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在這裡,人們不趕時間,不懂著急。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會員好評 ★★★★★(5)
  • 13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苦苓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04/23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苦苓復出文壇全新散文力作!

臺灣是歐亞大陸的離島,馬祖是臺灣島的離島,東莒是馬祖的離島;
我就在那離離離島,與你距離那麼遠,心,卻很近很近……


每個人都需要一座島嶼,做你的情人。

情人不需要立刻擁有,只要先有個念想;情人不需要做什麼,無所事事也開心;情人不必樣樣喜歡,取你要的就行;情人可以驚喜相見,也可以一步一腳印,踏遍每一塊土地,如同撫觸每一吋肌膚。

多年前慕名到了馬祖,聽說了「東莒」。一座遺世獨立的小島,居民不過兩百、土地不足三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人無奸巧、心無設防。山的高偉,海的壯闊,石的奇險,浪的迂迴,帶來絕對的孤獨,極端的安靜,以及完全的自由。

島嶼情人在一個文學家心裡發了芽,泉湧而出的愛,連自己也不可收拾,愛得無可自拔,愛得死皮賴臉。一次又一次,去而復返,熟悉了每一條偏僻小徑,每一次潮汐起落,幫每一隻貓拍過照片,將所有被時光鏽蝕的悲歡離合深藏心底……

在東莒,你可以遠眺無邊大洋,遍數羅列島嶼;可以獨坐涼亭,坐擁萬里海疆。或者闖入小小的神祕海灣,看涓涓細流匯入海角;看朝陽一點一點把景物染黃,為陳舊古老的房舍賦予新生命。夜裡燈塔的光柱在上空沉穩移動,海面上點點漁火忽明忽滅,滿天星辰由起而落……

島嶼情人讓日子充滿愛與夢、驚豔與期待,也讓一個情感豐富的文人有了寄託。即使孤身獨行、自處小屋,依然能在賞海、觀星、聽風、漫步與寫作中,將陌生的自然內化成心靈的養分,豐足一切。

作者

苦苓

本名王裕仁,1955 年生,祖籍熱河,宜蘭出生,新竹中學、臺大中文系畢業。

曾任中學教師、雜誌編輯、廣播電視主持人,獲《中國時報》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中外文學》現代詩獎及吳濁流文學獎,著作五十餘種,暢銷逾百萬冊。

現為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沉潛八年,驚豔於天地萬物超乎想像的各種生命形式,遂提筆書寫自然,其旅遊及生態作品散見部落格「苦苓好好玩」。

2011 年 1 月,集結多年來情感豐沛的細膩觀察,出版《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同年 11 月續出版《苦苓的森林祕語》,成功開創新型態書寫,以生動詼諧的方式開啟認識自然的全新視角。之後持續寫作,進一步以散文形式深刻反思人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苦苓好好玩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oolingplay/

目錄

〈緣起〉尋找島嶼情人
一個人,住一間房子
遊玩上福正
走路,一直在走路
環島拾荒紀
這樣,這樣的想念
看海的N種方式
猶有煙硝味
我有幾座亭子
燈塔以及其他
一個沒有名字的老人
船,以及船的其他種種
東莒的風雲雷電
就是那些光
親愛的五位小天使
花花草草這一島(上)
花花草草這一島(下)
你的浪漫,我的苦難
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從前有一個漁村
又一個沒有事的晚上
有些事情,在那裡發生
無目的漫遊
如果這不是我的夢
〈後記〉 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
〈附錄〉東莒一日漫漫遊

試閱

遊玩上福正

人文與自然充分結合的美好觀感,不可遏抑的散發開來,感染了四周流動的空氣,讓人感覺一個古老幾近沒落的村子,似乎又有活力一點點的正在萌芽……

東莒的每一條漫遊路線,都由大約位在島中心的莒光遊客中心出發,剛好成為輻射狀的N條環型路線。
強烈建議你用徒步,否則以區區二‧六平方公里的小島,機動車匆匆行過、短暫停留,你怎能看到線而不是點,更遑論結合成「面」了,入寶山豈能空「眼」而回?

遊客中心出來往左走,會看見猛沃安檢所,由此右轉往燈塔方向(有路標),上坡有點累,可駐足欣賞旁邊的菜園,看居民自己搭建的圍牆,上面有門、有窗框、有木片、有椅子……充分利用廢物,也說明了孤島上資源的缺乏,一丁點物資都不能浪費。 
也許你沒有注意到,島上還有資源回收車,每天巡迴全島廣播,只是時間不長(地方太小了!);路邊也都有資源回收筒,請遊客(當然不是你)別再亂丟垃圾了。

喘一口氣,左邊的路通向福正村(也有路標),走到路上看見右邊第一間建築時,今天第一個目標福正村(嚴格說是「上福正」)就到了。
但是不好意思,你看見的第一棟建築就是荒煙蔓草中的廢墟,完全爬滿了藤蔓。其實剛才菜園邊也有一棟,只是那一棟是被枝蔓完全覆蓋、看不出屋型;這一棟則是蔓葛很講究的修飾著石牆,客觀的說,還滿好看的。
主人聽了不免傷心,我們期盼它早日重建吧!而屆時新屋也能留一點給蔓藤攀爬的空間,為灰撲撲的石牆多加點綠意。感覺春天並沒有遺棄這個,被人們忘記的角落。

右邊下一間完整、有人居住的房子則在木門窗中漆了藍色,這在全島幾乎都是原木門窗的石屋中,算是獨樹一幟,但我也不能說這就是流行的所謂希臘風情──不是加上了藍白就成了希臘,正如不是畫了唇膏眼影就是林志玲。
也就是主人想有點不同吧,免得每一戶都是表情統一,怕孩子從海邊戲耍回來、連自己家都找不著(如果還有孩子……)。

再下一戶則裝上白色迴紋針狀的鐵窗,島上治安超好,小偷若能勤勞到翻洋過海來此行竊,應該也夠勤勞到去找正當工作了。我想它和前一棟相同心思,就想特別。
但先別急著往前。廢墟前有一條石板小徑蜿蜒而下,我碰到這種很有味道、又不知所終的路,在世界各地都沒有抵抗力,何況於此?

小路邊和廢墟強烈對照的,則是一棟兩種石材的嶄新房屋,一邊二層一邊單層,還有小小院落,在這小漁村裡儼然是大戶人家了,也帶來一些欣欣向榮的氣息。
一邊往下走,一邊當然別忘了遠眺風景:月牙般的福正沙灘在眼前展開,潮水正玩弄著柔細的砂子,白馬尊王廟火燒一般的屋頂,在長長的堤防後面最是顯眼,擺明了就是個盡職守護居民的神祇。
石階盡處,右邊是一樣雙併、二樓有木製陽臺的房子,這是鼎鼎大名的五三阿婆家:因為附近有五三基地,阿婆在這裡開店供應他們飲食,遂被暱稱五三阿婆。站在門前,可以想見這些異鄉客藉著小小吃喝、一慰鄉愁的情景,而阿婆則親切的呵呵笑著,張著缺了一顆牙的嘴巴……
這些都是我文人多情的想像吧?還沒見過阿婆本人呢,雖然我就借住在對面的,五三阿婆的店。
這個屋前有小廣場(因山坡地勢,也可說是露臺),放著圓形的石桌石椅,除了前述的沙灘與下福正聚落,還可以遠眺犀牛嶼、永留嶼(注1),以及後面的西莒,甚至天青時可見再後面的福建長樂,也就一般人說的「無敵海景」吧,我偶爾也來吃早餐的地方。

由此再往下,就到了田將軍廟,這是座不知名(一般人不知是神名)的小廟,它的風火山牆不像白馬尊王廟那麼火紅,而是偏桔色的,低調些,畢竟供奉的只是由人轉化的神,而且是當地人哦!「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沒有特別信仰的我,在東莒則逢廟必拜,求我在此一切平安,祈我還能再來。
在廟前就可清楚看見福正港的堤防了,裡面淺海處停著幾艘小漁船,晃呀晃的,像一群因為下雨不能出去玩的孩子,似乎總是躍躍欲試呢,再重的錨也繫不住的。

