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之後(三版):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

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 Fall of Global Empires- 1400-2000
唯一貫穿中西的帝國通史!全方位俯瞰六世紀的世界舞台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最強熱水支援,讓你隨時喝熱茶、煮泡麵

  • 會員好評 ★★★★★(1)
  • 2個人喜歡
  • 79 514
    65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世界史地歷史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約翰.達爾文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黃中憲
  • 出版社: 野人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9/02/27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榮獲當年度Wolfson史學獎,
首創「歐亞革命」帝國史觀,顛覆了歷史課本的西歐視角,
唯一貫穿中西的帝國通史!
全方位俯瞰六世紀(1405~2000年)的世界舞台


◎江南和英國條件相仿,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後者?
◎清朝平定新疆,其意義相當於歐洲征服美洲?
◎大英帝國殖民印度,其實是為求生存?
◎日本鎖國時,江戶繁榮無比,一城人口數就超越當時歐洲各國?
◎俄國1812年擊退拿破崙,二戰還成為打倒希特勒的主力?
帝國究竟是個人的野心霸業,還是歷史的常態?

▍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

《帖木兒之後》將世界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用真正的全球視野、全方位視角,為人類現代史提供了嶄新(但平衡可靠)的觀點。歷來史學名著與此鉅作相比,都顯得有所侷限;日後我們也很難期待再有超越之作。

帖木兒是史上最後一位「世界征服者」。他的部隊燒殺劫掠,征討範圍西達地中海濱,東抵中國邊境,似乎再過不久,就能恢復其祖先成吉思汗時期的帝國版圖。然而,當他於一四○五年去世,一統天下的帝國也從此告終,至今再不復見。

接下來的歷史書寫,傳統上都以歐洲帝國的擴張作為世界舞台的焦點,卻忽視了伊斯蘭世界和東亞偉大文明的並存,在當時形成三足鼎立的均勢形勢。直到歐亞世界發生一場革命,才使這均勢發生改變,但也從未徹底翻轉過。

從帖木兒去世到二十世紀結束,這六百年之間,亞洲的幾大帝國並未受到歐洲入侵者的深刻撼動。中華帝國歷經種種內憂外患,至今屹立不搖,反倒是曾經「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走向了滅亡,而納粹帝國更在竄起後不旋踵間,就遭擊潰。

帝國的興衰或屹立,其背後的原因仍是世界史領域極耐人尋味的謎題。

▍一改傳統西歐觀點,放大時空格局,▍
▍深入追索在政經文化的交互影響下,▍
▍東、西方勢力如何展演出今日世界的全貌!▍

《帖木兒之後》以嶄新的觀點看待全球歷史:
在視角上,摒除以西歐為中心的偏見,採360度全舞台的視野,將遠東、中東、中亞乃至西伯利亞一併納入觀看鏡頭中;
在面向上,從經濟、文化、地緣政治到常民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化的探討;
在論述上,廣納各方學者門派,從布勞岱爾到霍布斯邦,從亞當斯密、馬克思、韋伯到薩依德……等等,詳述各家論點,再一一檢視討論;
在方法上,以時間為切片,跨越空間來綜覽全局,追索各方勢力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作者透過由此得出的歷史視野,探討過去六百年間歐亞歷史上最著名、最撼動人心的事件,使那些事件再度鮮活呈現於今日,讓我們不僅再度感到驚奇,也更清楚認識今日「全球化」世界最顯著的特色——亞洲的偉大復興。我們如欲掌握未來走向,就必須深刻梳理這段至為關鍵的歐亞世界史。

名人推薦

南方朔 導讀推薦
吳家恆(遠流‧出版三部總監)、陳光興(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郭重興(讀書共和國集團社長)、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辜振豐(作家)、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聯合推薦

南方朔

本書以帖木兒為名,它所寓意的其實就是大美帝國這種新全球帝國的困境……本書由於擺脫了過去的歐美中心主義色彩,在敘述過去和現在時,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國及中國,遂有了更多理解,而沒有意識形態性質的不當針砭……世界的帝國史乃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正在寫的書頁,看來帝國間的縱橫捭闔,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

Paul Kennedy, Sunday Times
一九六○年代後,「微觀歷史」獲得學界青睞,大行其道。近十五年來,「大歷史」重返文化圈令人期待欣喜,而跨越五大洲六世紀的《帖木兒之後》更是一部巨觀歷史佳作。作者對於帝國的陳述上溯中世紀,下達當代情境,兼具東方與西方,值得敬佩。

