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知識的祕徑:通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務

忍者兔18色創意超輕黏土

忍者兔18色創意超輕黏土

親子同樂,小手捏創意,玩出想像力

  • 9 360
    40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數位化的時代,如何成為一位具有「知識競爭力的人」?過去在高度分工的社會中,人們需要從專業知識裡獲得一技之長。隨著社會的轉變,在專業知識與技能外,還必須具備跨領域的知識。「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並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推動高教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基礎。
長期深耕通識教育的「通識在線雜誌社」,有鑑於課程內涵對翻轉教育的影響性,特別精心挑選二十一門曾在100~101學年度,獲得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計畫」補助的績優課程。從課程理念到教學實務,有系統地規劃設計每門通識課程,希冀能鼓勵更多教師投入。

本書橫跨四大知識領域,從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中探討希臘羅馬神話、詩與當代生活、人類與環境、政治與民主、性別與法律、媒體與社會、生物科技與倫理等跨領域的通識課程,分別由來自全國十八所大專院校的教師,累積多年實務經驗撰寫而成。文中除了闡述如何設計一門好的通識課外,並附有圖表輔助,提供一般讀者或想要經營通識課程的教師參考,值得讀者研讀的通識教材。

作者

通識在線雜誌社
 
《通識在線》為華人地區第一本通識教育的雜誌,以「深度報導」、「理念探討」、「意見交流」為宗旨,提供華人社會通識教育一個溝通的平台,內容廣博國內、外通識教育領域,見證大中華圈通識教育的歷史與改革。
 
作者群:

簡士捷

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簡端良

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陳巍仁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林青蓉

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系主任

陳東賢

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陳靜珮

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徐惠莉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何昕家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洪慶宜

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

葉綠舒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魏澤民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蕭宏恩

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林幼雀

崑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劉嘉薇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林聰益

南臺科技大學古機械研究中心主任

柯舜智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

郭俊麟

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助理教授

李雪甄

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林美蘭

中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何杏棻

中臺科技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副教授

張淑微

大葉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主任

目錄


序  以通識課程重塑學生的知識品味 黃俊儒
 
第一部:人文學科
「希臘羅馬神話」課程設計/簡士捷
通識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哲學思考/簡端良
詩人遊藝場───「詩與當代生活」的課程理念與執行經驗/陳巍仁
 
第二部:自然科學
知識、價值與行動───環境教育通識課程之實踐/林青蓉
通識課程中涵養數學文化/陳東賢
藻尋與探索───通識教學的跨領域三重奏/陳靜珮
「圖形與數學」通識課程發展之經驗分享/徐惠莉
通識教育中環境教育深化與實踐/何昕家
環保行動導向課程───河川踏查與守護行動/洪慶宜
「自然經典選讀──《大崩壞》」通識課程的執行經驗/葉綠舒
 
第三部:社會科學
帶得走能力的「台灣政治與民主」通識課程/魏澤民
問題/行動導向的「性別與醫學倫理」通識課程/蕭宏恩
性別與法律課程理念及實踐歷程經驗分享/林幼雀
教「如何學」、學「如何教」/劉嘉薇
企圖推動專業通識教育的一門課:工程‧倫理與社會/林聰益
《數位時代媒體新素養》通識課程教學經驗分享/柯舜智
「媒體素養與網路社會」課群合作設計及規劃/郭俊麟
統計協奏曲:跨領域通識教育課程設計/李雪甄
用性別開啟的凝視與對話──我和學生們的「電影與當代思潮」/林美蘭
 
