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

  • 79 774
    98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攝影攝影器材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沈倩如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11/28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如果你是攝影師或想學食物攝影,本書提供你最專業的知識。
如果你只是想拿起相機,記錄生活,本書可以帶領你發現生活值得記錄的細節。
或許你只想欣賞食物的美,聽見關於食物的動人故事,本書邀請你進入一張張餐桌,並肩而坐。

沈倩如的照片總讓人深深陷入,靜謐的畫面,流動的情感。
以光影與一切細節,邀請你加入,從她的故事裡醞釀出你的故事。

在食物攝影蔚為風潮的今日,當人們喜歡隨手拍下食物做為日記,你如何在諸多食物照中,展現與眾不同的特質?本書以大量圖片,技法、心法,帶你找到屬於你的攝影之路。

拍照只要美就好了嗎?你看過多少照片,又記住多少?
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要怎麼拍?特別是飲食,怎麼拍出情感?

沈倩如以美國食物攝影師的身分,受到肯定。她將所有經驗,完整記錄於本書,含括食物攝影、食物造型、道具等,內容豐富而扎實。

本書有以下特點:
‧布局自然光的明暗層次
‧利用生活細節構圖
‧拆解食物照的拍攝流程
‧透過簡單的造型使畫面生動
‧學習美食雜誌攝影師和造型師的撇步
‧從個人攝影思維後製思路

沈倩如希望帶領你瞭解:有故事性的情境食物攝影,究竟在拍什麼;從氛圍、細節、想像,為影像增添個性,這一切代表著個人生活美學的養成過程,還有按快門前發掘和感受的細微,也反映出你的氣質。

所以,當你深入閱讀本書,你學到的將不是單純模仿,你會醞釀出許多想法,渴望拍下自己的日常,期待別人從靜止中發現你生活的動態和軌跡。

日常即美,這本筆記書給拍食物的你,也給不拍食物的你,因為飲食是生活,料理是日常,希望你看見每個角落的用心。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莊祖宜  廚師‧作家
美食攝影和造型的書籍何其多,我還沒有見過像手中書卷這般,如此有溫度、有靈魂的飲食攝影著作。

好評推薦

朱全斌  臺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拍食物已經變成日常,但如果拍得好,才能證明您真正懂得吃。這是一本幫助愛吃者向食物表現真誠愛意的書。

杜祖業  GQ國際中文版全媒體總編輯
在手機優先吃到食物的時代,本書應該成為全民必修課本!

孫怡    SUNSET主理人
書中有多年的攝影經驗,文字深入淺出,但這不只是一本筆記,更教你如何細細品味餐桌上的美好風景。

葉怡蘭  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原本該是硬板板的技巧技術心得心法傳授,卻如說故事一樣輕淺優美,文章裡有畫面、畫面裡見文章,讀來如沐薰風。

詹宏志  《網路家庭》董事長

賴小路  攝影師
我忍痛推薦這本書,因為我其實更想到書店把它藏起來,不然你知道的就跟職業攝影師一樣多了!

作者

沈倩如

臺南人,在美國留學後就業定居,現為當地專業攝影師。作品可見於BBC、ELLE、Food & Wine、Moleskine、Uber、Westin Hotels & Resorts、Yahoo等美食和生活雜誌與廣告,以及美國Cond? Nast、Hearst和Time、德國Bauer和北歐Egmont等集團雜誌。原從事產業研究,撰寫分析報告多年後離職,有時在部落格寫料理、攝影、聊文學,進而走入專業攝影的行業。2013年與楊蕙瑜合著《戀食人生》後,開始在雜誌專欄分享個人食物與攝影見聞。攝影風格簡單隨興,擅長以自然光來鋪陳食物故事:透過光影的細微變化、場景的創作、顏色的安排和氛圍的傳遞,引導觀者欣賞影像的細節。日常因緣際會,生活走走繞繞,卻始終在寫作打轉,惟現今多透過鏡頭來敘述。

目錄

莊祖宜推薦序:食物攝影的國際新高度
自序:食物為光,溫度為影,影像可嚐

前言:從影像清晰說起

第一章 自然光
窗戶
調整光
方向

序/導讀

推薦序:食物攝影的國際新高度  莊祖宜

 