再走回五三阿婆的家。旁邊有一小小空地,應是迴車之用,也成了小型停車場,偶有一兩輛施工建屋的車停在這裡,再往前去,就沒有民家了。而唯一有「亭仔腳」(騎樓)的五三阿婆的店(即我住的福正四十三號),則自然形成了附近工人、漁民的機車停放處,使得我每次回家,都要穿梭在機車之間,好在大門倒從來沒被堵住過。

我的(不好意思,我借的)房子特別,除了有簷廊,更因為有極大露臺,前面所述的美景,在此一覽無遺,我把這兒叫做「哇陽臺」——因為每個人初開二樓房門,反應都只有一種,就是張口結舌的「哇!」
我的房子隔著馬路過去,是順著山坡下凹的,一個很特別的二合院,右側的一條龍共有五個木門,正前方一進,但兩者中又夾了一間用途不明的小屋,最具特色的是它對外的一面牆,用大小不一、色彩各異的石頭砌成,本身就是一優美的藝術品,像一幅名家畫作般讓人百看不厭。
雖然近在我家對面,我每次看見又都忍不住拿起相機,總也抓不住那無言的永恆之美。

但也不能流連太久,還有許多地方未去呢,雖說是漫遊,如我這般散漫的畢竟不多。出來我家門口,才赫然發現一面臨路,三面都是廢墟,「不會有點……可怖嗎?」
「不會啊,好處是確定不會有人吵我。」其實這些傾圮的樑柱磚瓦也很有可看,看老房子的結構建材,看爐灶廁浴的舊痕,看大自然如何一步步收回人工……我常看得津津有味,不知背後日已遲遲。

我的左手邊(即一開始那座廢墟、藍白窗再過來之處),有一間正興建中的新屋,另一家則有一個特別的、大小兩扇重疊的木門,可以開大門而關小門,換言之成了一扇「上空」的門。所為何來?上空可通風,下面關上則可防止雞鴨甚至狗兒進入,也是先人的巧思呢。
如果是牛頓大概就會在門上另外挖一個洞讓動物進出(注2),阿婆若聽說,一定會笑那個姓「牛」的沒有智慧吧!

在新屋和雙門屋中間,又有一條「致命吸引力」的石板路蜿蜒而上,左邊正可以從屋頂俯看廢屋的另一角度;正面則有剛竣工、未裝門窗的新屋擋道,空著的窗口好像張著的嘴巴,不知想訴說些什麼;右邊的岔路上有幾戶人家,是有晾衣、有用品散置,明確有「生活感」的人家。
這條路迷人之處,就在它曲曲折折的盡頭,一座白色巨大的燈塔在那兒靜靜佇立,魅惑著迷路的遊子……

但你若不為所惑,或被左邊一大片少見的、鮮豔的紅瓦屋頂所吸引,就會由此左轉,看見右手邊小小一塊菜地,且有逕流潺潺而出,說明了東莒島的水源豐沛,不同於其他島嶼常有苦旱。而左邊一旁連棟屋(之前多是獨棟、最多雙併),是全福正村我最羨慕的人家。
倒不是他家有多豪華講究,普通門戶而已,但門前一大塊空地,主人自己搭建了一個小小涼亭——耶,個人獨有的涼亭耶!對迷戀涼亭成癡的我而言,這簡直形同把珠寶箱丟在海盜面前。
更何況他還在四周牆上,砌了大大小小不同色澤、材質的許多老甕,人文與自然充分結合的美好觀感,就這樣不可遏抑的散發開來,感染了四周流動的空氣,讓人感覺一個古老幾近沒落的村子,似乎又有活力一點點的正在萌芽……

不知不覺,沿著屋邊小徑,一邊欣喜的看到最有朝氣的紅色屋頂,一邊順著亂石堆砌的牆邊走到盡頭……咦?這裡好生眼熟,兩根石柱,一片矮牆,廊簷下停著幾輛機車——這不又走回我的房子來了?怎麼,「鬼打牆」呀?
其實這是當年為了抵禦海賊,故意沿著山坡,錯綜曲折的蓋了房子。賊寇來時左突右繞,根本搞不清東南西北,有時連出路、來路都摸不著,心中一怵,還是先撤再說……村民們或許就這樣保住了身家性命。昔日的驚險,在今天反而成了遊客們連聲訝異的興味。
至於燈塔,還是好端端的,站在小路遠遠的那一頭呢!

………………………………………………

注1:根據馬祖國家風景區官網,犀牛嶼是東莒最著名的潮間帶,因島形狀似犀牛而得名。退潮時會與本島接合,形成「陸連島」景觀。因為剛好是淡水和海水交界,島礁又多為岩石構成,也成為釣客們心中嚮往的東莒絕佳釣場之一。永留嶼則是東莒北方一座小島,當地漁民亦稱之為「漁澳」。潮退時,裸露的礫灘會和鄰近的東莒連成一片。

注2:據傳牛頓養了一隻貓、一隻狗,為了讓貓狗能自由進出房子,便在牆上挖了一大一小兩個洞。旁人問他,便回答:「大洞給狗走,小洞給貓走」,卻沒想到貓也可以走大洞。此故事流傳至今,經常被人拿來暗指「聰明人做蠢事」。(待續)猶有硝煙味

戰爭只是一段逐漸模糊的記憶,留下來的基地占據了絕佳視野,左邊是雪白高聳的燈塔,背後是浪花拍岸的磯岩,右邊是落日之前沙灘、漁船、島嶼的剪影……

東莒島上有很多坦克。
都不是很大的,小小的坦克,散落在許多不起眼的地方。有些看來還算「健全」,漆著迷彩,上面掛著偽裝網,通常會向著大海,但那小小的砲管,讓人懷疑打得到多遠。
大部分則是已經生鏽的,而且放在奇怪的地方,像有的在半山丘上,幾乎被芒草掩埋了;有的甚至在菜園邊,小鳥啁啾的在上面棲息;還有一部面向沙灘,砲口卻對著一隻早已擱淺的老漁船,彷彿多少年前一直監視著它……當初也不知這些坦克怎麼自己走到那裡去的(總不會是人推過去的!),又怎麼就被丟下在那裡,靜靜得被時光鏽蝕,化為一個模糊的烽火形象……似乎一切只為了證實,是的,這裡有過戰爭。

有一次來的時候碰上演習,中央大道(就是被叫做「中興路」那條,大坪往福正的大路)兩邊的山壁裡,每個坑洞都停著一輛大坦克,看來是真刀真槍的,如果敵人由此長驅直入,必定可以迎頭痛擊……只是敵人一直沒有出現,臉上塗著迷彩的大兵三三兩兩站立著,像背旅行袋一樣背著槍,偶爾還笑語兩聲……忽然嚴肅起來,大聲喊著我聽不太懂的口號,原來是一輛巡察的軍車開過。
那輛車,就整天在小小的島上開來開去,造成此起彼落的響亮口號,也增添了這悠閒小地方一點點緊張的氣息,軍車上掛著紅底白字的大牌子「後有車隊」,但我一直沒看到過後面還有車子,倒是有扛著鋤頭、提著菜籃的阿嬤,什麼也不理會的,慢慢的走回家去。

還有一次在靶場前擺了一整排裝甲運兵車,在保養吧,裡裡外外擦得油亮亮的,吸引了來玩的小女生,跟阿兵哥撒著嬌要求靠近拍照,後來還趴在車上,最後乾脆就鑽進車內打開蓋子出來揮手了……皮膚黝黑的阿兵哥想制止,又禁不起嗲聲細語,就小心的擋住車子編號,還不斷囑咐「照片不可以PO網哦!要不然……」小女生們吐吐舌頭,開心的走了,「唉,我剛擦乾淨的說,又給我踩上去……」聽起來也不像真心的抱怨。
就像那些空蕩蕩的靶場,標語牌倒是高高的聳立著「看不見不打,瞄不準不打,打不到不打」,真是無懈可擊的至理名言,讓人很想在底下加一句「乾脆不要打」。

