博士專家來得厲害嗎?我真的認為自己的想法會成功嗎?

「我們都知道,無論你的信念有多堅定,如果沒有人願意提供實驗室讓你進行實驗,一切都是白費的。」

我感覺自己的精力耗盡了。我想不起來,自己上一次睡飽八小時是什麼時候的事。這幾個月來,我就靠腎上腺素支撐著。我不禁懷疑,這是不是所謂瀕臨崩潰的感覺。

「如果你真找到一個新方法來檢測胰臟癌,難道你不覺得至少會有一位醫生願意給你機會嗎?」

至少有將近兩百個科學家啊,只不過當中沒有一個認為我的方法確實可行。

我爸媽(以及別人)看不到的是,我的心靈之眼看出去的一切事物如此清楚。一滴血落在一張紙上。檢測胰臟癌需要的就是這些,真的,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我是對的,我已經來到早期檢測出癌症風險的關鍵位置上,可以拯救數百萬以上人的生命。 不過,如果我無法在實驗室裡證明的話,這一切也就沒意義了。

爸媽轉過來看著彼此,最後終於做出了決定。他們知道我有多需要他們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我要怎麼為自己的研究找到資金,或是去哪裡找到我需要的材料?說到底,我才十四歲,連開著家裡的休旅車出門的資格都還沒有呢。

「好吧。」老媽終於鬆口。「就讓我們看看以後的發展會如何。」

這不算是清楚表示支持的背書,但對我來說已經夠了。

我的叔叔過世了。我先前經歷多年的霸凌和憂鬱。我能掌握的東西就剩這個了,不能如此輕易放手—尤其是在距離成功如此接近的這一刻。

我的方法有用。它真的有效果。我要做的就是證明給世界看。只要給我一個機會。

【第4章】知識是我的解藥

或許我可以找到解決胰臟癌的方法

回到馬里蘭州之後,我知道自己還要誠實面對一件事:泰德叔叔的過世。我仍然無法全然理解整件事情,但他去世之後,心裡感受到的那股麻木、漠然的情緒,已經被積聚在胃裡的沉重痛苦所取代。如今的感覺,就像胸中堵著一個移動不了的大石塊。

我最想要知道的是,他為什麼會去世。我需要明白他為什麼會從我的身邊被帶走。

也就是在此時,我心裡產生了一個想法:或許—僅僅是或許—我可以找到解決胰臟癌的方法。

那時的我如果年紀再大一些,或是再實際、世故一些,或許會嘲笑自己這個想法而作罷。畢竟,我可不是第一個想嘗試這麼做的人,而且他們多數都是在知名大學任教的傑出科學家,擁有令人崇敬的博士地位。哪像我,連看限制級電影的年齡資格都還不到。

我的內心有一個早熟的部分,知道這想法聽起來有多可笑;但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那個部分,很快就戰勝了退卻的念頭。不管是出自青春期的血氣方剛,或是不受控制的愚蠢魯莽—我不曉得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理由—我豁出去了,把一切心思投入這個想法當中。結果我發現,站在我方陣營的人只有自己一個。

聽完我對夢想的敘述之後,老爸說出的第一句話是:「傑克,這會不會有點太不切實際了?」爸媽知道我不是那種會再三評估、審慎思量的人,當我想把一個想法付諸行動的時候,會像砲彈車駕駛一般橫衝直撞。這就解釋了為何當爸媽聽到我要在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投入大量的時間時,他們兩人面有難色地僵坐在沙發上。好不容易看到我走出長期的憂鬱痛苦,他們並不樂見我立即又陷入癌症研究的沉重負擔。

我明白他們的擔心。我也不能無視於爸媽的疑慮,因為,獲得他們的支持是整個研究計畫的關鍵。這跟能否創造奇蹟沒有太大的關聯,而在於整個計畫是很實際的:我必須請他們開車載我去買必要的用品,或是用他們的信用卡在網路上買東西。

這研究計畫很適合現階段的我:我在為自己的憂傷尋找出口,而這癌症也需要有人找出治療方法。我運用自己在科展競賽學到的所有說服技巧,並表現出十足的堅定意志之後,終於成功獲得了爸媽的支持。或許是因為自己散發出來的熱情,也可能是他們知道不管如何,我都會照計畫進行;反正不管出於哪一個原因,爸媽總算是勉強同意了我這項計畫。

計畫正式啟動了。我從過去大大小小科展競賽的經驗中知道,唯有確立目標、想出從A點到B點當中會出現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與發現。這部分不算困難,我已經知道自己的目標:治療胰臟癌。

