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知多少:佛教與中醫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固定
版型
Epub
流動版型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7 140
    200
  • 分類:
    電子書宗教命理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釋永有 追蹤
  • 出版社: 佛光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4/15
  • ※ 本優惠商品不參與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內容簡介

中醫是一種治療方法,佛教是一種解決煩惱的辦法。
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體驗。
中醫是一整套的療方,佛教是一整體的全方位調節。
中醫理情順氣,佛教治心明性。
中醫與佛教語言有差異,可溝通。
中醫以他力治療為主,佛教以自力調心為要。
中醫以療癒心理疾病為目的,佛教以斷除煩惱解脫生死為目標。

本書整合佛學、中醫和心理的研究心得,作跨領域的思惟,為現代人心理健康把脈及提供具時代意義之醫療參考價值。著重化解心事的煩惱,是一本現代人提升正能量的佛法醫書。

佛教是一種信仰,而中醫是一種醫學,二者屬於不同學科。然而兩者相同之處都是在於具有調心的部分。佛教所謂的貪瞋痴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每一項都和中醫的七情有許多的連結和關係。而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中醫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佛教更是一種解決煩惱的方法。

作者以中醫融合佛教的論點,在自然醫學、精神醫學的多元方法,提出心靈保健實是現代人應重視的課題。

作者

釋永有

英國威爾斯大學教育碩士
英國倫敦大學宗教學博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個性謙虛溫和,曾任佛光大藏經編輯及各級佛學院教師多年,也曾擔任過南華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及衛生保健組組長。過去在歐洲各國弘法多年,也曾至亞洲、南美洲各國巡迴演講,目前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擔任教職。

2010年由美國佛光出版社與國際翻譯中心出版的法師著作 The Diamond Sutra in Chinese Culture (金剛經與中華文化) ,於全美三百五十家出版社及一千四百本好書中,入選Foreword Magazine 雜誌的 「2010年第十三屆年度最佳書籍獎」社會科學類。

擁有前世治療師、認知療法及NLP治療師和針灸醫師等專業資格,善長於結合佛學、生死學、心理學作生老病死之探討,而對於心理方面更跨越佛學、中醫、心理領域,有獨到之見解。

目錄

【推薦序一】-廖 俊 裕
【推薦序二】-陳 秋 媛
【自序與感謝】
【引    言】
【摘    要】
【Abstract】

【  第  一  章  】 相關文獻
第一節  佛教、中醫與心理相關文獻
第二節  佛教與中醫相關文獻
第三節  佛教與心理相關文獻
第四節  中醫與情志相關文獻

【  第  二  章  】 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之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醫調心方法相關理論
一、中醫對心的看法
二、形神關係
三、五臟與神志
四、七情
五、陰陽五行
第二節  佛教調心方法相關理論
一、佛教對心的看法
二、病因
三、成為良醫的方法
四、藥師佛與醫療
五、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行醫因緣
第三節  調心理論之比較研究
一、中醫七情與佛教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之比較
二、中醫七情與佛教七情之比較
三、人類的複雜情緒

【  第  三  章  】 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醫調心方法
一、中醫心理疾病之治療方法
二、心理疾病之耳穴療法
第二節  佛教調心方法
一、原始佛教調心方法
二、漢傳佛教調心方法
三、調心療癒案例
第三節  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一、中醫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佛教是一種解決煩惱的辦法
二、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三、中醫是一整套的療方,佛教是一整體的全方位調節
四、中醫理情順氣,佛教治心明性
五、中醫與佛教的語言有差異可溝通
六、中醫以他力治療為主,佛教以自力調心為要
七、中醫以療癒心理疾病為目的,佛教以斷除煩惱解脫生死為目標

【 第  四  章  】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之比較
二、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之比較
三、中醫與佛教調心方面整體性之比較
第二節  建議
一、中醫與佛教的整合
二、中醫、佛教與自然醫學的整合
三、中醫、佛教與精神醫學的整合

【    結    語    】
【    附    錄    】
【參考文獻】

序/導讀

推薦序一

永不止息的調御丈夫—永有法師


每次看到永有法師,都不免有敬佩之情。

他有時說我好學,事實上,他的好學深思令人讚嘆,自嘆弗如。

由於《易筋經》治好了我很小就有的過敏性鼻炎,我常想推廣《易筋經》,為了弄清楚《易筋經》的生理、心理效能及其理據,我進修了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現在改名自然療癒研究所)。還沒進修前,我先去研究所旁聽陳淼和中醫師的中醫課。那時,我就在課堂上,常常看到一縷袈裟的永有法師,很認真的旁聽淼和醫師的課程,不管是《傷寒論》,還是經絡學等。

課後,他也常來告訴我許多進修的訊息,包括虹膜學、黃麗春教授的耳穴學、花精等。這些都是他擅長的項目,他也常用這些來幫助同學。我在許多同學的耳朵上,都有看見永有法師的愛心。幾年前,他也送過我一瓶救援花精,每當我情緒起伏較大時,我就稍為噴兩下,頗有效益。

不僅如此,留學英國的永有法師,在英國攻讀博士時,除了諮商課程的學習外,他發現催眠和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對於許多問題都有不錯的效果。因此在正式學院之外,他也拿有NGH的催眠師證照。

這些都顯示出,永有法師對於能夠處理人們的身心靈的方法與學問,都保持高度的關注,與學習的熱忱。二○一五年,他很小聲地跟我說,他的第二個博士學位的論文已經完成,是有關中醫的博士論文。當場,我驚訝的佩服他的求知欲之旺盛與助人之熱情。

