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婚:不離婚的幸福選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79 205
    26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不美滿的婚姻就一定得走向「離婚」一途嗎?


為了讓彼此都能得到幸福,
不再勉強繼續過著婚姻生活,
但仍然是互相扶持的重要家人。

婚姻關係的第三章:
結婚,離婚,卒婚。

所謂的「卒婚」就是長久一起生活的夫妻不解除婚姻關係,而能享受人生的意思。理解每個人的差異,並互相承認各自有不同的興趣與想法。不須總是在一起,也可以分開生活,或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但因為是家人,還是互相扶持。

本書以前所未聞的「卒婚」為立足點,細心地採訪以獨特方式過著充實後半生的夫妻,提出嶄新的夫妻生活方式。共收錄六對夫妻為了讓彼此生活幸福,不選擇離婚,而選擇「卒婚」的故事。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心理師周慕姿

幸福推薦

作者

杉山由美子

出生於靜岡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後,曾任職於鐮倉書房《Madam》、日經Home(現為日經BP社)《日經Woman》編輯部,現為自由作家。除了職業婦女、親子教養等主題以外,也廣泛於教育相關的主題進行執筆、採訪活動。著有《人生中途換檔》(OrangePage)《瞭解您孩子的學習狀況》(岩崎書店)《與謝野晶子溫泉與和歌之旅》(小學館)《從現在開始!目標就業的課程》(PERIKAN社)等書。

譯者

陳冠貴

臺灣大學日文系雙修中文系。受到林文月老師的演講「游於譯」啟發,自許能優游於中日文之間,帶給讀者閱讀無礙的文字饗宴,譯有小說《死亡的風景》等作品。

目錄


Story 1
先生是東京的大學教授;
太太是金澤的議員,積極的分居婚姻
沒想到《男人也會養兒育女》的先驅竟會分居
自學生結婚以來第一次的分居
第二次的分居,辰美小姐在金澤建立起人脈
克服幾次微妙的危機

Story 2
從分居婚姻
到家庭變成一個團隊
先生扮演支援太太的角色
兩人二十幾歲時幾乎都在國外生活
一開始由太太全面支援先生
不管誰去割草、誰去河邊洗衣服都沒關係

Story3
在下半輩子交換角色,
太太是一家之主;先生是自由業
「看護達人」是享受人生的專業全職主婦
在先生結束自營業,太太成為一家之主以前
早就穿越人生風浪的太太,以及喜歡製造東西的先生
因為歇業三年而加深的家庭羈絆

Story4
貫徹有實無名的婚姻,
我們很幸福
即使當上議員,仍以家庭為重
四歲就自己選姓氏的女兒
卸下肩頭重擔,平常的育兒就好
伴侶是我的智囊,心靈的支柱

Story5
育兒結束後的夫妻,
有戀愛自由嗎?
因為先生的戀愛陷入宛如切膚之痛的痛苦深淵
夫妻重新選擇彼此時
從前經歷的往事無法輕易捨棄
中老年的戀愛,各自的生活方式

Story6
改行當志工後,
過著合乎興趣又充實的後半生
一邊在大企業工作,一邊追逐金龜子到亞洲
開始重新思考與伴侶關係的時期
要自由做想做的事,基本原則是身邊的人獨立
自由換來的孤獨

結語

試閱



「我希望就這樣繼續婚姻生活,還是並非如此呢?」

中年的女性究竟有誰沒這樣想過?許多女性總是一邊這麼問自己,一邊封鎖這種想法度過每一天。

然而,在這當中也有勇於解決問題,訴諸行動的人,就像《A Walk on the Beach》的作者瓊.安德森(Joan Anderson)那樣。五十一歲的瓊為了尋找「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的答案,獨自去了美國的鱈魚角海邊,那個她曾與孩子們生活的地方。

