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找回工作熱情與動能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職場工作術職涯成功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方翊倫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0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10/2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作者始終關切的是工作者與組織之間的互動:個人如何對組織做出貢獻?組織如何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技能與動能?

積累上百家企業諮詢輔導的經驗,蒐集眾多案例,以系統化方式和大眾語言為讀者解決極為關切卻又無力面對的議題:組織如何提升工作者的工作動能?

本書以組織體檢與自我檢視的角度,提出「安培」(ARMP,驅動、工作熱情、勇於承擔、願意負責)的檢視準則與量表並提供改善建議,以協助組織與個人提升工作效能。

‧人都喜歡工作,不管是老闆、主管或員工,都是如此。只要確保在工作中得到的快樂與滿足超過苦難與挫折,人就會心甘情願投入工作。

‧金錢報償只是維持因素,真正驅動工作熱情的是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從中獲得的成就感與滿足感。給工作者一個夢、一幅未來的圖像,規劃出一條達成目標的路徑,絕大多數人都會為了未來理想而賣力工作。

‧人需要定期體檢,組織也需要定期進行「工作動能調查」,以了解工作者的工作動能狀態。透過設定改善目標,工作者找回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組織的產值自然會提升。

‧工作者也很關注組織的是非善惡。請確立核心價值並設定機制予以貫徹,常保組織文化的正向、清新與透明。

‧工作者喜歡在和諧、積極協作的氛圍中工作。除了文化環境外,組織也須建立章法,確保部門分工與團隊合作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運行。

‧不能公平對待及合理分配資源利益是戕害工作動能的第一殺手。但千萬不要追求表面和諧和齊頭式的均衡,根據績效貢獻擴大差異化激勵反而最為公平。

‧權責不明讓想做事的人不敢積極承擔,讓不想做事的人閃躲推卸。工作分配不可能完全公平,但務求權責相當,且「能者多勞,勞者多得」。

‧尊重、關懷與激勵不一定要花錢,但務必出於真心;啟發覺察及授權發揮是工作者成長的兩大關鍵。

第一篇工作熱情哪裡去了?
本篇是全書的導論。
第一章與讀者廣泛探討工作熱情與投入度的現象及問題,特別是人究竟喜不喜歡工作和如何才會喜歡工作。
第二章介紹工作動能量測方式,包括問卷構成、調查體系和統計常模。
第三章中探索工作投入度的十個關聯因素,分別屬於組織環境、制度流程及領導關係三個維度,這也構成了本書第二、三、四篇的內容。

第二篇組織環境
第二篇把焦點放在組織環境,包括「工作意義與價值」、「未來性與方向感」、「認同感與歸屬感」和「和諧而有活力的環境」。
這四個構面都和工作動能有著密切關聯,也是工作者對組織環境的四個基本訴求。我們針對四個主題,各以一章來探討。每一章都先指出現象與問題,其次說明量測方式,最後提供改善和操作建議。

第三篇制度流程
組織的制度流程對於員工工作動能的影響非常明顯。
制度流程代表組織在一個穩固的基礎上運作,成員因為有章法規矩可循,所以做起事來不確定性、工作障礙較小,工作容易上軌道。
成員若是能與組織的制度流程合拍,按照期望的節奏和步調行事,往往就能提高效率,展現成果,工作熱情與投入度也容易維持。
制度流程篇要探討的議題包括「公平合理」、「流程順暢」和「權責明確」。

第四篇領導關係
主管在組織內領導部屬達成任務,也代表組織行使管理職權,與工作者工作關係最為密切,領導的好與壞,直接牽動工作者的情緒與工作動能。
第三章裡,我們先闡明領導關係中包括「信賴關係」、「夥伴關係」及「傳承關係」,第四篇接續此一架構,進入探討。
第十一章以「主管值得尊敬與追隨」為主題,探索信賴關係;第十二章聚焦在「我得到關懷與尊重」以討論夥伴關係;至於傳承關係,則在第十三章以「寬廣的學習及成長空間」為範疇。
這三個層面可用圖表Ⅲ來簡要呈現其中關係,各章將分別談到其中的普遍現象與關鍵問題,介紹如何量測組織的領導現狀,也分享一些改善建議。

