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與西藏人影像:一個漢人攝影記者的駐藏歲月(1950-70年代)

  • 9 801
    89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攝影攝影家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陳宗烈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香港中和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4/1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從江南水鄉到雪域高原,他在藏地生活二十五載。

從布達拉宮到地球之巔,他走遍西藏大地(除阿里),用鏡頭記錄下壯美的雪域風光和民族風情。

從農奴制到和平解放,他親歷了西藏的風雲劇變,並以新聞記者特有的敏銳,捕捉著那些不應被遺忘的人和事。

一張張老照片,彷彿在敍述著一樁樁西藏往事;一樁樁西藏往事,都將引領我們去認識一個真實的雪域高原。

作者

陳宗烈

1932年生於江蘇常州,漢族,高級記者,著名新聞攝影家。1954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新聞紀錄電影攝影,1956年8月入藏任《西藏日報》攝影記者,1980年調回北京,任《北京週報》攝影記者,1998年退休。其攝影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和國際影展,並出版了多本以西藏為題材的畫冊、圖書。

目錄

第一章 從江南到雪域
崢嶸歲月結緣西藏
入職《西藏日報》
入鄉隨俗學藏語
第一次重大活動
駐藏生活拾趣

第二章 鏡頭中的拉薩
聖城拉薩
布達拉宮
大、小昭寺
八廓街風情
羅布林卡

第三章 衛藏名勝散記
山南訪古
走訪後藏
遍佈藏區的「谿卡」

第四章 穿越藏北大草原
萬里羌塘
那曲印象
馬背上的遊牧人家
牧區之「寶」
牧區風情
牧區歷險

第五章 藏東攬勝
林芝擷翠
茶馬古道要衝——昌都
多民族聚居

第六章 民俗文化大觀
多姿多彩的藏族服飾
高原特色的飲食
藏式民居
交通工具
禮儀與節慶
民間婚俗與「共夫」、「共妻」
生老病死

第七章 西天神地話宗教
藏地的苯教與佛教
精靈鬼怪
人神之间的中介——巫師
活佛轉世制度
走訪格魯派四大寺
寺院管理與學經
修行與養生
寺院的多重文化角色

第八章 藏地社會各階層掃描
等級森嚴的社會階層劃分
各階層人士
宗教人士

第九章 親歷風雲巨變
政教合一的舊西藏
和平過渡
達賴離藏
民主改革

第十章 珍貴記憶:中國登山隊首攀珠峰
魂牽夢縈神女峰
征服地球之巔

序/導讀

前言

西藏為甚麼如此迷人?這是本書企圖回答的主題。進藏之前,我讀過一篇古藏文的漢語譯本,譯文說:「在那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臟,一切河流之源頭,山高土潔,地域寬廣,人知為善,心生英勇,風俗純良……」它源自《敦煌古藏文文獻》,創作於一千多年前,是藏族先民對西藏高原的生動描繪。這短文使我心曠神怡,無限嚮往。

初上高原,我躊躇滿志。原打算以平實的鏡頭,寫真春秋──我尤其鍾情西藏的純淨:原生態的環境、原生態的文明。西藏是一塊神秘的土地,它像磁石那樣吸引著我。西藏古老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不懂藏文,只能目睹它的片斷,無法了解它的整體。不過,我在北京接受了專業攝影的大學教育,擅長形象思維,遂欲將其種種秘境凝固為圖像瞬間,以便傳播世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西藏自治區籌委會忙於增設機構,要求內地兄弟省市援助,準備試點進行民主改革。在這個背景下,我於一九五六年七月奉調進藏,投入西藏社會變革的「大發展」潮流。至九月,情況驟變,中央認為西藏的改革條件還不成熟,決策「六年不改」,指示停止所有不符實際之事。「大發展」轉變為「大收縮」。我所在的西藏日報社編制亦大加壓縮,如漢文編輯部有一百五十多人,精簡後僅剩十餘人,我是被留下的唯一攝影記者兼圖片編輯。報紙亦從宣傳「民主改革」轉為強調「六年不改」。我的日常工作只是編發新華社國內外的「圖片通稿」,任務輕鬆,空閒多多。「六年」如何處置,做些甚麼好呢?

