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之旅:維京末裔挪威探險家南森極地遠征實錄

Farthest North:The Incredible Three-Year Voyage to the Frozen Latitudes of the North
  • 79 616
    78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一百多年前,北極對世人來說仍是終年冰封的迷霧之地
但在南森踏上北緯86度14分的那刻起,人類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維京人後裔、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挪威探險家南森歷時三年
深入極地北冰洋千餘里,留下洋洋灑灑三十餘萬言
輔以一百六十三張珍貴影像紀錄,重現艱苦卓絕的探險歷程

我們的祖先,古維京人,是最早航行至北極者。……那些在紅髮艾瑞克和萊夫等人帶領下的古代北歐人,自然也是所有北極探險後輩的開路前鋒。我們應該記住的是,他們不僅率先航行至北極,更最早以身與冰對抗。……然而,推動他們從事這般探險活動的原因,絕不只是熱愛冒險的天性,雖然那的確是我們民族性裡的一個重要特質。更重要的,毋寧是他們必須為許多已無法在挪威找到任何空間的不安生命發現新的國度。還有就是,他們對知識的真心渴求。
──弗瑞德約夫.南森

【內容簡介】
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南森傳》作者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

在十九世紀期間,英、美等各國探險隊,積極地朝北極探勘,期望能解開北極的神祕面紗,挑戰北極點。在本書主角弗瑞德約夫.南森之前,已有英國探險家麥克林多克(Francis McClintock)、奈爾茲(George Nares)、帕利(Edward Parry),美國探險家格里利(Adolphus Greely),瑞典探險家諾登舍爾德(Adolf Nordenskiöld)前仆後繼,率隊前往北極探險。其中也有如英國富蘭克林(John Franklin)探險隊於一八四七年失蹤,一百二十九人殉難,沉船與船員屍骨直到十年後才被尋獲的憾事。極地探險始終是考驗人類體力與意志極限的艱難試煉。

一八八四年,挪威探險家弗瑞德約夫.南森偶然在報上閱讀到氣象學者摩恩(Henrik Mohn)的文章,受摩恩的啟發,南森推論船隻可透過凍結在浮冰中,隨著北極洋流自然漂流,來接近北極點。十年後,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實踐了他的推論,率領一支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位處極地的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方式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當時評論道:「(南森與他的隊員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為南森立傳的亨特福更認為南森「具體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作者

弗瑞德約夫.南森Fridtjof Nansen


挪威極地探險家、科學家、外交家、人道主義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帶著他的「北極漂流」理論,率隊征服北極點。雖然南森探險隊最終只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仍打破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其後,南森主持或參與多項北極探險、考察活動,發表多篇學術專著。進入二十世紀,南森藉著他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曾代表挪威參與多場外交活動,也擔任挪威自瑞典獨立出來後的第一任駐英大使。一九二二年,南森因其在國際難民人道救援上的努力,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南森於一九三○年過世,享年六十九歲,《紐約時報》寫道:「人類最佳的友人,最無懼、慷慨、俠義的勇士,昨天在奧斯陸過世。」關於南森的其他記事可參閱本書所附〈弗瑞德約夫.南森小傳〉。

譯者

汪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士,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碩士。歷任新聞局、《英文中國日報》、《商業周刊》編輯。譯著甚豐,曾榮獲新聞局評鑑為優良中譯作品。

目錄

弗瑞德約夫.南森小傳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準備與器材
第三章 啟航
第四章 告別挪威
第五章 通過卡拉海
第六章 冬夜
第七章 一八九四年春與夏
第八章 冰上的第二個秋天
第九章 為雪橇探險做準備
第十章 一八九五年,新的一年
第十一章 我們出發了
第十二章 與法蘭姆號道別
第十三章 痛苦的掙扎
第十四章 雪橇與皮筏
第十五章 終於著陸
第十六章 一八九六年,新的一年
第十七章 向南之旅
結語
附錄 斯維德魯普船長報告:法蘭姆號漂流記(一)
附錄 斯維德魯普船長報告:法蘭姆號漂流記(二)
附錄 斯維德魯普船長報告:法蘭姆號漂流記(三)
附錄 斯維德魯普船長報告:法蘭姆號漂流記(四)
附錄 斯維德魯普船長報告:法蘭姆號漂流記(五)

