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紀念新版)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最強熱水支援,讓你隨時喝熱茶、煮泡麵

  • 會員好評 ★★★★★(1)
  • 2個人喜歡
  • 9 324
    36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韓良露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有鹿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06/0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再聽一次她熱情的分享,記憶,就在這些美好的情味中延續下去。
永遠懷念,韓良露。
 
韓良露倫敦旅居書寫,跨越世紀,歷久彌新
紀念新版 + 新收選文,認識倫敦最好的開始
作家、生活家蔡珠兒專文推薦
 
一位遊歷並思考世界的奇女子,
在生命中記錄下輕快而愉悅的靈魂腳步,
從倫敦開始,在這本書。
 
「若對倫敦都厭倦了,就是對人生厭倦。」——英國文豪約翰生
 
「這座城市給了我靈魂的座標。」——韓良露
 
她在滋養心靈的都市,時而像隻幽靜的貓,在屋子一角梳理心靈深處的曲折,時而像一隻好奇的狗,在大街小巷穿梭獵奇。倫敦——這個高度成熟、世故的文明之都,永遠提供最先進、繁複、變化的風景給對世界好奇的旅人。韓良露向外看世界,向內看自己,《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有最深入的英倫文化體驗,也有最淺出的晃遊分享,傳達出這種既沉靜又好動的生活情味及感受,帶領讀者跟著她在倫敦旅居,以及之後來來去去,不曾止息的歲月中,扮貓也扮狗的靈魂腳步。
 
倫敦的魅力,韓良露如是說:
 
★看書、買書、藏書——書痴的天堂
神祕主義書店、占星學書店、旅行書店、食譜書店、皇室御用書店……
書香如此逼人,讓書痴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洗滌身心,轉個身到公園散個步
海德公園、肯辛頓花園、綠園、荷蘭公園、攝政公園、格林威治公園……
一天走一個公園,一年到尾都不會重複。
 
★主題徒步之旅,做個London Walker
莎士比亞的倫敦、開膛手傑克的倫敦、福爾摩斯的倫敦、披頭四的倫敦……
用雙腳探索世界之都,自在又逍遙。
 
★坐在世界餐桌,享受異國美饌
印度坦都里烤雞、義大利蔬菜湯、匈牙利燉紅椒牛肉、摩洛哥古斯古斯……
這是一個能夠輕易取悅味覺的所在。
 
★盡情「爬吧」,體驗酒館人生百態
四百年歷史酒館、如神殿般的酒館、聽得到倫敦土腔英語的酒館……
到沒去過的酒館品酒,自有娛酒之道。
 
還有世界各地的雜貨店、形形色色的博物館、貴族般的下午茶、購物狂的聖地……
跟著韓良露紙上行旅,倫敦實在有意思。

影音介紹


編輯推薦

2003年,我還埋首在學校圖書館書架間,努力蒐集資料,釐清論文寫作方向。當年要是讀到第一版的《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說不定就下定決心,到倫敦攻讀學位了。在這本紀念新版中,我們跟隨韓良露的腳步,從安身之所為起點,一步步往外探索、晃遊;尋書香而去,到公園洗滌身心,用美饌取悅味覺,體驗酒館百態……除了溫暖、愉悅的旅居分享,還有精采、深刻的文化觀察;不需豐富照片,不必旁徵博引,倫敦的面貌真實呈現在眼前。讀完,說自己是半個倫敦通都不為過。韓良露曾說:「在倫敦生活,就像是小朋友玩尋寶遊戲,天天都可以得到不同的訊息,然後等著我走出去驗證。」或許,也該是我買張機票,造訪這座給了她靈魂座標的城市的時候了。(文/有鹿文化經理兼主編林煜幃)

目錄

【推薦序】她的心,她的城◎蔡珠兒
【代  序】狗性子,貓靈魂──懷念英倫的良露◎朱全斌
【自  序】安靜的貓和好奇的狗在倫敦過日子◎韓良露
 
Part 1 倫敦落腳
租屋記
搬新家
街道的名字
下午茶交誼時光
安娜的聖誕大餐
在倫敦買房子
做個貝斯沃特居民
 
Part 2 城市晃蕩
諾丁丘的故事
在切爾西和肯辛頓村莊漫步
要去公園散步嗎?
書痴的天堂
購物者的樂園
在倫敦看戲
老電影院
免費的公立博物館
野餐的日子
徒步的主題之旅
到莊園旅館過夜
搭乘「運河船旅館」
 
Part 3 文化觀察
愛讀報的倫敦人
生活休止符──一天七杯茶
理想的酒館
庭園桃花源
黛安娜神話
皇室觀光產業
倫敦的馬克思幽靈
人類大家庭
由「階級」決定生活
倫敦人的口音
倫敦的「外國人」區
同志共和國
神祕主義學的聖地
 