我常覺得做菜和攝影是相通的,兩者都是技術和自我表達相輔相成的活動。若沒有技術基礎,即便偶有喜從天降的大作,長久下來終究難有長進,失手的機率也高。 然而空有技術也不夠-即便你懂得快手切細絲、真空恆溫烹調,或精確調整光圈快門和Photoshop微調後製,若沒有一點底蘊和靈光乍現,作品終將難有識別性,只能反覆抄襲別人的風格,甚至流於匠氣。

 

在美食照片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今日,沈倩如的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每次在臉書上見著,總能讓接收了過量信息而毛躁不安的我忽然安靜下來。簡單一幅靜物裡,竟然感受得到溫度和空氣流動,好像一不小心會跌進那個世界,也彷彿透過她鏡頭下的光影和瓜果麵包屑窺見了一絲永恆。 

 

沈倩如把美食攝影推到了一個有內涵的國際級新高度(且看她合作的對象都是國際一線媒體)。難得的是她不僅善於用鏡頭說故事,也有細膩的文筆,還不吝於抽絲剝繭,回溯自己創作思考的過程。於是我們看她不厭其煩地搬桌子、移盤子、拉窗簾、調整反光板,只為了讓那斜斜射進屋內的一線陽光,不偏不倚地打亮碗中的食材並勾勒其輪廓。她偏好粗糙的紋理和不完美的造型,也帶著我們思考如何在細與滑、靜與鬧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在單一色調裡用質地突顯層次感,如何用留白引導想像,用缺陷製造動感…… 我非常認同她所說的,「攝影要不安於現狀」,這就像廚師可以在一道菜現有的架構上,以不同的火候、食材和比例反覆嘗試、精益求精一樣,最後往往以些微差距造就難以言傳的韻味,也是平庸和出類拔萃的分野。

 

這本書對於食物攝影和造型,有非常細部甚至條列式的建議,但它絕不是硬梆梆的教條規範,而是創作者在累積了無數經驗後,自省歸納出的一些準則與撇步,有的非常明確,例如提醒入鏡的麵條最好先用叉子捲過;有的必須意會,例如比喻層次感的搭建就像「天涼時把頭髮剪短,給自己找個買毛帽或圍巾等冬天配件的藉口」。最後往往筆鋒一轉又回到記憶、鄉愁、愛惡和哲思,因為「想法賦予影像靈魂,構思源自於生活」 。

 

讀完這本書稿,我有許多朦朧的感悟,急需在爐灶碗碟和不同角度的天光裡做實驗,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終能找到自己的攝影風格。放眼中外,談美食攝影和造型的書籍何其多,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像手中書卷這般,如此有溫度、有靈魂的飲食攝影著作。

試閱

推薦序:食物攝影的國際新高度 莊祖宜

我常覺得做菜和攝影是相通的,兩者都是技術和自我表達相輔相成的活動。若沒有技術基礎,即便偶有喜從天降的大作,長久下來終究難有長進,失手的機率也高。 然而空有技術也不夠-即便你懂得快手切細絲、真空恆溫烹調,或精確調整光圈快門和Photoshop微調後製,若沒有一點底蘊和靈光乍現,作品終將難有識別性,只能反覆抄襲別人的風格,甚至流於匠氣。

在美食照片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今日,沈倩如的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每次在臉書上見著,總能讓接收了過量信息而毛躁不安的我忽然安靜下來。簡單一幅靜物裡,竟然感受得到溫度和空氣流動,好像一不小心會跌進那個世界,也彷彿透過她鏡頭下的光影和瓜果麵包屑窺見了一絲永恆。

沈倩如把美食攝影推到了一個有內涵的國際級新高度(且看她合作的對象都是國際一線媒體)。難得的是她不僅善於用鏡頭說故事,也有細膩的文筆,還不吝於抽絲剝繭,回溯自己創作思考的過程。於是我們看她不厭其煩地搬桌子、移盤子、拉窗簾、調整反光板,只為了讓那斜斜射進屋內的一線陽光,不偏不倚地打亮碗中的食材並勾勒其輪廓。她偏好粗糙的紋理和不完美的造型,也帶著我們思考如何在細與滑、靜與鬧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在單一色調裡用質地突顯層次感,如何用留白引導想像,用缺陷製造動感…… 我非常認同她所說的,「攝影要不安於現狀」,這就像廚師可以在一道菜現有的架構上,以不同的火候、食材和比例反覆嘗試、精益求精一樣,最後往往以些微差距造就難以言傳的韻味,也是平庸和出類拔萃的分野。