而一個打靶的坑洞旁,則長滿了遍地的月見草,鮮黃的花朵在風中輕輕搖擺,而且隨著爬藤一路延展,把原有的肅殺之氣都給柔和了。很難再想像指揮官居中高喊「左線預備──」「右線預備──」「全線預備──」「開始射擊!」然後就乒乒乓乓一陣亂槍響後,正要安靜下來,又忽然「砰!」地一聲嚇大家一跳。這回要安靜得更久了,半天才聽到一聲「停止射擊──」每個人同時重重吁了一口氣。這還只是打靶,若打的是人,自己可能先被胸口沉重的壓力給鬱傷了吧!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
營房一間間空了,崗哨一個個撤了,如蛛網般密布的坑道被荒煙蔓草盤據,又回到了原本大自然的懷抱。我喜歡在一個個已荒廢的基地上遊走,看他們用汽油筒挖出一個個三角形,再把這三角豎立起來、做成拒馬的樣子,比起標準型、通常在臺北街頭鎮暴用的拒馬,它看起來有點柔弱、似乎阻擋不了什麼,「哎,那是不是烤肉用的?」「不是吧,比較像桶仔雞。」偶爾聽到遊客經過時這樣的對話,連原本一臉嚴肅的哨兵,都忍不住嘴角微微咧開。

有些「軍事重地,嚴禁進入」的牌子也還在,和鐵桶拒馬一樣,只剩下宣示的意義,甚至連宣示也沒有了,上面放肆的結著蛛網,只是「曾經存在」的證明吧。
就像那哨亭裡,曾有士兵緊張的端著實彈真槍,心裡不斷默誦今晚的口令,時時提防著四周的風吹草動;就像那坑道裡,有那是匍匐著年輕的身軀,正頂著風雨要前往接哨的士兵,在射口繃緊了神經,看著黑暗中的海岸線。不知道沙灘上的軌條呰(呰,音義同「寨」)、岩壁上水泥糊上的尖銳玻璃、四周濱柃木與瓊麻之間遍布的地雷,是否真能阻止,那傳說中神不知鬼不覺,就能來摸走一個哨所的水鬼?

對於未知,人們總有太多的恐懼,更多的傳說。當年抽中「金馬獎」(到金門馬祖服役)的義務士兵,那真是青天霹靂,就這樣誰也不能告訴的被送到港口,上船,顛簸流離,之後就到了一個全然陌生,荒涼,無限遙遠的地方。而且生活裡的一舉一動,生命中的每一秒鐘,就是要「絕對服從命令」,主要的任務當然是——殺敵報國。
等家人接到被政戰官員嚴厲檢查、可能塗得這裡那裡一塊塊黑的家書時,或許已是幾個月後了。而不到三年退伍期滿,是不可能見上孩子一面的。在有些大的島,士兵還可以到某些照相館偷偷拍張照寄回家,家裡也偷偷寄些錢託照相館轉交(若是寄到部隊,那一定是全數退回的,因為他們「有國家照顧」)。而在小小的東莒,這一切是不可能的。

每次我一走進那厚厚混凝土築成的崗哨,就由外到裡全身冰冷,不由得想像年輕的孩子在此忍受磨難,用懷鄉之情來抵禦海風與酷寒,一天一天數著退伍還鄉的日子,而那一天也不見得必定會到。有時候,極少數時候,家人盼到的只是一小盒骨灰和一張「為國捐軀」的通知,早已在思念中流乾的眼淚又傾洩而出。
這一切當然過了,遠去了,甚至漸漸不再有人記得了。

島上的駐軍一路從兩千人降到兩百,「敵人」的漁船肆無忌憚的在岸邊捕魚,甚至就把船停在我們的港口。這早已不是戰爭的年代,戰爭就像那些鏽棄的坦克,只是一段逐漸模糊的記憶。我獨行島上,偶爾聽見遠遠傳來「雄壯、威武、嚴肅、剛直.……」的口號聲,甚至久久也有一陣子規律的槍砲打靶聲,但那甚至驚不起樹林裡棲息的白鷺。我駐足側耳,四周又恢復了寂靜,只有蛙鳴固執的持續著……

沒有人說得清楚當初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好在馬祖也沒有真的「戰」,那些留下來的基地,尤其是觀測所,都占據了絕佳的視野,三百六十度的環景岩壁海濤,左邊是雪白高聳的燈塔,背後是浪花拍岸的磯岩,前面是一片迷濛、灰暗石屋的古老聚落,右邊則是落日之前沙灘、漁船、島嶼,又一串島嶼,再一個島嶼的剪影,貼在片片晶亮的波光上……
這麼美的地方,只適合喝一杯咖啡,跟那烽火連天的時代,在心裡輕輕道別。(待續)我有幾座亭子

遮蔭,避雨,極好的展望。擦一把汗,迎一陣風,涼亭是風的提供者,四面八方源源不絕的風,撫慰我疲累的身軀,振奮我蒼老的心靈,人生還能有什麼不足呢?

我是個涼亭迷戀者。
不管在山裡、在海上,走路之後會流汗,流汗之後就期待風。
即使一點點風也好,那時候全身的皮膚都極其敏感,在空氣中捕捉,即使細如蛛網般的一點點風。只有渾身大汗,才更覺風的可貴,才不會錯過任何一絲絲風,感謝老天的恩賜,做為我疲累之後小小的酬勞。
而涼亭正是風的提供者,除了遮蔭,避雨,有極好的展望(當然也有些公家會把亭子蓋在全然無風的凹谷裡,那就不叫涼亭,只能叫呆亭),更有四面八方源源不絕的風。

「亭」字本身就寂寞得不得了,日式庭園裡直接就能用石頭、石柱、石蓋擺出這個字,有的還點上燈。
「長亭更短亭」(注1),亭子何來長短呢?原來十里長亭,五里短亭,古人情深義重,送別要一直送、一直停(啊,原來亭邊有人就是停),所以一路要有亭,不管長亭短亭,送君千里的情意綿長。
而我在東莒走來走去,最愜意的落腳處就是涼亭。
距離最近的是福正沙灘邊的木亭,底下居然是碉堡,也不知是亭掩飾堡,還是堡維護亭,反正亭子就坐落碉堡上,殺氣森嚴之上是輕鬆寫意,不協調中的平和景象。

前一陣子漢光演習,阿兵哥還在旁邊砌了沙袋掩體,擺一個假人,握一把假槍,害我在亭裡喝咖啡差點噴出來。
是人手不足?還是暗示戰爭在打假的?比起金門坑道前不但有雕塑假兵,還會大喊:「敬禮!來賓好!」這還算含蓄的,反正烽火已遠,戰爭只是模糊的記憶,存留在不死但已凋零的老兵身上……
這個亭我取名「攬月」,月明時可見海上波光粼粼,月亮大得彷彿伸手可及。
旁邊的白馬尊王廟,靜靜守護著這古老、破落,但仍漁人孜孜不息的村莊。

往濱海的路上走,一條全無民房的戰備道路,遠遠可以眺望犀牛嶼潮間帶的地方,瓊麻後面掩映的營房,不管發生過什麼慘烈劇情,都已是不堪追憶的往事了。
不知會不會有穿著迷彩軍服的幽靈,出現在那兒對我喊著:「口令!」隨即槍口冒出螢光般的火花?
那兒也有一個小小的、傳統式樣、黃瓦白柱的涼亭,我喚做「向晚」,因這兒總有夕照,總有貪戀白晝的落日,在水面留下千千萬萬倒影,襯著島嶼和孤舟的剪影,叫人刺眼又忍不住凝目的景色,忘了「蒼然暮色,自遠而近,至無所見」,常愛向晚不思歸。

做為東莒門戶的猛澳港(其實是「艋澳」,艋舺的「艋」,將錯就錯又何妨),一路陡上大坪村的半途,有一個新建的松木涼亭,應是徒步背包客的救星吧!在此歇口氣、喝口水,「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回顧剛才行經的西莒、之前登船的南竿,還有對岸隱約的長樂,水天茫茫,才驚覺自己怎麼到了這天之涯、海之顛?
這個涼亭的屋頂,不知是設計師的刻意巧思,還是畫圖時筆滑了,屋頂居然只覆蓋住亭子的一半;換句話說,有一半的「美人靠」上面是沒有頂、直接可見雲天日月的。
有人戲稱它「半邊亭」,我寧願稱它「晴雨」,雨時須頂,晴時望空,不是兩全其美嗎?「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喜歡在這裡,看白色的渡輪遠遠駛來,載來滿船居民的需求、旅人的夢想,以及返鄉遊子的企盼。
陽光過後總有陰霾,落雨之後也必青空,時晴時雨,重要的是有風就好,不然何以稱「涼」亭呢?