名人推薦

作者融合了組織管理、人力資管理以及領導統治三個領域的知識,把公司的使命、主管的任務與員工的價值深刻剖析,見解深廣!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前任所長)林文政教授序文推薦

目錄

推薦序回顧人本,否則別談管理 林文政005
自序讓人人都快樂工作008
 
第一篇工作熱忱哪裡去了?
第一章失去動力的職場012
第二章攻擊力,生命力,回復力035
第三章工作動能完全攻略056
 
第二篇組織環境
第四章我的工作有價值085
第五章許我一個未來113
第六章塑造價值認同139
第七章和諧環境有活力166
 
第三篇制度流程
第八章公平在我心197
第九章合理的營運流程223
第十章清晰明確的權責分工251
 
第四篇領導關係
第十一章主管值得尊敬與追隨 281
第十二章看出我的價值308
第十三章寬廣的學習成長空間 335

序/導讀

自序

讓人人都快樂工作 方翊倫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對台灣而言是很重要的時刻。那一個月,台美斷交,台灣在國際政治上逐漸被孤立與遺棄,必須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另尋活路。

也就在那一個月,我在屏東枋寮、高雄旗津、嘉義溪口、彰化二水、台中豐原、新竹竹北和台北松山等七個鄉鎮區,拜訪當地國民中學,由學校協助發放問卷給當年六月離校就業的國中畢業生,追蹤他們的工作狀態和面對工作的態度,當時我所進行的是碩士學位論文的調查研究,主題是「國中畢業生工作態度的研究」。

當時研究的結論現在已經不重要,我很清楚當時的研究動機是「人為什麼工作?」「工作是不是一定不快樂?」「如何才能產生正面工作態度?」對於一個未踏入職場的研究生而言,我充滿好奇,想知道答案。

三十七年轉眼過去,台灣經歷一次世人所謂的經濟奇蹟,躋身亞洲四小龍之首,近期卻又面臨超過十年的停滯,經濟悶到破表。

你發現了嗎?無論外人或自己如何看待台灣勞動者──從勤勉奮發到缺乏狼性,從質優耐操到草莓族、水蜜桃族,台灣的工作者大多是苦悶的,而且三十餘年來每況愈下。

因為產業政策和經濟型態囿限,台灣多數企業始終跳脫不了低成本製造及低效率經營,當毛利愈來愈微薄,老闆愈做愈辛苦,實際工時愈來愈長,薪資福利難以提升,工作者也更形苦悶。

公部門的問題則主要出在政策沒有連貫性、工作沒有自主性、高階文官隨時要聽命於民意代表,甚至遭到羞辱,加上考核及獎懲體系不健全,許多公務員被迫自廢武功,原本的優秀基因幾乎不見。

我始終認為:員工工作不投入,環境和組織要占絕大多數責任。

品管大師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博士曾說:「員工不能全心全力投入工作,組織要負九四%的責任!」當我看到這句話時,著實讚嘆他在五十年前已經發現並道出真諦。

身為管理工作者,我不相信這一切是「定業不可轉」;相對地,如何在管理上給力,讓員工更快樂投入,讓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得以提升,使顧客更滿意,這可以導入一個良性循環,成為我的事業與志趣。

坊間有許多關於樂在工作、正向工作觀和提升工作態度的書籍,絕大多數是從個人角度出發,屬於啟發性和勵志性,希望讀者受到鼓舞,也可作為員工輔導及培訓的教材。

這本書的角度和方向則有所不同,我認為組織和管理者必須做出努力,而不僅是期待或要求員工。就像每個人必須坦然面對自己身體的問題,接受正確的建議或處方,堅定有恆地運動、進入療程或復健行動;組織也必須虛心檢視自我,找出問題,然後進行改善,甚至採行變革。

本書是我過去三十餘年工作心得的整理,其中包括身為受雇者、管理階層,以至最近十四年管理諮詢及經營者的經驗總結:組織不改變,工作者很難改變,要不就是改變的幅度不大、行為模式無法凝固,很快又被拉回現實的泥沼。

本書第一篇和讀者廣泛探討工作投入度的現象、問題與量測方式,也介紹問卷調查體系和統計常模,雖然牽涉統計科學,但我希望用通俗平易的方式溝通,不希望讀起來像論文或教科書。第三章中提及工作投入度的十個關聯因素,分別屬於組織環境、制度流程及領導關係三個範疇。