這本書對於食物攝影和造型,有非常細部甚至條列式的建議,但它絕不是硬梆梆的教條規範,而是創作者在累積了無數經驗後,自省歸納出的一些準則與撇步,有的非常明確,例如提醒入鏡的麵條最好先用叉子捲過;有的必須意會,例如比喻層次感的搭建就像「天涼時把頭髮剪短,給自己找個買毛帽或圍巾等冬天配件的藉口」。最後往往筆鋒一轉又回到記憶、鄉愁、愛惡和哲思,因為「想法賦予影像靈魂,構思源自於生活」 。推薦序:食物攝影的國際新高度 莊祖宜

我常覺得做菜和攝影是相通的,兩者都是技術和自我表達相輔相成的活動。若沒有技術基礎,即便偶有喜從天降的大作,長久下來終究難有長進,失手的機率也高。 然而空有技術也不夠-即便你懂得快手切細絲、真空恆溫烹調,或精確調整光圈快門和Photoshop微調後製,若沒有一點底蘊和靈光乍現,作品終將難有識別性,只能反覆抄襲別人的風格,甚至流於匠氣。

在美食照片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今日,沈倩如的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每次在臉書上見著,總能讓接收了過量信息而毛躁不安的我忽然安靜下來。簡單一幅靜物裡,竟然感受得到溫度和空氣流動,好像一不小心會跌進那個世界,也彷彿透過她鏡頭下的光影和瓜果麵包屑窺見了一絲永恆。

沈倩如把美食攝影推到了一個有內涵的國際級新高度(且看她合作的對象都是國際一線媒體)。難得的是她不僅善於用鏡頭說故事,也有細膩的文筆,還不吝於抽絲剝繭,回溯自己創作思考的過程。於是我們看她不厭其煩地搬桌子、移盤子、拉窗簾、調整反光板,只為了讓那斜斜射進屋內的一線陽光,不偏不倚地打亮碗中的食材並勾勒其輪廓。她偏好粗糙的紋理和不完美的造型,也帶著我們思考如何在細與滑、靜與鬧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在單一色調裡用質地突顯層次感,如何用留白引導想像,用缺陷製造動感…… 我非常認同她所說的,「攝影要不安於現狀」,這就像廚師可以在一道菜現有的架構上,以不同的火候、食材和比例反覆嘗試、精益求精一樣,最後往往以些微差距造就難以言傳的韻味,也是平庸和出類拔萃的分野。

這本書對於食物攝影和造型,有非常細部甚至條列式的建議,但它絕不是硬梆梆的教條規範,而是創作者在累積了無數經驗後,自省歸納出的一些準則與撇步,有的非常明確,例如提醒入鏡的麵條最好先用叉子捲過;有的必須意會,例如比喻層次感的搭建就像「天涼時把頭髮剪短,給自己找個買毛帽或圍巾等冬天配件的藉口」。最後往往筆鋒一轉又回到記憶、鄉愁、愛惡和哲思,因為「想法賦予影像靈魂,構思源自於生活」 。讀完這本書稿,我有許多朦朧的感悟,急需在爐灶碗碟和不同角度的天光裡做實驗,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終能找到自己的攝影風格。放眼中外,談美食攝影和造型的書籍何其多,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像手中書卷這般,如此有溫度、有靈魂的飲食攝影著作。

內文摘錄1

友人曾三番兩次問我,為何不做有動態的街頭或體育攝影,食物靜態欠缺活力,沒人看吧。我未多加理會,總覺得向他人解釋自己的喜好是多餘, 但又覺得似乎該跟他說說食物攝影是有動態的。

食物攝影的動態有字面的意思,也有構圖的安排。憑字面為倒、搖、流、切、取、食等動作。構圖的動態則透過線條、色彩、物體或形狀引導觀者看圖的動線。一張好的照片本身即具有引導視線的能力。動態的構圖在「構圖元素」一章已提過。此文要說的是動作的拍攝,包括人的動作和食物的動作。

當相機將移動中的細節凝固定格,世間萬物彷彿暫停,你當時的思緒和情感也在那一刻靜止。而所有動作中,又以瞬間捕捉的蒸氣最常在食物攝影現身,因它一來可為靜態的食物影像增添動感,二來為熱鬧紛擾的畫面帶來靜緩。如果你會拍蒸氣,其他動作亦能掌握。我用步驟的方式來解說蒸氣的拍攝。