Piers Brendon, The Independen
約翰‧達爾文的《帖木兒之後》極具啟發性,作者對全球歷史的了解廣博精深,他認為歐洲勢力在帖木爾駕崩之後的六世紀裡,歐洲、中東、亞洲三足鼎立的世界裡其實多半屈居邊緣,達恩的論點藉由氣勢磅礡的陳述獲得呈現。

作者

約翰.達爾文

長期關注歐洲去殖民化議題,熱衷探討帝國的興衰史,針對大英帝國的衰亡,著有多部著作《大不列顛和去殖民化》(Britain and Decolonization)、《大不列顛帝國的終結》(The End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Britain)、《埃及和中東》(Egypt and the Middle East)。目前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的研究員,且在該校教授帝國史和全球史。

譯者

黃中憲

1964年生,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專職翻譯。譯作包括《歷史上的大暖化》、《成吉思汗》、《貿易打造的世界》、《破解古埃及》、《蒙娜麗莎五百年》、《法老王朝》、《大探險家》等。

試閱

推薦序

這一本歷史的帳,你不能不知道!

◎郭重興(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讀這本書,讓我想起以往翻開世界史、西洋史,無論是史學名著或歷史課本,多半從希臘羅馬時期開始,以西方世界為中心論述全球歷史的進程,一番敘議長談之後,最後才「聊備一格」地以一個篇章書寫東方或亞洲,彷彿那是個單獨存在的空間,與世界其他地方沒有關聯,從古至今也沒什麼大變化。這樣的書寫模式,透露了一個訊息:傳統西方史觀認為,東方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沒有積極的貢獻和影響。

  然而,這樣的觀點,卻無法解釋身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如何能在二十世紀末富裕到彷彿可以買下全世界?也無法解釋十九到二十世紀間的俄國,何以能擊退拿破崙,又阻敗希特勒?而中國、印度甚至南韓這些「不在世界中心」的勢力,今天又怎能驟然之間強勢崛起?

  這正是《帖木兒之後》企圖解釋的諸多問題之一。事實上,此作包山包海,方方面面無一不談,廣納各家所言卻又自成一家之言,帶我們將這六百年來的全球世界看了個通透,議敘之間淋漓盡致,有種「沛然莫之能禦」的暢快感,令人忍不住讚嘆:這才是「通」史!

  此作是迄今所有歷史著作中,第一本嘗試用如此全面的角度,探討中世紀至今形成的過程。所謂「全面」,涵蓋了「地理」和「面向」上的全面。

  在地理上,作者將西元1400到2000年這六百年分為六、七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分別書寫歐洲(遠西)、伊斯蘭世界(中歐亞)和儒家文化的東亞(遠東)三大地區(或曰勢力)的狀態,以及三者之間彼此的交互作用。這樣的書寫模式源自於作者認為,自從1405年帖木兒王朝隨著他去世而崩亡後,歐亞世界的棋局正是由上述三方勢力共同譜寫而成的三足鼎立形態,甚至,從作者提出的種種論據顯示,當時的歐洲無論在政治、軍事和商業組織的成就上,比起另兩方只是旗鼓相當,或者還略遜一籌。此外,包括後來葡萄牙人打開了南洋貿易商路,以及工業革命賦予了歐洲擴張的新權力……等等普遍採用的歷史認知,也受到了駁斥。

  這不禁使我回想起數十年前我還在美國讀書時,其實已有許多亞洲或中國的歷史研究,都對中國唐宋時期的成就大加讚譽,也對明清的國力富強予以肯定。史景遷即曾說過,如果讓他選擇自己的出生地,那他要活在中國的明朝,因為那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黃金時代。因為這些朝代在許多方面的發展,都超越了當時世界其他地域。可惜的是,在講求知識分工的現代社會,亞洲歷史的研究論點仍難跨越學界的藩籬,納入世界史的主流觀點中。由此來看,這本《帖木兒之後》所具備的「多視角」價值,便更顯珍貴。

  至於在面向上,這本書也是少數除了政經軍事等「大事」之外,還將探究重點深入到普羅大眾生活中的史書,例如稻米、棉花、糖、茶等民生物資、賦稅制度、礦產、交通運輸,乃至教育、人口、信仰等等,凡是對當時社會或帝國發展具有深刻影響的因素,均加以檢視,且時刻不忘追索三大地區複雜且不斷變動的交互影響。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例子,莫過於英國在印度棉布大量進口的壓力下,催生了工業革命,因而成功防禦了亞洲製造品的競爭優勢,最後甚至將取自印度的棉花製成棉紗及棉布,回銷至印度;另一方面,又轉身探討當時的中國江南也是棉布製作大區,無論就富裕程度、紡織品的生產程度和生產力都和西北歐洲一樣高,糖、茶之類商品的消費可能更高,在中國的角色相當於歐洲的商業心臟地帶。而中國在技術的發明創新能力上,在這之前往往優先於歐洲,在各項條件相仿之下,何以工業革命未能發生在中國江南?