永有法師把他這幾年鑽研中醫的心得,集中在調整情志心理方面的知識,和他所擅長的佛學結合比較。佛學和中醫這兩者對於人的身心靈的處理都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幾年也有中醫師在中醫之外,另鑽研佛學,將之融合一起出版。這表示兩者是可互相配合心事知多少:佛教與中醫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比較,而增加對於個案的效果。法師把二者的焦點集中在心理情志方面的調整,是他這幾年關於輔導與諮商心得的結晶(法師擔任過南華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相關的洞見迭出,對於個案的問題處理方法,有更廣、更大、更多元的方法的提出。讀者閱讀之後,對於﹁調心﹂會有更開闊的空間、更多元的切入點,將有所裨益。

欣聞法師新作誕生,爰提筆將認識法師以來,其精進情況敘述,堪稱為「永不止息的調御丈夫」,是為序。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任.廖俊裕


推薦序二

心病還須心藥醫


伴隨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日趨複雜,生活方式出現多元化。競爭加劇的同時,使得人們不得不處於節奏快速、激烈和頻繁應激的狀態之中。身心承受著巨大壓力,凡事患得患失。或發為憂愁悲憤,或易陷情緒抑鬱,而心靈神智失調,又往往能致生理紊亂,繼而誘發疾病。近十年間,現代生物醫學也證實了心身醫學乃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為核心,大量研究證明大腦與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激素以及免疫因子的相互作用與調節。心理應激是由於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對於環境要求與自身應付能力不平衡所引心事知多少:佛教與中醫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起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當這一狀態程度過重或持續時間過長(即過度應激)時,往往會引起機體某些器官或功能的紊亂,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即從輕度心身失調的亞健康狀態演變為心身病。因此心身醫學(mind-body medicine)是西方醫學界近年提倡的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補充和替代醫學)重要的領域,包括生理回饋、冥想、放鬆、團體支持、瑜伽、針灸、吐納、導引、催眠、氣功和太極拳等。

「形神合一」乃為傳統中醫學特有生命觀,其將人的生命活動分為兩大類:即以物質、能量代謝為主的生理性活動;另一類則是精神性活動。在機體統一整體特性中,心神負責統率與協調的作用,唯有在心神的統率協調下,各臟器組織方能維持功能及規律上的和諧。中醫養生特別強調「形神共養」,即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養,使得形體健壯,精神充沛。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使身體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的發展。

釋永有博士多年來潛心研究東西方自然醫學,並以奉獻所學造福人群為終身志業,是為理論與實務經驗兼備之自然醫學實踐者。本文整合中醫理論、情志醫學、心理學及佛學領域中關於心身疾病的論述,針對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作出比較並提出具體的建議。文中釋永有博士並將多年來從事自然療法之臨床應用心得無私分享,實為讀者之福。

佛教教義的四聖諦、因緣生起、四大和合、業報輪迴等觀念,乃是生命靈性層次的提升。只有學習、實證佛法,逐步轉變我們的心對於生命真相的無知(即無明),心的無明病才癒已,永不復發。所以佛教稱佛陀為大醫王,對於眾生而言,佛陀開示的佛法「法藥」治身更治心!希望有更多的自然醫學同好與我一樣,從本文中得到啟發,實踐中醫養生與佛教調心。自寧其心,形神共養,則疾病難侵,和樂安詳,智慧增長。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推廣中心主任.陳秋媛


自序與感謝

釋永有


本書是我個人整合生死學、心理學、佛學、中醫、自然療法等方面的研究心得,尤其是一起探討人心這個領域,因為心理最重要。心理一旦快樂、平安,生活方面就會覺得歡喜、自在;心理不快樂、不安定,有很多煩惱,生活當中就會苦不堪言。這也是我從這個角度,去探討心理過程和完成此書的動機。

雖然是個人的興趣,而我在這方面投注不少心力,尤其是佛教與中醫互相的比對、參照後,更凸顯了中醫和佛教的不同之處。此書,是我多年來不斷在思考的課題,希望能分享一些心得,並就教於大家。

比較特別的是:整個寫作過程,只要心中虔誠地念念佛號,靈感就會來了。藉由這本書的完成,我個人更堅定對佛菩薩的信心。因為心中有所求就有所應,猶如《普門品》所言:「千處祈求千處應。」如此深刻的靈感方面的感受。

所以,各位讀者!讓您們看到我這樣的歷程,當您遇到人生任何問題時,也可以向您心中的佛菩薩祈求給予指點,或許冥冥之中,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答案,接下來就更加生起信心了。

感謝

感謝家師星雲大師在心理、心靈方面的許多論述和創見,彷彿在對我指導一樣, 讓我有很好的參考。經過多年研究,而真正下筆完成,卻只有短短兩個月。寫作期間,靈感不斷湧現,彷彿來自祂們的加持,就像指導老師一樣,不斷的叮嚀著我該如何著筆呈現。因此此書之完成,對我而言,猶如感應一般,不可思議!

特別感謝佛菩薩的加持及一切因緣的成就,感謝曾經協助過我的人:李萬瑤中醫師教授的鼓勵和提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廖俊裕主任和自然醫學研究推廣中心陳秋媛主任的惠賜推薦序,以及一切善因緣的成就。

祝福大家
身心康泰
福慧增長

一切光榮歸於佛陀,一切成就屬於大眾!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457395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15*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閱讀方式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方式

電子書 金石堂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將儲存於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 最佳瀏覽載體: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電子書 Readmoo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請至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優惠商品不參與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