Part 4 玩樂倫敦
酒館風情
何處「下午茶」?
咖啡屋風景
「英國菜」巡禮
倫敦的「便宜吃」
形形色色的異國餐館
世界美食雜貨店
 
Part 5 我的母城
獨特家常的英倫食物風味
農夫午餐和炸魚炸薯條
倫敦四季
雙城記——倫敦vs.台北
 
附錄 店家資訊

序/導讀

【作者序】
 
安靜的貓和好奇的狗在倫敦過日子
 
二○○二年的初夏六月,我帶著寫了好多年斷斷續續不曾完成的倫敦旅居生活的文稿,回到了位在倫敦海德公園北邊的貝斯沃特的家。
 
這間十年前購買的公寓,即使在五年前搬回台北後,租給房客期間,屋內的陳設家具仍一如過往,連我遺忘在客廳茶几抽屜中的紙條,都還記著過去的一些雜事。站在這樣的屋內,恍惚之間會覺得一切都沒改變;下午三時的陽光依然照在牆上那張在普羅旺斯買的水彩畫上,對鄰的希臘餐室在下午五點多就開始傳來濃郁的茄子燉肉的味道,夜裡十一點過後總是會有一些剛從酒館離開的客人唱著歌走過家門前。
 
真是十年一覺倫敦夢,因為離開過,再回來,更覺得時光太匆匆。十年前,我剛結束了為期一年的世界之旅,早已習慣雲遊四方,享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旅館帶來的多變化的生活,在那時,在我心中,只有台北是可以稱得上是家的地方;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不管待長待短,我都只是個過客。
 
我這個愛飄泊的旅人,卻在倫敦住了下來,而且一住就待了五年,不知不覺中,倫敦也成為收養我的家了。有一段時間,我突然發現,台北是我感情上的家,倫敦卻是我靈魂上的家。
 
十年前來到倫敦的我,當時正面臨重大的生命轉變期。離開前的一年,我結束了多年忙碌有成心卻慌空的電視編劇及新聞製作生涯,再也受不了媒體喧囂的生活。之後的一年,走在五大洲不同的旅途上,看遍了世界的同時,卻更渴望能看清自己的內在。
 
於是,選擇在倫敦落腳的我,開始過起一生中最清閒的時光,生活的主調是讀書,重拾起許多年少愛看的小說及詩,也開始看起早有興趣但一直沒時間深入的占星學與神祕學的書。看書之餘,每天到公園散步、在家附近小巷小徑溜達、再去市場買食物回家做菜,都成了生活的大事。
 
早年在台北,一直沒安心下來好好過著家居生活的我,在倫敦卻發現了許多生活上的雜事,像洗洗衣服、做做菜、種種花草、打理屋子,竟然是挺快樂的事。一直覺得自己的個性有如好奇的狗,到了倫敦,才知道自己也可以做一隻安靜懶散的貓。
 
後來回想起自己在倫敦過的日子,大部分時間也真像隻幽靜卻神祕的貓,總是在屋子的一角啃讀著一些上溯埃及古文明,遠達宇宙星辰的書。再不然,就有如貓咪般玩線球似的梳理自己心靈深處的曲折,久而久之,對倫敦住家的感情,就不只是一個裝載了軀體的家了;家更變成了心靈的密室。
 
不過,當倫敦難得的陽光在對門的屋角上嬉鬧,當隔鄰西班牙糕餅店炸起糖油條的味道飄到窗前,當街角那個吹薩克斯風的音樂家又奏起那首〈夏日時光〉,我體內的好奇的狗又會蠢蠢欲動起來。許多放封的日子,我就像一隻未被主人拋棄的逍遙流浪的狗般逛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在古董市場覓寶,在咖啡室、茶沙龍聞香,在博物館刺激腦波,在書報攤探聽消息。
 
到了寫作倫敦旅札時,安靜的貓和好奇的狗都各有想法,因此讓我經歷了最難寫完一本書之考驗。過去寫作的書再猶豫擱置一兩年總能完成,倫敦這本書卻前前後後整理了四、五年,一直到已經把所有文稿交出去的現在,都依然覺得還有太多關於倫敦、或關於在倫敦的我的事還沒寫完。
 
英國文豪約翰生博士說過一句經常被倫敦人引用的話:「若對倫敦都厭倦了,就是對人生厭倦。」倫敦的確是一座異常豐富的城市,在我生命的轉捩點階段,這座城市給了我靈魂的座標,一直到今日,當我在人生之海中偶有迷航之時,想到一些我在倫敦時真摯信仰的精神時,都會讓我覺得心有所安。因此在某些象徵的意義上,倫敦收養了我的靈魂。
 