她的先生在遙遠的地方展開新工作;父親過世;母親有失智症;兒子們則已長大獨立。

應該有很多人對瓊的個人簡介深有同感吧,特別是過去的人生很充實,心中暗暗自傲的人。

Midlife crisis,每個人都會面臨中年危機。

現在「婚姻畢業」這個詞似乎抓住了許多人的心。這是一種既非婚姻,也非離婚的夫妻形式。

從婚姻畢業。

意思也就是推開宛如鎮石壓身的婚姻關係,活出自己。婚姻畢業聽起來的感覺,宛如五月颳過的一陣清風。

我也認為「婚姻畢業」這個詞有拯救的感覺。明明覺得不用彼此綁在一起,也不須依賴對方,希望可以像一棵挺立的樹木,我卻在不知不覺間被家庭綑綁了。

中年以後的婚姻時間變得非常漫長。育兒結束以後,夫妻的時間也顯得綽綽有餘。

再次來臨的自由時間,照理說心情很開闊,但我們真的能如此生氣勃勃地過日子嗎?

不,早在這之前,中年女性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到了小孩青春期,想從父母身邊獨立而拚命展翅高飛的時期,也不再像年幼時整天纏著爸媽,而是優先與朋友度過時間。而且過去如此黏人的小孩,這時也會以充滿敵對的眼神表現他的反抗心態。沒有你也沒關係了,面對這樣的態度,過去育兒時的充實感突然變得很空虛。

「我到底在做什麼呢?」

這時我們不得不再次重新面對自己。

而且過去為了育兒同心協力互助合作的伴侶也感覺像陌生人。

為這種現象帶來新風氣的就是婚姻畢業。婚姻畢業是從過去關係緊密的家庭,理解每個人的差異,並互相承認各自有不同的興趣與想法。不須總是在一起,也可以分開生活,或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但因為是家人,還是互相扶持。本書所探求的,就是可以維持這種形式的婚姻畢業。生於一九五○年代前半的我,到了四十五歲之後,開始問自己「這真的可行嗎?」,專注地探詢自己的心意。

這時我從平坦和緩又充滿陽光的道路,突然掉進了陷阱裡。

我有兩個相差兩歲的女兒,看起來兩人都順利長大了。雖然因為她們才十幾歲,到出社會的成人還要花一段時間,不過已經不像嬰兒時期需要我了。這個事實令我驚慌失措。雖然我的工作是自由作家,但因我過去在育兒方面使出全力投球的力氣,還是讓我的肩頭一下子力氣放盡。此時已經讓我陷入了生存意義消失的混沌情緒中。

本來打算育兒比工作優先,但不知何時開始,我光是忙轉於育兒與工作就竭盡全力了。明明打算要當一個行有餘裕的自由作家,卻讓身心都負荷過重,根本像燃燒殆盡了。

我很空虛,就連一直很珍惜的工作,目的也是為了經濟獨立與籌措生活費。我連自己想吃什麼、想要什麼、想去哪裡都搞不清楚,我發現甚至沒有任何想做的事。
以前我把非做不可的事情列出來,光是依序處理完成就讓我煞費苦心,整路跑到底的疲勞,在此時一下湧現。

而且過去為了育兒,伴侶本來和我一起努力,就像雙輪車的兩輪,他也突然變成了陌生人。

就算對話也話不投機,互罵宣洩憤氣與挖苦對方,不曾說過的憤怒言語從彼此的口中脫口而出。

特別令我感到茫然的,是我們對金錢的想法差異。對於過度重視經濟獨立的我來說,諷刺的是我完全沒有和伴侶討論有關金錢話題的習慣。

我總覺得可以出錢的人負責出錢就好了,一直以來都敷衍了事。直到我生產以前,我們都是有實無名的夫妻關係,因此奠定了我們不對彼此的經濟狀況有過多干涉的做法。

後來即使我生產並結婚入戶了,這部分還是大致上沒有改變。甚至我們會為了今天誰要煮晚餐、誰要洗碗而發生爭執。小孩哭了、吃得很好、和朋友吵架等等,我們會說的話多如千言萬語。