於是,常約幾位藏族朋友(也會漢語的),上街觀覽古城,間或拍攝照片。然而,藏人大都沒見過照相機,凡遇攝影,皆恐懼。因為有謠言說,照相會將人的靈魂攝走。所以,見到「巴爾覺寧」(照相的人)來了,人們就好像碰到了鬼,躲的躲,逃的逃,不管怎樣解釋,均心存疑慮,拒絕照相,我的計劃受到重創。

隨後改拍名勝古跡。大昭寺為吐蕃王朝最早的神廟,圍繞它的是一條環形的八廓街。街坊茶館、酒肆商舖、民宅官府沿街林立。布達拉宮宏偉莊嚴,它以紅山為天然基座,沿著山勢修上雲巔,高聳藍空,就像一座天上的宮殿,使人仰望生畏,平添無限遐想……

稍後,經三番五次申請,終於有機會去各地採訪(我的記者同事們將離開拉薩去農牧區採訪俗稱為「下鄉」)。當年下鄉,均須自帶衣服被褥和食品。因為鄉下沒有旅館、飯店可供吃住。得事先交涉,由地方政府出具「派司」(Pass),然後帶著禮品、錢物,拜望當地莊園領主或部落酋長,請其解決馬匹交通與食宿事宜。

期間,我曾遠赴羌塘、衛藏、林芝察隅、喜馬拉雅山麓、雅魯藏布流域,除阿里(那時阿里由新疆代管)外,幾乎走遍高原。西藏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往往走一整天都見不著村鎮。入夜,常在河灘、樹叢、山洞棲身。雷電、地震、雪崩、山體滑坡、冰川泥石流,如影相隨;還有土匪的威脅;荒野上有惡狼、棕熊的襲擊。種種險情,不期而遇。

一九五七年秋季,我隨日喀則專區防疫隊巡診千里,天天在馬背上,連續騎行了三月之久。隨工作隊集體下基層(我的主要工作是拍攝照片資料,兼作各地社會情況調查),都得帶大量銀幣。帶錢做甚麼?一是日常生活開銷,再就是給沿途頭人、官員送禮。無論是「免費看病」,或「貿易上門」,首先得「疏通」上層人士啊!獲其准許並在管事引領下,才能開展工作,否則是寸步難行的(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地方首領擁有絕對的權力,沒有他們的支援,別說拍攝照片,即使跨入其領地一步,也都不允)。一隻木箱裝一千枚銀圓,沉沉的,一匹騾子最多馱兩隻箱子。當時西藏地方流通的貨幣是藏鈔或銅、銀兩種硬幣,人民幣不流通,但卻通用「袁大頭」(係民國三年鑄造、上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圓,俗稱「大洋」)。至牧區,一個「大洋」能買一隻羊,六枚「大洋」能牽頭氂牛。我隨隊攝影,都得付出代價,照片來之不易,其成本相當高昂。

旅途收穫頗豐,最難忘的一次是薩迦之旅。海拔四千一百米的薩迦鎮,是一座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小城。地區首領號稱「法王」。八百年前,薩迦班智達(大博士).貢噶堅贊和他的侄兒八思巴,順應歷史,應蒙古王子邀請,前往內地涼州(今甘肅武威)會談,完成了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進程。一二六○年,八思巴被元帝封為國師、大寶法王、帝師。元朝在西藏設立十三萬戶府,設驛站屯駐軍隊,任命薩迦首領代表中央處理西藏政務,薩迦遂擢升為西藏的政教中心。