至於大埔石刻,唯一已被命名的「懷古亭」,亭外雕樑畫棟,亭中無桌無椅,如何休憩呢?原來亭中用透明罩護著「三級古蹟」的刻字石碑呢!「殺風景」莫此為甚,既是「大老粗」幹的就不予計較了,好在旁邊樹林下石桌石椅尚可一坐,看遠方濁浪排空、釣客揮洒,也自有一番風情。

還有一個該「亭」而不亭的地方,那是東洋山步道。這條蜿蜒的八字形小徑,面對的是千噚斷崖、百尺浪濤,往下眺望會令人目眩神馳的。鬼斧神工的崗石,奔騰洶湧的浪潮,站到崖邊,狂風彷彿就要將你席捲而去的……難以想像,小小島嶼上的壯闊景象。
可這兒有一個崗哨改建的ㄩ形展望臺,有一個圓形小廣場般的觀景臺,卻連一片屋頂也沒有。豔陽當空,風也不涼,難以久留,不免要問:世上只有留人的美景,哪有趕人的風光?
可見「亭」還是得有蓋,否則就難「享」──我會不會對這小島太苛求了?畢竟我只是一個多月前還陌生的人。
但我小小的祈求,有一座亭子在此,名喚「崩雲」。(「亂石崩雲,捲起千堆雪」,沒有比這對浪濤拍岸更好的形容了!)

而我最愛的則是大埔的涼亭了。高踞小丘,俯瞰令人發思古幽情的百年漁村,遠眺山崖峻峭的林坳嶼(注2),看雞鴨悠遊石徑,野貓出沒屋角,各色花朵恣意綻放腳邊,無邊綠意充滿兩眼,大洋的浪潮一波一波、永無止息的撲向礁岩,環景三百六十度的視野,讓你不開心也難。
這時候擦一把汗,迎一陣風,拿出杯子,取出濾掛式咖啡,打開保溫瓶,將熱水緩緩注入,先聞到陣陣撲鼻香氣,繼而細細啜飲一杯濃郁咖啡,再佐以一塊甜點,在舌尖漸漸融化,參與這五感到齊的身心盛宴……
人生還能有什麼要求?能有什麼不足呢?
和我這半生憩息過的每一座山林裡的涼亭一樣,撫慰我疲累的身軀,振奮我蒼老的心靈,這時唯一的念頭只有:「啊!我怎麼這麼好命呢?」杯子已空,餘香裊裊,海島上無盡的風,仍在我四周放肆的嬉耍著。
這一座亭子,我稱它「與風同坐」。

…………………………

注1:語出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此詞描寫婦人憂愁遠方行人歸期無望,道路幾千,路上無數長亭短亭,遙遠無盡。
注2:根據馬祖國家風景區官網,林坳嶼位於東莒島南側,是東莒島周邊的三座小島之一,終年與東莒島遙遙相望,無法像北側的犀牛嶼一樣,在退潮時與東莒島相連。(待續)船,以及船的其他種種

在船上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遠處,在四周,看我所愛的東莒島。那是完全不同的角度,陌生又熟悉的,若即又若離的,船載著我離開所愛,思念所愛,幸而總會回來。

在東莒,海無所不在。
海是遼闊無邊的、未知的、不可預測的領域,而唯一能引領人們進入這個魔幻奇異的世界,仍能全身而退的,就只有船了。
船是海的探索者。當然探索是有限的,大多數時候,船只是躲在海的邊邊,港灣裡、淺灘上,怔怔的看著它其實並不了解的海,回憶上一次接觸的感覺:平順,波動,或者驚險刺激……

東莒四周環海,僅有兩平方公里多的小島,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海。而海通常是在景物之上的,例如你眼前是道路,之上是村莊的房舍,之上是岩石與樹叢,之上是海。
海之上就是天了。很多時候海與天的界線並不明朗,不很注意看時並分不清,而在岩石與樹叢之上,偶爾有船。
那船看來就像浮在天上似的。

在藍藍天上的船飄飄蕩蕩,始終不離開,想必漁夫是下了錨,帶著漁獲或空手回陸上去了,留下孤單(或者也不孤單)的小船在這裡晃呀晃的,點點的白浪像細小的白雲,這樣就更像在天上了。
我常常在海邊這樣看著孤單的小船,看它被風浪推動繞著錨的軸心打轉,堅持不離開,等待主人下一次的到臨。

大部分的船則在港灣裡,有長長的防波堤擋住張狂放肆的浪,他們擺盪的幅度就很輕微,好像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寒暄,微微的點頭,細細的低語……一時就噤了聲,原來是有一艘船的主人駕著更小的船來了,上船,出海。
從屋頂上(從我的住處望去,由上往下依序是天、海、石屋)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這船倏忽遠去,其他的船才好像又恢復了低聲交談,微微點頭,在安全的港灣裡靜靜憩息著,好為下一次的出海搏鬥做足準備。

但是港灣會退潮的,一退退很遠,連遠方的小島都因退潮而露出了潮間帶,和本島結合了起來,何況這小小港口?海水退去,大部分的沙灘都裸露了出來,這些原本看似安逸的船,現在看來好像一群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
好在它們是不呼吸的,不勞人們費心搶救。只是這樣一動也不動的攤著(或癱著?),有不少船隻露出老舊的鐵鏽,更像是幾個除役的老兵,思鄉的心情隨風而逝……而一臺也一樣老鏽的裝甲車,竟在港邊還一逕把砲口指向這幾艘無辜的小船,好像還在那個敵友分明的時代。

大家彷彿不約而同抬起頭來,向港中體型最大的一艘漁船求救,這種時候找個「老大」做靠山是最應當的,殊不知這大船才是真的已廢棄了,正逐漸在變化成永遠的礁石。
被廢棄的船何止這一艘?漁人只要不出海打魚了,船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他們可不會好整以暇的駕船出去遛遛,看看燕鷗,巡巡小島,再對夕陽波光讚嘆一番。當生活已是日復一日的重擔,浪漫的情懷只會出現在,不經世事的年輕遊客身上。

有些就把船留在港裡了,去了大島,或者更大的島,甚至到了大陸……船只有在夢裡才看得見。
不知那些被主人丟棄的船,會不會羨慕那些偶爾還有人來的船呢?還是無所謂?人自人,船自船,從被造出來的那一刻起,船就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
比起另外那些還是幸運的。另外一些船被丟棄在島上,一些猝不及防的地方。走在小徑上,忽然在草叢中看見一艘廢棄的船,它的主人是如何費力把它帶到這人煙罕至之處的?難道也像流浪狗被丟棄的過程嗎?這人心中會有一絲不安嗎?這船的心裡又會有一些怨憤嗎?我其實不必自作多情的想太多,春草生長極快,沒多久它就會完全被湮沒,再也無人聞問那不堪的過往。

有些則被丟在漁寮附近,和一些破爛的魚網、陳舊的漁具相伴,有一點同病相憐的感覺。反正就這樣裸露著,任憑日晒雨淋風吹打,逐漸逐漸的腐朽,最後木化為灰,灰化為土,又回到大地的懷抱,它原先來的地方。
也有一些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看起來造好沒多久的船,連漆都還沒上呢,就給丟在火熱的柏油路上了,看來還真的有點可憐……背後是剛改建好的老屋,新的瓦,新的牆,新的窗,但已不再有新人入住了。
新船老屋,一樣沒用,留不住的終究留不住。