步驟一:光

逆光和側逆光是拍蒸氣最好的光向,能照亮蒸氣,又不打擾其他道具。

步驟二:構圖

蒸氣是動態的,拍攝前把構圖和造型做好,再將液體倒入容器裡。依光的方向選定拍攝地點,接著布景或利用現成場景。以深色背景與蒸氣對比, 能突顯蒸氣的存在;然而,所謂深色背景並不一定要黑色,只要可與蒸氣明顯相對。此外,別讓背景有過強的光直射或反射,否則會減弱與蒸氣的對比。重要的是,畫面留些空間給蒸氣,且用低角度拍攝,方能展現蒸氣完整的繚繞姿態。

步驟三:調整光

在光源的對面放張反光板,柔化陰影並增加亮度。至於減光板,則視場景需求使用。

步驟四:溫度

每個人對蒸氣的模樣要求不同。我會考慮蒸氣源即食物或熱飲的實切性。若拍咖啡,盡量避免拍出的蒸氣像水在爐上正燒開的大片熱氣騰騰。拍活力十足的蒸氣得用沸滾的水。拍攝過程,蒸氣動態漸緩,用筷子攪動液體, 蒸氣便再度活絡。天冷溫差大,比夏天好拍蒸氣,而鍋蓋剛掀開、倒水時的蒸氣亦較密集明顯。步驟五:拍照

要拍出蒸氣緩升的樣子,而非一片白茫茫,有賴快門速度。慢速快門無法抓到蒸氣快速飄動時,其動作間細微的差異。好比拍行走中的路人,高速快門可拍到對方清楚移動的瞬間;而慢速快門拍出的人會糊掉,對街拍或許是意境,對食物攝影不盡然。熱氣翻騰的蒸氣移動速度快,我會考慮快於1/160秒的快門速度。更慢的快門速度亦可,但拍下的蒸氣形態不如高速的明顯固定。高速快門同時能捕捉倒液體時濺起的水珠。建議嘗試不同快門速度,拍出不同形狀的蒸氣。高速連拍是不錯的選擇。

圖5-2是典型的逆光拍攝。背景顏色非一般認知的深色,卻因與蒸氣有對比,且有光照亮,仍可拍出蒸氣,只是較不明顯。相機與小桌間有反光板, 為蒸氣和杯子補光。當蒸氣成緩緩細縷,我可用較慢的1/40秒拍。

圖5-3用深色背景,且藉側逆光照亮咖啡的蒸氣。拍的既是咖啡,我不特別想要蒸氣翻滾樣,盡量符合實際。我認為安靜低調的蒸氣更有靜謐氛圍。快門速度1/250秒。光的對面,即畫面的左下方有反光板。

液體飛濺的速度比蒸氣快很多,得用更快的快門速度捕捉瞬間。圖5-4的快門是/1000秒。背景色無多大限制,與液體有反差較好。我偏好以逆光和側逆光提高液體亮度。拍攝時,選個較有分量的物體丟入液體,越重, 濺起的液體模樣越激烈且戲劇化。最精采的瞬間發生在物體擊到液體,打破表層的剎那。我對焦於前方碗緣,同一對焦平面的景象都可拍清楚。你亦可先將要投下的物體沾些牛奶,當你往下投,它滴落的液體有助對焦。拍攝時,腳架架好後用連拍,再挑選姿態最合意者。相機最好與拍攝物有安全距離,免得被液體噴到。若在室內拍,地上鋪層保護,以簡化清理。我不用Photoshop,你看到的就是我拍到的,無特製。

美國近幾年流行煙燻雞尾酒。我省掉燻杯的過程,直接將新鮮迷迭香放酒裡,並在葉尖點火,任火慢慢熄。細細的煙裊裊升起,上層舞得尤為多姿。煙飄動的姿態比蒸氣迷人,帶些神祕感,背景越暗或顏色深如黑越能呈現氛圍。此外,煙飄動的速度比蒸氣慢,我拍攝圖5-5 時的快門速度是1/125 秒。相較於煙,蒸氣的顏色淺、透明,會反光,因之拍攝多用逆光或側逆光,煙則可用側光。圖5-6,我以1/250 秒至1/500 秒的快門速度都能拍出起司的紛落,但1/160 秒則太慢。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移動速度,得多實驗。拍攝的光向是側光,深色背景是為反差淺色的起司。既然是拍食物,焦點當然在前方食物身上。

