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雅堂藝術開發工作坊

沁雅堂藝術開發工作坊實名驗證

Y1889197913粉絲數3412小時前上線

正評 100% (30)

more

出貨速度 -- 未出貨率 --加入時間 2019/12/30

【沁雅堂】台灣陶藝人間國寶 國家工藝成就獎 張繼陶大師 乳丁紋鐘鼓式美人醉四開光大瓶--林葆家 吳讓農

直購
促銷

$160,000$200,000

    數量
    付款方式
    • 現金付款

    現金付款

    • Yahoo奇摩輕鬆付現金接受付款方式:ATM轉帳 / Famiport / 輕鬆付帳戶餘額

    ATM 提供5家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灣銀行、國泰世華、中國信託,以上5家同行轉帳,免轉帳手續費。

    運費
    • 面交/自取/不寄送免運費

    商品狀況
    全新品
    所在地區
    新北市
    商品編號
    101240943829
    輕鬆付 價金保管新登場
    輕鬆付 價金保管新登場

    輕鬆付提供價金保管,交易更安心!

    商品資訊

        台灣陶藝人間國寶  2015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張繼陶大師,一生經歷精彩,前半輩子從軍投身戎馬

    後半生沉浸陶藝世界之。本工作坊榮幸推出數件稀有珍藏的大師成熟期精品

     

    乳丁紋鐘鼓式美人醉四開光大瓶

     

    尺寸  開口內徑約11公分  瓶口外徑約14.5公分  寬徑約26公分  高度約33公分

    材質:半瓷土

    燒造方式:煤氣窯氧化還原窯變

    大師成熟時期銅紅銅綠美人醉釉大件作品非常難得  發色高雅幽靜  耐人尋味

    品相:完美無瑕  還迎相約親臨鑑賞  物件在新北市汐止區

     

     

    (下文節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59期「工藝季刊」網路公開資料著作權屬原作者所

    有  若不允引用懇請賜知  隨即撤除  感恩)

      張繼陶大師1931年生於湖南長沙,曾祖父曾在前清朝廷為官,祖父、父親和大哥三代都在

    祠堂公田躬耕稻作,家中有七個兄弟姊妹。張繼陶說,在那個年代,種田需要人手,家裡有這

    麼多小孩很正常,但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去種田,他記得三哥就去學手藝。張繼陶還記得小時

    候是在祠堂裡設的桃源小學受教育,但因當時日軍侵略中國,他們經常被迫逃難,沒辦法安穩

    念書,幾經周折到了十五歲才畢業。在那樣的求學環境下,學到的東西很有限。張繼陶回憶

    說,所幸那時從事雕刻木工的伯父母常在閒暇時對他們說些到柳州建廟的所見所聞,並教導他

    們這些侄輩練習書法、念《三字經》、《昔時賢文》及詩詞等,因而奠立了張繼陶的國學基

    礎。1948年間,張繼陶在父親的安排下,和兩個鄰居孩子一起去投靠在漢陽兵工廠任職的舅

    舅,不料才走到衡陽,時局已然大亂,加上交通阻隔,身上的錢也用完了,幾個人進退兩難。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因緣際會遇到國軍兵工部隊招收技術士官,於是相偕入伍,並在1949年

    隨著軍隊來到臺灣,落腳高雄鳳山。在兵工營服役的張繼陶,在那段時間學到了豐富的兵工知

    識與技能,八二三砲戰期間,他還奉連長彭揚林的命令,前往金門前線校正、維修火砲射控儀

    器和光學器材等裝備,並指導戰士如何操作。1960年,張繼陶考進兵工學校深造,畢業後受

    階少尉兵工官,之後又在雷達電子軍官班受機械訓練半年,通過鷹式飛彈訓練考試。兵工學校

    一待十多年,一直到四十歲的時候才決定退伍。張繼陶說,算起來他在部隊裡前後待了二十二

    年的時間,從青年到壯年的時光都在軍旅中度過。

    1971年退伍,張繼陶轉任美商電子公司督導,兩年下來,卻始終感覺不合志趣;後來他在一位開藝品店的

    朋友建議下,嘗試經營陶瓷生意,雖然後來投資失利,生意沒做成,卻因此開啟了他對陶藝濃厚的興趣。

    這段期間,他認識了前輩陶藝家林葆家,有回林葆家原來的助理離職,張繼陶覺得機會來了,就毅然辭去

    電子公司的職務,毛遂自薦接任助理,並拜在林葆家門下,從頭學起。這一步,改變了張繼陶後半生的生

    活軌跡。經過一年半的認真研習,張繼陶深入「火」、「土」、「釉」、「形」等陶藝學問,在不斷嘗試

    中體會箇中奧妙。在一場師生聯展活動中,他獲得當時擔任實踐家專董事長的顏水龍及校長謝東閔的賞

    識,受邀擔任美工科陶藝老師長達十三年,四年後又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陶藝社老師,歷時九年。從學

     習、創作到教學,張繼陶一步步構築他的陶藝天地。在創作上,張繼陶仔細觀察各種原料的特性在窯爐溫

    度與時間變化下的細微差異,並經過不斷實驗摸索出自己的風格,現在是國內「鈞釉」和「美人醉」釉的

    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傳統瓶罐形制為主,表現形體與釉彩的美感。陶藝評論家宋龍飛認為,張繼陶的作