這十個關聯因素其實就是組織必須回應工作者的十個問題,我們分別整理在第四章至第十三章,每章探討一個主題。各章結構上都先敘述問題的現象和本質,其次說明量測的方法以及相關數據,最後則提出該主題的解決方向和改善方法以供參考。

對本書出版直接貢獻的工作伙伴包括:共好管理顧問公司邱曉培顧問,她成功扮演第一位讀者的角色,直言不諱地挑戰我的原創版本,協助提升本書的可讀性,擺脫了刻板的顧問報告。另一位工作夥伴林彥文顧問則以其超強的資料搜尋與整理功力,補強本書不少素材與論點,也協助製作量化圖表,豐富了本書的視覺效果。大學同窗才女鄭婉坤女士以其資深文化人角度提點實用的寫作門道,惠我良多。

共好顧問集團吳正興董事長是一位懂得授權並付諸實踐的人,全力支持本次出書計畫,他所堅持的「共好」理念,也是共好顧問集團和我們團隊成員充滿工作動能的主要因素。

家兄方紹伊,曾任中央印製廠總經理,文字造詣深厚,在完稿最後階段,再為本書逐頁校閱,字斟句酌,除錯增潤,貢獻至鉅。

本書承蒙中央大學人資所林文政副教授在百忙中抽空作序,以其豐厚的學術與實務經驗,導引讀者閱讀方向,這篇序文本身就是精闢的管理文章,甚具啟發性,他對本書的肯定更讓作者深受鼓舞。

本書得以付梓,得助於更多前輩、好友及家人背後的支持與鼓勵,不過我個人仍對本書的內容及品質負起完全責任,如有疏漏之處,敬請各方賢達不吝指正。

「讓人人都快樂工作」,這是我長久以來的浪漫夢想。對於工作者、主管、老闆及顧客而言,那會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希望這本書能做為一個起點,與讀者一起努力。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推薦序

回歸人本,否則別談管理

林文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副教授,曾任中央大學人資所所長、EMBA執行長、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副理事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工業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博士)

這是一本從多元廣角視野,深刻闡述人與組織關係的一本管理書籍,作者融合了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領導統御三個不同領域的知識,把公司的使命、主管的任務與員工的價值剖析得非常深刻。中外管理書籍汗牛充棟,但能夠把三個不同學術領域的知識和實務融會貫通的,並不多見。個人在大學教授人力資源管理和領導統御等課程,深知要解決組織的問題,一定需要從這三方面同時著力,否則便容易顧此失彼,但要具備這樣豁然貫通的火候和功力,著實非常不容易,顯見作者有深刻的管理和人生體悟,否則很難有這樣深廣的見解。

這本書直指人本思想和存在主義是管理的本質,也是令我佩服的地方。多數管理書籍忽視了「人」才是組織核心這個事實,忘卻了人的存在價值與組織存在價值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作者在書中曾以帶領企業主管思考組織使命的共識營為例,在討論會中都會問參與的主管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甚麼?作者在書中也反覆追問讀者一個核心問題:你的工作有價值嗎?作者也提出「人本精神符合利益原則?,以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為例,讓讀者思索企業經營與人本修養同時並存的意義。

這幾個問題看似稀鬆平常,但卻是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的主流哲學問題,無論是在工業革命時期或後工業化的現代,人都會自發或被迫去省思這些看似淺顯卻又深刻的問題,過去百年來一些重要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如齊克果、尼采、沙特、佛洛伊德、馬斯洛和佛洛姆等,都在嘗試尋找和回答本書所要闡述的核心議題,他們倡議「存在先於本質?,認為生命的目的就在「彰顯自己的獨特性?,簡言之,他們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為本。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的存在價值似乎是依附在科技和企業組織中,人的主體性逐漸消失,員工成就感越來越少,疏離感越來越深。在這樣惡劣的企業環境裡,主管要更加肯定自我,同時也必須肯定所有員工存在與獨特的價值,在滿足公司獲利需求的同時,也必須滿足員工的各種需求,特別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可惜,現在企業組織中有許多抱持「管理者沙文主義?的老闆和主管,他們缺乏人本思想,忽視員工需求,這也就是為何現代企業普遍存在員工投入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高工作動機員工的企業想要追求傑出經營表現,簡直是緣木求魚,因此對於那些想要提高經營成績、做好管理工作的企業老闆和主管,這本書可以提供觀念上和方法上的指引。