圖5-7 與之前的例子相反。我不以高速快門拍下手捲麵條的瞬間動作,而是讓手糊化,表達另一種動態感。如此一來,你明白看到手正在進行動作, 與周圍靜止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拍攝時,我把桌上的麵條做為對焦主體, 手僅是配角,自不介意未將手的動作凝住。拍攝移動中的蒸氣、煙、粉類、起司、醬汁等通常都是為以它們的動作為主角,因此多以高速快門來達成。

內文摘錄2

你可能想,拍飲料有多難?我可能說,食物攝影雖不至於從飲料開始,然而會拍飲料,控光和應變能力便大為提升。飲料最大的變數是光,你要有光來點亮液體、飽和色彩;你要挪光來避免反光和倒影。聽起來與拍其他食物沒啥兩樣,可是想想看,當容器換成乾淨無紋的玻璃杯,又若杯外有冷凝,杯內有氣泡或冰塊呢?早一秒或晚一秒都是關鍵。



對於拍飲料的光向,我無特別偏好,多視影像的意境表達來決定。一般最常用逆光拍,因能照亮有透光感飲料的顏色和質感,且較能避免杯子反光。借助光線明暗的反差,以側光打光飲料,使焦點集中亦是可行。只是,側光易造成反射和倒影,最好在飲料和相機之間的位置放反光板或一面小鏡子,將光填到有影子的地方。除了一個主光源外,還可將杯子放在兩邊有窗戶的角落,一來可降低陰影,二來可明確勾勒出杯緣。反光板有類似的修光效果。

說到反光,倒非完全避免,倘若面積不過大或過強,我並不太介意。遇到實在惱人的反光,多試著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包括食物正上方)放反光板或遮光板調整。要降低玻璃杯上緣或飲料上層反光,我盡量將焦點直接放在杯身。如果飲料有冰塊或食材在裡頭更好,因冰塊和食材本身是有形體的,且有不同的光質。玻璃杯底緣也容易有強烈反光,我的方法是在杯子底緣後面放張小白紙,或是從光源(窗戶)找出造成反光的源點,然後在那上面貼張便利貼。冷凝

每次看啤酒廣告招牌,最易被瓶身滿滿的冷凝吸引。總是想,若能拿來暢飲一整瓶,會是多麼心曠神怡。若再將瓶子往臉上一貼,啊,全身都凍起來了。我從影像想像感覺,然後心動。你看,冷凝是多麼地神奇。

我拍食物,當然知道廣告上的冷凝多是假的。專業攝影師用無色玉米糖漿或甘油與水混合後噴在瓶身,以製造冷凝效果。若想看水珠逐漸滴落的動態,用筷子或針挑幾個水珠往下劃。糖漿或甘油與水的比例約60/40,太甜的話,水珠不夠清澈。假水珠不會動、不會消失,頗受商業廣告攝影師喜愛。

若真槍實彈上場,用真正的水凝,要多費思處理杯子了。我看造型師都是趁著造型時,將杯子放到冷凍庫,五分鐘後取出,不長也不短。杯子一離開冷凍庫,表面的冷凝便形成。如果冷凍過久或冷凍庫溫度極低,杯子外面結成霜,多等幾分鐘等霜打開。為了不破壞水凝,取杯時別大剌剌地整手抓起杯身,而是僅拿一邊的杯緣,好讓至少有一邊尚保持完整冷凝狀況。若杯緣是拍攝焦點,則將杯子倒放在冷凍庫,然後從杯底取杯。

一遇上室溫,冷凝開始消失變形,要移除有點難,得重新再來,除非你有其他備用的杯子。因此,造型做好後,最好能先進行曝光設定、角度選取, 甚至先試拍幾張。之後將杯子就位,飲料馬上倒入。水凝通常在三十秒至一分鐘內形成水珠,而水珠亦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內往下滴(每個人所在場所的溫度不一,多實驗是要訣)。拍水珠或拍水滴,視你想傳達的情境或依個人喜好。

水珠的學問還不止於此呢。想要大一點的珠子,先把杯子外面弄溼再放到冰箱。用噴的或在水龍頭下淋一回都可以,杯內務必乾,冷凝方可顯著。要留意溼瓶子結霜較不均勻,而杯底若溼,霜結到底部,瓶子就立不直了。

最快速簡便的水凝是用噴的,且只用一般的水。人家說,皮膚乾燥,噴保溼水維持溼潤。姑且不論有效無,把水噴在全乾的杯子倒是能製造水凝效果,噴口越細越真。只不過,這樣的水凝很快變成水珠,時間要抓緊。

