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尋
    大家都在找

        電子產品該注意的保固問題


        現在家用桌機很少見,絕大多數使用者都是用手機、平板或是筆記型電腦,但是也因為如此,產品生命周期都很短,所以現在產品保固好像就成了另外一種奢侈品,除非單價較高,使用者才會多看一下保固條款一眼,確保自己的東西可以確定使用年限,不然就只好忍痛再去敗一台新的,這也就是現代人在購買之餘,愈來愈需要重視的一個環節,那就是產品的保固策略

        每次在換新的電子產品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去做點功課,再不然也是去問相關的工具人,總是會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自己適用的產品,同時還能夠兼顧CP值,雖然現在網路上的資訊很多,無論是要比價、比規格、甚至是比效能,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平台來解決你的需求,除非是非常新的產品,不然這些都不是件難事。

        但是買電子產品時,很多時候都會輕忽了一件事,那就是它的保固期限、政策,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要有用到它的一天,不過,只要碰過一次,你才會驚覺,原來現在電子產品的保固期竟然這麼短,又不是去菜市場買把菜,竟然有些產品保固竟只有六個月......

        這也看出了為何很多產業轉形成服務業的主因,因為服務業收取的服務費用通常是以次數計價,硬體通常都是賣出去之後,後面還得承擔許多隱性成本,尤其是現在很多硬體的毛利相當低。更何況若與現在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相比,大多數廠商都會覺得保固及維護的代價真的太高,所以很多大型廠商紛紛壓低了保固周期(至於有沒有反應在產品售價上,這就只能大家自由心證)

        這邊就以手機為例,因為手機裡的零件往往損壞率最高的應該是面板或是I/O 的連接處,有時甚至會因不同零組件有不同的保固期,因此,現在很多人在做"高單價手機的維修",因為如果是0元手機,或是維修成本高過原本持有的成本時,又有誰要修呢?

        但是,當你留意自己手機究竟保固多久呢?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會是一年,原因無它,因為這產品的生命周期太短,保固太長往往是拖住自己的絆腳石,再者,想想消費者多久就得面臨換一次手機的誘惑呢?(雖然說,現在高階手機價格其實比很多桌機或筆電來得,但是,大家也是眉頭都不眨一下就下手),縱使如此,對使用者來說,當手機真的需要用到維修時,你去詢價的答案,也會讓你嚇一大跳。

        畢竟在過保後的維修及保固,就挾帶著許多潛藏的機會成本,縱是看起來元件是共用料,也不代表你可用相對低的價格更換或維修,畢竟掌控全不自自己手中,這時候也就端看你有多想維修原本舊的商品。

        反觀另外一個面向,有些商品敢號稱終身保固,那就是另一種很極端的例子,其實說穿了,不過也只是跟這兩點有關,

        該產品損壞率相對較低:終身保固的主因(且生命周期較長)

        其實對於這一類的代表型產品應該就是記憶體吧?雖然價格波動很大,但是還是會因為售價或服務型態,決定使用者在保固使用上的差別,現場直接換貨,或是需要透過寄送或評估後方可換貨的差別。

        除非身處的地點並不方便去那些原廠維修點進行更換,或許就沒有太大的差別(都只能郵寄),你需要留意的就只剩下原廠那些人為或不保固的條件是什麼。

        除了記憶體外,反觀其它電子零件,若是以手機來說,通常都是整機同一個保固的年限,若是桌機,除了系統商配好的之外,通常都是各別定義保故時限,主機板顯示卡電源供應器硬碟,從兩年五年不等(有些低價的入門版、無保裝版,可能還只剩一年),若是想要擁有五年保固的代價,就是得多花點錢,例:硬碟就得買企業版才有,基本上就是一個買未來可用年限的投

        維修成本大於更換成本:價格波動較大,毛利相對偏低。

        畢竟不像A社的產品,很多人會乖乖地買它的延長保固(AppleCare),但是以目前一般消費性的產品,你若是去查一下原廠延長保固的代價,你就會知道那是多麼不划算的事(其實原廠也是想要多賺服務費用,然後把囤貨跟相關成本合理轉嫁給消費者),因此,現在的延長保固服務也只會在特定高單價或是保固時間相對較短的商品上出現,例:筆電、平板電腦、AIO主機...等。以品牌來說,下列品排的保固連結,提供給大家參考:
        其實廠商也不是笨蛋,它們趕提供相對較長的保固時間,主要也是用料上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廠商對自己產品的良率很有信心),因此,你若是覺得時間成本遠大過第一次購入的成本,挑著買還是有其必要性

        尤其是可能是開啟工具人模式時,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只提供建議就好,若是真的要幫對方採購,寧可購入系統電腦,如此一來,後續事宜會相對單純許多(原廠全包),若是沒有預算上限的話,你也可以全都購入企業版的零件。

        竟然電子產品的保固愈來愈短,我們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其實可以上網搜尋一下,各家大廠對於已經缺料或是斷貨的產品,若是還在保固期時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也可以做為自己評估的依據,畢竟,消費者在這方面總是相對弱勢的,看看廠商是雙手一攤沒貨可換?百般刁難?還是能夠已同等級新品替換?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可以自保的方法。

        另外,有時也會跟代理、經銷商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許多國外的原廠都因為風險分攤或市場評估,進而直接在台灣找代理、經銷商,所以保固範圍經常也會因為層層關卡而有變化,這也是消費者得留意的地方。

        最後,請大家在購買電子產品時,除了效能、價位之外,也可以多留意保固這一點,畢竟花錢的最大嘛!總是有權利選擇對自己相對有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