我曾幸運的搭著像這樣的船出海,終於能夠對它們的生涯略知一二,知道它們怎樣滑行出海,圍繞著景色俏麗的島嶼,閃避無所不在的暗礁,追逐神出鬼沒的魚群,逆風前行,撲浪而去;在其中如何迴轉如何側身,又如何在巨大的岩石中尋找縫隙,輕巧穿越;如何看海草在身旁漂流,各種貝類緊貼岩壁求生,而少有人跡的海域中,大多數魚兒其實是毫不設防的,分不清哪個是魚哪個是餌。

載我出海的船老大,不費吹灰之力一下子就釣起一隻好大的鱸魚, 「六斤。」我正要讚嘆好大,「這算是最小的。」勉強拿著魚讓我拍照,有點靦?的笑著,這一點也不算是戰利品,好在沒有別的漁夫在,就讓我這外行人大驚小怪一下吧!
看似粗獷、大而化之的漁夫也是會用心機的,各自有私家的漁場,悄悄駛近,回頭張望,沒有別人,就輕輕進入大顯身手,一旦有人靠近,立刻轉身離開,還真有點「偷」的趣味呢!而有意或無意靠近的人也知曉,這是人家的地盤,總不能當著剛剛特意離開的對方,立刻前去探個究竟,只在心中默默記住位置,好歹下次也來試它一試。

在船上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遠處,在四周,看我所愛的東莒島。那是完全不同的角度,陌生又熟悉的,若即又若離的,船載著我離開所愛,思念所愛,幸而總會回來。
看船看得多了,原本較易激動的心已經平靜許多,有了乘船出海的短暫經驗,覺得和船已是「自家人」的熟稔,也不再那麼自作多情、穿鑿附會。
卻看到了幾艘門框裡的船!那時我正走向海邊已無人煙的小聚落,路的盡頭是進入村子的大門,水泥砌的吧?一個ㄇ字形加上底下的沙灘,剛好形成了一個長方形的畫框,海面上的幾艘船就這樣被框在裡面,形成了一幅絕美的風景畫, 就連時光,也好像在其中凝止。
我對船的所有回憶,就全部,都給收在這裡面了。(待續)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世界不需要知道我,我又何嘗需要知道世界?害怕離開人群,是否因為已沒有能力和自己相處?我就是想要一個人住,絕對的孤獨,極端的安靜,但也完全的自由。

四、五月借住在東莒福正村的房子,六月再去的時候,雖然屋主還是很樂意讓我借住,我卻想方設法的搬到大埔村去了,這個村子的原本居民數為,零。
這下子由「一個人,住一間房子」,變成「一個人,住一個村子」了,前文見報後,有些遊客慕名而來,到福正四十三號看我住的地方,「這……這不會太孤單嗎?」
後來聽當地導遊說我已搬到大埔村,於是又聞風而至,問題換成了:「這……這裡也能住人嗎?」、「這裡……有水電嗎?」
就是有水電啊,只要有水有電的地方就能住人,至少我是這麼想的。當然最好能有「三水二電」,「三水」就是自來水、抽水馬桶、煮水器,如此於願足矣?
可能有人會問:「等一下!那洗澡水呢?」說的也是,但六月房子新整修好時來不及裝熱水器,東莒某男人跟我說:「男子漢,洗冷水怕什麼?」——我果然中計,但真的也沒什麼好怕,就像去泡冷泉,第一下很難,一沖下去之後,竟一點也不覺冷了,洗完還真有點溫暖的感覺。

倒是喚起了遙遠的記憶。大學時租房子,為了貪便宜,竟斗膽跟房東說:「沒有熱水洗澡沒關係。」就這樣咬著牙洗了一個冬天冷水,也還能「倖存」。
再說了,有很多地方,都是沒有熱水可以洗澡的,人不都一樣「活」下來了嗎?
六月底離開前有人搬來一個大熱水器,有一個冰箱那麼大,告訴我放心,九月再來一定有熱水洗。
七、八月暑假上山到雪霸國家公園值勤,九月再回大埔的時候,那個大型熱水器還原封不動的放著,連拆封都沒拆,東莒男人跟我說:「這個熱水器的用法,就是你一直看著它……看到全身發熱,就可以去洗澡了。」
原來是因為整修房子時沒有預留二二○伏特的電源,所以熱水器無用武之地,所以我繼續洗冷水。氣溫低了,風也變大,但人的身體真是很有適應力的呀!

至於電則只要「二電」就夠了,那就是電燈和電源。電燈照明,電源煮水和電池充電用,其他?沒有了。
沒有電視,因為不覺得電視裡有我非知道不可的事。地球有沒有我照常運轉,世界不需要知道我,我又何嘗需要知道世界?大多數時候我們打開電視,只為了確保自己不和世界脫節,事實上世界從來沒有理會過我們……
不知你曾否注意,任何一個場所,餐廳也好旅館大廳也好家裡客廳也好甚至人來人往的百貨公司也好,只要有一臺電視開著,尤其是新聞臺,所有人的目光就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住,沒法再關心身邊的人事物。但「偉大」的電視新聞告訴我們什麼了呢?誰又撞車、誰又燒炭、誰又和誰傳出緋聞……真的有人非知道這些不可嗎?

不看電視,真的可以清心,習慣了這種「世界不來吵我」的日子,有一次到島上的餐廳吃飯,就跟顧客們一起「努力」看了半個多小時的電視──真的,真的什麼都沒得到,而且還真不習慣,趕快換個僻靜點的角落。
若有時無的播報聲不斷傳來,大家一邊咀嚼飯菜一邊注視著閃動的螢光幕,或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些什麼吧?
也沒有電腦。因為我也不覺得需要上網吸收什麼不知是否正確的知識、知道什麼不知是否真實的消息、連結什麼不知是否存在的人物……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跟看電視一樣,不知不覺被「打發」掉那麼多時間。
要這麼多時間幹嘛呢?既沒有工作,又處在這只有二‧六三平方公里的島上,漫漫日夜,要做什麼?
很簡單,就是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

吃的很簡單,早上咖啡加麵包,萬一「來來西點」的賓哥去釣魚了沒做麵包,就改吃餅乾。中午不吃——別太驚訝!你應該跟我一樣驚訝於下面這個數據:世界上有六六%以上的人,一天是吃不到三餐的。
我既無工作,又不勞力,像這種已經沒有「生產能力」的人,幹嘛浪費食物?不知道地球已經糧食危機了嗎?
中午吃水果,主要是芭樂,因為不容易壞(對了,我也沒有冰箱),加一點餅乾,如果嘴饞就吃一杯泡麵。泡麵只有熱量沒有營養,是最不健康的食物(咦?聽起來怎麼像在說電視),但可以解饞。出外「行走」的時候就帶一個小糕餅,下午餓時,就著當時所到的美景,配著白開水,就是最好的「下午茶」。
晚上再到人家或餐廳,好好吃一頓,細細的咀嚼每一口食物,原則上是嚼三十下,大部分食物在嚼三十下之後都已化為液態、適於吞嚥、吸收,既顧到腸胃,也細品了美味。
可能是在山上養成的習慣吧?有時爬山中午只帶一個飯糰或粽子,每一口都知道食物快沒有了,每一口都依依不捨……因而,每一口都覺得非常美味。
朋友說我「好嘴斗」(閩南語的「好胃口」),其實是因為我只要有得吃,就充溢著滿足和感激的心。

穿衣服更簡單,內衣褲若干,長衫褲兩套,防風外套一,不知道還能缺什麼?有人覺得該穿體面些好看,有人覺得該穿名牌彰顯身分,孰不知王爾德有言:「我不認識很多人,倒認識很多衣服。」我可不想在別人眼裡,只是一套又一套的衣服。
再說了,一整個島上都待我如家人,在家人面前最大的特權,不就是可以穿得輕鬆、穿得隨便? 