為何有些員工特別有工作熱誠?而某些員工則對每件事情都提不起勁?動機理論可以解釋有關員工工作動能的問題,這也是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最重要的理論之一,這些理論包括如馬斯洛的五階層需求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和佛洛姆的期望理論等。作者在本書中有許多以這些理論為基礎的實例,同時也提供簡單而又實用的評測工具,可幫助讀者了解自我和所屬員工,例如員工工作動能衡量表即是其中之一,該量表可以讓主管或部屬了解自己有多投入在工作上?該量表用一到十分的程度來衡量一個人的工作動能,例如從一分的「受害者心態,散播負面情緒,破壞團結、工作成果與組織聲譽?,到十分的「無視個人安危與利害,務必達成目標,甚至超越目標與期望?,實用性非常高,如果每位主管都能為自己部門的員工進行評量,這有助於主管了解每位員工的工作動機強度與特性,透過全員分析和盤點,可作為部門戰力的指標,也可以做為指導員工以及進行工作回饋時的參考。對於一般員工而言,這個量表也有助於

試閱

忠誠度的迷思

流動率低,忠誠度高?

幾個月前,拜訪了一家經營績效相當優異的企業--A公司。他們製造、進口、銷售半導體和光電機械設備,也負責裝機和日常保養維修。由於技術領先,在某些特有的產品領域裡,A公司在台灣,甚至全世界的市場佔有率最高,是相當成功的品牌。

剛抵達A公司,立刻感受到大宅門的氣派,敞亮的門廳、森嚴的警衛系統,走進辦公室,看到的是窗明几淨,色調柔和的高級辦公家具,區隔出合宜的個人工作空間,十幾盆綠色植物適度妝點,空氣也過濾清淨,踩著腳下厚實柔軟的地毯,有如草坪漫步。

A公司管理部楊協理告訴我,公司每年的離職率都在4%以下,薪資水平視職位定位在市場薪資的P90至P75(也就是和對照的公司及職位相比,每100家公司中,排名前10至前25)。

楊協理說:「我們公司同仁都很愛公司,向心力很強,忠誠度應該是很高的。不過,日子久了,大家都變得比較保守,只要不出錯就好,包括研發、製造和銷售人員,都一樣,比較沒有那種積極奮發和拼鬥的精神。」

「可能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同仁對於公司舉辦的活動很不在乎,活動參與率都很低,像是旅遊、團康福利等活動,都要三催四請,每次還要提供摸彩等各種不同的誘因,辦起來非常辛苦。」

我心裡想:A公司的員工,真的是如同楊協理所說的「忠誠度很高」嗎?我很懷疑…

忠誠度有其弔詭之處。某些經營者,將員工流動率低,解釋為「忠誠度」,實在是陷入迷思。我在指導一些公司進行策略分析時,發現許多公司將員工忠誠度高,當作是優勢。這其中犯了二個錯誤:一是誤將低離職率等表面現象,解釋為「忠誠」;二是員工忠誠本是天經地義,是應該的,如果不忠誠,反倒是劣勢,但具忠誠度,絕不能看作是優勢。

韋氏大辭典對於忠誠(loyal)的定義是「堅定不渝」(unswerv in gin all egiance),其中包含了三個層面:

對於所屬的主權國家或政府的忠心順從。

對於某個對象或個人承諾的堅貞不移。

對於初衷、理想、顧客、機構或產品的誠實信守。根據以上的定義,我們理解所謂的「忠誠」,面向其實是頗為廣泛的。但通常碰到的問題,是當忠誠對象重疊的時候,可能會有價值衝突。比方說,當組織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當忠誠於老闆就無法忠誠於公司時;或是忠實於自我利益就無法忠實於組織之時,經常就是價值大考驗。許多人對於組織或長官的不法情事不敢揭露、有些人曲意迎合上司不當作為以獲取利益或維持生存等,都是組織裡常見的忠誠度扭曲現象。