序/導讀

弗瑞德約夫.南森小傳
弗瑞德約夫.南森(Fridtjof Nansen,一八六一至一九三○年),極地探險家、科學家、外交家、人道主義者,一八六一年十月十日生於挪威的福祿恩(Fröen),父親是一名富裕的律師,母親則為活力充沛的貴族婦人,因學習滑雪而震驚當時的上流社會。從童年起,南森便渴望從事戶外探險活動。他大膽、吃苦、自信,兩歲時就學會滑雪,並喜歡在鄰近奧斯陸的家宅附近山林探索。二十歲從克里斯提納大學(克里斯提納即今奧斯陸)動物系畢業後,南森搭上了捕海豹船「維京號」(Viking),前往格陵蘭;他日後並將這四個月的探險經驗出版成書,名為《在北極打獵與冒險》(Hunting and Adventure in the Arctic,一九二五年)。一八八二到一八八八年,他在卑爾根的自然史博物館擔任動物學負責人。
一八八八年,南森帶領一支六人探險隊,完成首次橫跨格陵蘭冰帽的壯舉。在《首次橫越格陵蘭》(The First Crossing of Greenland,一八九○年)一書中,他記錄了他們如何藉由滑雪板和雪橇穿越那片冰雪荒漠。「他描述他們如何走過那片未知的大冰帽,至今仍為最引人入勝的探險故事。」《紐約時報》這樣刊載。他隨後又以同一次探險為主題,寫了另一本書《愛斯基摩生活》(Eskimo Life,一八九三年),有趣而生動地記錄了他在格陵蘭西海岸哥特哈布(Godthaab)地方,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生活了一個冬天的經過,極富人類學研究價值。回到挪威後,南森被指定為奧斯陸大學動物學典藏部門的負責人,但他就任不久,隨即著手策劃一場著名的北極探險行動。
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和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了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寫道:「故事從南森口中吐出,令人益發理解,他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他隨後將此行所得的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在《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六年挪威北極探險》(The Norwegian North Polar Expedition, 1893-1896,一九○○至一九○六年)上,並於《在北霧中》(In Northern Mists,一九一一年)翔實記載了整個北極探險的歷史。
從那之後,南森開始對初具雛形的海洋學愈來愈感興趣。一九○○年,他參與了「麥可.薩爾斯號」(Michael Sars)探險船的活動,該船是挪威政府籌資興建的一艘海洋探險船。南森同時發展出許多對海洋學具有根本影響的研究方法,並將他有關海洋探索的發現,記錄在《北極盆地海洋學》(The Oceanography of the North Polar Basin,一九○二年)、《北極水域》(Northern Waters,一九○六年)和《挪威海》(The Norwegian Sea,一九○九年)等諸多先鋒性著作當中。
南森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逐漸將他帶往公職及人道主義的方向發展。一九○五年,他成為解除挪威與瑞典合併運動的領導者,並隨即出任挪威獨立後的第一任駐英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率領挪威代表團出席國際聯盟,並主持了戰俘回歸作業。此外,他還負責監管聯合國的俄羅斯救援計畫,並為當時的國際難民催生了所謂的「南森護照」。一九二二年,因人道方面的努力,南森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一九三一年在日內瓦成立、以繼續推行南森職志為宗旨的「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Nanse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Refugee)也曾獲頒同一獎項。南森在政治方面的著述不少,包括《挪威和挪威與瑞典的合併》(Norway and the Union with Sweden,一九○五年)、《俄羅斯與和平》(Russia and Peace,一九二三年)、《亞美尼亞與近東》(Armenia and the Near East,一九二八年)、《穿越高加索到伏爾加》(Through the Caucasus to the Volga,一九三一年)等。
南森對探險的熱愛,終身不移。除了出版《在挪威野外運動的日子》(Sporting Days in Wild Norway,一九二五年)和《探險及其他論文集》(Adventure and Other Papers,一九二七年)外,他也對以觀測北極氣象為目的的汽船之旅甚感興趣。他在一九二九年訪問美國時,曾以「北極為何再度呼喚我」(Why the Arctic Calls Me Again)為題,發表演說。
南森於一九三○年五月十三日因為心臟病驟逝。《紐約時報》寫道:「一名人類最佳的友人,最無懼、慷慨、俠義的勇士,昨天在奧斯陸過世。」海軍少將理查.拜德(Richard E. Byrd)從地球另外一端提到:「所有探險者都將因南森之死而悲痛,他是所有探險家的導師,也是歷史上最富浪漫精神的人物之一。」
最近著手為他立傳的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寫道:「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進入極地,以英雄之姿重生。他強有力地激勵人們追隨他而去。他打開了所謂極地探險的英雄時代。他的後繼者嘗試以他的形象塑造自己。阿蒙森(Roald Amundsen)、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和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等南極探險英雄,全都是他的傳人……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試閱