倫敦也訓練我成為更靈敏的世界公民,這裡高度成熟、世故的文明,永遠提供最先進、繁複、變化的風景給對世界好奇的旅人看;倫敦是我了解世界的一個觀景窗。
 
在倫敦過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內看自己;真希望這本旅札能傳達出這種既沉靜又好動的生活的趣味及感受,也希望讀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倫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後來來去去又五年中,扮貓也扮狗的生活片段。
 
此外,要感謝朱利安為這本書所繪的插圖,讓我心中美好的倫敦時光,留下了更具體的影像。
【推薦序】
 
她的心,她的城
◎蔡珠兒
 
 
倫敦洸洋瑋麗,曲折幽深,特色實在太多,諸般可喜可愕,可圈可點,乃至可惱可怪之事,殊勝奇異,數不清看不盡說不完。街頭隨意望去,就有一大把活地標,硃砂紅的電話亭,雙層的「路霸」(Routemaster)紅巴士,還有黑亮精悍,靈巧如甲蟲的計程車(black cab),都是倫敦的吉祥物,除了美觀有趣,其身世歷史,也都大有來頭。
就說這「小黑」吧,倫敦和巴黎,是世上最早有計程車的城市,十七世紀伊始,倫敦就有出租馬車(hackney carriage),一路進化到現代的黑甲蟲,四百年來,形成一套完備制度,對出租車的款式、安全和行李空間,都有詳細規管,其中最嚴格的,是司機考核。
 
想考到「小黑」的司機牌照,當上倫敦的運將(cabbie),必須通過「倫敦知識」(the Knowledge of London)。這套簡稱「知識」的考核系統,舉世獨有,惡名昭彰,其艱困刁鑽,令人聞風喪膽,難度之高,不下於在牛津攻讀博士。
 
倫敦不像紐約和巴黎,市區路徑如棋盤,如蛛網,大體有模式可循;倫敦像羅馬和拿波里,道路糾結錯綜,毫無章法,有如貓兒玩過的毛線團,細窄又纏亂,滿布單行道、死胡同、大小圓環和交匯口,歧路亡羊,陷阱四伏。以前又沒有衛星導航,我剛在倫敦開車時,迷路迷到暈,行不得也哥哥,吃過不少苦頭。
 
但私家車可以迷路,計程車可不行,一定要識途認路,在迷津中找出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最快路線,這就是「知識」的考核宗旨。可是天知道,倫敦到底有多少點,多少街路和巷弄啊?
 
 
每次搭小黑,我總要問司機:「你花了幾年?」
 
西敏區的查令十字路口(Charing Cross Road),有座查理一世的騎馬銅像,這是倫敦的中心點,以這銅像為圓心,畫出半徑六哩(9.6公里)的圓圈,圈裡就是倫敦的市區範圍,其間密密麻麻,縱橫交錯,共有三百二十組路線,兩萬五千條街道。
 
「知識」的課本是一冊藍書(Blue Book),書裡就是這三百二十組路線,兩萬五千條街道。參加考核的知識男知識女,要每天騎著綿羊車,在擋風板夾著地圖,穿梭倫敦街頭巷尾,一段段來回逡巡,一區區彳亍勘測,邊開邊看邊唸,地毯式包抄踏查,死記路名路線,把這本藍書背到滾瓜爛熟。
 
但藍書只是熱身打底,好戲還在後面,皮要繼續繃緊。「知識」不是一兩次考試,是艱辛的長期抗戰,期間長達數年,分成三階段,初期兩個月考一次,後期三星期考一次,加起來要考二、三十次。除了第一次筆試,其他都是口試,稱為「出場」(appearance),考生要衣裝筆挺,正襟危坐,在一個小房間接受盤問。第一次出場的考題,通常是這個:
「從莊園屋(Manor House)地鐵站到吉本森方場,怎麼走?」
 
「呃,從地鐵站左邊的綠巷出發,左轉布萊克史多路,前行開到海伯瑞公園,嗯嗯……再右轉聖保羅路,然後順著海伯瑞角,右轉到伊斯林頓公園街,唔……啊……然後呢,在圓環第二個出口開進櫻桃丘……。」
 
(開到吉本森方場,至少還要三百字,不好意思灌水,刪了。)
 
考問路名和路線,只是基本起跳,接下來峰迴路轉,一次比一次難。為什麼叫「知識」?因為考官什麼都問,倫敦的任何機構,任何地點,公園、醫院、酒館、戲院、餐廳、教堂、監獄、墓園、碼頭、辦公室、領事館、體育場、政府部門,乃至某一座雕像,某一個皇家學會,只要考官問到,考生就得了然於胸,立即答出在哪裡,什麼路,怎麼走。
 