實務上,在多數組織裡我們看到,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面對自身利益時,其忠誠的對象往往不是「大數法則」的多數人,而是自私自利的小眾或個人。從倫理學角度,如果價值發生衝突的時候,當然要以多數人利益為依歸。不過,在日常的職場領域,我們往往發覺有許多人不是這麼想,也不是這麼在做。

離職率低,不見得是好現象,更不能解釋為高忠誠度。因為,不想離職,有可能只是忠於自己的利益,充其量只是一種「表象忠誠」。前面引述王建?先生和嚴長壽先生所批評的許多公務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們還沒進入公部門,就知道那是個舒適又安全的好地方,工作壓力不大,要求不高,考績輪流拿甲等…。在那樣的環境下,人很容易就鬆懈了,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捧好飯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尸位素餐--佔著位子卻不做事,那樣的戀棧,和忠誠度完全扯不上關係。優秀的公務員固然有,也不是那麼打混,但是環境氛圍不佳,他們往往抱持的處事方法是:要我努力工作,我做得到,但要我承擔風險,甚至所做的工作吃力而不討好,我絕對不幹。真正甘冒風險,對抗所有的不正義、不合理,敢於突破改善,敢於堅持良知行事的公務人員,終究是異類。

機會主義者的效忠

根據一般工作者在職場上的忠誠度差異,以下有一個「忠誠度階梯」(如圖表1.1),可讓管理者瞭解組織裡,哪些人和哪些行為是真正的高度忠誠?哪些是表象或假性忠誠?並知道應該如何辨識,如果我們連辨識能力都不足,怎可能正確應對?

圖表1.1中,最下層顯示的是戀棧型的假性忠誠,他們滿足於目前有一份工作,或是說一個飯碗,在這個職場中,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收入和權益,對於工作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打混、能逃避、能閃躲的機會一定不放過。每天中午都提前去吃中餐(如果組織管制不嚴格),每天都在等下班,每個月都在等待發薪日,是典型的組織寄生蟲。圖表1.1員工的忠誠度階梯

接下來是稱為「表象忠誠」的二個類型--門檻型與機會型。

比起戀棧型假性忠誠要好的是門檻型低階忠誠,這種形態的工作者,抱持的是傳統的知恩圖報心理--拿人家的薪水,好歹總要做些事情。所以,他們事情會做,但就是不願意冒險;聽命行事,但不想太積極主動,因為,保住飯碗比起出人頭地要重要得多。此外,他們比較會計較:為什麼別人不用做,我就要做?為什麼別人比較輕鬆?為什麼別人佔了好缺,升遷比較快?…

從短期績效而言,機會型忠誠的員工,會是一個努力工作、勇於表現的好夥伴。他們會因為組織能夠提供許多資源、舞台、學習機會、發展空間,甚至只是優渥的薪酬,而勤奮努力,展現工作熱忱與動能。不過中、長期而言,只要有4種狀況出現,即代表「機會」開始質變,他們就不再那麼忠誠了,這4種狀況是:

外部有更好的條件誘因。

組織不長進,甚至不斷退化,自己施展不開,並開始不受重視。

內部的機會,因為已經吸收殆盡,或與自己的貢獻度接近平衡,利益空間發生擠壓。

心態上不滿足,認為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資源效益遞減。

從資本主義的價值交換角度來說,機會型工作者並無不對,也是常態。至少,在合約期間內,他能確保忠誠、努力貢獻,已經值回票價。

最高層次是使命型的忠誠,他們充分瞭解和認同組織的使命和願景,以價值觀和理念與公司相結合,將自己的事業前程和組織有效結合,義無反顧地投入。他們也是人,所以同樣重視利益,可是更重視理想。這種類型的工作者,將組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看重長期利益更甚於短期利益,能將組織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問題。有一部分的使命型工作者,其實當初是迫於無奈,沒有更好的工作選擇--退無死所,所以只好有如過河卒子,奮力向前,此時組織如能建立認同,讓他們的信念不退轉,就能夠獲得這批死忠追隨的夥伴。以上這四種人,在不同組織裡,都有不同百分比的存在。在卓越的組織,到處可以看到使命型工作者,第一類戀棧型的人,幾乎無法存活,因為組織缺乏他們可以生存的陰暗角落。優秀組織裡,使命型工作者仍多,戀棧型工作者極少。平庸的組織裡,使命型的人甚少,有一些機會型的典型人物,門檻型是最大宗的族群,但也不乏戀棧型工作者。至於病態組織,則到處充斥戀棧型工作者,門檻型工作者還在為生存奮鬥,機會型因為利益掛帥,看到組織江河日下,多已早早遠去,少數留下的,是因為例外的組織或個人因素,使命型工作者也因為空氣土壤不適合,幾乎滅絕。不同組織的成員忠誠度生態,可用圖表1.2顯示其中關係。