當時剛完成了一項報社的採訪任務,回程巧遇一支從日喀則出來的工作隊,聊天時無意說起他們會路過薩迦。我決定開個「小差」,先不回拉薩,跟他們一起走,去看看傳說中神秘的薩迦王國。我心裡還希冀,如果有緣,對「薩迦王朝」的第二十七代法王阿旺貢噶塔欽做一個私人專訪。現在的印象中,十三歲的小法王,還是個不懂世事的小頑童。但是,照規矩,他每天都例行「上朝聽政」。清早,他頭戴元朝賜給的王冠、身著錦緞龍袍,足蹬雲靴。侍從為其撐起「華蓋」(象徵權威的寶傘),鼓鈸齊鳴,前呼後擁,步入施政大廳。他爬上高高的法座,接受僧俗官員磕頭施禮、稟報政情。頓時,我忽覺心神恍惚,彷彿墜入時間隧道,超越時空……「贊普恰沛囊瓊!」(藏語之意是:法王駕到上朝!)儀仗官聲聲大吼,我從穿越時空的夢中驚醒,趕忙按動相機快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用感光膠片,記錄下了「薩迦巴王朝」仍停留在中世紀的面貌。

西藏廣大農區,遍佈千餘谿卡(莊園)。谿卡即一座自然村,一般都建造有高大的領主宅邸,那是谿卡的主要標誌。谿卡是領主經營的領地,管轄農奴、奴隸從事生產的地方。那裡農奴與奴隸的生存狀況又是怎樣的呢?今日回想起來,其情其景猶在目前:

拉薩章熱谿卡附近,有個女奴揹了一捆麥稭,她瘦弱的身軀大概只有八十來斤,可那捆麥草少說也有二百多斤重。麥稭壓在其背,不堪重負,她搖晃著身軀,蹣跚移步……

金龍谿卡的老朗生央珍患有嚴重的風濕病,八十多歲了,若在現代社會中,按其年齡,早該退休,頤養天年,可是作為女奴,還須服勞役,否則就不配發口糧。

大領主索康.汪清格勒的家,家財萬貫,樓屋櫛比,卻容不下女奴澤仁卓瑪立足,竟令其棲身主人廁所下層……

和平解放後,西藏社會的進步使廣大農奴和奴隸強烈要求對封建農奴制度進行改革,但是,如同人類歷史上所有的進步變革一樣,這遇到了上層既得利益者的竭力阻擋。他們為了達到「永遠不改」的目的,不惜發動武裝叛亂,宣佈西藏「獨立」。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由西藏上層分裂集團控制和地方政府領導的武裝叛亂全面爆發。

這樣,我又經歷了西藏最為動盪的一系列歲月:封建農奴社會的自發變革、上層武裝叛亂、平息叛亂、民主改革。叛亂發生,拉薩非常混亂。外出拍照,報社還常派一個民兵班護衛我。叛亂分子築工事、挖戰壕,向機關、軍區駐地開槍打炮,破壞市區供電和通訊設施。平叛戰鬥進行了兩天,迅速平息,叛亂集團舉白旗投降,軍管會發銀元遣返放下武器的參叛者返回家鄉,拉薩市民熱烈擁護平息叛亂、上街遊行歡慶勝利,均被一一攝入鏡頭。

西藏民主改革,這是中國的「廢奴」運動。一九五九年八月去達孜縣採訪,我遇到了一幕難忘的場景:在塔傑莊園的倉庫裡,翻身農奴們發現了領主的許多賬本和文契──多為「人身依附」文書或高利貸債據。被激怒的農奴立刻將那些成堆的可惡的文契運到門外廣場,點火焚燒。大火越燒越旺,大家邊燒邊唱。我彷彿聽到了翻身農奴們的心聲:燒掉的不只是賬本、契約,同時燒去了那個舊制度、舊社會。

這段時期,我發表了《訪貧問苦》、《揚眉吐氣》、《得到土地證》、《喜分牲畜》、《翻身後的第一個豐收年》、《次仁拉姆和她的朗生互助組》、《牧場晨曦》、《牧女卓瑪》、《藏南春來早》、《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等等作品,入選全國影展、國際影展,或刊於報紙雜誌、畫冊。