知識男女過五關斬六將,歷盡煎熬考到執照,平均要花三年功夫。我問過的小黑司機,只有三個人在兩年內考到,其他三四五六七年,什麼都有,有一個最慘,花了九年才考上。
 
「知識」的淘汰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被刷下的人不計其數,我在倫敦考駕照時的教練阿當,正是其中一個敗將,他考到第十五次,壓力大到胃潰瘍出血,撐不住,決定退出。每次聊到知識,阿當舊情難忘,愛恨交加,許多考場秘辛,就是他跟我說的。
 
 
小黑固然厲害,然而倫敦的街道路名,宮園館邸,肉眼可見的方位地點,究竟是表層皮相,僅是資訊而非知識。倫敦真正的知識,內在的風華精髓,層層疊疊,豐富深蘊,嵌藏在這城市迷宮般的皺褶內,紋理中。
 
良露一語中的,直探核心,她說:「我的倫敦意象是一個巨大的腦子。」
 
倫敦的形構地貌,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性,錯綜的路徑,曲折的模式,豐沛龐大的突觸與連結,正像人類的大腦。
 
長居英國的美國作家吉瑞(James Geary),和良露英雄所見略同,他說,許多城市,例如紐約和芝加哥,都由直線構成,就像電腦的積體電路,稜角井然,倫敦卻是一團華麗的混亂(a glorious mess),因為它是從幾個村莊進化而來的,村莊的邊界日漸推移,彼此嚙合融接,終於演變成一個大迷宮,蜿蜒迂迴,精細複雜如大腦,滿布轉折跌宕。
 
幸而有良露帶領,縱身這座曲折的文化首都,我們不迷路,不碰壁。她拉著我們分花拂柳,靈巧穿梭,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莊,隨手一指,招牌大嗓門侃侃滔滔,韓氏人肉百科刷刷翻動,街巷角落,河岸林間,頓時熠熠有光,栩栩鮮活起來,到處有故事,有人情,有古董,有炸魚,有蒼然老樹,有好吃小館,有時光的輾痕,階級的烙印,有馬克思和黛安娜裊裊飄過的幽魂。
 
 
不知是誰說過:「倫敦是個壞習慣,但沒人想戒斷。」(London is a bad habit one hates to lose.)
 
我和良露一樣,都做過Londoner,在倫敦旅居幾年之後,完了,從此永誌不忘,終生上癮。讀著這本書,英倫況味油然重現,昔日光景俱上心頭,記憶的河道開閘,嘩嘩湧出無限鄉愁。
 
書中提到的許多地方,親切熟稔,也是我經常流連之處。諾丁丘那家噴香的「廚師書店」,海德公園雁鴨紛飛的長蛇湖畔,唐人街的雜貨鋪和電影院,希臘街的老左派匈牙利菜館,查令十字路那家巨大雜亂,卻又溫馨可人的蜉蝣(Foyles)書店。
 
而我最愛的,是良露也常去的漢普斯特德荒野(Hampstead Heath),草野廣袤,深翠連綿,高處可以遠眺倫敦南岸,低處有可以澡浴的湖塘。森林幽靜濃密,初夏有清香椴花,深秋可以摘黑莓,撿栗子,森林邊的肯伍德大草地,夏夜有露天音樂會,男女老少席地野餐,啃著薯片喝著紅酒,聽著笛音琴韻,急管繁弦,望著煙火在紫藍的夜空濺開暈染,世間之樂,何以復加。
良露說得真對,「公園是文明中最美好的事物。」英國是公園的創始地,十七世紀初葉,當出租馬車達達行走街頭時,王公貴族的園圃和獵鹿場,也陸續開放給倫敦市民遊憩玩賞,那就是後來良露經常徜徉,每天要去兩三趟的肯辛頓花園和海德公園。
 
樹影婆娑,遍布市區的公園綠地,是倫敦一大殊勝特色,良露一再歡喜讚嘆,對她來說,入園散策,不在身而在心,那是深度的心靈運動,與內在自我的凝視對話,爬梳澄定,近乎修行。「我真喜歡去公園散步,每一次去,都覺得靈魂洗了澡似的。」即便是英國人,遊園能遊到這境界的,恐怕也絕無僅有吧。
 
良露深得倫敦三眛,內聖外王,「向內看自己,向外看世界」,在這城市,她成了觀察靈敏,見識豐富的世界公民,也修煉出高度的心智神思。「倫敦收養了我的靈魂」,「給了我靈魂的座標」,良露