    品「穩重扎實,造形豐富,用陶製作,很受社會大眾喜愛,並時有驚人之作出現。鐵、鈦釉及鈞紅窯變化

    釉是他作品的標誌。他的作品不僅具備裝飾的功能,同時還兼具實用功能。」至於他的風格,宋龍飛則描述

    為「沉著古雅,盡斂怒張,不僅氣息淳厚,芳逾眾芬,且格外清秀,意度精嚴,在大傳統中經營,別有一

    種創新的氣象。」宋龍飛的肯定對人到中年才開始學藝的張繼陶來說,是極大的肯定和鼓舞。 談到自己的

    作品,張繼陶則解釋道:「我創作的動機和每件作品的意涵,都基於我認為陶藝起源於生活,也應回歸融入

    生活之理念,所以我做陶的 理念就是要利用我在吸取世界各國的陶藝思想、技術和理論,在自己可以掌控

    的火與土、釉與形、繪畫與質感之中,並在自己的審美思維之下,將技術與藝 術結合,讓作品可以愉悅我

    們的眼睛、 嘴巴、和我們的手,並讓它能引起整個心靈的快慰與滿足。而為了讓陶藝作品回歸生活,我的作品多從傳統概念出發,從舊有的形制中發展出新的表現方法,圖案器型均以蘊含中國傳統為主,作品內

    蘊文化的溫暖親和。」張繼陶師承林葆家,作品風格因而也深受林葆家「藝術生活化」的觀念影 響。初期

    張繼陶的作品有動物群像,也有從傳統造形出發,以實用性質為多的 瓶罐,如茶壺、茶杯、花器、筆筒

    等。 由於從小讀詩詞,有著深厚的文學底蘊,並練就一手好字,所以他也喜愛將文字刻在作品上,內容則

    多以醒世教化為主。陶藝結合文字,別緻雅趣,也可以看出他率性自然、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遂成為張

    繼陶陶藝的一大特色。

    1980年代是張繼陶陶藝生涯的探索期,在尋找自我風格的同時,他也從1981年起參加中日陶藝展等國內外

    各大小聯展及個展,並於中華民國陶藝協會理事長任內舉行「臺灣陶藝展」,讓更多人欣賞到兼具傳統和

    現代美感的作品。1989年,張繼陶榮獲中華民國陶業研究學會頒發的「陶藝貢獻獎」, 2004年再獲文建

    會評選為臺灣經典陶藝作者,作品獲得國立藝術教育館等海內外多所博物館與文化中心典藏。他所創作的

    〈力爭上游〉、〈紅翡綠翠〉、〈牧〉等作品的圖像,曾獲文建會、新聞局、僑委會等政府單位採用在國

    家形象海報、行事曆與日曆上,並發行英、法、德及西班牙等國文字專刊。訪談中張繼陶帶領著筆者欣賞他

    掛在家中牆上的海報,對自己的作品受到肯定深感驕傲與喜悅。除了作品備受肯定,張繼陶也積極參與政

    府相關單位推廣藝術的工作,1996至1999年,他擔任臺中文化中心美展評審、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等

    職;2005至2007年間,擔任國家工藝獎評審委員;2010年獲聘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典藏評審委

    員。現在長住三峽的張繼陶,在新竹縣尖石鄉還闢建了馭閒陶苑工坊,在那個人跡更少的偏遠山間,他曾

    優遊於陶藝創作和教學長達十年的時間。 當時附近小學的美勞課程,幾乎都會 到工坊裡實作。他在進門處

    掛上即 興詩:「年歲八十已過,所剩日子無多,仍在努力工作,只想留下什麼。」後來因為年紀漸長,考量

    健康需要人照顧,所以到三峽和兒孫共 居,可以一邊創作,一邊享受天倫之樂。張繼陶相信,陶藝起源於

    生活,自然也應回歸生活,生活品味的提升,就是從日常生活美學開始。不論是傳統藝術或現代美學,兩

    者一定可以相互交融,碰撞出嶄新的火花。只要勤走美術館、博物館,欣賞美好的藝術作品,每一個人都

    可以培養出自己的美學品味。

     

    台灣國寶級前輩陶藝宗師  張繼陶 大師 簡歷

     

    1931 出生於湖南長沙

     

    1949 隨國民政府來台

     

    1965 軍官外語學校畢業

     

    1978~1991 任實踐家專美工科老師(13年)

     

    1982~1991 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陶藝老師(9年)

     

    1989 獲頒國家陶業學會一陶藝貢獻獎

     

    1999 任中華民國陶藝協會理事長

     

    1999 「台灣現代陶藝在北京」交流展

     

    2001~2006 任國家工藝獎評審評委員(第一、二、三、五、六屆)

     

    2004 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

     

    2004 任基隆市文化中心美展評審

     

    2005 獲選文建會經典陶藝作者

     

    2005 獲教育部頒藝術教育貢獻獎

     

    2007 台中市文化局大墩工藝師評審委員

     

    2007 台灣工藝競賽評審委員

     

    2011榮獲「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百大藝術家殊榮」

     

    2015獲文化部頒發國家級「工藝成就獎」殊榮,表彰終身奉獻於工藝志業的臺灣工藝家,贈予最高的尊

     

    崇與肯定(現今  台灣人間國寶獎項  取代薪傳獎)

     

    陶歷

    自1981年參加中日陶藝展迄今,先後參加國內各大小展及各展


    作品為國立藝術教育館、歷史博物館、市立美術館、文化中心、陶
    博館、北京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法門寺等典藏。

    作品"力爭上游"、"紅翡綠翠"、"牧"等作品之圖片,為文建會、僑委會、新聞局教育廳等單

    位,採用為國家形像海報、明信片、行事曆、日曆、專刊封面等。新聞局並用多國文字在自由

    中國評論雜誌中,以專刊圖片發行世界各國

    本日最速最優惠