住更沒問題,有地方遮風避雨足矣,何況除了床鋪,我還有書桌椅、休閒躺椅,想不出還需要什麼設備能更舒服。夜裡躺在涼風徐徐的椅子上,聽蟲聲唧唧,聽浪濤拍岸,聽遠遠阿兵哥喊口號的聲音……早已不知今夕何夕。

「行」則說過了,一律走路,從頭到尾的走路,只因為「沒有速度,才有真實」。如果是開汽車機車呼嘯而過,眼裡只有前路,心中只有目標,哪會注意到路邊的花花草草?哪會看到雲怎麼飄、浪怎麼跳?又哪會邂逅草叢中的那隻花貓、枝椏間跳躍的幾隻小鳥?
當然,也得幸運的身在東莒這個「到處都走得到」的地方,才能讓我「什麼都看得到」。現在大家應該多少可以理解,為什麼我非要住到這麼小的一個島上。

育樂是合一的,既然不看電視不上網,當然也不會整天低頭幫人家、或等人家幫自己按「讚」,請原諒我的偏見──只在 facebook 上出現的應該只是你的「電腦朋友」,不能促膝談心、還需禮尚往來(互相讚來讚去)的,應該不是你真正的朋友,或真心想要的朋友吧?
真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於我而言就是書本與音樂。
已經大幅縮減了物質需求與身體滿足,在心靈上我可是一天沒辦法少了這兩樣,所以我來東莒的行李中,沒有零食,多的是書;一天裡除了聽音樂的時間,就只剩下完全安靜的時間。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有書可讀,有音樂可聽,我即使在這偏遠的小島、無人的村子,卻一點也不覺得與世隔絕。
既然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就應該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我也曾聽到遊客說:「只要有電視,要我去哪裡都行。」也看過遊客面對絕美風景,卻因為無法「打卡」而氣惱萬分。為什麼許多人都害怕暫時過一下不同的日子呢?排斥特別,是否因為早已太過世俗?害怕離開人群,是否因為已沒有能力和自己相處?
我就是想要一個人住,住一整個無人的村子。絕對的孤獨,極端的安靜,但也完全的自由。
只要是不只一個人,就無法絕對的自由。因為人與人相處,總要互相妥協、忍讓、為對方著想,即使是極親密的伴侶,也不可能一個人「想幹嘛就幹嘛」吧……蟄居東莒數月,我終於理解了那些非要一個人扛著背包、騎著單車,走遍世界的旅者之心了。
孤獨,卻不寂寞;安靜,並非無聊;只有勇敢(真的需要勇敢!不然你一個人住一個沒有人的村子看看)的追求、獲得並且享受自由,才能夠真正的「自在」。

在島上,服從自己的身體,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順應自己的直覺,該走就走,該停就停;恢復自己的本能,能靜就靜,能動就動……脫離了一再REPLAY的日常生活,沉浸在「非日常」的喜悅與期待中,這正是旅行的目的、渡假的真諦,也是生命中的另一場洗禮。
過了幾個月這麼簡單的海島生活,我才深深體會「簡單,其實不簡單」。簡單是一種自信,是一種自足。到底什麼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呢?別再加了!減減看,減掉A,可以;減掉B,也可以;再滅掉C……能減掉越多,負擔就越輕,需求就越低,煩惱就越少。
像我在東莒,現在就只剩下唯一的煩惱:再過幾天就要離開了,怎麼辦?我可以把在這裡釀造、貯存的快樂,像一壺美酒般的,帶回臺灣、帶回滾滾紅塵去品嘗嗎?
有沒有這個可能──即使在臺灣,也可以活得很東莒?(待續)從前有一個漁村

你可以用三十分鐘匆匆走到大埔、走完魚路,也可以花三個小時,踩著先人的腳印,從兩、三百年前的舟帆雲集、人聲鼎沸,夜間燈火如晝、熙嚷喧鬧,慢慢走到今天……

很容易看到大埔,也很難看到大埔。
從大坪村走到大埔路,不到十五分鐘就可以走到大埔村,幾棟古舊的石屋一覽無遺,真的很容易看到。
但這樣你其實沒看到大埔,你沒看到昔日舟帆雲集、人聲鼎沸,夜間燈火如晝、熙攘喧鬧的景象。
你可能得站在高處,閉上眼睛,想像這個繁華尚未落盡的漁港,因為得天獨厚有半邊山遮住東北風,因為那時漁港尚未枯竭,黃魚、帶魚、鯧魚唾手可得,竟然曾經有五十戶人家、聚集過近千人口,不但有客店、餐館、商棧,甚至眼前那兩棟看來灰撲撲的建築,一是煙花樓一是鴉片館。想像濃妝女子倚窗賣笑,軟弱男人倒臥煙榻,而外面商旅雲集、販夫叫賣、苦力往來奔走、孩童不顧大人斥罵嬉遊其間……如今整個村莊,還剩幾戶人家?
一戶也沒有。

這是個空空的村子,所以說你其實很難看到。
破敗的房子是空的,整建過的房子也是空的,有的用來養雞,兩層樓的雞用豪宅還真不多見,難怪羽毛華麗的公雞,赳起了雞冠帶著母雞四處遊走;也有的用來養鴨,張開的漁網底下,紅臉與臉不紅的鴨群,對無人打擾的庭園顯然相當滿意;貓們則在階梯、屋頂與竹叢中神出鬼沒,要捕捉到牠們的蹤影可不容易。
為什麼只要是島,貓就特別多呢?是牠們適應荒涼的能力特強,還是島嶼慵懶的氣息只適合牠們?
有村就有廟,改建後的白馬尊王廟幾乎是懸空架在崖上的,但已不是傳統閩東封火山牆的建築,而是和大多數臺灣廟宇一樣,鮮豔光彩的貼片屋頂,和整個環境格格不入,即使廟裡還堆著剛「補庫」而來的諸多元寶,恐怕也難彌補所奉諸神那種「居非其所」的尷尬。
因此你又得閉上眼睛想像:元宵時「擺暝」(注1)的盛況,家家戶戶把豐盛的祭品擺得滿滿的,唯恐神明不夠滿意,往往連半圓牆的漁寮內也都滿是牲禮。

之後在街弄巷道的牆上,都貼上了「清潔衢道」的紙條,古老的篆體蓋上紅章,還真有代代相傳的況味。之後就是身戴斗大金童半身的「ㄤ王仔」們,大搖大擺的過來了,老婦們口中唸唸有詞的祈求平安,孩子們則睜大了眼指指點點,男人們互使眼色預定今晚一醉方休,不顧女人們既不甘又不捨的眼神.……「迎神」的陣仗既過,霹啪作響的鞭炮也只剩一地紅花,再來就是人人都最真心的「食福」了。大快朵頤,理直氣壯的處理神明用過的豐盛食物,也彌補一下平日勤儉生活中,不時發作的小小饑饉。
平常沒掛滿祈福風燈的日子,哪有這麼多三牲五畜可吃?如果在這還能碰到一個老婆婆,她會告訴你日常吃的是番薯籤和鹹魚乾,家家戶戶做魚露,臭味老遠可聞,卻是桌上可吃一年的唯一珍饈。

就連看來簡陋、有時就用山壁做為一面牆的屋中,也常有人不願安枕,而寧可睡到屋頂上去,是因為涼快?還是躲蚊子?凡此種種已不可考,反正業已一日疲累的赤膊男子,並不難在習習海風中入睡,夢想著明日一場意外的豐收……
就算是烹煮一日三餐的柴火,在貧瘠的島上也不可得,婦女們必須一大早起來砍芒草、備燃料……你問為什麼不砍樹撿柴呢?能砍的早砍光了,這島才多大、有幾棵樹呀?而後來阿兵哥種的樹,為了防衛又不讓砍,那就只有取材遍地皆是、長得比煩惱滋生還快的五節芒了。
芒草的用處還不止於此,由於島上水源貧瘠,大家還得早早起來,到所謂「東莒一神泉」的唯一水源處,排隊取水,在昏暗未曙的晨光中,用石頭壓著芒草的長長葉片,一點、一滴的取水,好容易裝滿一桶,還得擎起雙肩辛苦的挑回家去……這些過往情景,你由大埔的廟旁走入魚路古道時,當然還是看不到。
你看不到絡繹於途,挑水回家飲用的人(傳說有人為了娶得美嬌娘,來回挑了二十擔水以博芳心);也看不到黎明即起,挑著沉重的魚貨到大坪村販售的人;更看不到以微薄收入換購一些家用,匡啷匡啷挑回家的人……「辛苦」二字從沒寫在堅毅的臉上,而在隱忍不語的心裡。