我進入育兒生活的時代,景氣繁榮。

小女兒一歲的時候,不管是辭掉公司職員,轉為自由作家的我,還是身為翻譯家的伴侶,工作都不曾中斷。

我成為自由作家後不久,也成功如願以償出版了「自己的書」。在客廳一隅工作的居家辦公室形式,也很方便育兒,適合不擅人際往來的我。可是等小孩上了國中、高中的時候,日本卻處於看不見未來的經濟蕭條中。雖然我還不到那種程度,但伴侶的工作也是每況愈下。明明因此不安到晚上也睡不著,我也不想找他商量。

找機會談一談吧?泥沼就是從此開始的。

然後,這些過去被收進心靈深處,沉入記憶底部的事情,彼此都不厭其煩地不斷翻出舊帳。從相遇時的意見不合開始,過去對於對方的不滿一舉爆發出來。

伴侶也是一樣,伴侶會固執地堅稱又不是自己的錯,大罵我一頓。

我已經如此不受他喜愛了嗎?我如此被憎恨嗎?我們已經如此不理解彼此了嗎?這些事讓我很受傷卻連話也說不出來。

我對婚姻制度抱持複雜的感情。在還沒有夫妻異姓 、有實無名婚姻的詞彙出現前,我就已經實踐了。與其說我對這個做法抬頭挺胸面對,還不如說是戰戰兢兢地觀察周圍的反應。有實無名婚姻在三十年前很難讓人理解。膽小的我一直隱瞞身邊的人我處於有實無名的婚姻關係,時而巧言掩飾,時而含糊敷衍。為此我曾很猶豫生小孩,我害怕處在有實無名的婚姻關係中生產。

那麼我的伴侶又如何看待呢?現在想想,他應該覺得多是被我硬拖著走吧?從那時就開始意見分歧了。

後來我明明下定決心要以單親媽媽的身分生產,卻在生產後第三天就結婚入戶了。由伴侶改成我的姓氏,我也沒有對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本意追究到底,只是因為伴侶說「當了爸爸,未來就以筆名活下去」,我就放心的點頭說「好」而已。

那時我所執著的,是經濟獨立與家事育兒的分擔。我夢想著一切都是平等的關係。

我按照這份執著,過於忠實地如實實踐此想法。

在育兒時我們也繼續實行此做法。不過,在養育嬰兒的共同作業中,我們比較能夠順利分擔做完家事。我和伴侶都很熱衷照顧嬰兒。

可是,經濟方面卻還是維持原樣。等小孩長大,不再那麼需要父母的照顧時,沉潛的火種就再次表面化了。

我的朋友,同時也是我很愛讀的育兒隨筆名手,詩人伊藤比呂美小姐,以及作家森真由美 小姐都一個接一個爽快離婚了。曾經在家事與育兒方面攜手與共的伴侶,如此的緊密之情是否哪裡出現了破綻?我也察覺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了吧。

剛好這時候,伴侶買下了附近的公寓當作工作室。他開始會自己去那間公寓住宿,而我那面臨升高中考試的大女兒宣布:

「等考試結束後,這個房間就是我的。」

她說要把爸爸工作室兩房一飯廳一廚房的其中一間房變成自己的。因為以前女兒們都是兩人共用一間房間,我讓大女兒考試期在客廳念書到深夜,聽了她們許多爭吵而感到內疚,因此一下就同意大女兒的荒唐提議了。

「那這間房間就是我的了。」

二女兒也立刻如此說道。我真是粗心,以往竟沒發現二女兒也想擁有自己的房間,她們兩人都一步步朝著獨立生活成長了。就這樣我們一點一點地開始了不正規的分居生活。伴侶與大女兒住在工作用的公寓,我與小女兒則照舊住在以前的公寓。雖說距離大概步行三分鐘,但這樣愚蠢的分居對我來說還是怎樣也無法接受。