第四部:生命科學
透過教學設計產生深刻學習經驗──生命科學概論/何杏芬
教之初──從社會案例反思「生物科技」對「生命倫理」所造成的衝擊/張淑微

序/導讀



跨越鴻溝:在兩種文化之間搭橋
華梵大學教務長
蔡傳暉

1959年,史諾(Charles P. Snow)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兩種文化(The Two Cultures),談論當時科學界與人文學界彼此的對立與誤解,因偏見而無法對話的景況。今天我們在大學的課程會議裡,也常常會看到如下的場景:專業學系三不五時突襲一下,要求刪減通識學分,嚷嚷著專業學分都不夠了,還要分給通識?而通識教師們總是以孤臣孽子的悲憤心情,捍衛著本已不多的通識學分。通識與專業的相互攻防,其實還停留在史諾所說的兩種文化的年代,相互批評、戲謔嘲諷,缺少有效的溝通與對話。
不可否認,不少師生認為通識是營養學分,是在繁重的專業學習過程中,一種適時的調節,可以讓整學期緊繃的課業得到一點喘息的空間。通識課程是相對自由開放的領域,專業學系不敢嘗試的創新改變,通識教師都會勇於挑戰、實驗,以一種邊緣戰鬥的姿態,不斷衝撞、挑戰僵化的教學思維。學生在通識課堂上,也比較容易從容地悠遊、享受知識的美好。

大學專業教育常常複製學生過往的學習模式,延續著高中時代的考試教育,學生讀著將來可能用不到的艱深理論,終日忙於繁重的課後作業,很難真正享受知識的美好。因此,通識課程肩負著開展不同學習模式的使命,必須重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專業課程的學習就像白天的辛苦工作,紀律嚴明;通識課程就像人到了夜晚,可以休憩、悠遊、想像,自由自在地探索、冒險。這兩種學習缺一不可,如果壁壘分明無法相輔相成,就會阻卻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成為人才養成的障礙。

大學教師多半具有博士學位,然而在其博士學術訓練的過程中,往往身處在封閉的專業養成環境,缺乏與不同領域互動的習慣,喪失了跨領域的對話能力。部分專業學系教師很難真正體會到「專業孤島」、「單面向人」對於人才養成的不利影響,因此通識與專業需要更多的對話與相互理解,讓專業課程教師認識通識教學的理念與做法。

通識教師其實多半來自專業學系,因為具有跨領域的態度與能力,而願意接受挑戰投入通識教學,開拓新的教學領域。我們必須鼓勵更多教師投入通識教學的行列。

有些教師誤以為通識課程是一種淺化的專業課程,因此看輕通識課程的價值,甚至影響學生通識學習的態度。通識教育要讓人站在較高的位置,以較寬闊的視野,對人類知識的發展有整體性的掌握;專業教育則是要讓人對於某一個知識領域,有深入專精的研究瞭解。通識教育如同鳥瞰大地、居高臨下,看到星羅棋布的鄉野山川、蜿蜒匯通的溪流溝渠,還有城市街道串聯而成的交通網絡;專業教育則是一種近距離的田野觀察,一步一腳印,細細查看每棟建築物的造型紋理、每個過往行人的表情容貌。通識教育的目標,其實就是「視野」的養成教育;開闊的視野,是一個卓越人才的必備條件。

通識教育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人格」的養成教育,透過體驗學習、經驗學習,具有問題意識的思辨與行動實踐的學習過程,最有利於人格的養成,而這也是公民核心能力養成的核心課題。本書呈現了這些教師在公民核心能力養成的實踐經驗。

為了通識課程發展經驗的推廣典藏,三年前我負責《通識在線雜誌》編務,特別邀請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主持人黃俊儒教授,策劃〈通識課程理念與教學實務專欄〉,系統性地推介該計畫的績優課程教師,在課程研發及教學實踐的成果,本書集結了其中部分的文章。這本書不只是給通識教師發展課程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給專業教師瞭解通識教學的理念與精神最好的資料。

感謝本書二十一位績優通識課程教師的努力,在專業與通識之間搭起了對話的橋梁,讓我們得以跨越鴻溝。

試閱

詩人遊藝場──「詩與當代生活」的課程理念與執行經驗(節錄)