為什麼昔日的榮景轉眼不再呢?因為軍隊來了,設了崗哨管制港口,出入還得審問,動不動就封港禁駛,就連想到海邊泡水消暑,也常被大聲喝令:「口令!」
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答不出每日變換的口令,身分不明的外敵,在戰地是可以當場射殺的,好在世代長居的住民也不只會忍氣吞聲,大喝一聲:「我是老百姓!」照樣暢行無阻。
這些都是行走魚路時看不到的:你看不到掛著搖床的斜坡,是昔日居民晒魚乾的場所;也看不出山邊幾顆隱隱滲水的巨石,是幾名粗工斜倚在此,看見漁船入港、知道有魚貨可搬,呼嘯一聲就衝下去的據點;更不說旁邊還有兩個,足可藏身十餘人的防空洞呢——年輕一代不會知道防空洞是什麼吧?他們什麼也不防,被和平奶水餵養的一代,根本無從想像戰爭的嚴酷。

這樣一路行來,看見一點點水的蹤跡都彌足珍貴,不管是兆海瓏(注2)或什麼瓏,有的是半枯的水井,有的是隱約的溼地,都滋養了居民賴以為生的莊稼,在這幾乎是世界邊陲的、「什麼也沒有」的枯瘠荒島,村民就這樣存活下來了。
才有了新的一代,才有大人帶著孩子,披荊斬棘的把早已失落在荒煙蔓草中的古道重新找回、恢復原貌,再種上宜梧、拓樹、豆梨……這些和先祖們一樣珍貴的原生植物,當然也有香蕉枇杷百香果桃梨芭樂龍眼……豐饒多汁的水果總令人欣喜,而有這般心、這股力來重新發掘、復原並傳承歷史的人,則默默述說著他們對土地的愛。
這樣的大埔、這樣的魚路都不是閒坐涼亭,看看林坳嶼、吹吹東洋風就可以看見的,你得去聽耆老的口述、抄歷史的簡冊、聽村人的閒談、找先民的遺跡……還有,像重現電影場景那樣,在心中塑造一個又一個畫面,編織一個又一個故事。
所以,你可以用三十分鐘匆匆走到大埔、走完魚路,也可以花三個小時,緩緩顧盼、細細品味、一步一步踩著先人的腳印,從兩、三百年前,慢慢的走到今天……
沒有故事,再美也是空景;有了故事,這才叫做旅行。

…………………………

注1:擺暝是福州話,即「排夜」之意,盛行於馬祖列島與閩東地區,是馬祖的文化大事。活動於元宵期間舉行,於農曆正月十一日開始懸燈,至正月二十八日結束,家家戶戶祈求平安,各村排定祭神日,夜晚陳設供品酬神。
注2:「瓏」是土話,指山窪中出水的地方。(待續)如果這不是我的夢

這是島與海的壯美結合,山的高偉,海的壯闊,石的奇險,浪的迂迴,這種交響詩般的演出,不需驚嘆,你應該屏息。

最後一次離開東莒已經半年,一切於我已如夢。
有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真的去過,這樣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小島;有時候甚至懷疑是否真有這樣一個地方存在。
就像一場美夢,醒來一切是空,但那甜蜜的記憶是揮不去的。人生的許多美好不也是如此……忘記,就沒了;記得,就是你的。
而且,藏在心靈深處,誰也奪不走。
之所以有種種感嘆,其實是因為我一直沒有寫到東莒最壯麗動人的風景。這個地方,我當然一直想寫,但它的美套一句又老又俗的話,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
當然也可以看照片,但非身歷其境仍然難以體會。

前後分三梯次來訪的、我所有的朋友,無不對著這片絕世美景,讚嘆著「啊……」 ,長長的驚呼,停止個幾秒,四周靜默得彷彿時間都已凍結,「怎麼那麼美啦?」、「哦,真是有夠讚的。」、「不虛此行了,不虛此行。」、「我都不知道臺灣有這麼美的地方耶!」
所以他們每次三天兩夜的行程(我很蠻橫,只來馬祖四天的他們,都被我強迫要在東莒至少過兩夜),最後一天去搭船之前,我才會帶他們來,要畫出一個完美的句點。
果然都成功了,我得意的看著他們驚呼連連、搶拍照片,甚至來回奔走,唯恐遺漏了美好鏡頭……知道一場美夢已在大家心中成形,而且,永誌不忘。

我的得意太過火了,好像這地方是我的孩子,而我是一個驕傲的母親,忘了自己不久以前,也在這裡發出我的第一聲驚呼。
這個地方外地人知道的不多,地圖上標記也不清楚,就連它的名字也有分好幾種版本……管它呢!莎士比亞不是說了:「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仍是世上最美的花朵。」

如果你好奇的四處漫步,會在島上簡單的幾條主線道之外,又往其他的支線探索,看到一個小型的、新建的汽機車停車場,通常是空蕩蕩的,放眼四周也沒有任何標示,更不見什麼「可能的」風景……小心,你接近了。
旁邊有一窪平靜的水池,四周草叢茂盛,正覺靜謚時,卻可能鼓起如春雷般的蛙鳴,歌聲迴盪,不絕於耳,那你就是幸運的嬌客,聆聽了一首自然的迎賓曲。

假如你夠好奇,順著蜿蜒的石板小徑而上,且選擇了向左的路(當然,向右也可以,美麗的角度絕非單一),就會發現迎接你的,還有五節芒、狗尾草等迎風招展的白色花穗,或是亮麗的南國薊、狗娃花紛紛競豔,而石板縫中生出的,一叢開了黃花、狀似臺灣島形狀的小草叢,更是令人莞爾。
抬頭處,有白鷺鷥驚飛而起,高挑的身影化為一道美麗弧線。
這時才發現自己走在稜線上,右邊是汪洋的迷濛大海,左邊是遠遠的古老村莊,「跟著腳走,鞋子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呢?」(注1)好奇心使你加快腳步,卻又為了捕捉、吞噬、消化四周的美景而躊躇。

終於到了一個漆著綠色迷彩的崗哨──且慢,這崗哨的下半部已遭混凝土掩埋,上面則建了木頭欄杆,就這樣巧妙的築成了一個ㄇ字形的展望臺,除了可以登高眺望先前步道上左右兩種風景,它的正面更是驚人。
前面是斷崖,深深的往下,刀斧般劈下的崖邊壁底處,是散落的大小怪石,海水正一波一波的洗刷著,為它們塑造各種令人驚嘆的外形。而在這人跡不能至、除非登臨此地也絕對看不見的海灣,視線隨著對面的斷崖一路往上,是一個突出的岬角,斧鑿深刻的岩石峭壁之上,聳立著一座白色燈塔。
是的,就是島上唯一的那座燈塔,做為全島精神指標的東犬燈塔。平時當我們趨近觀賞時,只讚嘆它美麗的花崗岩身形,長長的白色擋風牆,充滿西洋風情的白房子,乃至繁花滿地,古老幽情,卻只有在當前這個角度,才看得出它盤踞了多麼重要的位置,在茫茫大海與滾滾波濤之上,發出了什麼樣生死關鍵的永恆光亮。

對於太美、美得有點假(承認吧!是自己的想像力不夠)的照片,我們常會說是「像風景月曆」,但你來到這個地方不到三分之一路程,可能已經有了好幾本風景月曆的題材,你很可能開始節制拍照,擔心記憶卡容量不足。
而這一切還是序曲而已。