弗瑞德約夫.南森小傳
弗瑞德約夫.南森(Fridtjof Nansen,一八六一至一九三○年),極地探險家、科學家、外交家、人道主義者,一八六一年十月十日生於挪威的福祿恩(Fröen),父親是一名富裕的律師,母親則為活力充沛的貴族婦人,因學習滑雪而震驚當時的上流社會。從童年起,南森便渴望從事戶外探險活動。他大膽、吃苦、自信,兩歲時就學會滑雪,並喜歡在鄰近奧斯陸的家宅附近山林探索。二十歲從克里斯提納大學(克里斯提納即今奧斯陸)動物系畢業後,南森搭上了捕海豹船「維京號」(Viking),前往格陵蘭;他日後並將這四個月的探險經驗出版成書,名為《在北極打獵與冒險》(Hunting and Adventure in the Arctic,一九二五年)。一八八二到一八八八年,他在卑爾根的自然史博物館擔任動物學負責人。
一八八八年,南森帶領一支六人探險隊,完成首次橫跨格陵蘭冰帽的壯舉。在《首次橫越格陵蘭》(The First Crossing of Greenland,一八九○年)一書中,他記錄了他們如何藉由滑雪板和雪橇穿越那片冰雪荒漠。「他描述他們如何走過那片未知的大冰帽,至今仍為最引人入勝的探險故事。」《紐約時報》這樣刊載。他隨後又以同一次探險為主題,寫了另一本書《愛斯基摩生活》(Eskimo Life,一八九三年),有趣而生動地記錄了他在格陵蘭西海岸哥特哈布(Godthaab)地方,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生活了一個冬天的經過,極富人類學研究價值。回到挪威後,南森被指定為奧斯陸大學動物學典藏部門的負責人,但他就任不久,隨即著手策劃一場著名的北極探險行動。
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和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了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寫道:「故事從南森口中吐出,令人益發理解,他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他隨後將此行所得的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在《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六年挪威北極探險》(The Norwegian North Polar Expedition, 1893-1896,一九○○至一九○六年)上,並於《在北霧中》(In Northern Mists,一九一一年)翔實記載了整個北極探險的歷史。
從那之後,南森開始對初具雛形的海洋學愈來愈感興趣。一九○○年,他參與了「麥可.薩爾斯號」(Michael Sars)探險船的活動,該船是挪威政府籌資興建的一艘海洋探險船。南森同時發展出許多對海洋學具有根本影響的研究方法,並將他有關海洋探索的發現,記錄在《北極盆地海洋學》(The Oceanography of the North Polar Basin,一九○二年)、《北極水域》(Northern Waters,一九○六年)和《挪威海》(The Norwegian Sea,一九○九年)等諸多先鋒性著作當中。
南森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逐漸將他帶往公職及人道主義的方向發展。一九○五年,他成為解除挪威與瑞典合併運動的領導者,並隨即出任挪威獨立後的第一任駐英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率領挪威代表團出席國際聯盟,並主持了戰俘回歸作業。此外,他還負責監管聯合國的俄羅斯救援計畫,並為當時的國際難民催生了所謂的「南森護照」。一九二二年,因人道方面的努力,南森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一九三一年在日內瓦成立、以繼續推行南森職志為宗旨的「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Nanse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Refugee)也曾獲頒同一獎項。南森在政治方面的著述不少,包括《挪威和挪威與瑞典的合併》(Norway and the Union with Sweden,一九○五年)、《俄羅斯與和平》(Russia and Peace,一九二三年)、《亞美尼亞與近東》(Armenia and the Near East,一九二八年)、《穿越高加索到伏爾加》(Through the Caucasus to the Volga,一九三一年)等。