  這番做學問的功夫既要打破時空距離,還得講究扎實嚴密,光是史料的蒐羅研讀,就已是大大不易,作者居然還廣納各方學者門派,從史學界名家:法國年鑑學派翹楚布勞岱爾,乃至於寫《國富論》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德國社會學大師馬克思.韋伯,到文化評論家薩依德……等等,將各家論點加以詳述,再一一檢視討論,令我們在閱讀這部帝國史的同時,也順帶讀了一遍史學史,或曰史學思想史。當然,作為中文讀者,黃仁宇的大歷史觀也不時浮現腦際,多了層相互比較兩位學者史觀異同的樂趣。

  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藉由分析、探討「歐亞革命」的成因、影響,讓我們了解偏處歐亞大陸一隅的歐西,何以能與其他的舊世界走上各自分流的道路,甚至宰制了全球政治、經濟與文化論述。但或許更令讀者掩卷三嘆的是,才不過兩個世紀不到,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卻又形成了新的均勢,東西兩方又逐漸合流,「全球化」於焉誕生。

  於是,我們因此得以看到現今世界的全貌:自帖木兒死後,至今再也沒有勢力或成就大到足以稱霸世界的「中央」帝國,如今世界的權力版圖,更回到了帖木兒王朝剛結束時的均勢形態。這同時印證了書中所言,中世紀以來歐洲勢力透過帝國手段所進行的殖民、瓜分,都只是「表面」的統治和入侵,並未能深刻撼動歐亞世界許多國家及其強韌文化。同樣地,未來這個世界所走向的「全球化」,也只會是各地之間相連關係的深化,而非僅是趨同於某一種文化的簡化結果。

  站在廿一世紀往回望,《帖木兒之後》絕對是日後史學家難以超越的經典大作。而身為中華帝國遺緒一員的我們,讀史之餘,不僅胸中塊壘將一吐為快,也對這方島嶼的過往、現下及未來,有更清明的思慮及更飽滿的自持。

導讀

帝國史的大師級著作

◎南方朔(作家)


  二○○八年美國的次貸風暴和金融危機,就大歷史的角度而言,這乃是帝國內爆的徵候,它等於代表了「大美帝國統制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的走向式微。於是,有關大美帝國的研究,特別是帝國史的研究,突然之間又再次成為學術界的新主流。

  當代帝國史主要學者、牛津及哈佛教授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最近指出,紐約的歷史協會大廳懸掛了十九世紀主要風景畫家柯爾(Thomas Cole)所畫的五幅「帝國之歷程」。第一幅,「自然國度」,畫的是片蓁莽大地,只有少數採拾狩獵的人們;第二幅「牧歌國家」,畫的是田疇茂密,民生樂利的田園景象,遠處還露出希臘式的神廟,顯示社會的富裕及 走向壯盛。至於第三幅,「帝國的極致」則畫的是個港市,全都是石質巨大的建築物,舟楫如雲,真是帝國的繁榮氣象;第四幅「毀滅」,畫的背景依舊是帝國鼎盛的建築物,但卻混亂脫序,藤蔓已從地下往上攀升;第五幅是「荒蕪」,畫的是繁華後的荒涼,石柱依然,但已是一片荒煙蔓草,一個帝國已告結束。佛格森表示,近代史學界一度相信循環歷史觀,那就是把帝國的歷程比喻為一個生命體,由誕生、壯年,最後難免走向衰老死亡。但近代對系統學的研究,卻發現一個複雜系統的瓦解,經常會快速發生,牛津帝國史學家海瑟(Peter Heather)及韋特柏金斯(Bryan Ward-Perkins)即指出,古代的帝國如西羅馬帝國、中國的大明王朝、法國的波旁王朝、舊俄的羅曼諾夫王朝,以及鄂圖曼帝國等帝國的瓦解,都不脫在極短時間裡即快速巨變的格局。

