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體操:走出困境,迎向希望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最強熱水支援,讓你隨時喝熱茶、煮泡麵

  • 9 216
    24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生活哲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鄭石岩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0/06/0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在唯識的原典中,波羅蜜的意思是從此岸到彼岸。也就是說,六波羅蜜是幫助一個人,透過反省、自律和實踐,讓潛能得以施展,智慧因之而開啟,去過清醒、有覺察力、能自我實現的生活。本書擷取唯識論中的六波羅蜜法,對增進適應力、發展潛能、保持樂觀乃至經營成功人生,提出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

.從付出做起(布施):以豐富自我價值,充實情性生活,帶來身心健康。
.自我控制(持戒):能在多元的價值觀中,把握正確人生方向。
.培養耐力(忍辱):包括實現抱負的堅持,寬容忍耐的胸襟。
.力圖振作(精進):主動的責任和實踐,發展成堅毅力和後勁。
.定的修煉(禪定):透過定力的培養,建立周延的思考、冷靜的判斷。
.彈性思維(智慧):具備適當而不僵化的回應能力,能有效解決問題。

這六個精神成長的因素,提供現代人全新的生活態度,或謂六項精神體操。精神體操的觀念建立在它的實踐性和具體性上,努力學習和積極修煉,就能使生活品質提高,心靈生活水準提升,享受幸福人生。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才能做到「解」與「行」相應。唯識心理學提供了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其宗旨和重心,在發展一個人正向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引導個人作正向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出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識論「心所法」為藍本,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另外五本書分別為:《換個想法更好》、《尋找著力點》、《勝任自己》、《過好每一天》與《生命轉彎處》。

作者

鄭石岩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目錄

總序∕我的創作歷程 4
導讀∕正向的生活智慧:唯識心理學的意義 14
自序∕發展正向的心力 20
從付出做起 27
對家人付出健康的情緒 34
一起共進晚餐 39
懂得籌措時間 44
共享人際支持 50
助人有益身心 55
自我控制 61
有自律才有自由 68
及時換個心情 73
切忌僵持下去 78
克服懶惰的習慣 83
戒除你的惡習 89
培養耐力 95
還有別的路可走 102
心情急轉彎 107
學習釋懷之道 111
應變的心力 116
勤奮與歇息 121
力圖振作 127
積極態度有益健康 134
勇於面對困難 139
生涯發展的後勁 144
力圖在困境中振作 149
不讓自己洩氣 154
定的修煉 159
調適你的心境 166
給自己一夜安眠 172
不妨放輕鬆些 177
別太在意自己的弱點 182
善用你的憤怒 187
練習以簡馭繁 193
彈性的思考 199
盡情領受人生 206
交談能豐富生活 211
做個受人愛戴的人 216
學習收放自如的態度 221
珍愛你的生命 226

序/導讀

自序

發展正向的心力


  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也是價值觀念多元的時代,我們創造了富裕,卻也出現了更多令人頭暈目眩的行頭。我們生活在富裕之中,卻也跌落在空虛、孤立和沮喪的生活情境之中。

  全世界都在快速的變遷,任何國家或民族的傳統,都因為資訊的快速傳播,而被顛覆、捨棄和遺忘。於是,一個資訊豐富的人,同時也是文化傳統上顯得茫然無根的人。這是現代人精神生活困擾和情緒焦慮的主要原因。

  我們看到青少年犯罪增加,結構性的犯罪伎倆時有所聞,成年社會中盲目追逐享受和權益的人,正瘋狂地爭奪,彼此傾軋。這就是現在普遍的社會性格。我們的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上道德倫理逐漸式微,心理調適有困難的人與日俱增。最明顯的就是憂鬱、失落和對生命意義的迷失。

  面對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應該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才對。但據我所知,神情不悅、滿心憂慮的人卻隨處可見。該是我們重視精神生活的時候了,如果此刻不做一些努力,將來受苦將會更多。

  幾年前我曾在演講中呼籲,建議大家每天做個精神體操,好提升自己心靈生活的水準。當時建議的內容是:
  ● 一早起來做個積極性的祈禱。
  ● 作三十分鐘的運動,以增進活力,緩解焦慮和緊張。
  ● 讀一篇或數頁勵志的文章,力圖振作精神生活。

  後來有許多朋友建議我,希望能為精神體操寫一本具體可以實踐的專書。經思索再三,認為這件事很有價值,於是就個人的專業經驗,朝人人可以實踐的方向動手寫來。這本書的目的,在於增進讀者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對於想提升精神生活者,提供可行性高的建議。書中涵蓋許多實務經驗和研究發現,具有實用性和力行性。