陳巍仁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貳、課程內容與教學設計:營造學習身體感

「詩與當代生活」預定培養「美學」、「媒體」、「倫理」三大公民核心能力,在設計上便緊扣此精神,另外導入行動學習的理念,強調學習不應是「師:生」或「上:下」的單行道,而應建立明確的「身體感」。由於每學期十八週,每週一百分鐘的時數並不寬裕,若非待理論說明完畢才讓學生加以練習,於時於效上都不經濟,因此課程並非完全僅是聽講,而務使學生在手眼腦上同時投入。於實作中學習,直接累積經驗,才能建構如學會騎腳踏車便終身不忘的「身心記憶」。
 
本課程安排有三大主軸,分別對應三大能力,以下便就其重點與執行方式加以說明。

一、現代詩基礎寫作能力教程

通識課程的任務雖與系所課程不同,但經由通識習得一門專業技藝的可能性仍不應被低估。本課程的主體既然是「詩」,那麼讓學生先學會寫詩、評詩,便是立基之處,有不少學生選課目的正是為此而來。不可否認,文學的寫作能力與評賞深度都與投注的時間精力有絕對關係,但要入門一窺其妙,甚至具備評斷一段文字是否為詩的眼力,卻不若想像中困難。本教程設計以七週的時間完成基礎訓練,包含了「詩的十分逼近法」、「詩化語言的概念」、「詩中的意象」與「詩的音樂性」四個單元,從觀察生活周遭的語言環境開始,培養語言的敏感度,先練習改變觀看世界的方法,然後再尋找個人專屬的語言表達模式。此教程共有「意象小卡片」、「三行詩」、「十四行詩」三次習作,意在短期內以密集練習提昇創作能力。為了維持學生的興味,習作課程一向以分享為核心,也就是教學團隊必須即時將作品評改完畢,將優缺實例製作成教材於課堂加以討論,並公布成果於教學網站。以己作和同儕相互琢磨切磋,其效果遠比僅觀摩名家作品更佳。課堂上更安排青年詩人(如楊佳嫻、謝三進等)前來分享創作歷程,因年齡較為接近,語彙亦相通,演講之內容每每能給予初學者極大啟發。自1012學年度起,除原本的教學團隊課後輔導外,更嘗試由丁威仁等詩人進行創作診斷與投稿經驗傳授,希望讓有志於寫作的學生獲得更完整的指引。連續兩年以來,修習本課程的學生雖非科班出身,但幾已囊括本校文學獎之新詩獎項,此學程成效亦由此可見。

二、詩的行動與實作

詩的學習若固化於知識灌輸層面,很快便將遭遇瓶頸,因此在基礎建立後,便應迅速進入「遊於藝」的體驗階段,課堂將成為一座繽紛的遊樂場,但必須要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打造,這也是本課程最具特色之處。此設計包含以下三個主題:

(一)模擬詩社

自第五週始,TA便將全班分為八組,然本課程不稱「小組」而稱「詩社」,組員皆為「詩人」,其目的便是冀望以詩社為學習組織,展開一連串「詩生活」的實踐,接下來所有的活動、作業,亦以詩社為單位進行。為了營造詩人的群體感,課程設有「那一年,詩人一起結了夥」單元,歷數文學史上有趣的詩人團體,並以教師自高中以來參加、創立詩社的故事,邀請學生一同打造與眾不同的青春。八個模擬詩社須自取社名、設計LOGO,選舉社長,再按學習單於課餘時間完成組織讀詩會、互評詩作、分享最愛詩集,甚至聚餐讌飲等聯誼學習活動,自此之後,詩的追求便超乎課堂之外,成為與夥伴一起努力的目標。即使課程結束,此一能量也能持續凝聚,自1011學期起,前兩期程的修課同學更組成了正式社團「不成文詩社」,使「詩校園」的理想更邁前了一步。(二)跨媒體裝置詩、行動詩展演