在基層採訪,白天拍照,晚上就臨時佈置暗房沖洗膠卷,常用牛糞火那紅紅的光焰調節溫度、兼作暗房燈,把餐具碗盆用作沖洗器皿。因此,圖片品質顯然粗糙,多數留下了環境與條件不良的印記。那個時代,不僅是在底片、照片上,在我輩人等的青春華年裡也留下了各式烙印,甘酸鹹辣苦,五味雜陳。但自己醉心攝影,只要能拍到有價值的圖像,那就心滿意足,其他全不計較。

一九六一年,冥冥中注定的緣分終於來了,我結識了重慶姑娘門素先,彼此一見鍾情──她高中畢業後,志願援藏,來西藏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她美麗聰睿,賢慧善良,我與她相戀一年,喜結終身伴侶,建立了溫馨的家。然而,「十年文革」中,我被扣上「黑幫」、「走白專道路的典型」等帽子,停職發配機關農場勞改,繼因家庭成份問題在大學畢業分配時遭遇不公之後,人生復遭厄運。唯吾妻不棄不離、關愛備至。至一九七一年,我終於洗清一切莫須有的罪狀,平反、復職,回家。一九八○年我倆奉調離藏,攜帶兒女返北京工作、上學,生活安定美滿。

我在西藏生活了二十五個春秋,直到如今已退休多年,高原的太陽一直溫暖著我的心。我感激西藏在我青春困頓之時敞開胸懷,接納了我,給了我一片最高遠、最遼闊、最純淨的天地。在那裡,我留下了足跡,從那

試閱

第二章
鏡頭中的拉薩

拉薩是西藏的首府,海拔三千六百五十米,群山環抱,地勢平坦。這裡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日照有三千多小時,素有「日光城」之譽。一九五六年八月,我初來拉薩,深感景象特殊:白晝烈日高照,入夜常有好雨,它洗去了暑熱塵埃,清潔了林園街市。

聖城拉薩

「拉薩」藏語之意是「神域」或「聖地」。最初的名字叫「吉雪臥塘」,意為「歡快的河谷平原」;拉薩河,藏胞原稱「吉曲」,其意為「快樂之水」。它源自念青唐古拉山雪峰,穿過茫茫荒漠和草原,澆灌出豐饒的拉薩平原。工餘之暇,邀三五好友,漫遊郊外。我們常去的地方就是拉薩河邊。

拉薩歷史悠久。公元六世紀以前,拉薩平原是個荒涼的不毛之地:布達拉山和藥王山只是柳林草灘上兩個小山墩;大昭寺、小昭寺和八廓街一帶,還是個積水的湖塘,叫「臥瑪措」,周圍是蘆葦、灌木叢生的沼澤地,間或有一些草壩。

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建立強大的吐蕃王朝,遷都「吉雪臥塘」。從此,拉薩平原便成為吐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中國正處於國力扶搖直上的初唐時期。松贊干布希望和唐朝通好,建立姻親關係,兩次派大臣到長安請婚。唐太宗將文成公主許配給了他。後來,唐高宗授予松贊干布「駙馬都尉」、「西海郡王」、「賨王」。文成公主入藏,為雪域高原帶來了新氣象, 許多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第一次出現在西藏。

為迎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特意在拉薩紅山專門為她修建了「紅山宮」(布達拉宮的前身);又親自前往柏海(今青海瑪多縣)迎親,偕文成公主返回吐蕃都城,選定吉日,在紅山宮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

到了公元八世紀初,贊普赤德祖丹又派遣使臣向唐朝請婚。七一○年,唐中宗將金城公主嫁給藏王,這是漢藏關係史上又一大事。金城公主在紅山和藥王山之間修造了三座大白塔 ── 「巴嘎噶林塔」,在中間的塔體開了個方洞,成為拉薩古城的大門。隨著唐蕃關係日益密切,許多漢人進入西藏,吐蕃貴族子弟也赴長安國子監學習漢文化。雙方派遣使臣不絕於途。漢文化的輸入,推動了吐蕃社會進步。吐蕃王朝覆沒後,拉薩古城逐漸衰敗。至公元十七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獲中央王朝冊封、執掌西藏政教大權後,就在「紅山宮堡」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布達拉宮。拉薩古城得以復興,再度成為西藏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