  這幾年我努力將《唯識論》解釋出來,並與西方心理學作結合。本書所謂的精神體操,就是從《唯識論》中擷取其精華,用六波羅蜜作為理論架構,融入實務經驗,形成易讀、受用的生活知識。

  六波羅蜜的法門,是佛教各宗的核心課程。就唯識論而言,六波羅蜜是精神資糧的基礎,是修行步驟的核心,也是精神成長的主要方法。波羅蜜在佛學上的解釋是:從煩惱和無明的此岸,到智慧、覺醒的彼岸。它的內涵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本書根據它的涵義,融合心理學的理論和實務經驗,發展成六篇:

  ● 從付出做起(布施)
  ● 自我控制(持戒)
  ● 培養耐力(忍辱)
  ● 力圖振作(精進)
  ● 定的修煉(禪定)
  ● 彈性的思維(智慧)

  這六個精神成長的因素,提供現代人全新的生活態度,而將它發展成六項精神體操。我相信只要努去學習和修煉,就能使生活品質提高,孕育出積極振作的人生,從而親嘗幸福和悅樂的生活。

  第一個精神體操是付出的重要。人因為付出,才會感受到豐富的自我價值;因為助人與合作,自我功能才逐漸開展。人願意為家人付出,才有幸福的家,家庭功能隨之提高,子女的成長也因之受益。人願意對朋友和社會付出,才建立人際支持的溫馨,以及自我肯定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付出帶來身心健康,帶來精神生活的成長。

  第二個精神體操是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建立在自律上;自律的人才有心靈的自由,不會被紛擾的資訊沖昏頭,才能在多元的價值觀念中,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自律者不會失控、不會迷失,也不容易陷入憂鬱的痛苦。在佛教的經典上,戒是護法神,是崎嶇的人生路上穩固的護欄,自我控制使一個人有機會發展真正的自己。

  第三個精神體操是培養耐力。你能忍耐和堅持,才能實現抱負;有能忍和寬容的胸襟,才有冷靜的自在感。它是內在的強大能量,能蘊藏心力,孕育智慧,衍生為勤奮和積極。忍耐雖是痛苦的,但卻能超越失望,絕處逢生。

  第四個精神體操是力圖振作。美好的人生,建立在力圖振作的行動上;悅樂的感受,則源自積極行動後,內在充實的感受。力圖振作是一種主動的責任和實踐,它不但有益健康,而且能發展成堅毅力和後續力,讓人在困窘中,有力量再站起來。它使弱者強,敗者勝,是雄渾健康的精神力。

  第五個精神體操是定的修煉。生活在忙碌、競爭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容易感染緊張和焦慮。它會傷害健康,干擾睡眠,甚至令人不適,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心情不安不但會影響判斷和抉擇,更會削弱執行力而導致生活與工作的潰敗。定的修煉是健康與事業成敗的關鍵。

  第六個體操是彈性思維。要適應多變的e世代生活,必須具備彈性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種智能的活動,有清楚的覺察,能看出環境的變遷、潮流的更迭,乃至問題的趨勢與癥結。彈性表示在面對現實時,能作適當的回應。無論在學習、生活態度或宗教信仰,我們都需要這種智能。

  以上六種精神體操,一方面借用唯識心理學的結構性理念,一方面融入心理諮商的理論和實務經驗。各歸納出五至六個關鍵性主題,詳加分析,並提出實踐步驟。相信這本書對於一般人的生活調適,具有積極的助益。

  精神體操這個觀念,建立在它的實踐性和具體性上。讀這本書不只是知識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實踐。為了使你更重視實踐的重要性,書中經常出現修煉的字眼,無非是強調練習和行動的重要性。

  希望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一些新的觀念和指引,從中找到幸福、充實和愉快的人生。導讀

正向的生活智慧:唯識心理學的意義


  唯識家指出:「萬法唯識」。識正確了,思考就清醒,生活就幸福。識被扭曲了,或者產生情染和執著時,心識活動打結,造成情緒障礙,思考決策錯誤,從而帶來痛苦,更嚴重的是生命意義的迷失。於是,唯識家採取相當嚴謹的態度,分析識的結構,了解其變化,提出「轉識成智」:把識的活動轉變成正向的生活智慧,以拓展積極的人生,共同開創社會的安寧和幸福。這樣的旨趣稱為「大乘」,唯識學是大乘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唯識論》幾乎就是心理學。它是正向的生活智慧,目的在引導一個人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去克服種種生活的困難,並以達觀的態度,去看種種的挫敗,重新看到光明的希望和對人生的領悟。

  我把這套唯識論的精義,與現代心理學結合,用現代心理學的語言、思路和觀念,來活化它的意涵。期待它成為現代人心靈生活的資糧,成為歷久常新的人生明燈。除了可供一般人生活和心理調適的借鏡,也是覺悟修行上重要的用功方法。這套契合現代人思維和文化的結構性素材,我稱它叫「唯識心理學」。