南森對探險的熱愛,終身不移。除了出版《在挪威野外運動的日子》(Sporting Days in Wild Norway,一九二五年)和《探險及其他論文集》(Adventure and Other Papers,一九二七年)外,他也對以觀測北極氣象為目的的汽船之旅甚感興趣。他在一九二九年訪問美國時,曾以「北極為何再度呼喚我」(Why the Arctic Calls Me Again)為題,發表演說。
南森於一九三○年五月十三日因為心臟病驟逝。《紐約時報》寫道:「一名人類最佳的友人,最無懼、慷慨、俠義的勇士,昨天在奧斯陸過世。」海軍少將理查.拜德(Richard E. Byrd)從地球另外一端提到:「所有探險者都將因南森之死而悲痛,他是所有探險家的導師,也是歷史上最富浪漫精神的人物之一。」
最近著手為他立傳的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寫道:「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進入極地,以英雄之姿重生。他強有力地激勵人們追隨他而去。他打開了所謂極地探險的英雄時代。他的後繼者嘗試以他的形象塑造自己。阿蒙森(Roald Amundsen)、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和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等南極探險英雄,全都是他的傳人……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弗瑞德約夫.南森小傳
弗瑞德約夫.南森(Fridtjof Nansen,一八六一至一九三○年),極地探險家、科學家、外交家、人道主義者,一八六一年十月十日生於挪威的福祿恩(Fröen),父親是一名富裕的律師,母親則為活力充沛的貴族婦人,因學習滑雪而震驚當時的上流社會。從童年起,南森便渴望從事戶外探險活動。他大膽、吃苦、自信,兩歲時就學會滑雪,並喜歡在鄰近奧斯陸的家宅附近山林探索。二十歲從克里斯提納大學(克里斯提納即今奧斯陸)動物系畢業後,南森搭上了捕海豹船「維京號」(Viking),前往格陵蘭;他日後並將這四個月的探險經驗出版成書,名為《在北極打獵與冒險》(Hunting and Adventure in the Arctic,一九二五年)。一八八二到一八八八年,他在卑爾根的自然史博物館擔任動物學負責人。
一八八八年,南森帶領一支六人探險隊,完成首次橫跨格陵蘭冰帽的壯舉。在《首次橫越格陵蘭》(The First Crossing of Greenland,一八九○年)一書中,他記錄了他們如何藉由滑雪板和雪橇穿越那片冰雪荒漠。「他描述他們如何走過那片未知的大冰帽,至今仍為最引人入勝的探險故事。」《紐約時報》這樣刊載。他隨後又以同一次探險為主題,寫了另一本書《愛斯基摩生活》(Eskimo Life,一八九三年),有趣而生動地記錄了他在格陵蘭西海岸哥特哈布(Godthaab)地方,與當地原住民共同生活了一個冬天的經過,極富人類學研究價值。回到挪威後,南森被指定為奧斯陸大學動物學典藏部門的負責人,但他就任不久,隨即著手策劃一場著名的北極探險行動。
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南森和經過仔細挑選的探險隊員朝新西伯利亞群島(New Siberian Islands)出發。他們所搭乘的「法蘭姆號」(Fram)是一艘經過特殊防壓設計的船艦,共有三層外殼,可被凍在北極附近的冰塊中,然後隨著洋流漂至北極點。在探險過程中,當南森發現船艦可能無法漂流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地時,他轉而嘗試以皮筏和狗拉雪橇攻占北極點。一八九五年四月七日,南森與同儕強森抵達北緯八十六度十四分,打破了當時人類的北行紀錄。《極北之旅》一書正是他對這場為期三年的探險生活的真情記述。《紐約時報》寫道:「故事從南森口中吐出,令人益發理解,他們的確是維京人的後代。」他隨後將此行所得的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在《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六年挪威北極探險》(The Norwegian North Polar Expedition, 1893-1896,一九○○至一九○六年)上,並於《在北霧中》(In Northern Mists,一九一一年)翔實記載了整個北極探險的歷史。