試閱

做個貝斯沃特居民

買了自己的房子後,對貝斯沃特區的感情就更不一樣了,如今我暫時可以封自己是貝斯沃特的居民,而附近的商家也都成了我的鄰居了。
從我住處的三樓往下望,有一家叫「雅典人」的小雜貨店,除了一般英國常見的蔬果外,還賣有不少東地中海一帶的食材。偶爾我會上那買新鮮的杏仁、石榴果、綠色的無花果、紫色的小朝鮮薊、希臘優格等等,因為是小店,東西自然比我上露天果菜市集貴一些,但我喜歡光顧鄰居的店,也喜歡從窗口下望他家五彩繽紛的蔬果攤,為了長保那樣的美景,我自然該捧他們生意的場。
住家左邊還有一間叫「拜占廷」的土耳其咖啡館,賣著老式的土耳其咖啡。我在土耳其旅行時,學過如何用咖啡渣占卜,偶爾我會上那為自己或朋友玩一下命運咖啡的遊戲。
咖啡館旁邊叫「國王的頭」的酒館,算是離我家最近的「local」(英國人稱呼家附近常去的在地酒館),我最喜歡在冬日的下午在那裡消磨兩三個小時。下午時分,酒館裡人最少,我可以一個人獨占正燒著熊熊烈火的壁爐旁的長沙發,手裡握著一本推理小說,兩腿彎曲著斜靠在沙發上,渴時叫一杯溫麥酒或冷冽的比利時櫻桃啤酒。
酒館旁是一家西班牙人開的食品雜貨店,食品的味道就和我在馬德里時吃過的一模一樣。我常和滿頭銀髮的老婦人買剛炸好的西班牙油條(churro),回家沾著濃烈的熱巧克力一塊吃,這是對抗倫敦冬日憂鬱症的好藥方。我也常在那買西班牙紅香腸(choriro)或塞芮諾生火腿(Serano ham)來宴請西班牙朋友,我喜歡看他們看到這些食物時眼中閃爍的懷鄉光芒。有一陣子,我正在看葛拉漢.葛林的小說《唐吉訶德神父》(Monsignor Quixote),書中主角和一位西班牙神父在西班牙山區旅行,當我看他們在旅程中切著又乾又硬的西班牙乳酪配白麵包及礦泉水當成一餐,總忍不住丟下書,就去這家西班牙小店買塊乳酪,切成薄片當點心咀嚼,再邊吃邊看小說。
在倫敦住著的那段日子,我在這家西班牙小店買了不知多少次的杏仁甜餅當早餐吃,也學會在不同的節慶買不同的祭典蛋糕。我一直以為這家店會像莫斯科路上其他的店一樣一直在那裡,而確實在一九九八年、二○○○年我返回倫敦時,都還舊店重遊,和店主打聲招呼,但二○○二年的夏天,我再回到莫斯科路時,這家店卻不見了,原址變成中藥鋪,賣起皇帝草藥。我向鄰居打聽,才知道老婦人病了,所以把店關了,想到再也吃不到她親手炸的西班牙油條,都不免傷感了起來。
貝斯沃特的大街皇后道(Queensway),早年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溜馬道,如今卻成為倫敦市內最多元文化的一條街,我的英國朋友常說,在皇后道上最不常聽到的語言就是英語,真的,這一條街上一天可能會有一百多種不同的族群的人走過,彷彿一個小聯合國。皇后道的南邊是海德公園,從我住處散步過去大約五分鐘,因為住的離公園那麼近,我每天幾乎都會上公園二、三次,從繁囂的皇后道走進寧靜的公園,都會覺得公園是文明中最美好的事物;公園變得不只是公園,而是心靈的角落。
但皇后道也有世俗的一面,街上有各種吃喝玩樂之處。在地下室的皇后溜冰場是倫敦室內最大的冰宮,多年不溜冰的我,在這裡回想起青少年時在圓山冰宮會男朋友的往事,都忍不住再去溜了幾回。皇后道上還有一家俱樂部賭場,只有拿外國護照的人才能進去賭。我當然不敢進賭場,但有一回和全斌在賭場前遇到了他倫大的同學,一個也在唸博士班的韓國學生,當天我們看他站在賭場前一臉迷茫的樣子,後來才聽說他把學費及生活費都輸光了,辦了休學的他後來不知去向。這些因賭而失去一切的故事,在皇后道上常常流傳,像皇后道上有名的中國餐館,永遠門庭若市的「皇朝」及「喜相逢」酒家,老闆後來都因賭博而換手。