過去在育兒期間,晚上七點伴侶就會從工作室回來煮晚餐,我也把工作告一段落打掃洗衣,一家四口圍繞餐桌的雙薪家庭理想生活,一瞬間瓦解了。夏天休長假在南方島嶼度假的習慣,也因為大女兒升上國中開始社團活動而消失了。一家人變成四散各處。

我開始想一個人去旅行。

我的腦袋很混亂,對伴侶充滿詛咒。都是你害我失去了拚命建立的東西,我苦於這樣的憤恨之中。

「暫時分開如何。」

說這句話的人,不是我也不是伴侶,而是大女兒。

於是我開始去採訪到了中年期的夫妻。

大家在這個時期都是如何度過的呢?我殷切地想聽聽看他們實際的想法。

我們這個中老年世代,傑出的女性有的貫徹單身主義,有的勇於離婚,但其實有驚人的高比例結婚了。僅有少數人是單身,成為媒體寵兒,表現燦爛而活躍。

結婚率有九○%以上,而且在二十五歲前結婚,結婚後成為全職主婦,生了兩個或三個小孩,是我們一致的生活模式。而這些人的先生們,戰後嬰兒潮世代男人們的突出之處,就是走上學生運動,或是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大致上呼應了進入企業,在終身雇用制度中生存。

我採訪後的感覺是,現在的中老年夫妻,大概是維持長久婚姻生活到了史上罕見的程度。先生們熬過了罕見的日式經營終身雇用制度活了下來,然而我卻沒看到在後半場戰爭中的夫妻該如何自處。

採訪後讓我安心了,而且令我愕然的是,維持將近二十年夫妻關係的人們,大部分都感情不好。他們都是勉強忍耐,應付過去。連吵架都不吵了,反正對方就是那樣,已經死心了。

感情不好的婚姻只能離婚了嗎?

可是,許多同世代的人不選擇離婚也是我採訪的感想。

雖然老年離婚的人增加了,但頂多也才一○%吧。結婚以前的工作經歷短暫,勞動範圍就是扶養相關事務的太太們,即使離婚也沒有足以自立更生的經濟基礎。年金制度修正後,即使離婚也有領取年金的權利,而讓離婚的人增加一些,但半數的人還是不想離婚。

中老年世代的小孩比較晚長大成人,而且父母尚在,儘管是高齡社會,但父母健在,也還有兒子或女兒,牽掛很多。可以拋下這一切不管的,就只有對丈夫實在不堪忍受的情況了。

「我並不建議別人這麼做。」

四十九歲時是全職主婦,離婚時簡直一無所有的人所說的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六十歲職業為照護經理的這個人,在此之前換了好幾次工作,現在也要做雙份工作才能勉強自力更生。好不容易生活寬裕,也恢復了與孩子們的感情,因此搬到了孫子也能來玩的寬闊公營出租公寓。雖然生活很充實,但絕對談不上富裕。

這種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需要相當的勇氣與實行力。

與其嘮嘮叨叨,許多人會選擇在不透明的家庭內分居。我感覺有多達過半的人這麼做,感情不好的中老年夫妻實在很多。

我也去採訪了有繼承糾紛、憂鬱症、欠債的夫妻,但驚人的是,並非因為有欠債或繼承等糾紛才讓夫妻感情惡化,而是夫妻感情本來就不好,所以才會發生這些麻煩,實在弔詭。

他們過去日積月累的東西,表面化成了欠債或憂鬱症等問題。而且正是這種夫妻,才會不曾商量心事。

夫妻長期累積不信任的原因,許多都與「金錢」有關。先生很吝嗇就會加深太太的猜疑。夫妻不對金錢開誠布公,太太就會覺得先生很吝嗇,認為他可能獨占或隨意使用金錢,而先生最後就會以疏遠的形式來對太太復仇。