要和胰臟癌奮戰,第一個問題很清楚:胰臟癌到底是什麼?一開始,我連胰臟這個器官都覺得很陌生。我的意思是,我聽過胰臟兩個字,也知道這是屬於我身體內的一個重要器官;但是,它的功用到底是什麼?我完全不知道。但我沒有因此卻步,因為有個能幫我跨出第一步的工具:Google搜尋引擎和維基百科。

我先在筆記型電腦上輸入關鍵字「胰臟是什麼?」,接著點選網頁出現的第一筆資料。那篇文章出自一個頗受歡迎的健康議題網站,文章標題「胰臟是什麼?」正是我需要的東西。

讀了文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胰臟這器官挺了不起的,它擔負健康方面非常多的責任。胰臟在人體下腹部後方、胃後面的位置,外型像條魚,是個大約有十五到二十公分長的器官。它會製造重要的酶和賀爾蒙來分解食物,沒有了它,我們便無法把吃進的食物轉換成身體需要的養分。

胰臟還有另一項重要工作:製造一種名為「胰島素」的賀爾蒙,分泌到血液裡,把身體裡的葡萄糖和醣分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胰臟有兩種不同的腺體,其中的外分泌腺會加速化學反應,分解脂肪和蛋白質;內分泌腺則負責製造像是胰島素等的賀爾蒙,幫助平衡血液裡的糖分。如果控制不好,我們就會得糖尿病。

要消化所有的資料真不容易—「消化」兩個字用得很妙吧?我現在知道胰臟是什麼了,也準備進行到下一個問題:胰臟癌是什麼?在網路快速搜尋一會兒之後,我發現的第一件事情是,泰德叔叔並非唯一的胰臟癌受害者。這種癌症非常容易致命,很多知名人物都因它而死,例如蘋果電腦的創始人賈伯斯、演員派屈克.史威茲、女演員瓊安.克勞馥、人類學家瑪格麗特.梅德,以及著名的義大利男高音盧奇亞諾.帕華洛帝。

隨著讀到的資料愈來愈多,我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過去十年間,許多癌症的得病率都降低不少,但是自二○○○年起,人們得到胰臟癌的比率卻呈現上升的現象。

一個人這輩子可能患上胰臟癌的機率為百分之一.二;男性與女性的差異不大。當胰臟裡面的細胞以異常的速度增加而不受控制之後,就會患上胰臟癌。這些細胞不會長成健康正常的組織,反而會繼續分裂,形成所謂大塊的腫瘤組織。

既然明白胰臟癌是什麼了,我接下來必須知道它的成因。我在約翰.霍金斯醫院的網站找到一個連結。我知道這網站的資料必定很可靠,因為這間醫院可說是全世界最棒的醫院之一(要記住,我們從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其可信度跟原始出處有絕對的關係)。

根據約翰.霍金斯醫院網站所述,醫生和科學家相信,人們罹患胰臟癌是基於兩個主要原因。眾多理論的其中之一顯示,胰臟癌細胞內的受損或突變DNA,有可能是遺傳自我們的父母親,等到長大成人之後才被誘發出來。不過,上述理論至今尚未被證實。

我深入研究之後發現,原來每個人體內皆有來自父母雙方的各一組基因。科學家相信,那些得到癌症的人,通常是從父母親其中一方遺傳到一組突變的基因,再從另一方遺傳到正常基因。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人當中的某些人,其胰臟細胞裡的正常基因遭受不明原因破壞,使得細胞裡有了兩組壞基因,最後,這些在胰臟裡的細胞便長成了腫瘤。這些損害的胰臟細胞就像定時炸彈,滴答滴答地等待著,等人到特定年紀之後,細胞就開始突變。

胰臟癌被視為世上最容易致命的癌症之一。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各階段的胰臟癌病患人數加總之後,能活過一年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二十,能活上五年的存活率更只有百分之六!也就是說,每一百個被診斷為胰臟癌的病患當中,只有六個人能夠在預後多活五年的時間。胰臟癌的治療關鍵:早期發現

然而,這些令人頭皮發麻的數據也引發了我另一個問題:如今,科學知識和科技上都有了許多重大突破和進步,為什麼胰臟癌的存活率還是如此低呢?