皇后道上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有四家阿拉伯報攤,除了賣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報紙外,還賣有各地的阿拉伯文報紙。因為我不懂阿拉伯文,因此不知道這些阿拉伯文報紙來自許多不同的阿拉伯勢力,後來認識了一位埃及朋友才告訴我,這些四、五十份的阿拉伯文報紙,各有不同的政治立場,還有的是逃亡在倫敦的阿拉伯反對分子辦的報。阿拉伯人只要看一個人去哪家買報,就知道那個人的政治或宗教立場為何了。
皇后道中段,有一家有名的巴西森巴舞池,門面小小的,但走下地下室,卻是很大的舞場。這裡可以跳舞到深夜三點,也是許多寂寞的人尋找一夜情的地方。我認識一些日本女孩,樣子看起來都很端莊保守,卻都很喜歡結伴去找男人,她們告訴我說她們皮包裡永遠有準備好的保險套,而最受她們歡迎的男人,從來不是英國男人,而是南美人、南歐人、阿拉伯人(依喜好排名)。
皇后道到底,左轉的交口維斯特波恩路(Westbourne Grove)。這條路上有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黎巴嫩、巴西、摩洛哥、埃及、蘇丹、泰國、馬來西亞等等異國餐館,通通都是第三世界國家,蔚為奇觀。在這條街上,還有一家十分嚴肅的阿拉伯文書店「Al Saqi」,我有個英國朋友,在劍橋讀過阿拉伯文,他就常常上那去看書。我和他去過一次,但面對整個書店如織花般的阿拉伯文字,看著都覺得有如無字天書,我想不少外國人看到中文象形文字恐怕也和我當時的感覺相同吧!阿拉伯的知識系統,在全世界比中國的還受到漠視,這其實很奇怪,因為從七世紀至十二世紀在阿拉伯文化的黃金時期,許多埃及、希臘的經典都是先譯成阿拉伯文,才譯成拉丁文的,當時的阿拉伯文學者擔任了極重要的世界文明的承繼者角色。尤其對念神祕學的人而言,如果能懂阿拉伯文就更好了。我有時幻想自己大學若不是念歷史,而是念政大的阿拉伯文,現在一定更懂得欣賞阿拉伯世界的文化。
皇后道底端穿過維斯特波恩路再向前走,有一家傳統的土耳其浴室,當倫敦的寒流來時,天上飄起小雪,去這家有著拜占庭大大的圓屋頂、大理石室內充滿著水蒸熱汽的浴室內,好好洗個土耳其浴,會讓我彷彿回到了冬日在伊斯坦堡旅行的日子。我一直很慶幸自己選擇住在貝斯沃特,在台灣的我,對中東、阿拉伯世界一直較陌生,來到了貝斯沃特後,才慢慢了解埃及人、伊朗人、約旦人、土耳其人、突尼西亞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葉門人、巴勒斯坦人等等,都各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就像我們比較熟悉的亞洲人一樣,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大家都有自己豐富的文化;愈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也就愈能包容及欣賞世界的大不同。
倫敦四季