布達拉宮

一九五六年我初到拉薩,八月的一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遙望布達拉宮巍峨聳峙、昂首雲霄,不由怦然心動。但在當時,布達拉宮可望卻不可及。由於它是達賴喇嘛的官邸、地方政府「噶廈公署」所在地,不對外開放,普通人不得入內。

到報社後,有緣結識藏文翻譯尼瑪旺堆,他的父親扎西次仁在布達拉宮供職,是管文件的「仲譯窮瓦」(普通秘書)。經由他的帶領,我方有機會去參觀布達拉宮。

老人在布達拉宮「雪」區當差。「雪」區圍牆高築,一如城廓;高牆的東、西、南三方有碉樓,藏兵把守在城廓大門,城門每日定時開閉。噶廈(西藏地方政府)在「雪」區設了許多機構,如「譯倉」(噶廈秘書處)、「孜康」(人事審計署)、「雪列空」(社會調查局,管理拉薩地區事務和刑事案件的機構,並設監獄)等。「雪」區一帶人員龐雜,有貴族、官吏、藏兵、警察、銀匠、鐵匠、小商販,還有專事勞役服務的農奴與奴隸。


布達拉宮(攝於1956年12月)
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大小房舍15000餘間,全部是石木結構。其中,宮殿、佛殿、經堂、靈塔殿、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宮宇疊砌、迂迴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也是它最突出的特點。可是,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為一體的宏偉建築,其建造卻沒有設計圖紙。宮殿群是分期逐步建造而成的,在漫長的施工中,施工者根據山形地勢,分部合建,隨時協調。眾多的建築雖屬歷代不同時期建造,但各宮殿的修建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佈局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創造了一項世界土木建築工程史上令人驚歎的傑作。古今中外的專家莫不為之讚歎,布達拉宮確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是藏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分成兩大部分,一是達賴喇嘛政治、宗教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俗稱白宮;二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祭祀殿,俗稱紅宮。白宮與紅宮的外牆分別是紅白兩色,牆壁緊密連結為一個整體,這也象徵著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特徵。

高聳入雲的布達拉宮

白宮矗立在德陽廈廣場西首,它聳峙藍天,高七層,頂部佛幢金光閃爍,屋頸築有赭色的檉柳牆,下方是巨石砌的白色牆體。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寢宮和舉行政治活動的地方。宮內設有多間大小經堂、藏書屋、雜物倉庫,以及為達賴服務的各色人等(約八十多人)的用房。白宮始建於一六四五年。它以松贊干布時期遺存的觀音殿為中心,向東、西擴建起一片巨大的宮宇,包括佛殿、經堂、寢宮、辦公室、會客室、倉庫、餐廳等。工程歷時八年。白宮落成後,五世達賴喇嘛即從哲蚌寺移居這裡,一直到他去世。因此,布達拉宮便成了僧侶和信教群眾頂禮膜拜的聖地。此後的歷代達賴,冬季都在此居住、辦公以及進行宗教活動,所以布達拉宮便被稱為達賴喇嘛的「冬宮」。登木梯攀到「達松格廓」門廊,廊廳是通往內殿的必經之地。門廊裡豎著四根大柱,彩繪雕刻,工藝精細。三面牆上繪滿壁畫,大門兩旁畫的是四大天王像;南壁有一張手印文書,並加蓋著玻璃罩,藏有五世達賴的手諭。原來在十七世紀重建布達拉宮時,五世達賴年事已高,不能親政,他將許多事情都委託於第巴.桑結嘉措。五世達賴為了提高第巴的威信,便發出了這道印有手模的命令,通告全藏僧、俗官民,必須聽從第巴管轄,第巴將全權代表達賴旨意。

北牆繪畫了唐朝都城長安的示意圖,以及唐皇出題測試五難吐蕃請婚使者的連環畫、文成公主進藏聯姻的故事。

攀升至第四層「措欽廈」(又稱東大殿),殿堂由四十八根大柱支撐著,面積達七百一十七平方米,是布達拉宮最重要的殿堂。這裡是歷代達賴喇嘛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地方 ── 一六五三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封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從那時起,歷代達賴都必須由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