現代詩發展至今日,早已跳脫了白紙黑字的印刷形式,而與新興媒體深刻結合,成為活潑多樣的藝術形式。傳統上總認為詩必須被動地由讀者去「閱讀」,但本課程則要求學生思考,詩是否可能以各種媒介,主動滲入群眾的日常。因此我們劃定校園作為場域,進行了幾次規模不小的實驗,請各詩社以「遊戲式的再創作」,將文字詩化為可摸、可感、可玩、可互動的藝術成品。為使展演具有正式水準,並讓學生清楚理解作業意義,在進行實作之前,預先安排有兩次「前衛詩藝術理論」先導課程,分別將影像詩、聲音詩、超文本詩、裝置詩、行動詩等跨媒體表現類型之理念一一引介,並提供範例,更安排行動藝術工作者(林德俊)、藝術策展人(高森信男)等至課堂演講,以補足專業視野。各詩社必須先提出展演計畫,經教學團隊與專家提出修改意見後,方能付諸實行。曾獲教育部補助之三個期程內容各有不同,可謂創意迭出、奇趣橫生。
 
1001學期所展演的是每組三乘四公尺見方的大型裝置詩,於本校玻璃屋設置一日,參觀者可於其中與作品或是組員互動,精采者如「工程詩社」設計出內藏詩籤的砲彈裝置,「甲骨文詩社」則以味覺的感官遊戲,調製出獨一無二的愛情滋味,並可即時品嚐。1012學期為彌補前次展出時間過短的缺憾,與本校藝文空間Museum Café合作,策劃為時一星期的微型裝置詩(130×60公分)藝術展。本次展演因必須更精巧、更具操作性,因此也更接近文創成品,如「微詩社」結合抓鬮遊戲與印章藝術的「現代詩自動產生器:章章有意思」,或「鏡詩社」以女詩人辛波絲卡作品發想的戀人迷宮玩具,都令參觀者愛不釋手。1002學期不以靜態展示,而嘗試以主動出擊的行動詩「攻擊」平淡的校園,並藉此凸顯討論議題,如「醉青春詩社」在校園內以「大師」之姿為眾生用現代詩解籤算命,探討詩的隱喻及宗教性,「凝詩社」則寄送匿名情詩至教師信箱,再突襲訪問老師對此的反應與對師生戀的看法。這些發想過程與最後成果,皆完整保存於課程網站之中,不但為學生的辛勤付出留下紀錄,也可作為裝置詩及行動詩教學的重要資料庫。(三)文創出版工作坊

為了提供修課學生對現代詩應用的想像,課程亦亟力走出校園,與業界合作,探討詩落實為「產值」的可能。比如詩集在從前常被出版界視為「票房毒藥」,然而因出版技術的日新月異,獨立及少量出版已經成為常態,若能抓住純文學本即「小眾」、「分眾」的概念,加強質感,使其精緻化,則更能貼近讀者的個人品味。本課程的期末作業,即是將該詩社的學習成果製作成詩集,光有豐富內容仍不夠,還須經由細心設計,將其出落為可供玩賞、傳播的實體「藝術品」。教學團隊特別以移地學習的「校外工作坊」形式,由專業出版人傳授第一手實務。舉辦地點為天下文化經營之「93巷人文空間」,此處結合書店、餐飲、藝文展演業務,又鄰近文學地景「松江詩園」,別具文創精神。教學團隊請來當前最受矚目的純文學獨立出版者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銀色快手(布拉格出版社總編輯),以限時發想實作的方式,帶領學生體驗詩集的製作過程,亦聘請張富均(琉園品牌部專員)指導出版銷售文案的撰寫,在此豐沛的創意氣氛刺激下,學生的成果極為可觀。而由各期修課學生組成的「不成文詩社」,也因此對外出版元智大學首冊現代詩集《你代替煙火來看我》,可說是本課程成效中的一大亮點。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25584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