  唯識心理學的宗旨和重心,在發展個人正向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並引導一個人作正向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出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作為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者,很容易就發現,心靈世界中的「識」,透過個人生活經驗,影響人的行為和心情,左右其生涯和幸福感。因此,務須在現實生活中,培育正向的態度、情緒、品格等。此外,個人心靈生活,還包括龐大的文化和集體意識,而且大部分是潛意識的範疇。我深信文化、宗教和民俗之中,所蘊藏的內容,包括儀式、風俗、節慶以及對生命的傳述,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這些素材沒有經過「轉識成智」的過程,變成現代生活場景中正向的態度、正向的情緒和自我效能,人就可能迷失,產生負面的干擾。唯識心理學在這個層次上,扮演著正向的角色。

  人生是否過得幸福、有意義、覺得法喜充滿,決定於你是否具備正向情緒、正向性格和正向的德行或品格。打造這些正向心理特質的關鍵,就是轉識成智,就是從唯識心理學出發。

  生命是一個不斷調適、成長和圓融的過程。因此,生命是艱辛的,也是絢爛的。它既要面對許多困窘和挑戰,也能在調適轉變的同時,看到柳綠花明的新天地。生命須用愛來沃壯,才能發展雄渾的活力,又要以智慧開啟創意和新猷,這樣才有希望和前景,才能顯現意義和價值。

  唯識心理學就是用「悲智雙運」,並透過轉識成智來創造生活和豐富生命,並覺悟到究竟第一義諦。

  多年來我從事心理輔導和諮商的研究,結合西方的心理學和東方的心學,用來協助人們發展潛能,並協助適應困難的人找回幸福。現在,我把多年累積的知識和經驗,融合唯識論和心理學的學理,建構唯識心理學,它的主要意涵包括:

  .對生命奠定正向的觀念和領悟的基礎。
  .陳述應變的智慧和生活調適的方法。
  .提出生涯發展和心理健康的綱領。
  .揭示精神成長的方向、方法和究竟義。
  .提供唯識心理輔導和諮商的學理。
  .釐清學佛的正確觀念和行持要領。

  我們正面對二十一世紀的衝擊,不只是金融風暴或環境劇變在影響生活,此後社會變遷將更快速,經濟生活和生產方式變化更迭更是驚人。可以預見,生活緊張、競爭激烈,加上失業的壓力,導致許多人產生無力感和無助,以致憂鬱、沮喪和焦慮的人口增加。

  資訊時代的虛擬文化,也造成眼高手低、挫折容忍力不足的世代,容易挫敗灰心,甚至鋌而走險,為非作歹,這將會是社會不安和紊亂之源。唯識心理學提出正向的行動建議,幫助每個人找回正面的生活態度,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

  科技越發達,生活水準提高,對於安身立命和生命意義的追尋,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所以生命教育已然成為各國關切的問題。唯識心理學對此亦作了正向的討論,並關心生命終極意義的實現。

  此外,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當信仰和生活相融,不致造成疏離或衝突,才能做到解與行相應。唯識心理學提供了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

  到目前為止,唯識心理學已完成六種作品,都以唯識論中「心所法」為藍本,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它們包括:

  .《換個想法更好》的主軸建立在「遍行」心所上,著重生活和工作的調適,增進自我效能,以實現豐足喜悅的人生。

  .《尋找著力點》的基礎是「別境」心所,具體討論生涯發展和開展成功人生的要領,並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勝任自己》以「善法」心所為藍本,陳述正面性格,從發展健康的自尊、面對真實、學習自律三方面去發展勝任自己的特質。

  .《精神體操》是從「六度」發展出來的正向德行,透過正向的品格和培養心靈的長處,克服心理困境,開展全新的精神力,以實現光明的人生。

  .《過好每一天》是從「煩惱」心所轉化來的正面情緒指標,透過情緒智慧的養成,發展法喜,增進身心健康,實現亮麗的人生。

  .《生命轉彎處》是透過唯識論中轉識成智的精神,把生命的歷程串聯起來,去作調適和實現,並觸及終極關懷的主題,著眼於人生的全面思考。

  二十一世紀甫一開始,美國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就提出「正向心理學」的觀念。他指出:「現代人迫切需要美德、生命的目的,正直及生命的意義。」長處與美德幫助我們抵擋心理疾病,解除痛苦,並帶領我們達到永久性的高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我從事唯識學的研究和心理諮商實務應用已近三十年,總覺得唯識學中的許多寶貴觀念,都甚為正向,對人生有益,所以針對其實用性加以整理。希望這套書能給廣大讀者,帶來美好的生活智慧。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664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0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