從那之後,南森開始對初具雛形的海洋學愈來愈感興趣。一九○○年,他參與了「麥可.薩爾斯號」(Michael Sars)探險船的活動,該船是挪威政府籌資興建的一艘海洋探險船。南森同時發展出許多對海洋學具有根本影響的研究方法,並將他有關海洋探索的發現,記錄在《北極盆地海洋學》(The Oceanography of the North Polar Basin,一九○二年)、《北極水域》(Northern Waters,一九○六年)和《挪威海》(The Norwegian Sea,一九○九年)等諸多先鋒性著作當中。
南森在國際上的高知名度,逐漸將他帶往公職及人道主義的方向發展。一九○五年,他成為解除挪威與瑞典合併運動的領導者,並隨即出任挪威獨立後的第一任駐英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率領挪威代表團出席國際聯盟,並主持了戰俘回歸作業。此外,他還負責監管聯合國的俄羅斯救援計畫,並為當時的國際難民催生了所謂的「南森護照」。一九二二年,因人道方面的努力,南森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一九三一年在日內瓦成立、以繼續推行南森職志為宗旨的「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Nanse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Refugee)也曾獲頒同一獎項。南森在政治方面的著述不少,包括《挪威和挪威與瑞典的合併》(Norway and the Union with Sweden,一九○五年)、《俄羅斯與和平》(Russia and Peace,一九二三年)、《亞美尼亞與近東》(Armenia and the Near East,一九二八年)、《穿越高加索到伏爾加》(Through the Caucasus to the Volga,一九三一年)等。
南森對探險的熱愛,終身不移。除了出版《在挪威野外運動的日子》(Sporting Days in Wild Norway,一九二五年)和《探險及其他論文集》(Adventure and Other Papers,一九二七年)外,他也對以觀測北極氣象為目的的汽船之旅甚感興趣。他在一九二九年訪問美國時,曾以「北極為何再度呼喚我」(Why the Arctic Calls Me Again)為題,發表演說。
南森於一九三○年五月十三日因為心臟病驟逝。《紐約時報》寫道:「一名人類最佳的友人,最無懼、慷慨、俠義的勇士,昨天在奧斯陸過世。」海軍少將理查.拜德(Richard E. Byrd)從地球另外一端提到:「所有探險者都將因南森之死而悲痛,他是所有探險家的導師,也是歷史上最富浪漫精神的人物之一。」
最近著手為他立傳的羅蘭.亨特福(Roland Huntford)寫道:「南森是從北國冷霧中升起的異數,現代歷史的塑造者。他是現代極地探險之父……他進入極地,以英雄之姿重生。他強有力地激勵人們追隨他而去。他打開了所謂極地探險的英雄時代。他的後繼者嘗試以他的形象塑造自己。阿蒙森(Roald Amundsen)、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和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等南極探險英雄,全都是他的傳人……他那跨領域的偉大成就,具體實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全人』理想。」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55153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92
    • 商品規格
    • 21*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