姍姍來遲的早春

三月中旬,公園裡的黃色旱水仙花開時,倫敦姍姍來遲的早春就算正式上場了。
倫敦的冬日總是特別的長,壁爐中的柴薪用完了一季,卻還得買些新柴備用,才脫下的厚冬衣,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又穿上了身。路上,公園裡的大樹才抽上了新芽,一會兒又因為嚴寒而縮起身子,不敢肆意施展。
等待春天的人,天天上公園去看,在旱水仙含苞而後迸出花蕊的那一天,春天才算臨門一腳來臨了。
懂得季節交替的古督伊德教(Druidism)的現代傳人,早就在等待春分(Spring Equinox)這樣的日子,在三月二十一日的中午,一群身穿白衣的教徒,會在倫敦老城內的Tower Hill Terrace 為春天祈禱。
春天是大地回復光亮、溫暖的開始,冬季的嚴酷考驗已過,人心的低潮已退,如今又是迎接身心靈新生命之始了。
隨著季節回暖,公園池塘中的水鴨也回家了,嘰嘰喳喳地梳洗新添的羽毛,孩童也回到了公園中,在遊樂場中溜滑梯盪鞦韆。冬日冷清的公園如今又慢慢地恢復了生氣,大樹的新芽也趕著熱鬧大鳴大放成新葉,一時之間,整個公園都因耀眼的新綠喧鬧著。
海德公園的圓池,每到週末上午,又再度聚集著成人孩童玩著遙控帆船,嗡嗡的馬達聲令池中的白天鵝昏了頭,一直繞著圓圈打轉。池邊草地上,一群人在放著風箏,春天的風特別難預料,風箏一不小心就掛在新葉繽紛的樹梢,把正在吃嫩葉的松鼠給嚇了一跳,趕緊跑回樹幹的洞窟中。
漢普斯特德的石南園,有著寬闊的荒地,是放風爭的好地方,只要小心不怕地上的小石塊絆腳,三月時分,「風箏會」在此舉行,歡迎各界放風箏的好手在此各展雄風。
基督受難日後的復活節遊行,在市內的柯芬園及貝特西公園(Battersea Park)舉行。春天的碓是復活的好季節,可愛的大地讓生命更值得活下去,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復活節,除了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的聖樂演唱外(復活節週一),牛津和劍橋的學子也展開了他們每年一度的賽艇競賽(復活節週六)。
四月底,伊麗莎白女王生日的禮砲響過,便是盛大的倫敦馬拉松比賽鳴槍之際,在正式比賽前幾個禮拜,倫敦街上、公園中早已布滿了練習馬拉松的各色人等。比賽當天,不管是馬拉松或只是慢跑,倫敦都是步行者的天堂,從格林威治至西敏,數十萬人在街上或快或慢奔走,春天和風輕拂,街旁百花盛開,芳香一路跟隨,春天的馬拉松,讓我徹底地用雙腳愛戀著倫敦的街道。
五月是春天最騷動的季節,花粉在空氣中飄盪,讓對花粉多情的人紛紛眼熱鼻塞。足球迷這時也進入心神不安的階段,不管在工作場合、酒館,球迷都在爭辯今年英超聯賽會由哪隊獲勝?有時,五月春天的騷動會變成足球迷的暴動,我就曾在溫布里球場外受困於數千名足球「惡根」亂黨的囂叫狂走。還好,這樣的暴動往往在黃昏來臨後就忽然結束了,因為這些足球迷也會想到要吃頓飯了。
五月底的切爾西班牙花卉展,是春天花仙子各展豔容的時候,數不清的繁花搶著在春季末紛紛登場,其中最具王者之姿的當然是英國人最寵愛的玫瑰與薔薇,只可惜夜鶯的歌聲已經無法在倫敦城內聽到了。即使沒有夜鶯,倫敦還是有不少浪漫的情人,五月是愛人互贈玫瑰的季節,我常常在五月向晚的黃昏地鐵中,看到人們捧著剛收到或正要送出的玫瑰花束,而那時,人們臉上都會浮現著一種神祕而恍惚的微笑,他們的微笑,使得春天的地鐵車上突然變得有意思起來。
六月是春天進退兩難的日子,當日光一天天增加,夜晚來得愈來愈遲。有時,春天會突然轉身離去,留下還沒準備好的豔陽,公園裡的灑水器定時冒著水花,啤酒館的戶外坐椅上多了不少口渴的酒客,人們一邊叫讓著「天氣真熱」,一面歡欣地計畫各種野外出遊的活動。
有時,春天並不甘心這樣匆匆地離去,晚春會突然換上一張陰鬱的面孔,下起了六月的陰雨,天氣會突然轉涼,這又給了倫敦人社交談「天氣」的好機會。公寓門口、街道上熟人相見,都彼此打聽著春天的最新動態,「怎麼六月比四月還冷呢?」「是嗎?聽說今年會有個不熱的夏天。」「才把夏裝拿出來,怎麼都用不著了。」
春天聽著人們的抱怨,內心也傷感不已,記得才不過兩個月前,人們才興高采烈地歡迎春天來臨,現在卻希望趕緊送走春天,真是善變的人們,為了懲罰倫敦人的不忠,春天決定在六月給倫敦人一整個月善變的天氣。
有時上午太陽熱呼呼地,下午突然陰雨霏霏,黃昏濕冷得讓人想升起火爐驅逐濕氣了。就在耐性快用完時,突然接連兩三天,春天再度施展嬌媚的春光,天空藍得透明,雲朵如白緞,和風中帶著花香吹開了人的心扉,人們再度陶醉在春天之吻中,又再度歌頌起春天的美好了。這時,春天才甘心了,在人們對她最愛戀的那一瞬間,春天決定離去了。