圖表1.2員工忠誠類型vs.組織等級

您的組織員工忠誠嗎?是哪一個層次的忠誠?他們構成比例如何?您自己又是哪一個層次的忠誠?檢查一下吧!

相逢,不算有緣

曾經有人和我探討:究竟是門檻型的人或是機會型的人,對組織較有價值?使命型工作者和戀棧型工作者,對組織的價值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他們的價值差異太過明顯,不必贅言。可是,門檻型和機會型究竟何者較為可貴,仍有探討的空間。此處先以一個實際案例說明,在不同階段及情境下,機會型員工有他們的作用,不過也有強烈副作用。

幾年前,好友T君成立了一家媒體服務公司,由於市場需求強勁,業務逐年快速擴張,組織及人力也不斷擴大。可是,公司的運作體制,六年來還是一如以往,T仍然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既要經營外部人脈、開發市場、維繫客戶關係,還要在專業上指導產品及服務、操持內部管理,所以角色多重,職責繁重。這一、兩年來,看得出T的精神及體力,已大不如前,好友們都很為他心疼,也為他擔心。

經過多方尋覓,T終於聘請了一位專業經理人來擔任總經理,自己則抽身處理其它的事業擴張計畫以及外部資源的整合,這解決了他內外無法兼顧的困境。

新總經理W君,在上任之前,就有某位董事提出質疑和警告:根據W先前的職業經歷和面談過程所知,看得出是個利益掛帥、手段激烈的梟雄型人物,是否聘任值得三思。不過,T在需才孔急,且一時並無更適當人選的情況下,還是做出任用的決定。W總經理到職後力精圖治,充分展現長才,對內理順流程,對外積極擴充業務,在職二年期間,公司的營收連續二年擴增了50%以上,也賺得1個資本額以上的稅後淨利,股東權益跟著大幅增加。根據先前的約定,W當然也獲得十分豐厚的財務報償。

不過正當大家沈醉在企業高速發展、盈利爆發之時,W卻結合外部創投公司,意圖惡意併購自己的企業,他看到更寬廣的商業利益,圖謀的是高槓桿倍數的企業上市利益。

在併購議案遭董事會否決後,W總立即提出辭呈,而且不等公司覓得接任人選,立即帶著4位高、中階主管,投靠創投集團旗下,另設媒體服務公司,與自己的老東家公然競爭,這家新公司前幾個案子的客戶,都是T公司原先的客戶…

就短程目標和當年財務績效立場,機會型顯然比門檻型工作者更符合組織的現實要求。從對事、救急、百米衝刺的觀點,機會型的人在利益與組織相一致的情況下,確實能夠發揮短期效益。不過,從對人、對團隊和組織長遠利益來看,要陪同整個團隊一起跑馬拉松,機會型的人就不見得是和組織攜手前行的對象,甚至會造成組織難以彌補的傷害。

忠誠度看來有著長期和短期的差異,短期的忠誠度建立在利益上,利益消退了,緣份就盡了,充其量只是一種交換關係;長期的忠誠,有如家庭關係,需要堅定、互信、奉獻、安全等重要元素,這才是忠誠的真義。

在探討員工工作動能時,我們發現:真實的、長期的忠誠,是讓員工全心投入,義無反顧,而且不以為苦的主要因素。短期的相互依存關係,固然可以換得短暫忠誠,並獲得一時的成效,但其中的關係是脆弱的,只要內部破壞力大一些,外部吸引力多一些,關係結構就會遭受破壞。

相逢只是偶然,能攜手走向未來,才叫緣份。人際關係如此,工作關係何嘗不然?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71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