儘管如此,中老年的夫妻都各自懷有各種問題,設法維持體面,明明感情沒那麼好,還是讓這段婚姻繼續下去。

還有雖然是少數,也有人恢復了夫妻的感情。得了憂鬱症讓家人和當事人都痛苦不堪,到最後察覺了過去的自己很頑固,伴侶的體貼打動了她,從而恢復了心靈的安寧,這故事讓我很感動。大家都希望夫妻感情好,這個願望被踐踏、無視的時候,就會有離婚、生病,或是欠債等等糾紛。

離婚並不容易,之後也很辛苦。

而且許多人,在婚姻裡尋求安樂、平靜,以及關懷。在下半輩子與伴侶感情好的人應該很幸福。

然而,這個願望很難實現也是事實。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維持下半輩子的婚姻呢?

這本書的出發點是「婚姻畢業」這個詞彙,我採訪了一些下半輩子的夫妻生活倖存者。

有的分居,有的交換先生與太太的角色,這些人以各式各樣的做法,試圖實現自己獨有的下半輩子充實生活。

育兒結束後的夫妻可以更自由。

不須再彼此綁在一起,可以各自自由去做想做的事。可是又維持寬鬆的伴侶關係,只要建立的關係宛如能溫暖包住身邊的人,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不是離婚或繼續婚姻二選一,曖昧又有些敷衍,不束縛彼此的關係,不就是一般夫妻所期望的嗎?我也是如此,然而要毀壞過去建立的一切,我還是有所猶豫。

我拜訪了給我留下「柔和改變下半輩子的婚姻,為自己量身訂做生活方式」印象的人們。

這也是一趟重新審視我自己的婚姻,以及自己同世代婚姻狀況的旅行。

(本文的內容與採訪時無異,頭銜、工作等也都不變。)

Story 1

先生是東京的大學教授,
太太是金澤的議員,
積極的分居婚姻

採訪的夫妻簡介

廣岡辰美 小姐(太太)
一九五二年出生,歷經全職主婦、自由作家、主辦小雜誌等等,一九九九年第一次當選石川縣議會議員,現任三期議員,住在金澤。

廣岡守穗先生(先生)
一九五一年出生,中央大學教授。NPO推行網路理事長(現為顧問)。著有一九九○年出版的《男人也會養兒育女》(岩波新書),身為一個會做家事育兒的男性,一躍成名。現在與次女、三女、次男住在東京都內。

兩人育有五個孩子,分別為男、女、女、女、男。

沒想到《男人也會養兒育女》的先驅竟會分居

育有五個小孩,著有《男人也會養兒育女》的男人育兒先驅,擔任中央大學教授的廣岡守穗先生與辰美小姐夫妻正在分居?

守穗先生二○○一年付梓的短文〈身為父親既悲哀又有趣〉的一節文章中提到這件事,吸引住了我的目光,真令人訝異。他們的五個孩子雖然長男長女已經獨立了,但包含老么較年幼的三人都還是待在家裡的年紀。而且,辰美小姐因為工作而分居讓我有些驚訝。她應該是全職主婦吧?她到底開始做什麼工作了?

〈身為父親既悲哀又有趣〉一文中所寫的長女令人印象深刻。她和父親的想法不同,立志務農,獨自定居在鄉下的村莊,租借農田耕作。文中記述了他對長女的困惑、不安、父愛,以及共鳴。

因為她原本就是專修地方大學的農藥科,其實很堅強,做父親的雖然如此肯定女兒,卻又對於小孩獨立流露出微微的寂寞。

一九九○年岩波新書出版《男人也會養兒育女》時,非常新鮮。一九五一年出生的大學教授、有五個孩子的男性參與了家事育兒,這個宣傳口號扣人心弦。那是個開始期待這種男性出現的時代。距今約十三年前,讓我感覺男人們也熱烈討論育兒的時代來臨了。