最高處(第七層)是達賴喇嘛冬季寢宮,位於白宮的頂端。由於終日陽光朗照,故稱「日光殿」。西面的稱「尼悅索朗列吉」(西日光殿),是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的駐錫之所;東邊的「甘丹朗色」(東日光殿),是十四世達賴的住房。殿內金盆玉碗,珍珠寶石,錦繡幔帳,名貴瓷器、精緻的卡墊、地毯、桌櫃等等,琳琅滿目。

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正中,始建於一六九○年。一六八二年,五世達賴圓寂,執政官第司.桑結嘉措匿喪不報中央。一六九○年,開始主持建造五世達賴靈塔殿和祭祀殿,它便是著名的布拉宮紅宮。紅宮比白宮規模更大,工程更繁浩,每天出動民夫、工匠達七千七百餘人。康熙皇帝還特意從內地派了一百多名漢、滿、蒙族技工進藏,參與紅宮的興建。紅宮建有歷代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 ── 塔內存放著他們圓寂後的屍骸。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等級最高。靈塔由塔座、塔瓶和塔尖三部分組成,高十四點八五米,塔身全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裝飾極其豪華,僅包金一項,即用掉黃金十一萬餘兩。十三世達賴的靈塔殿位於紅宮西首,塔前還供有清朝慈禧太后賜給十三世達賴的禮品「曼扎」,是用二十餘萬顆珍珠串成的宗教供器,另外還供著國民政府致祭十三世達賴的金佛燈。三樓壁畫繪有十三世達賴於一九○八年覲見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場面。

「西司平措」(西大殿)面積七百二十五平方米,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殿內高懸清朝乾隆皇帝御賜的《湧蓮初地》匾額,牆上繪有五世達賴的傳記故事,壁畫記載了一六五二年五世達賴赴京覲見順治皇帝的情景。

西大殿二樓畫廊,集中了西藏著名壁畫家創作的精品,為十七世紀時期所繪,有宗教、歷史故事、風俗民情、人物傳記等,畫派風格各異,內容非常豐富。壁畫家還用大量篇幅描繪了布達拉宮的修建過程,可看到石匠、木工、泥水匠、揹夫、船夫等民工辛苦勞作,在建築工地上,衣衫襤褸的民工,冒著風雪作業,飢寒難忍,負重爬坡時竟失足栽下,慘死於現場。壁畫還有民工起義反抗的場面,起義者們手執木棒、鋤鎬,追殺壓迫他們的官吏、工頭。但是,最後慘遭鎮壓,起義的領袖們被押到拉薩,八廓街成了大屠殺的血腥刑場……

紅宮上面有一座岩洞式的殿堂,藏語叫「曲結竹普」,建於公元七世紀,是松贊干布誦經修法之處,故又稱「法王洞」或「修法洞」。洞穴內神壇上,分別供奉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吐蕃王子貢松貢贊以及吐蕃大臣祿東贊、吞米.桑布扎等歷史人物的彩塑。這些一千三百年前的造像,至今仍栩栩如生,無論其藝術造型或歷史價值而言,都是極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布達拉宮既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權力中心,也是西藏歷史文化藝術的博物館。其中,五萬餘平方米的壁畫是宮藏一絕,還有近千座佛塔,上萬尊塑像,大量的唐卡以及貝葉經、《甘珠爾經》、《丹珠爾經》等珍貴典籍。此外,宮內還珍藏著歷代皇帝對西藏地方首領封賜的金冊、金印、玉印、誥命、文書等珍貴文物,見證了從元代起,西藏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松贊干布到十四世達賴的一千三百多年間,先後有九個藏王和十個達賴喇嘛在這裡主持政教和生活。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便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它是舊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凡重大宗教活動、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

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政府十分重視對布達拉宮的保護,每年都撥專款進行維修。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將其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88836910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1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香港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0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