原來,這與發現病症的時機有非常大的關係。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胰臟癌病患被檢測出罹癌之時,已經超過最佳治療的時機,使得存活下來的機率不到百分之二。到了此階段,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分,以至於無法再用外科手術割除。為什麼胰臟癌往往要到後期才會被發現呢?某部分來說,是因為胰臟腫瘤非常不容易被察覺—胰臟的位置在下腹部深處、其他脆弱的器官後面,還被緊密如堡壘般的組織所包圍。另一個問題,則是檢測的機制。檢測胰臟癌的方法已經有六十年沒有更新過了!現有的檢測方法太複雜,醫生若想檢查疑似患有胰臟癌病患的血液,必須先把裝有病患血液的藥瓶送到實驗室去,在那裡接受一種生物標記的高階程度測試—「生物標記」(biomarker)指的是疾病早期診斷的檢測指標。

重點是,麻煩不是只到這裡就結束了。這些測試不僅非常昂貴(每個藥瓶的檢測費用高達八百美元),測出來的結果也不盡然精確,失敗率約有百分之三十。若你是職棒大聯盟的打擊手,擊球時只有三成的失誤率已經算很厲害了(表示你有高達七成的打擊率);但是,若你希望擊敗一個高度致命的癌症時,這個數據就相當不妙。檢測的時機與準確率,可能決定你的生死!

結論是,胰臟癌最大的問題之一不在於「治療」,而在於「檢測」。此時我靈光乍現:並不需要找出治療胰臟癌的辦法!最需要的,應該是在胰臟癌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之前,找到更好的檢測方法,讓病患得到及時治療的機會。我也記起泰德叔叔過世之前,醫生們說過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早一點知道就好了。

新任務確定!我要找到一個可以早期檢測出胰臟癌的方法。答案竟在八千個蛋白質裡

課餘時間,我把時間都花在就自己的研究上。既然決定以找到早期檢測出胰臟癌的方法為新目標,我開始建立「科學條件」,也就是建立實驗研究的準則。以我的情形來說,為了有效確診出胰臟癌,我必須提出一些方法,來描繪最理想的檢測方式應該具備哪些特性。

我的中心想法是:為了真正改變現狀,新的檢測方法必須便宜、快速和簡單。我的檢測方法必須能在癌症早期就篩選出來,並且必須是低侵入性,以免為病患帶來困擾。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我知道自己必須擬定出具體詳實的行動企畫書。在科學的世界裡,各種知識(包含理論、假設)的「可定義特性」必須包含「可否證性」和「可檢視的預測」—換句話說,你可以證明這些預測是錯的或是對的。預測的「明確與否」決定了你的理論假設實用性的高低;預測愈具體,理論假設就愈有用。

我一定可以找到線索,來顯示胰臟癌已在人體內生成,從而讓我們知道癌細胞存在的事實。經過長久的搜尋之後,我總算在一份公開的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裡找到一篇很棒的文章,裡面列出在胰臟癌病患身體裡找到的各種蛋白質列表。

蛋白質為何如此重要?我不必上網搜尋就知道答案。回想那段備受煎熬的中學生涯,至少我在生物課中學到了關於蛋白質的知識。蛋白質在細胞內具有核心作用,身體組織與器官的結構、功能及調節都要仰賴蛋白質。人體有百分之二十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幾乎在所有生物程序裡,蛋白質都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蛋白質屬於一種複雜的大型分子,由上千或上百個稱為胺基酸的更小分子單位所組成,這些胺基酸彼此連結成一長串的結構。其中二十種不同類型的胺基酸可以組成一個蛋白質,而它們的排列順序,也決定每一種蛋白質獨特的三維架構,以及它們特定的功能。

人體中的蛋白質,其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各不相同,每一種都在述說自己獨特的故事。蛋白質也是檢測疾病的良好指標,早在病人還未察覺身體的任何症狀之前,它們在癌症早期階段就已經出現了。

一個小小的蛋白質,有可能就是檢測出早期胰臟癌的關鍵!我必須找出那種出現在胰臟癌最早期階段的蛋白質。
我開始搜尋蛋白質資料庫,但是,阻礙也隨之而來。我要檢測的,不是只有十五、二十種蛋白質—資料庫上的蛋白質竟然多達八千種!每一種獨特的蛋白質都可能就是我在尋找的答案!換句話說,每一種蛋白質都需要研究和測試。

這樣的過程可以花上一百年,而我已經浪費了太多時間!我轉頭面對電腦,繼續搜尋資料。在工作的同時,我可以感覺到腎上腺素從動脈裡不斷湧出。我深信,只要持續下去,就一定能找出藏在八千個蛋白質裡面,那個可能拯救無數生命的生物標記。它甚至原本可以救回泰德叔叔的生命。

我無法判斷自己能不能成功。

但有件事可以確定:我已跨出關鍵的第一步。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17540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