  而今天的大美帝國從立國之初,即以帝國建造為它的認知方向。在立國時,「大陸議會」的制憲代表拉姆塞(David Ramar)即已明言,美國「將會使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等皆相形見絀」,華盛頓也明言美國的誕生乃是個「雛型帝國的興起」,傑佛遜總統任內奪權到密西西比州和密蘇里州的廣大土地,他即明言美國乃是個「自由帝國」。在過去兩百年裡,大美帝國以武力維持住了它的帝國規模,但到了今天,它肆無忌憚的窮兵黷武,將全球視為它的殖民地,美國已使得全球武裝的反殖民運動被帶到新的高點,而它自己龐大的軍費及消費支出,也使得它的國家債務由二○○八年的五點八兆美元即將增至二○一九年的十四點四兆美元,但美國仍遵循它的帝國邏輯,企圖將它的債務壓力以通膨輸出的方式轉嫁給全球分擔,這只會使債務危機後快速的誘發政治危機和帝國瓦解的危機。因此佛格森教授指出,帝國的歷程很可能不是緩慢的循環,而會是快速的巨變。

  正因近代最後一個帝國大美帝國已出現崩解的危機,並正展開帝國大反撲,當一個舊歷史正在成為過去,自然而然的,學術界的帝國史著作在最近也突然大量湧現,據個人有限的資訊,這方面的著作除了佛格森的大英帝國研究著作外,尚有哈佛學者邁爾(Charles S. Maier)的《帝國之比較:美國的興起及它的前行者》,牛津教授約翰達爾文(John Darwin)所著的《帖木兒之後:一四○五~二○○○年全球帝國史》,另外還有學者波本克(Jane Burbank)及庫柏(Frederick Cooper)所著的《世界史裡的帝國:權力及差異政治學》,以及派森斯(Timothy Parsons)所著的《帝國規則:帝國建造人及維持者,及他們為何衰敗》;以及殷墨門(Richard H. Immerman)所著的《自由帝國:由富蘭克林到伍爾夫維茲的美國帝國主義史》等。帝國史的重要著作相繼出現,基本上是反映出了大美帝國走向沒落後的衍生趨勢,因而許多討論到大美帝國的興起與衰落的著作,多少都顯露出某種程度的惘然之感。

  西方所謂的帝國和帝國主義,它的語源皆出自拉丁語的「絕對帝權」(Imperium)。它指的是羅馬時代的參議院對它的臣民即征服地區擁有行使統治之權,而後到了奧古斯都大帝時推動「絕對王權」(Principate),整個帝國主義的說法遂告確定,並一直延續至今。帝國指的是某些國家可以依靠其國家暴力將統治意志延伸到國界之外。但古代的農業或游牧帝國,雖有土地及貿易路線的爭奪,這種帝國並不涉及意識形態的支配和話語權的壟斷,直到歐洲帝國的出現,由傳教士及人類學家先行,合理化了西方殖民主義的優越性,這就是以「科學的東方主義」為基礎的東方主義論述。歐洲帝國的興起,它所宰制的不只是土地和資源,更企圖宰制各地區人民的記憶與意識,使得所有其他地區的人民都成了沒有歷史的野蠻人。這種新帝國建構出了一種新的單向道的歷史觀,其他文明都是漫漫長夜裡的次等族群。這種單向道的帝國宰制模式,也使得近代帝國呈現出獨特的景觀,支配與反支配間的鬥爭因而更加複雜。

  在目前這個時代,區域自主意識更增,但全球相互依賴也更甚,它會像許多人期望的是帝國時代的終結,或是像一九三○年代那樣,經濟的蕭條反而造成帝國間的對立擴大,而走向帝國之間爆發戰爭之路,或者是像邁爾教授最近指出的,帝國以一種連結但臣屬的方式去重建世界秩序?但目前這個大美帝國走向沒落的時刻,其實也是世界充滿了風險的時刻,未來難免有漫長的動盪過程要經歷。

  目前正值大美帝國走向衰退沒落的時刻,人類的大歷史因而面臨了可能的巨變,由於時代的變化,帝國史的研究遂風雲際會成了新的顯學,而在眾多帝國史的研究著作裡,約翰.達爾文的這本《帖木兒之後:一四○五~二○○○年全球帝國史》無疑的是本相當有經典性的重量級著作。哈佛教授邁爾最近在評論相關帝國史的著作時,即推崇該書為「大師級著作」。