當冷凝讓杯內的液體或食材顯現不夠清楚時,可考慮省略。沒人規定冷飲有冷凝才顯清涼。啤酒

我不做商業廣告攝影,拍的是有故事性的情境攝影,因而我拍啤酒多以餐桌風景來呈現,不刻意講究完美。不過,拍啤酒的規矩仍是有的。以下是個人拍攝啤酒的經驗分享,有些也適用於其他飲料。

有點溫度的啤酒有較為美好的泡沫表現。冰啤酒容易在杯子外層蒙上冷凝和水珠,雖有冰冷之感,卻無法透亮。若拍攝目的是傳達清涼意境,倒是無所謂,但是若想一覽杯內的酒和泡沫,啤酒本身有些溫度較宜。

高瘦形的杯子最易形成氣泡。每種啤酒都有其個性,多些實地操作才能抓住要點。
杯子上的指印、油印在亮光照射下相當顯眼,特別是杯緣的油限制啤酒泡沫的形成。倒飲料前的清洗動作不可少。

想拍啤酒剛開罐的泡沫溢出狀,用根竹籤沾點小蘇打,插入瓶內晃一晃, 即可見更多泡沫往上竄。此法適用於酒瓶,非酒杯。

泡沫的有效期短,拍攝拖久了會越來越薄。拿只乾淨的杯子,使點力氣, 把泡沫漸少的啤酒懸空倒入新杯子裡(兩個杯子不相互接觸)。因啤酒已有些溫度了,不僅新杯裡的泡沫會增加,杯口處噴濺的水紋彷彿剛暢飲過的痕跡。只不過,氣泡不如初始的精采。另一個辦法是用筷子攪一攪啤酒, 氣泡受到劇烈擾動,泡沫會升到杯口。

逆光拍攝照亮啤酒的琥珀色;側光和深色背景較易對焦微細的冷凝,並顯現杯瓶曲線。有攝影師認為,瓶子或杯子前面的倒影,會降低酒的飽和色彩和瓶子的透明度,須在必要的地方放反光板。

以下是一些補充技巧:

. 若只單拍飲料,唯一的美學就是乾淨。桌上的灰塵、刮痕、細屑盡量避免。將杯子倒影入鏡的拍攝尤為重要,玻璃杯必須清透。酒精可把水印、指印或油印擦掉。

. 專業攝影用假冰塊,是看中它們的晶瑩剔透,且在拍攝過程不會融化, 有礙飲料顏色的一致性。我認為,假冰塊多了造作,自製的透明冰塊較合實際。 若有意自製,將蒸餾水或過濾瓶裝水煮滾,待涼後再煮滾,以將水裡的氣泡移除。接著,把冷卻的水放到製冰盒,用保鮮膜保護後, 入冷凍庫冷藏。

. 並非所有飲料都上相,拍攝時不妨為它們上點妝,在造型和道具上斟酌。以蔬菜汁為例,可在桌上添加的基本造型物是冰塊、食材、食器(吸管)、攪拌匙等。手是不錯的造型幫手,冬天穿著暖厚的毛衣,手捧一杯熱可可,多溫暖。拍攝時多方嘗試不同角度和構圖,將場景氛圍納入考量。. 當造型完成,杯子擺入原設定的位置,再倒飲料,否則杯子一旦移動, 易有液體晃動過的痕跡。此外,為降低不必要的液體濺灑,用量杯或有倒口設計的容器將飲料倒入杯裡。

. 從適合的角度拍出視覺焦點,且拍正,這是飲品攝影最常被忽略,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如果飲品有高低裝飾,如加個小紙傘和水果的熱帶雞尾酒,平拍可顯示杯子內容和杯內層次,誇大杯子高度。十五度能拍出後面的杯緣和飲料最上層。而像是海明威最愛的古巴雞尾酒莫希多(mojito),為讓觀者看到杯中和浮在上面的薄荷葉和萊姆片,可採十五至四十五度角。飲料上層有裝飾和層次的多用四十五度,拉花設計的咖啡是一例。然而,若玻璃杯裝咖啡的液面有厚厚一層細密的泡沫, 低角度可顯示咖啡和泡沫的接觸面與顏色對比,與拍啤酒類似。角度取決於你想展示的飲料焦點。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7200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4/05/06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