短促的夏天

真正的夏日,在倫敦非常的短。但對於不喜歡日頭高照、動輒全身大汗的人而言,倫敦的夏日則是十分地美好。在倫敦一年之中,要說是炎熱的夏日,大概不出兩三個禮拜,其餘都是溫暖的夏日。
溫暖的夏日,從何時開始?不要看日曆,那不作季節的數。有時夏至已過,天氣卻依然是晚春的涼意,黃昏在露天酒館坐久了,腳底仍會沁涼,這時夏天還未真正來臨。但有時,才不過六月初,溫暖的南風卻已吹起,讓攝政公園中的玫瑰花園,像被催了情似地百花齊開,玫瑰花香把早到的夏日都薰醉了。
在六月時刻,測量夏天是否來臨,最準確的方式是看玫瑰花,如果玫瑰花仍然顯得嬌豔欲滴,有如青春少女般飽滿,那麼夏天還未真正來到,但當玫瑰突然一夜之間徹底地綻放了,有如成熟女人般全身充滿怒放的風情時,這時,夏天就真的來臨了。
夏日的倫敦人,都像被關在籠中太久的狗兒一樣,焦躁地等著主人放封。天氣一稍熱,公園中、野地上、荒原裡,日日夜夜都有人們流連忘返,人們嗅著空氣中逐漸升高的溫度,酒館的戶外座椅上,隨時都有一群群的人們曬著日光的同時,也狂飲著啤酒,夏日人們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隨著氣溫上升,但奇怪的是,夏日醉酒的人卻往往比冬日少。也許人們醉酒的理由並非酒精而是心情。
六月二十一日的夏至(Summer Solstice)是倫敦神祕主義者重要的日子,各門各派都會在這一天禮拜太陽神,在倫敦西南方的石林(Stone hedge)有二十四小時的慶典。這些人們相信,在這天,迎接第一線日光的昇起,會讓靈魂重回到宇宙初創時天地的第一線光芒之中。
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也在夏至前後舉行,這是網球的夏日慶典,整個溫布頓小村擠進了數千人排隊買票進場,網球場上的現代阿波羅、黛安娜以矯健的身手,征服了球迷的心。
倫敦的夏夜是非常愉悅的,有點暖,但不會太熱,偶爾還有涼風習習,六月底起,攝政公園及荷蘭公園都會有一年一度的莎士比亞露天戲劇節,開場的戲常常是《仲夏夜之夢》,在夏夜皎潔的星空下,呼吸著夏夜花草的氣息,裸露著雙足踩在公園的草地上,看著莎士比亞的精靈在劇場的舞台燈光下現身。
夏夜也是聽露天音樂會的好時光,漢普斯特德的石南園、肯伍德莊園、聖詹姆士公園等地,都有星光下的音樂會,人們常常帶著野餐籃前往,在草地上鋪上一方大桌巾,擺上起司、火腿、麵包、水果,開瓶夏日的玫瑰紅酒。一邊享受食物,一面傾聽、樂聲在荒野中響起。黑夜中,不少情侶擁抱著,螢火蟲好像野地上的星星一明一暗地閃耀著。
六月底,夏日節在格林威治、櫻草花山(Primrose Hill)、斯皮塔佛德舉行,有些人會穿著古代的服裝參加夏日節,還有許多賣手工藝、食品的攤位,這是一場夏日的園遊會。七月初,夏日節轉移陣地到倫敦市區及里奇蒙一帶歡度,不少酒館這時都會慶祝夏日節而舉辦啤酒節,讓人們暢飲夏日之醉。
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有個夏季特展,被不喜歡的人喻為炎夏吹冷氣的好去處。因為倫敦很多場所都無空調,在夏日炎炎時,很多人會避到有空調的博物館內。不管喜不喜歡,夏季特展仍是許多倫敦人社交的重要場合,就像六月份的艾斯考賽馬或德比賽馬日一樣,這些有皇家名號在前的活動,是看倫敦人的精美夏裝及夏帽的好地點。
七月第一個週日,是翰利平底船競賽的日子,不少倫敦人會穿著美麗的洋裝或白色西裝前往,除了看船外,也是看人及約會的熱門地點。
七月底,BBC主辦的亨利伍德逍遙音樂會(The Henry Wood Promenade Concerts)開始,世界各地的好手齊聚倫敦,這是古典樂迷一年一度重要的節慶,皇家艾伯特廳(Royal Albert Hall)天天都有音樂的饗宴上場,整個音樂會將持續一整個夏天,到秋天才結束。八月的夏日,天氣已經開始不穩定了。
最美好的七月已經結束了,盛夏的歡欣記憶已經足夠人們咀嚼一年了,夏天的腳步也慢慢地想離開了。入夜後,天氣變涼,人們已經不太喜歡到野外去,聽音樂也改在室內的場所舉行,酒館的戶外夏天椅子也逐漸少人坐了。有時,白日仍有盛夏的氣勢,耀眼的陽光閃滿大地,但一入黃昏,氣溫卻依然明顯地下降,而夏日的白天時間也慢慢縮短了。
八月底的諾丁丘嘉年華會是歡送夏日的街頭狂歡會。如果那一天豔陽高照,整個嘉年華會就會顯得興高采烈,加勒比海的移民盛裝打扮,有如巴西的狂歡會,花車花枝招展、熱鬧萬分,街上的小攤賣著烤肉串、咖哩,異國的食物香味加上異國的風情,讓倫敦的夏日突然有了南國的繽紛。
但如果天公不做美,早來的風風雨雨會讓整個嘉年華會有如一場夏天的離別會。涼風中裸露著雙肩的盛裝舞者,雖然起勁地唱著歌踏著舞步,但襯托著的灰澀天空,卻讓人無法興起狂歡的意願。
短短的夏天,就這樣過去了。倫敦人數數日子,有時真正的夏天,才不過一個多月,但卻是十分美好的日子,就像愛情一樣,有的美好的情事雖然短暫,卻一直令人懷念,倫敦的夏日,也是這樣長留在人們心中。
(未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28197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ma*ura 說:
    2015-06-23
    「有旅行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喜歡旅行、喜歡家,一個陪伴丈夫留學的女人,在倫敦發現自己的心靈舒適地,偶爾漫步在優閒的草坪上、偶爾穿梭在各國的語言之中,每天的新奇都是她的娛樂,有時像貓一樣閒適、有時像狗一樣精力旺盛,這裡是倫敦,韓良露的第二個家。
  •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