  首先必須指出的,乃是此書以帖木兒(Timur, Tamerlane, 1336-1405)為名,有著作者獨特的寓意。遠至中國古代的漢王朝開始,世界的重心在歐亞大陸,在那個時代歐亞大陸有陸上絲路及海上絲路可通,中國使節可以平安抵達地中海東岸。絲路的暢通,縱使到了唐王朝,玄奘法師尚可獨自一人出中土,經過今日的阿富汗,而後越過興都庫什山而抵達今日的印度,絲路的暢通到了成吉思汗時達於頂峰。蒙古帝國是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蒙古帝國統一了歐亞大陸,使得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及他的父親和叔叔,得以越過地中海抵達君士坦丁堡,再循陸路經過今天的伊朗、亞美利亞、阿富汗,而後越過帕米爾高原,到達蒙古帝國的中心上都和大都,即今天的北京。蒙古這種橫跨歐亞,即所謂全球帝國的局面,後來唯一的繼承者即帖木兒,他是出生於撒馬爾罕和興都庫什山一塊沙漠中的綠洲之突厥人,在十四世紀六十年代,他領導一個游牧部落聯盟而竄起,他精於用兵,征服了從蒙古到地中海的每個國家,企圖重建成吉思汗的帝國霸業,不幸的是,一四○五年下半年他率領大軍企圖長征中國時卒於途中。他的死已意謂著古代全球帝國時代的結束。後來的帝國史基本上可以說都是從帖木兒失敗之處開始,直到大美帝國以跨大西洋和太平洋這種跨洋全球帝國的出現為止。本書最後指出,帖木兒的失敗意謂著歐亞世界不願接受單一制度、單一統治者或單一套規範,帖木兒的失敗乃是歷史的陰影,也是全球帝國的陰影。本書以帖木兒為名,他所寓意的其實也就是大美帝國這種新的全球帝國的困境。

  其次,本書乃是廿一世紀的著作,近代自從歐美等海洋帝國興起後,即出現了由傳教士、人類學家及其他思想人物聯合創作的東方主義論述,它將工業革命及啟蒙運動以來的變化認為是現代性的起源,這是一種獨特的線性史觀,意圖用這種史觀壟斷一切歷史解釋,包括孟德斯鳩、亞當斯密,以迄韋伯為止,都是這種新的優勝劣敗史觀的參與者,經濟史上所謂的「大分流」也是這種史觀的衍生物,這種史觀以前就有荷蘭殖民史學者范洛伊爾(J. C. Van Leur, 1908-1942)提出過質疑,近代更有巴勒斯坦思想家薩伊德(Edward Said)的東方主義展開全面且深度的批判,這也就是所謂的後殖民思想的展開。後殖民思想的深層內涵乃是把歐美那種自我中心的價值觀全面解構,使它無法再壟斷歷史的話語權和定義現代性的權力,這等於是把歐美「去中心化」和「地方化」,只有透過這種洗禮,其他地區始有可能去解釋自己的現代性。

  這本書正因為建立在這種基礎上,它在敘述帖木兒以後的帝國史時,遂能「將事實如它本來的樣子呈現出來」,而沒有以往歷史敘述的那些意識形態偏見繼續作祟,在這個意義上,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後殖民時代的帝國史」,它在敘述全球化現象時,遂能擺脫「大分流」的說法,而以「大合流」取代。

  本書由於擺脫了過去的歐美中心主義色彩,它在敘述過去和現在時,對鄂圖曼帝國、俄國及中國等,遂有了更多理解,而沒有意識形態性質的不當針砭,尤其是當它敘述到蘇聯解體後,大美帝國肆無忌憚地展現出強勢帝國的作風,更是語多警告,認為這只會讓大美帝國自陷危機之中。至於對帝國的未來,作者則深信,單一帝國強權的時代已成了過去,在這個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相互勾連,但世界文明又相對極不穩定的時代,各個大國都將面臨極大的挑戰。世界的帝國乃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正在寫的書頁,看來帝國間的縱橫捭闔,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84343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44
    • 商品規格
    • 23*17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ge******************.tw 說:
    2020-09-09
    《帖木兒之後》的觀點是嶄新的視角,過去歐洲系歷史書,視角只由西歐出發難免會有偏見,而這本書把東亞、中亞、西亞、西伯利亞都一起寫進來了,而且面面俱到,從經濟、文化、地緣政治,絕對是上乘的歷史佳作!
  •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