可是,老實說,我對於他的妻子辰美小姐是全職主婦的身分感到很生疏。當時我的工作是雜誌編輯,過了三十歲還在猶豫要不要生小孩;而辰美小姐大學輟學,二十一歲就生小孩一直過著全職主婦的生活,我雖為同輩的人,對這種生活方式卻感到遙遠得無法想像。

之後守穗先生寫了《女人們「培養自己」》這本書,採訪彙整了在NPO、勞動合作社、福利事業等領域,女性們開始「兼職以上、全職未滿」工作的狀況,看到書上寫著妻子也開始工作了,就很放心她果然是往這個方向走了,也很認同。

之後她的工作繼續發展,最終就變成分居的生活方式了嗎?可是五個孩子的教育以及家事又該怎麼辦?我在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才生兩個女兒,辭了編輯的正職工作,轉職為不安的謀生職業,以育兒優先的自由作家。對我來說,這時聽到這消息在意的是她的孩子們。

另一方面,對於育兒結束後的夫妻來說,我認為即使分居也無所謂吧,因此廣岡先生家庭的第二階段引起了我的興趣。

對中老年的人進行問卷調查也會看到太太希望「鄉村生活」,而先生夢想「都市生活」,甚至「外國生活」的情況;另外也有先生明明希望「在鄉下務農」,而太太「想在市中心的公寓舒適生活」的情況。看了這種問卷調查的齟齬不合,我覺得與其有一方為了另一方犧牲,雙方心懷不滿地生活,還不如乾脆分居,各自去做上半輩子因忙於育兒而不能做的事還比較好吧。

其實我本身與青春期的女兒們生活,也覺得公寓空間很窄小,因此先生和大女兒、我和小女兒分別住在附近的公寓,開始發展成不正規的分居,我也急著希望把這種生活正當化,但夫妻的齟齬不合也變嚴重了。看了幾個朋友在育兒之後爽快「離婚」,「離婚」這個字眼也掠過我的腦海。可是,我看到先生的父母離婚後,對公婆與先生兄弟造成的影響,也一直在反覆思考不勉強離婚,保持距離又能建立穩定、良好關係的方法。

不過,廣岡先生他們的「分居」消除了我這種天真的想法。他們擁有深切體諒對方的感情基礎,也歷經了許多波折。雖然這路上滿布荊棘,齊心協力才好不容易建立起這種生活方式。

我訪問辰美小姐與守穗先生兩人之後,
「希望永遠都像情侶一樣。」
「我和她密切相連,無法想像沒有她的人生。」

守穗先生這兩句話一直縈繞我的腦海,讓我感到心頭一暖。守穗先生也這麼說道:
「她當上石川縣議會議員時,我非常開心高興。」
「雖然分別工作,但我們是平等的夫妻,彼此關係緊密。要是別人看到我們,會覺得那種夫妻的生活方式不錯就好了。我希望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傳達這樣的訊息。」

之後他明快地說道:
「我的家事育兒負擔也越來越重了呢。」

他們一步步踏實地互相確認並追求理想的夫妻模式。意氣風發的話語顯得朝氣蓬勃。守穗先生露出了害臊的微笑,沒有絲毫傲慢的隨和與直率,極為爽快。能和這種男性生於同一世代,我感到很光榮。

守穗先生是中央大學教授。

太太辰美小姐則是石川縣議會議員。

守穗先生也在金澤學院大學授課,因此每星期大概會前往金澤兩次;辰美小姐一個月則大約會去東京兩次兼辦公事。他們在金澤與東京都有自己的家,辰美小姐與娘家媽媽住在一起;研究生(留學中)的次女與大學生三女,以及次男則和守穗先生同住於東京的住處;長男已結婚、長女則在鄉村生活。

一個家庭好不容易達成這樣的生活,一路走來絕對不可能是平坦大道。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6976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