循著原路走回來,再複習一次乍見的美景。左邊的村莊老屋,仍在陽光下持續寂靜著;右邊的遼闊海洋,仍然是陣風與洋流合演的舞台。且還要不時的轉過身去,唯恐錯漏了未及得見的美好,「世間好風景,總在回頭時」。
回到剛才的分岔路,遠遠的蛙鳴仍然繚繞,鼓舞你進行下一波的探索。這次往右上方走,看見的則是底下廣闊、荒涼的靶場,還有一路沿伸的戰壕、錯落四處的散兵坑。當年在此潛行時伏的士兵們,想必是無暇也無心觀景的,看不清楚的海面,始終可能送來未曾預料的敵人。
小徑沿著崖邊前行,大致保持一個安全距離,風大時可能吹動你,但掙扎幾步,還不到足以落海的距離,何況風大半從海那邊來,頂多把你吹落戰壕,也還好。
因此不妨大膽些,如臨深淵,亦步亦趨的靠近崖邊,這時你就會得到無限的回饋:一個突出的岬角,以各種嶙峋奇石點綴上下,突出在深到暗藍的海中,而浪濤捲起的白色泡沫,則畫出一道環繞的曲線……這是島與海的壯美結合,山的高偉,海的壯闊,石的奇險,浪的迂迴,這種交響詩般的演出,不需驚嘆,你應該屏息。

而如樂章般陸續出現的美景,則推著你步步向前。即使留戀身邊美景,仍渴切盼望天邊彩虹,而這些風景則像層層堆疊的音符,一步一步把你導向更強烈的雙眼洗禮、更撼動的心靈衝擊,如果我說得太誇張請原諒我,有時候甚至會喘不過氣來。
因為你無法想像。貿然越過了各種禁止事項的警告牌,你可以一路向下,如磯釣勇者那樣前進海岸,顛簸難行、已不成路的小徑戛然而止,你不得不停下來,卻也極樂意停下來,看四周山崖上一顆顆比鄰而立、相互堆疊的石頭,好奇多久以後,稍稍的搖動翻滾,又會讓它們有一番新的氣象。看似千萬年來亙古不動的自然,原來卻是一番活動變化的景致,動的不只是海,山也在動。
然後你就赫然發現,自己站立在一顆突出岩盤的石頭之上,底下一點支撐,四周毫無屏障,如果從遠處看,就是高達百尺的高崖上,有一顆特別突出、幾乎懸空的石頭,而竟有一個人巍顫顫的站在那裡,這是何種懾人的景觀!

你不是在挑戰、更非狂妄想征服自然,而是臣服於它的鬼斧神工,驚嘆於它的高聳矗立,只有親臨其中,兩腳微微顫抖、心中忐忑不安,甚至雞皮疙瘩都起來時,你才知道大自然中隨便一個小小角落,都不是渺小人類有資格棲身其中的。
這種時候,心中不由自主浮起「造物主」這個念頭──必定是有更偉大超然的力量,才足以成就這些吧?
我喜歡鼓舞來訪的朋友們,也站到這絕世獨立的石頭上看看,看是感覺自己君臨大海、還是危如累卵?一般抗拒的多,「危邦不入」,遠遠在崖上束手觀看;也有鼓起勇氣一試,卻又在最接近處功虧一簣的;夠膽的當然也有,且多是女性(就說女人比較勇敢!或者浪漫?),有一位還側臥身體如豔后,坐起點菸更逍遙……總之我相信不管上述哪一種,都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地方。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注2)在此留下的卻非一鱗半爪,而是驚心動魄的印象。
當然你也可以選在安全處,蹲下身子,以山海為背景,讓人由上往下為你留幾張剪影。或者東繞西轉,就想找一個好角度留一幅攝影傑作。但更多的時候應該會怔怔望著這不曾預期也從未邂逅的美景,在腦海中細細刻畫長久的記憶。
就像我現在蟄居小屋,完全憑著半年前的記憶,描述這曾經認為難以刻畫的美景,不知道成功與否,但我已經盡力。

時日畢竟久遠了,我的回憶漸漸不再持續,好像由「錄影」變成了「拍照」,只剩下一張張單獨的畫面。例如那一層、一層又一層蜿蜒的山崖,在海上連綴成的美麗曲線;例如那海灣中的小島,是一片單薄的、直立的、彷彿吹彈可碎的岩石;例如那渾然天成的堅硬石壁中,還躲藏幾個極不起眼的碉堡,更增添了巨浪之上的肅殺氣氛;例如步道最後的花崗岩築成的巨大圓盤,許多人都不知其所以然,是要祭典用、舞趴用還是休憩用?如是前二者,也未免神祕得過度了,而若是後者,卻為何沒有桌椅可坐,也無屋頂遮蔭呢?
我也在朋友質問之下,想當然耳的責難過幾次,反正是「坐著說話不腰疼」的,輕鬆批評了當初的建築者。
而如今我遠遠(距離遠,時間也遠)回想,才認定它就該是個四面八方毫無阻隔的圓形廣場,如此才能一覽無遺,如此才能張望各方,如此才不會被枝枝架架的擋住視線,原來這竟是個,三六○度的環景天然劇場!

如果你的心已因這千般奇景而波濤湧動,就靜靜的坐在廣場邊緣的矮牆上,讓陽光與風洗滌身心吧!如果還是?不下來,也可以向右探看,完全強烈堅硬的山海組曲,在這下方卻有個小小意外──
一汪清澈平靜的海水,輕輕流湧出一個小小沙灘,仿如世外桃源般,藏匿在那不知如何到達的地點。水靜靜的搖著,沙子靜靜的亮著,好像在一節又一節、一章又一章強烈震撼的交響樂曲之後,來了一個小小的休止符。
你應該坐下來,看著這種神奇出現、不知會否消失的小海灘,良久良久,再緩緩複習、慢慢反芻先前所見(多半已不知不覺過了半天!)的壯麗風景,如夢似真。
我今天在紙上做了這一場夢,不知虛實,難辨真假,我勢必還得回到東莒,再一次,輕輕,踏入我的夢境。

…………………………

注1:出自臺灣詩人?弦(本名王慶麟)的詩,他是我的新詩啟蒙老師。
注2:語出宋代詩人蘇東坡:「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意指鴻鵠飛鳥在下雪的泥土偶爾留下的爪印,都只是短暫的一痕,剎那又不知飛到何方。比喻人生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5750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5 則好評)
  • hs****i66 說:
    2016-06-11
    閱畢,如有入桃花源記之感。東莒,人口不多,但卻能用心細細走過、感受;以仿導覽式的口吻介紹島上的一草一物一景,而照片美得自然且剛好,屬於初階的認識馬祖之書;如欲更深入了解,可找其他文學書籍作搭配,方相得益彰。
  • so*****521 說:
    2014-12-21
    苦苓沉潛多年之後的佳作.雖然只是描寫著東莒這樣的一個小地方,但整本書優美的文筆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活感,似乎讓這世外桃源和讀者們更加靠近,讓大家更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它的美!
  • so*****521 說:
    2014-11-17
    這本書雖然寫的只是東莒小離島的小生活故事,卻是關於作者苦苓自身的內省與沉潛的優美散文集,很不一樣的苦夫子,給人很不一樣的清新感受,很適合在靜夜裡細細品味.
  • yu*****ish 說:
    2014-09-30
    馬祖的東莒,是各會讓人覺得是各烏托邦的地方,機車鑰匙隨時插在車上,島上豆腐店夜不閉戶,人們總是露出友善的微笑,是個人美,景美的好地方。若像要自我沈澱,推薦東莒。
  • na***oft 說:
    2013-06-27
    當你在臺灣這個失樂園充滿沮喪時,不妨隨著他的腳步,來到這個他筆下的新樂園,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不上網不看電視,在他的涼亭之中,喝杯咖啡,看本小說,發呆度日。真的,人可以這麼簡單生活。
  • 看更多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14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